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视力检查的方法,改进和提高视力测量的准确性。方法对225名学生视力不超过4.3的438只眼睛同时应用传统法、变距法、检眼排镜法进行视力检测和比较。结果4.0~4.3视力组,传统法(4.12±0.10)、变距法(4.11±0.16)分别与检眼排镜法(4.01±0.14)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以下视力组,传统法(3.82±0.09)、检眼排镜法(3.80±0.15)分别与变距法(3.89±0.14)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以下视力组经2.5m变距法校正后视力达到4.0~4.3者占26.85%,而检眼排镜法仅为12.04%,后者较符合受检者的实际视力。结论检眼排镜法是检查视力既简便又准确的一种方法,对4.0以下的视力的检查,检眼排镜法优于变距法和传统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视力检查的方法,改进和提高视力测量的准确性.方法 对225名学生视力不超过4.3的438只眼睛同时应用传统法、变距法、检眼排镜法进行视力检测和比较.结果 4.0~4.3视力组,传统法(4.12±0.10)、变距法(4.11±0.16)分别与检眼排镜法(4.01±0.14)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以下视力组,传统法(3.82±0.09)、检眼排镜法(3.80±0.15)分别与变距法(3.89±0.14)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0以下视力组经2.5 m变距法校正后视力达到4.0~4.3者占26.85 %,而检眼排镜法仅为12.04 %,后者较符合受检者的实际视力.结论 检眼排镜法是检查视力既简便又准确的一种方法, 对4.0以下的视力的检查,检眼排镜法优于变距法和传统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对数视力表、5分记录法,对521名学龄前儿童1042只眼进行视力发育调查,视力达到正常标准视力(视力≥5.0)者,占被检眼数的75.62%,视力低下(视力≤4.9)者,占被检眼数的24.38%。屈光检查后,弱视发病率为3.07%。提示必须加强学龄前儿童视力监测和保护。  相似文献   

4.
屈光不正托吡卡胺散瞳前后计算机验光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10~25岁屈光不正者原瞳计算机验光结果的准确性,为开展对计算机验光的方法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拓普康A 7000计算机验光仪,对屈光不正400例(800只眼)进行托吡卡胺散瞳前后验光结果对比分析。结果睫状肌麻痹前后验光对比结果:球镜差值≤0.50 DS的有688只眼,占86.0%;柱镜差值≤0.50 DC的有586只眼,占94.5%;柱镜轴向偏差小于10°者有591只眼,占95.3%。结论原瞳孔下计算机验光值可以作为屈光检查的起点,再根据配镜原则进行人工验光试片后予以配镜处方。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药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在治疗黄斑囊样水肿中的疗效。方法: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视网膜静脉阻塞所致黄斑囊样水肿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为联合治疗25例(25眼),对照组为单纯玻璃体腔注射TA24例(26眼),4mg/0.1ml。联合组玻璃体腔注射后1周行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治疗后2周,4周,8周分别行视力、眼压、眼底、OCT等检查,3月行FFA检查。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2周黄斑囊样水肿均明显减轻,视力多数提高,4周后联合组80%黄斑水肿完全消失,视力提高较对照组明显,45%单纯玻腔注药者水肿复发,视力下降。8周后联合治疗组视力明显提高患者(≥2行)20只眼(80.0%),视力无明显变化患者4只眼(16.0%),视力降低患者1只眼(4.0%);单纯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组视力明显提高患者(≥2行)9只眼(34.6%),视力无明显变化患者12只眼(46.2%),视力降低患者5只眼(19.2%),与单纯注射组比较,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注射TA联合黄斑区格栅样光凝能有效的减轻黄斑水肿,延缓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6.
<正>2006年2月~2009年2月笔者对来我院复诊的7~14岁弱视(视力均≤4.3)的患儿291例反复检查3~5次(包括近距离检查),直至认为准确称"复测"并和第一次检查称"原测"视力比对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应用紫外光核黄素诱导角膜交联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入院诊治的感染性角膜炎患者73例,感染性角膜炎87只眼,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4只眼和对照组43只眼;试验组患者应用紫外光核黄素诱导角膜交联治疗感染性角膜炎,对照组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视力预后,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中痊愈13只眼,好转22只眼,总有效79.55%;对照组痊愈8只眼,好转20只眼,总有效率为65.1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视力在0.6以上者占43.18%,1.0以上者占18.18%;对照组分别占30.23%、9.3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紫外光核黄素诱导角膜交联治疗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显著,患者视力显著提高,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娄丽萍  王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91-4794
目的:研究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单纯屈光矫正后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国内最新弱视诊断标准,对确诊为双眼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58例(116只眼)使用1%硫酸阿托品眼用凝胶点双眼,睫状肌麻痹后验光,按MPMVA原则根据患者年龄并结合患者眼位(隐斜)给予全矫或保留生理性的远视度数,散光足矫,然后随访追踪患者戴镜后3、6个月及1年时的视力。结果:屈光矫正3个月时视力达到同龄儿童视力参考值下限的有57只眼(49.1%),6个月时有84只眼(72.4%),1年时有102只眼(87.9%)。随访1年时视力平均提高(3.59±2.04)行,其中视力提高≥2行的弱视眼占90.5%(105只眼);100.0%(38只眼)中度远视患者、82.4%(28只眼)高度远视患者、83.3%(30只眼)远视散光患者以及75.0%(6只眼)混合散光患者达到同龄儿童视力参考值下限,50.0%(9只眼)≥8岁患者视力达1.0。结论:多数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仅通过单纯屈光矫正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准确的验光和正确的屈光矫正方法是提高这类弱视患者视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建筑工人眼外伤原因及影响视力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98~2005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7例因建筑施工致眼外伤建筑工人(121只眼)的全部资料,分析眼外伤类型、致伤原因、伤后救治情况对视力的影响.结果 107例受伤患者中男性96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为8.7:1,年龄18~59岁.107例患者中机械性外伤94例,占全部患者的87.9%(94/107);非机械性外伤3例,占12.1%(13/107).其中穿通伤23例,占全部患者的21.5%(23/107);挫伤20例,占18.7%(20/107);破裂伤21例,占19.6%(21/107);眼球内异物伤22例,占20.6%(22/107);爆炸伤8例,占7.5%(8/107);化学伤6例,占5.6%(6/107);热烧伤4例,占3.7%(4/107);光损伤3例,占2.8%(3/107).受伤后6 h内就医者83例(90只眼),治疗后视力提高67只眼,视力提高率为74.4%(67/90);6 h后就医者24例(31只眼),治疗后视力提高15只眼,视力提高率为48.4%(15/90);6 h内就医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6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3例(29只眼)受伤者立即行伤后自救,治疗后视力提高24只眼,视力提高率为82.8%(24/29);84例(92只眼)受伤者未行伤后自救,治疗后视力提高58只眼,视力提高率为63.1%(58/92),伤后自救视力提高率明显高于未行伤后自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机械性因素是建筑工人眼外伤的主要原因,眼外伤后及时进行必要的救治对于视力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理视健眼操和现行眼保健操视力保健效果的差异,以寻求更加有效的预防青少年近视方法。方法采用理视健眼操与现行眼保健操对照实验的方法,观察2560名初中生总体视力、屈光度、眼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控制学生视力下降的效果观察组(2584只眼)比对照组(2536只眼)高12.33%;控制中小学生近视屈光度(小瞳验光)加深的效果,观察组(1568只眼)比对照组(1682只眼)提高27.62%;散瞳检影验光跟踪轻、中度近视学生1a,观察组(78只眼)近视屈光度平均比对照组(74只眼)少加深(0.56±0.33)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66只正视眼做不同眼操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理视健眼操视力保健效果比现行眼保健操好,其原因主要为直接主动和间接被动保健方式的差别、调节途径多少和调节范围大小的差别、改善眼部微循环效果强弱的差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沂源县视力低下状况,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对数视力表灯箱,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的要求,检测学生裸眼视力。以单眼或双眼低于5.0为视力低下,并按照轻度、中度、重度视力低下进行统计。结果调查学生41 599人,视力低下22 805人,视力低下率为54.82%。不同学段学生视力低下率小学生为33.46%,初中生为68.66%,高中生为79.59%(P〈0.01)。结论沂源县中小学生的视力低下情况较为严重,建立切实有效的综合防治干预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临沂市兰山区中小学生视力状况,为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对数视力表灯箱按照《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实施方案》和《检测细则》细则的要求,检测学生裸眼视力。以单眼或双眼低于5.0为视力低下,并按照轻度、中度、重度视力低下进行统计。[结果]合计调查学生116970人,视力低下45788人,视力低下率为39.15%。小学生视力低下率为23.66%(16913/71480),初中生为58.46%(21295/36426),高中生为83.63%(7580/9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兰山区中小学生的视力低下较为严重,视力低下率较高,不同学段的视力低下率随着学段的增高而上升。  相似文献   

13.
成都市初中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罗艳  栾荣生  袁萍 《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2):1055-1056
目的了解成都市初中学生视力低下的患病状况,探明其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成都市初中学生2 518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初中学生视力低下患病率为62.3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级(OR=1.65)、有视力低下家族史(OR=1.36)、经常感到眼睛疲劳(OR=2.05)、每晚学习时间>2 h(OR=1.45)、黑板反光(OR=1.28)和看电视时眼睛距电视机距离<3 m(OR=1.69)是视力低下的危险因素;而眼睛疲劳时及时休息(OR=0.6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OR=0.69)和经常吃海产品(OR=0.78)是其保护因素。结论成都市初中学生视力低下的现患率高,且存在诸多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4.
2004年龙岩市中学生视力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龙岩市中学生的视力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为开展视力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4年9~12月,对龙岩市4所中学生的视力状态进行调查。[结果]检查9532人,近视4310人,患病率45.22%,近视患病率高中(57.67%)高于初中(37.35%),女生(54.40%)高于男生(37.28%),重点学校(55.62%)高于普通学校(37.27%),近视程度随学习阶段的升高而加重。[结论]中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中学生视力低下的防治措施,保护学生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建湖县学生视力状况及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有关因素,为今后保护学生视力提供可靠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县内不同五个方位的小学、初中各1所和城、乡高中各1所,对12所学校2 962名学生进行免费视力检测、屈光度列镜检查及影响近视发生发展有关因素的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视力不良率和近视率分别为67.83%、58.24%;小学生、初中生及高中生视力不良率和近视率构成比差异显著(P<0.005);女生视力不良率和近视率高于男生,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且有50%~75%的近视学生与五项不良阅读习惯有关,有53.51%的近视学生与睡眠不足有关,其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率与我县2010年学生视力不良率(57.12%)比较上升了10个百分点,且目前视力不良与近视构成以4.3以下和重度近视为多,其近视与遗传、用眼习惯、休息时间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鞠登会 《中国校医》2020,34(4):251-252,256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按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确定涪陵区35680名在校中小学生为调查对象,根据《学生健康检查技术规范》(GB/T26343-2010)的方法进行双眼视力检查,并判断视力不良的程度。结果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2.68%,其中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55.93%)明显高于男生(4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54.50%)明显高于农村学生(4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学低年级组(1~3年级)、小学高年级组(4~6年级)、初中组、高中组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25.63%、39.88%、67.09%、7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分别为24.46%、16.12%、59.42%,女生重度视力不良构成比高于男生,而轻度和中度视力不良的构成比低于男生(P<0.05);重点学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非重点学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涪陵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现状不容乐观,近视防控形势严峻,相关部门应加强联防联控工作力度,采取多种预防控制措施保护中小学生视力。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福田区中小学生视力7年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和掌握深圳市福田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发展规律和动向.[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1993~1999年7 a间中小学生视力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该区中小学生1993~1999年7 a间视力低下率平均为35.64%,呈波动性下降;各年度学生视力低下率均随学习阶段的升高而上升,尤以高三年级组学生视力低下率为最高,平均达76.85%;视力低下率女生显著高于男生(X2=980.84,P<0.005).[结论]深圳市福田区中小学生视力保护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某军校600名新生视力状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军校入学新生视力状况,为军队院校高考招生视力体检工作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对某军队指挥院校600名普通高中毕业入伍新生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近视力和裂隙灯检查,裸眼视力达到或超过4、9为合格,裸眼视力低于4.9或行角膜屈光手术为不合格。结果 600名新生中,眼科检查合格占86.92%,不合格占13.08%,视力不合格新生中,裸眼视力不合格占45.22%,角膜屈光手术占54.78%。裸眼视力不合格新生中高度近视占2.82%,中度近视占29.58%,轻度近视占67.60%,近视力全部正常。角膜屈光手术新生中高度近视占16.28%,中度近视占54.65%,轻度近视占29.07%,远视力全部正常。结论 军校新生视力体检不合率高,体检把关不严,招生监督不力是其主要因素,军校招生视力体检要求中的标准欠合理,不完全切合实际也是重要因素。建议完善招生体检制度,加强监督;调整现行的视力体检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峄城区中学生视力状况,给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4年9~11月对全区22所初、高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调查20804名学生,视力低下8351名,视力低下率40.14%。其中,初中生视力低下率35.55%,高中生视力低下率61.04%;男生视力低下率37.90%,女生视力低下率4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视力低下率21.63%,中度视力低下率34.03%,重度视力低下率44.30%。城区学生视力低下率49.16%,农村学生视力低下率3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学生视力状况不容乐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镇江市视力不良现状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为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近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2015—2017年连续三年抽取镇江市中小学校各8所,6~18岁共33 307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测,并对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中小学生2015—2017年三年平均总视力不良率为63.52%,2017年最高为65.56%,高于2016年61.82%和2015年63.17%,视力不良率总体呈升高趋势(趋势性χ2=13.75,P<0.01);女生高于男生(P<0.01);三年总平均视力不良率小学为47.86%,初中76.92%,高中90.23%,随学习阶段升高而增高(趋势性χ2=4310.87,P<0.01),各学段学生三年视力不良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镇江市中小学生近三年视力不良率较高,总体呈上升趋势,应根据国家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视力不良和近视综合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