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扫描对肺栓塞(PE)的影像诊断价值.方法 将PE患者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2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行CT扫描检查,以肺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指标,计算CT扫描检测的敏感度,比较2组栓塞指数.结果 CT扫描与肺动脉血管造影诊断PE的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栓塞指数为(55.3±19.8)%高于对照组的(20.9±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速度快、敏感、无创,对肺栓塞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螺旋CT检查在胰腺癌诊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多层扫描检查在胰腺癌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cT扫描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胰腺实质期、门脉期扫描;观察组采用胰腺实质期、门脉期、动脉期等三期扫描,比较两组临床诊疗意义。结果对照组cT扫描不可切除率为63.3%,与术中探查结果(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6,P〈0.05),而观察组CT扫描结果与术中探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P〉0.05);观察组CT扫描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9%、90.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60.7%(X^2=6.53、17.53,均P〈0.05)。结论cT三期扫描对胰腺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较高,对临床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振刚 《中国医药科学》2012,(22):96-97,106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造影对肺栓塞表现和严重性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30例确诊的肺栓塞患者并与30例拟诊但后来经临床排除肺栓塞的患者比较,CT显示支气管动脉扩张和中央肺动脉受累情况,计算栓塞指数判断CT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肺动脉栓塞组CT造影显示支气管动脉扩张和中央肺动脉受累的比例显著高于非肺动脉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合并有基础心肺疾病的比例亦显著高于非肺动脉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栓塞组的栓塞指数显著高于非肺动脉栓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于肺栓塞患者的检查,具有无创、快捷、可重复等特点,且其敏感性高,是一种初诊急性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作为肺栓塞(PE)诊断的传统“金标准”,导管法肺动脉造影因属有创性检查,且检测外周血管栓子的准确性较低,在应用上已基本被多层螺旋CT所取代。随着多层螺旋CT普及,CT血管造影术使基层医院及时诊断肺栓塞成为可能。现将我院近年来采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肺栓塞回顾性分析CTPA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例554支血管中256支发生肺动脉栓塞(46.2%)。54.0%肺叶以上动脉、65.5%肺叶动脉及42.2%肺段动脉受累。肺栓塞的CTPA表现:(1)直接征象:①腔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充盈缺损(8,6%)、锐角附壁型充盈缺损(18.4%)、钝角附壁型充盈缺损(46.9%)及完全闭塞(19.1%)。其中中心型及锐角型充盈缺损提示急性肺栓塞,钝角型充盈缺损及完全闭塞则为慢性肺栓塞的征象。②管腔突然狭窄(7.0%)。(2)间接征象:主动脉和(或)右侧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腔积液、“肺少血”征、肺梗死、右室增大伴或不伴室间隔偏移、“马赛克”征等。治疗后CTPA上肺动脉血栓部分或基本消失,肺动脉显示率显著提高,急性PE变化更明显。结论螺旋CTPA能够清楚显示PE的征象及其演变过程,是诊断PE的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书动脉血管成像(spiral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SCTPA)技术对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SCTPA检查并证实为PE的患者44例,采用多层螺旋CT机行肺动脉增强检查,并行CT后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重建。结果:本组44例PE行SCFPA检查,均能显示肺栓塞的部位、范围、血管狭窄程度,其中中央型78支,占32.6%,附壁环型84支,占35.2%,完全闭塞型35支,占14.6%,不完全闭塞型42支,占17.6%。急性PE的CT征象主要为“截断征”.“双轨征”,慢性PE的CT表现为腔内偏心或附壁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肺动脉血管成像是脉栓塞的无创、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256层与64层螺旋CT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6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在进行256层螺旋CT以及64层CT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并对其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平均扫描时间及平均造影剂使用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0%,在噪声、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扫描长度方面,256层螺旋CT与64层螺旋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256层螺旋CT平均造影剂用量为(4.45±1.37)mSv,64层螺旋CT为(5.68±1.06)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P<0.05);平均扫描时间256层螺旋CT为(3.68±1.29)s,64层螺旋CT为(7.61±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33,P<0.01)。结论256层螺旋CT与64层CT都可以作为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手段,但256层螺旋CT较64层螺旋CT能显著缩短扫描时间,减少放射性造影剂的用量,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宋光义 《云南医药》2006,27(6):591-595
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临床容易漏、误诊。影像学检查在PE的诊断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X线平片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低,核素V/Q扫描常用作筛查,其诊断敏感性高,但特异性低。肺动脉造影(pulmonary angiodraphy,PA)被认为是诊断PE的金标准,但属有创性检查,并发症发生率6%,死亡率0.5%,目前多用于大面积PE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中。螺旋CT和MR技术的快速发展,开辟了PE无创性检查的新天地。磁共振肺血管成像对中央型肺动脉栓塞较敏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放射诊断效果和体会,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急性肺栓塞患者39例,收集患者肺部 X 线片、肺动脉螺旋 CT 血管造影检查、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资料,分析急性肺栓塞的影像学特征。临床确诊后给予抗凝、溶栓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肺部 X 线片显示,肺野透亮度升高的阳性率为76.92%,横隔抬高的阳性率为56.41%,胸腔积液的阳性率为66.67%,片状实变影的阳性率为43.59%;肺动脉螺旋 CT 血管造影结果显示,病变累及的肺动脉有113处,其中右侧下叶肺动脉栓塞有26处,右侧上叶肺动脉栓塞有22处,左侧下叶肺动脉栓塞有17处;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显示,22例肺动脉血流减少或者消失,26例出现肺动脉管腔充盈缺损,13例出现肺动脉分支狭窄或者阻塞;患者经过抗凝和溶栓治疗后,36例病情好转,预后良好,3例由于病情发展迅速,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放射诊断是早期急性肺栓塞诊断的重要手段,肺部 X 线片检查可作为该病的筛查方法,肺动脉多层螺旋 CT 检查可为该病的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肺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确诊该病和进行介入溶栓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1例同时行螺旋CT增强扫描和肺动脉造影、临床诊断PE的患者的影像学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逐支判断肺动脉的栓子情况.结果 11例患者共发现9支肺动脉主干栓塞及51支肺段动脉栓塞,其中CT增强诊断肺动脉主干栓塞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诊断肺段动脉栓塞敏感性66.7%、特异性91.9%;而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主干栓塞的敏感性88.9%、特异性100%,诊断肺段动脉栓塞的敏感性60.8%、特异性83.8%.结论 螺旋CT增强扫描对PE诊断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将成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PE)的诊断价值,并研究其对栓子的显示情况,以提高对PE的诊断水平。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4月接收的127例PE疑似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行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比较4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并比较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诊断准确率。观察、记录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主肺动脉、肺动脉干,叶、段、亚段肺动脉的分支数及栓子的类型、数量显示情况。结果 127例PE疑似患者经肺动脉造影确诊89例,除外38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阳性85例,阴性42例(其中假阴性4例);肺部CT平扫阳性69例(其中假阳性16例),阴性58例(其中假阴性36例);胸部X线平片阳性50例(其中假阳性13例),阴性77例(其中假阴性52例)。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均显著高于肺部CT平扫、胸部X线平片(P〈0.05)。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共显示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叶、段、亚段肺动脉3588支,肺动脉栓塞940支,栓塞率为26.2%。各动脉栓塞率从大到小依次为:亚段肺动脉(30.0%)〉叶肺动脉(29.4%)〉段肺动脉(26.8%)〉左/右肺动脉(12.2%)〉肺动脉干(8.1%)。栓子类型从大到小依次为:偏心型(497)〉附壁型(155)〉中心型(154)〉完全堵塞型(134)。结论1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诊断PE具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能清晰地显示栓子的类型和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部CT平扫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5例PE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检查,按栓塞面积分为大面积、次大面积PE35例和非大面积PE20例。结果本组患者CT表现中,非梗死性肺渗出影表现率较高,而典型楔形影、马赛克征等的表现率较低。大面积、次大面积PE与非大面积PE的各CT表现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的胸部CT平扫以非特异性改变为主,易误诊,但仍可为PE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6排与256层螺旋CT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中应用对比.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1月肺动脉栓塞16例,依据检查方法不同分为256层螺旋CT组9例,16排螺旋CT 7例,进行主观及客观评价.结果 两组扫描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动脉平均CT 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度噪声比(CNR) 256层螺旋CT组均优于16排螺旋CT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层螺旋CT管球旋转速度为0.27 s,探测器宽度为8 cm,扫描速度较64排螺旋CT明显提高.通过对16排与256层螺旋CT在肺动脉造影用于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对比,256层螺旋扫描时间平均为3.26 s,降低扫描时间对于危重患者,特别是不能长时间屏气患者尤为重要.256层螺旋CT在图像质量及肺动脉平均CT 值、信号噪声比、对比度噪声比优于16排螺旋CT但无显著差异.总之,256层螺旋CT在老年人肺动脉栓塞检查中能够显著缩短检查时间,减少患者屏气时间,降低患者检查时危险.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脑钠肽、C反应蛋白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D-二聚体、脑钠肽、C反应蛋白对肺血栓栓塞症(PE)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对PE组87例和正常对照组50例患者行血浆DD、BNP、CRP浓度比较。结果 PE组患者血浆DD、BNP、CRP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PE组患者血浆DD、BNP、CRP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浆DD、BNP、CRP的实验室联合检测对判断PE有一定临床意义,本文未对实验室联合DD、BNP、CRP检测判断PE严重程度及疗效做进一步的研究,仍需做进一步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5.
赖善福  涂福文 《中国医药》2014,(12):1749-1751
目的 探讨支气管舒张药物联合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深圳市龙岗区第三人民医院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6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Doll's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持续吸氧和内科药物治疗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硫酸沙丁胺醇气雾剂和异丙托溴铵气雾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血气分析指标、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6.8% (30/31)]高于对照组[83.9%(2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8).治疗后,观察组氧分压[(70±6)mmHg(1 mmHg =0.133 kPa)]高于治疗前[(48 ±6)mmHg]和对照组同时间[(60±10)mmHg],二氧化碳分压[(42±5)mmHg]低于治疗前[(64 ±8)mmHg]和对照组同时间[(46±7)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18.7±3.0)d比(15.1±1.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16.1% (5/31)比25.8% (8/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舒张药物联合应用可明显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血气参数,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B型钠尿肽(BNP)及D-二聚体检测在老年患者严重创伤后肺栓塞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老年严重创伤后肺栓塞患者46例,另取老年严重创伤后非肺栓塞患者40例作为对照。BNP和D-二聚体应用ELISA法检测。结果肺栓塞组BNP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86.22±21.54)ng/ml和(1571.21±261.46)ng/ml,显著高于非肺栓塞组的(27.63±4.58)ng/ml和(189.16±41.5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栓塞患者休克组BNP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18.02±40.72)ng/ml和(2037.62±314.83)ng/ml,显著高于非休克组的(128.56±14.97)ng/ml和(1367.16±203.14)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和D-二聚体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34,P〈0.05)。结论老年创伤后肺栓塞患者中存在BNP和D-二聚体表达的上调,BNP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可以用于肺栓塞的早期诊断以及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诊断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8层螺旋CT扫描机采用层厚1.25mm行胸部增强扫描,利用原始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对32例诊断为肺动脉栓塞的患者进行影像学研究。结果病变功累积肺动脉292支,左/右肺动脉6支,叶肺动脉73支,段肺动脉99支,亚段肺动脉114支。结论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无创,快速,敏感性高,应当作为肺动脉栓塞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心电图在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早期表现中的差异,强调心电图在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入组2006年10月至2010年10月间确诊为肺栓塞、心肌梗死的住院患者,分别为80、150例,分析早期(发病72h内)心电图改变并按21评分表计算积分。结果①PE组比MI组心电图正常者人数多:18/80 VS 12/150(P<0.01);②出现电轴右偏、顺钟向转位、右支传导阻滞、肺型P波、S1Q3T3、V1导联S波粗顿或挫折等的比例在PE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组ST段压低及抬高的比例较PE组高,差异有显著性;而窦性心动过速和S1S2S3两种表现上,两组无差别;③PE组与MI组的心电图积分:7±4.1 VS 2.1±1.6(P<0.05)。结论虽然肺栓塞中无心电图改变的比例多于心肌梗死,但是肺栓塞的右心负荷增加样心电图改变及较高的心电图积分,在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66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观察组在双联基础上加西洛他唑100mg/d。记录分析2组基线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和PCI的结果差异,随访观察2组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观察组最小管腔直径明显高于对照组[(2.76±0.53)mm比(1.35±0.32)ml/1,P〈0.05];观察组管腔晚期丢失和再狭窄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28±0.33)mm比(0.71±0.23)mm,2.3%(2/86)比11.2%(9/80),均P〈0.05]。随访1个月及1年,观察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2.3%(2/86)比8.8%(7/80),P〈0.05;1年:5.8%(5/86)比11.2%(1/80),P〈0.05];次要终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个月:1.16%(2/86)比1.25%(1/80);1年:2.3%(2/86)比2.5%(2/80),P〉0.05]。结论PCI术后预防支架内再狭窄患者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两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治疗,疗效确切,可进一步降低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时并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