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仲景学说的研究,象探骊寻珠那样,对古今中外的中医学者,具有永久的魅力。千百年来,人们从张仲景的生平史迹到他的光辉著作《伤寒杂病论》的版本文字的考据索隐;从原著的条辨释义到方剂药物的探讨析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见仁见智,各有发挥。本文着重探讨仲景学说研究的历史经验。一、仲景学说的成就仲景学说由我国东汉医家张仲景所创立。所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反映了他的学术思想和医学理论。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科学家,医圣张仲景先师故里召开的中华全国第二次张仲景学说讨论会,在各级领导和全国中医界的关怀支持下,经过四天认真的讨论,完成了预定的议程,将要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是我国中医界的一次空前盛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它必将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中医事业的振兴产生深远的影响.仲景学说是祖国医学的重要内容,要提高中医学术水平,必须深入研究仲景学说.这次大会,交流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首届仲景学说讨论会以来有关仲景学说的研究成果,审定了张仲景标准画像,一致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张仲景学说研究会的提案.代表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谒了医圣祠,参观了张仲景国医大学.对办好国医大学和编写仲景学说系列教材等问题,提出了不少宝贵的意见,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此时此刻,我的心情非常激动,很愿意再讲几句话.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医学著作及史籍的查阅、考证,以历史发展脉络为线索,总结、梳理张仲景“医圣”名号之由来及加冕的始末,分析其内在原因。最后确定张仲景加冕“医圣”可分为3个时期:(1)晋隋唐之萌芽期。张仲景传世著作被医家秘藏,流传不广,学术价值不为世人所知,仅在医界传习,未在社会上形成广泛的影响。(2)宋金元之加冕期。张仲景著作广为流传,学术价值被世人所认可推崇,遂称之为“大圣”“亚圣”,名号不一,然“圣”名已彰。(3)明清之固着期。世人对仲景学术价值的成就与贡献取得统一认识,认为其为医界不可超越的高峰,皆以“医圣”谓仲景,使仲景“医圣”尊号固着下来。其加冕“医圣”的内在原因是仲景学术魅力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着几千年古代文化的悠久历史,医学也有它宝贵的遗产。托名汉·张机(仲景)所撰的《五脏论》一卷,也是祖国医学历史遗产中的一部著作。此书国外有收藏本,日本学者抄录校注,诩为绝无仅有之孤本。而我们所获之传抄本,内容较国外藏本为优,现作比较和介绍如下。一、三种本子的来历:《张仲景五脏论》手写本,曾在公元1900年敦煌莫高窟出土,共两部,均系残卷。其中一部被斯坦因盗走,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另一部被伯希和所  相似文献   

5.
南阳张仲景医学研究所系由热衷于张仲景医学事业、毕业于张仲景国医大学首届专修班的刘世恩先生 ,自筹资金数十万元 ,在南阳市、区科委及卫生局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与关怀下 ,于 2 0 0 1年 1月在医圣故里南阳成立的集医疗、科研于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研究所的宗旨是 :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 ,研究和光大汉代伟大医学家张仲景学说 ,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和科研活动 ,扩大经方临床运用 ,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为促进仲景医学事业乃至整个中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为了使研究所的各项科研活动能够始终站在仲景学说领域的前沿 ,研究所成立伊始 ,便聘…  相似文献   

6.
伟大医学家张仲景是否做过长沙太守?长期以来,认识颇不一致。这个问题关系到总结张仲景的生平,研究其学说的形成、发展等方面。为了澄清悬疑,笔者作了初步考证,认为仲景为长沙太守,是历史的事  相似文献   

7.
<正> 一九八一年十月,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了“中日《伤寒论》学术讨论会”,两国学者济济一堂,对《伤寒论》一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后,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又决定成立“仲景学说研究会”,以促进对仲景学说的系统研究。这两件事说明,仲景学说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它对医学的影响不仅纵贯古今,而且超越了国界。张仲景,名机,仲景是他的字,南阳郡涅阳(今河南邓县境内)人,约生于东汉桓帝和平元年(公元150年),卒于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活了七十来岁。张仲景从小热爱学习,博览群书,汉灵帝时曾被推举为孝廉,晚年一度当过长沙太守。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从事医学研究中渡过  相似文献   

8.
张仲景医学思想除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外,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精神影响。南阳医专积极整理和发掘张仲景医学思想的精神内涵,拓展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与途径,借助“仲景精神”培养和教育当代医学生,对丰富张仲景医学思想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对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中蕴含的模糊数学概念的总结,从理、法、方、药几个方面全面的提炼了仲景的精准辨证思维,探讨了张仲景对疾病的准确把握,以期为中医学从循证医学向精准医学转变找到切入点,使中医可以用科学的理论所阐释,为中医的继承发扬以及走向现代化提供依据,为进一步研究中医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仲景学说的构建,除了张仲景本人精辟的医学理论、精湛的专业技术、精诚的医疗道德、精要的诊疗经验外,是我国数代医人创造的博大精深的医学文化思想的展现。《伤寒杂病论》的传承构建了仲景学说的主体,丰富多彩的研究性论着打造了仲景学说的支柱,无以计数的研究性论文支撑了仲景学说的广厦,连续不断的人文学研究增加了仲景学说的活力。  相似文献   

11.
仲景方生姜大枣应用浅探江苏省兴化市卫生局(225700)陈兰芝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赵家宏关键词张仲景,生姜,大枣,配伍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金匮要略》是中医必修之书,书中所载方药大多临床应用效果颇佳,这是由于仲景组方精妙,用药恰当。本文就仲景生姜大枣...  相似文献   

12.
脾胃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胃被称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临床上调理脾胃是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措施.关于脾胃学说,有耳熟能详的李东垣的温阳升脾说,叶天士的滋阴降胃说,王汝言的脾阴说,朱丹溪的脾主阴升阳降说,李中梓的脾为后天之本等数种学说.但若追本溯源仍当首推仲景对脾胃的认识,如<古今医统>中说:"汉张仲景著<伤寒论>,专以外伤为法,其中顾盼脾胃元气之秘,世医鲜有知之者".张仲景著作中的脾胃学说,内容广泛,涉及面宽,有许多有指导意义的内容.本文拟从发病学、治疗学、疾病传变学以及护理学等方面对仲景学说中的脾胃理论进行探讨,以期进一步揭示仲景脾胃学说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约150年~219年),南阳郡涅阳人。东汉末年伟大的医学家。所著《伤寒杂病论》,系统地总结了我国汉代以前的医学经验,确立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自宋代起即被奉为国家医学教育的教科书,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张仲景被历代医家誉之为“医圣  相似文献   

14.
仲景时间医学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晋英 《光明中医》2008,23(3):265-267
近年来,时间医学引起众多医家的重视,汉代张仲景在“天人相应”思想的指导下,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记载了丰富的时间医学思想和经验,本文通过对张仲景有关生理、病理、诊断、预后、治疗方面时间节律的探讨,冀希望引起医家对仲景时间医学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多年来,对张仲景是否做过长沙大守,两种不同意见一直争论不休.其焦点,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对明末于医圣祠内发掘出的墓碑上“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十一字刻凿年代的争议,②《三国志》、《后汉书》两部正史为何均无仲景传记;③唐代甘伯宗《名医录》中记载的依据是什么等.论战正酣,却于1981年末在河南省南阳市召开张仲景学术研究会成立暨首届学术讨论会前夕,在医圣祠内发现一个物证:古墓碑的碑座,其上有“咸和五年”四字.这对于澄清事实真相,无疑是条重要线索,很快有报道说此次会议“解决了两个问题:①证实了张仲景确有其人,其故里是今南阳地区邓县稂东镇,即古之涅阳.②证实了张仲景曾官居长沙太守.南阳  相似文献   

16.
作为医圣的故里,南阳仲景文化积淀厚重,优势十分明显。南阳借助仲景文化优势,借力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这一载体,打造仲景文化品牌,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不仅弘扬仲景文化,加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南阳工、农业结构调整,进而达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文化丰富、振兴南阳经济的良好效果。打造城市特色品牌每年一届的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以实施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为抓手,大力弘扬仲景文化,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不仅仅在传承仲景学说、光大医圣精神方面发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不仅精于内治,而且也十分重视外治。所谓外治是指口服药物以外的各种治疗方法。仲景在《伤寒》《金匮》中记载的外治法,有的沿用至今,并有所发展;有的现已少用,有待进一步发掘.仲景所论外治法,主要有下列数种.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序》中所云,在东汉末年张仲景宗族遇大疫流行,这也成为张仲景发奋著书的原因之一,然而其遇疫具体时间史家众说纷纭。本文以历史文献记载的大疫流行时间、仲景遇王仲宣的历史记载、日本文献记载等史料为佐证,重点从五运六气的理论出发,仲景所遇为太阳寒水疫病的事实以及所述霍乱的病理等问题逐层展开分析,得出结论:《伤寒论》之编集,完全是根据仲景治疗所遇太阳寒水的疫病经验,所以《序》云“伤寒十居其七”,此“伤寒”指的是太阳寒水的疫病。而仲景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此次的疫病时间,必是太阳寒水司天的疫病,亦即在建宁年间,而非建安年间。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退黄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时雄 《光明中医》2006,21(9):9-11
关于黄疸病的治疗,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内伤黄疸有专篇论述,而《伤寒论》中对外感黄疸亦有不少论治方法,其内容丰富,密切结合临床实际,至今仍为临床治疗黄疸病所常用,其创制的许多有效方剂仍对治疗黄疸病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下面就仲景退黄法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求张仲景历法医学理论基础,诠释仲景历法医学体系的应用规律,进而以仲景历法医学理论为指导,为当代相关内科杂病和突发性疫情的防治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并深入南阳汉画馆、仲景博物馆等查阅、收集与《伤寒杂病论》历法医学相关文献资料,认真阅读分析后,归纳、整理、总结相关的论点和依据。结果:整理出了《伤寒杂病论》相关历法医学内容,提出出《伤寒杂病论》历法医学新观点,诠释了仲景历法医学理论基础和应用规律。结论:仲景历法医学体系不仅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而且对当代相关内科杂病和突发性疫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