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3年我国将硬金属肺病列入最新的《职业病分类与目录》中,但目前尚未制定相应的诊断标准。硬金属肺病是吸入钨和钴等硬金属粉尘引起的相关间质性肺疾病,同时伴有职业性哮喘表现。一些接触硬金属加工有关工作的人员为该病的好发人群。我国研究硬金属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影响起步较晚,国内报道较少,因此对其的相关研究将会成为热点。为了给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钨及其化合物粉尘的毒性与硬金属肺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硬金属粉尘(硬金属原料粉尘及合金粉尘)对硬质合金生产工人的职业健康的影响,为改善工人的个人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家大型硬质合金生产企业进行现场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接触硬金属粉尘的在岗工人152人为接触组,同企业非接触粉尘作业工人142人为对照组。对职工进行职业健康监护,对生产环境进行职业卫生检测。结果接触组与对照组皮肤过敏、鼻炎、哮喘等接触硬金属粉尘所致相关性疾病患病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接触组与对照组肺功能检查(包括小气道受损、轻度通气功能障碍、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硬质合金生产企业职业健康状况不可轻视,应加强对该厂作业工人的健康教育,改善生产环境,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硬金属肺病(hard metal lung disease,HMLD)指长期吸入钨、钛、钒、钴等硬质金属粉尘或其合金粉尘引起的肺部疾病,主要包括硬质金属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纤维化等病变[1-3]。HMLD引起弥漫性间质肺损害,最终可以发展成纤维化,造成暴露硬金属粉尘者永久性肺损伤,临床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硬金属粉尘对作业工人的职业健康影响,对479名接触钨合金粉尘及303名非粉尘作业工人进行高仟伏胸片、肺功能、心电图、肝功能等检查。结果表明,观察组与对照组间工人的咳痰、气急、胸闷、呼吸困难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胸片和肺功能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肺通气功能中FEV_(1.0)/FVC、肺小气道通气功能中PEF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硬金属粉尘对工人肺小气道通气功能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应加强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心电图等异常人群的观察。  相似文献   

5.
采用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硬金属高、低剂量组(各9只)、二氧化硅组(7只)、生理盐水组(7只)。染尘30 d处死大鼠,灌注取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大鼠取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比例。结果显示, Th17细胞比例硬金属高、低剂量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硬金属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比较,二氧化硅组与硬金属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大鼠硬金属粉尘暴露后, Th17细胞显著性增高,说明其可能参与了硬金属粉尘的致病作用,对Th17细胞检测可能对硬金属肺病的确定有辅助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全身电子计算机 X 线断层方法检查了11名接触硬金属粉尘工人胸部 CT,并与 X 线胸片检查结果进行了比较,探讨肺实质、胸膜与淋巴结的改变。11名工人,均为男性,接触硬金属粉尘工龄3~17年。胸片按世界劳工组织(ILO)的诊断标  相似文献   

7.
<正>硬金属肺病是2013年我国修订颁布的《职业病分类与目录》中新增的法定职业病之一,是由于劳动者接触或吸入硬金属合金粉尘引起呼吸系统症状、肺功能损害和影像学弥漫性肺病变,进而导致肺纤维化,严重者死于呼吸衰竭[1],又称为硬金属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不同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粉尘暴露工种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为职业健康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株洲市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采集主要暴露岗位粉尘并检测总尘、呼尘和钨、钴的浓度,利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对硬质合金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对8个硬质合金粉尘接触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以硬质合金粉尘总尘或钨浓度评估,各接尘岗位均为低风险或轻度风险。以钴浓度评估,混料和过筛岗位的职业危害为高风险或极高危害风险,球磨干燥和深加工岗位为中等风险,压制、烧结、喷砂和成检包装岗位为低风险或轻度危害风险。按粉尘总尘浓度进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硬金属粉尘接触岗位均为相对无害作业;按钴浓度进行有毒化学物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混料岗位为重度危害、过筛为中度危害、其他岗位为相对无害。结论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模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用于硬质合金粉尘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时,应使用钴浓度指标;硬金属粉尘作业应加强对混料、过筛、球磨干燥和深加工等重点岗位的危害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不同风险评估模型评估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粉尘暴露工种的职业健康风险水平,为职业健康风险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株洲市某硬质合金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采集主要暴露岗位粉尘并检测总尘、呼尘和钨、钴的浓度,利用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对硬质合金粉尘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并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结果 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和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指数法对8个硬质合金粉尘接触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基本一致。以硬质合金粉尘总尘或钨浓度评估,各接尘岗位均为低风险或轻度风险。以钴浓度评估,混料和过筛岗位的职业危害为高风险或极高危害风险,球磨干燥和深加工岗位为中等风险,压制、烧结、喷砂和成检包装岗位为低风险或轻度危害风险。按粉尘总尘浓度进行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硬金属粉尘接触岗位均为相对无害作业,按钴浓度进行有毒化学物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混料岗位为重度危害,过筛为中度危害,其他岗位为相对无害。结论 新加坡半定量风险评估法、职业危害风险指数模型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用于硬质合金粉尘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时,应使用钴浓度指标;硬金属粉尘作业应加强对混料、过筛、球磨干燥和深加工等重点岗位的危害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矿物粉尘所致生物学危害作用的实验室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全世界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在从事金属、非金属及其他矿物的开采。矿物粉尘已成为极其重要的职业危害因素之一。吸入这些粉尘后对健康最重要的影响是肺的纤维化反应(尘肺)。众所周知,矿物粉尘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肺部疾患如矽肺、铍肺、煤工尘肺、硬金属肺纤维化以及石棉肺等。虽然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观察已积累了有关这类疾病的大量资料,但由于矿物粉尘引起的疾病往往在出现临床症状之前有一段很长的潜伏期,而流行病学方法又往往缺乏接尘个体的接触资  相似文献   

11.
应用金属的不断增长,给许多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成分带来了数量与质量的变化。因此,预防、诊断和治疗金属粉尘和蒸气作用于机体所引起的各种病变,具有特殊的意义。各种金属的特性对机体的影响已作过研究,但与各种金属及其化合物作用有关的粉尘病理问题,文献中介绍很少,且很矛盾。 由某些金属粉尘所引起的尘肺类型,如铁末沉着症、电焊工尘肺了解得较早,并把六十年代算作毒性损害的由金属粉尘和金属气溶胶导致的肺部疾患看作是尘肺的一种,现在,尘肺本身的定义已有改变,不仅包括明显的粉尘所致的肺纤维化,而且包括由粉尘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金属粉尘产生于金属冶炼、研磨及金属矿产开采等过程中,其中有20多种可造成职业危害,尤其是对肺组织造成损害,引起金属粉尘沉着病。本文通过对锡、铁、锑、钡等金属粉尘致病机制、病理学改变、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综述,为金属粉尘沉着症的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1例职业性硬金属肺病(HMLD)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学、病理改变及诊断治疗。方法对1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HMLD患者的职业史、临床表现、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患者职业接触钴、钨金属粉尘后7年开始出现咳嗽和劳力后呼吸困难;肺功能检查结果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病变,可见磨玻璃影、实变影、小结节影、网状影和牵拉性支气管扩张。肺组织病理学改变为巨噬细胞性间质性肺炎表现,即在肺泡腔内有巨噬细胞和大量的多核巨细胞聚集。结论明确的硬金属粉尘接触史和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HMLD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综合分析疑似职业性硬金属肺病现场职业卫生学资料和临床资料,掌握职业性硬金属肺病的临床特征和疾病的预后,提高职业性硬金属肺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以2名疑似硬金属肺病的工人为研究对象,统一要求其提供职业史、职业健康体检结果、既往就诊病历,采用实验室检查、拍摄系列普通高仟伏胸片和胸部CT、HRCT片、纤维支气管镜做病理检查、心电图检查等方法,分别由3家机构的呼吸科专家、病理科专家对胸片、CT片和病理切片进行读片,并出具诊断报告,提交至职业病诊断机构,由诊断机构组织进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由3名以上职业病诊断医师共同讨论诊断,得出职业病诊断结论.结果 2例硬金属肺病患者均接触硬质金属合金粉尘,发病工龄8~9年;临床表现以干咳,活动后气喘为主,两肺呼吸音粗;影像学改变以两肺弥漫性结节状影、网状阴影和毛玻璃样改变为主;病理表现为特征性的巨细胞间质性肺炎改变,疾病治疗的预后和转归不一.结论 根据确切的职业接触史及临床表现,结合X线胸片、CT片检查结果和病理学特征性改变,可以确诊职业性硬金属肺病.  相似文献   

15.
钴对人体具有较强的致敏性,接触钴及其化合物可引起接触性皮炎,吸入钴及其化合物可导致钴相关性哮喘。长期接触由钴、钨等金属组成的硬质合金粉尘可引起硬金属肺病。该病会造成肺的不可逆性损伤,其症状与哮喘和相关间质性肺疾病类似。目前对钴及其化合物致敏机制的研究尚不清楚,对免疫机制中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也较少。文章对关于钴及其化合物的所致疾病及致敏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由于科学技术的进展,各种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采矿、金属冶炼等部门产生的金属气溶胶对职工健康影响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生物学作用取决于它的化学结构、物理特性、化合价及其在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等。有关金属粉尘的病理尤其是金属尘肺方面文献报道较少,而且有的是互为矛盾的。 较早开始进行研究的金属尘肺有铁末沉着症、电焊工尘肺等。五十至六十年代,认为金属粉尘导致的肺部疾患只是毒性损害,如铍中毒。后来才逐渐认识到是尘肺的一种形式。凡是在金属粉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硬质合金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为人体钨钴的生物接触限值、硬金属肺病诊断标准的制定及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江苏省某硬金属加工厂165名硬质合金粉尘作业工人作为调查组,132名无硬质合金粉尘接触的作业工人作为对照组。收集问卷调查、职业健康检查、工人班后尿钴含量以及现场作业环境检测等相关资料。结果该厂硬质合金生产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其几何均值均未超过国家标准。作业环境中空降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均小于1.0%。调查组呼吸系统异常及黏膜刺激症状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调查组胸片X线结果阳性检出率明显增高。在调查组中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尿钴检测值超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质合金粉尘中含有一定量的钴;工人接触硬质合金粉尘早期可导致呼吸系统异常及黏膜刺激症状、胸部肺纹理增加;可致肺功能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改变,肺部损伤部位主要在小气道。因此,应加强对硬质合金粉尘接尘工人的劳动防护,做好防尘工作,定期做职业健康检查,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确保接尘工人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齿科粉尘暴露对齿科医师健康的影响逐渐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齿科呼吸性粉尘可导致齿科医师发生气喘、流涕、哮鸣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的金属粉尘暴露甚至可引起呼吸道疾病及肺实质性改变。为了评价齿科医师的健康状况,本文对齿科粉尘对齿科医师机体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整理、分析、归纳、总结。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广州市当前主要工业企业生产性粉尘的分布特点及危害现状,为该地区粉尘危害的控制及行政管理部门开展管理工作提供数据参考。 方法 在2012-2013年间委托开展职业病危害定期检测的企业中,按机械制造、金属加工、制药、电力、化工、食品饮料等9种主要行业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共抽取67家企业,对其职业卫生学调查资料和粉尘检测报告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共检出19种生产性粉尘,其中主要类型有电焊烟尘、有机粉尘、金属粉尘、煤尘、砂轮磨尘、矽尘、铝合金粉尘、其他粉尘等8种。电焊烟尘、金属粉尘和砂轮磨尘主要分布在机械制造和金属加工业,有机粉尘集中分布在医药、食品饮料和橡胶塑料制造业,煤尘主要分布在电力产业,矽尘分布在建筑建材和机械制造业。企业超标率为16.4%,点超标率为2.95%,以I级危害为主,粉尘点超标率最高的是有机粉尘的7.14%。粉尘作业超标的行业以食品饮料、制药及机械制造业为主。 结论 广州市67家主要工业企业总体粉尘超标情况尚可,对人体危害性大的粉尘(矽尘、煤尘、电焊烟尘)超标率低,控制效果较好,而有机粉尘、金属粉尘等对人体危害性小的粉尘超标情况较突出,需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钛及其化合物粉尘职业暴露可引起硬金属肺病,目前关于钛及其化合物的研究以二氧化钛(Ti O2)为主。一些国外机构制定或推荐了Ti O2细颗粒或纳米颗粒的接触限值,而我国目前仅制定了微米级Ti O2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Ti O2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和肺部毒性,可致实验动物呼吸系统肿瘤,且Ti O2纳米颗粒的毒性和致癌性远高于细颗粒。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钛及其化合物粉尘最主要的健康危害为呼吸系统损害作用,但国内外研究均表明Ti O2职业暴露与人群肺癌发生风险升高无关。为研究不同理化特性的钛及其化合物粉尘的职业暴露和人群健康效应,为不同粒径钛及其化合物职业接触限值的制定提供依据,本文对钛及其化合物的理化特性、暴露途径、职业接触限值、体外毒性、肺部毒性、致癌效应研究进展和流行病学调查作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