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利司他     
<正>贝利司他(belinostat)是由Spectrum生物医药公司开发的一种用于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的新药,于2014年7月3日获FDA批准在美国上市[1]。该药为静脉注射剂,商品名为Beleodaq。贝利司他的中文化学名称:N-羟基-3-(3-苯基氨基磺酰基苯基)丙烯酰胺;英文化学名称:N-Hydroxy-3-(3-phe-  相似文献   

2.
伏立诺他(vorinostat,1),化学名为N-羟基-N’-苯基辛二酰胺,是美国默克公司开发的首个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2006年10月美国FD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持续、恶化或在用其他药治疗期间或之后复发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商品名Zolinza.本品可在纳摩尔浓度下抑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造成肿瘤细胞转录过程异常,进而诱导肿瘤细胞周期停止、分化甚至死亡[1-3].  相似文献   

3.
赵伟  陈陆俊  田波  谈炎  鲁常青 《江苏医药》2012,(7):812-814,740
目的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对7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苏木素和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按WHO 2008年《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7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32例(41.6%),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20例(26.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1例(14.3%),前驱T淋巴细胞淋巴瘤9例(11.7%)。结论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发生的亚型是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其次为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前驱T淋巴细胞淋巴瘤。其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江苏医药》2012,38(7)
目的 探讨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方法 对7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进行苏木素和伊红染色(HE)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按WHO 2008年《造血和淋巴 组织肿瘤的病理学和遗传学》标准进行分类.结果 77例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32例(41.6%),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20例(26.0%),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1例(14.3%),前驱T淋巴细胞淋巴瘤9例(11.7%).结论 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发生的亚型是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其次为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和前驱T淋巴细胞淋巴瘤.其中,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而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预后相对 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鼻腔是结外常发生淋巴瘤的部位之一.为探讨鼻腔淋巴瘤的形态学改变及临床特点及临床预后.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及临床随访对42例鼻腔恶性淋巴瘤进行了组织学类型及临床治疗方法和预后的研究.结果:发现鼻腔恶性淋巴瘤以NK/T细胞淋巴瘤为主(21例),其次是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9例),以及其他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3例),粘膜相关淋巴瘤(3例),浆细胞肉瘤(1例),粒细胞肉瘤(2例).结论:鼻腔可发生的淋巴瘤种类较多,其生物学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各类淋巴瘤其免疫表型各有其特点,是病理诊断的重要依据和鉴别诊断要点,同时是临床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NKlT细胞淋巴瘤属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少见类型,约占NHL的2%~10%.多数病例原发于鼻腔和咽喉部以上部位,少数病例原发于鼻外,如皮肤、胃肠道、肺等.NK/T细胞淋巴瘤对传统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HOP方案不敏感[1-3],且无较好的治疗方案,特别是对于IV期、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现报告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IV期、难治性NK/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董伟民  曹祥山  王彪  凌云  华晓莹 《江苏医药》2012,38(24):2964-2966
目的 探讨以全身照射(TBI)为主的预处理方案治疗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12例资料.随访TBI+CY预处理方案移植后的造血重建情况、移植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中性粒细胞数≥0.5×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10-15 d,血小板数≥20×109/L的时间为移植后11-16 d.随访时间为8-60个月,复发率25%(3/12),病死率16.7%(2/12),2年的无病生存率75%(9/12).结论 以TBI为主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预处理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7月3日,美国FDA批准Beleodaq(belinostat)用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的治疗,这次的批准是在FDA加速批准程序下完成。外周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罕见并发展迅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Beleodaq通过阻止有助于T细胞(一种免疫细胞)发生癌变的酶起作用。这款药物适用于治疗后(复发性)疾病或对以前治疗无效(难治性)的  相似文献   

9.
范鸣编译 《药学进展》2012,(10):470-470
2011年8月刚刚在美国获准上市的Seattle Genetics公司抗淋巴瘤静注产品Adcetris(brentuximab vedotin)为一种CD30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物,适应证为CD30+霍奇金淋巴瘤(HL)和罕见的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系统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然而,据美国FDA披露,截至目前,已有3名患者在接受本品治疗数周或数月后出现进行性  相似文献   

10.
<正>Venetoclax(Venclexta)的化学名称为4-(4-{[2-(4-氯苯基)-4,4-双甲基-1-环己烯基]}-1-哌嗪基)-N-({3-硝基-4-[(四氢-2H-吡喃-4-甲基)氨基]苯基}磺酰基)-2-(1H-吡咯并[2,3-b]吡啶-5-基)苯甲酰胺,是一种可以口服的选择性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小分子抑制剂。Bcl-2在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可阻止一些细胞(包括淋巴细胞)的凋亡。Venclexta的作用机制是选择性抑制Bcl-2的功能,通过与Bcl-2蛋白直接结合,恢复细胞的通讯系统,让癌细胞自我毁灭,达  相似文献   

11.
《中南药学》2018,(3):376-381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一种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尽管CD20单抗的使用已明显改善患者预后,但仍有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复发或发展为难治性疾病。近年来,酪氨酸激酶(BTK)抑制剂、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抗体-药物耦合物(ADC)等靶向药物以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1/PD-L1)抗体、嵌合型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T细胞(CAR-T)等免疫治疗在淋巴瘤中取得了瞩目效果,有望在复发/难治性(R/R)DLBCL的治疗中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12.
对甲苯磺酸索拉非尼(sorafenib tosylate,1),化学名为N-[4-氯-3-(三氟甲基)苯基]-N'-[4-[2-(N-甲基氨甲酰基)-4-吡啶基氧基]苯基]脲对甲苯磺酸盐,是一种多靶点抗肿瘤药,临床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2008年在中国上市,用于肝癌的治疗[1,2].  相似文献   

13.
<正>NK/T细胞淋巴瘤属于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一种少见类型,占NHL的5%15%。其发病可能与CD56表达及EB病毒感染相关的分子机制有关[1],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由于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鼻腔,因此称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而原发于鼻以外(鼻咽、口咽、硬腭、舌根等)的NK/T细胞淋巴瘤则称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由于此类淋巴瘤具有其本身特殊的特点,其临床特点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淋巴瘤。既往考虑NK/T细胞淋巴瘤为淋巴瘤的一种亚型,习惯性思维以化疗为主,但是预后差,5年生存率30%15%。其发病可能与CD56表达及EB病毒感染相关的分子机制有关[1],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由于NK/T细胞淋巴瘤多原发于鼻腔,因此称鼻腔NK/T细胞淋巴瘤,而原发于鼻以外(鼻咽、口咽、硬腭、舌根等)的NK/T细胞淋巴瘤则称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由于此类淋巴瘤具有其本身特殊的特点,其临床特点有别于其他类型的淋巴瘤。既往考虑NK/T细胞淋巴瘤为淋巴瘤的一种亚型,习惯性思维以化疗为主,但是预后差,5年生存率30%40%。为了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5月—2009年12月我院的31例自体干细胞移植的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观察3年总生存率(OS)和无进展生存率(PFS),分析一般状况(PS)、乳酸脱氢酶(LDH)、移植前状况、分期、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预后指数(PIT)评分对生存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28(5~68)个月,1例患者死于严重肺部感染例(3.2%),12例复发(38.7%),3年PFS和OS分别为(56.7±1.2)%和(61.4±1.1)%。单因素分析结果示:移植前未达CR和PS>2与不良的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移植前未达CR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T细胞淋巴瘤是安全和有效的,移植前未达到CR是影响T细胞淋巴瘤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ubcutaneous-panniculitis like T cell lymphoma,SPTCL)在以往文献被称之为"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或"致死性脂膜炎"或"嗜细胞性组织细胞性脂膜炎",1994年由国际淋巴瘤研究协作组(REAL分类)正式命名为原发于皮肤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新亚型(SPTCL),1999年分类将其纳入外周T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肿瘤,成为独立的淋巴瘤.本病属于少见类型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和组织学改变均比较特殊,国内外报道不多,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以下.现报告3例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了解中国皖南地区恶性淋巴瘤的构成情况,探讨本地区恶性淋巴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病理科2003.03-2012.03间诊断明确的淋巴瘤标本,全部病例经重新HE切片染色、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辅助检测,部分病例采用EBER原位杂交法(EBER-ISH)协助诊断,并参照2008版WHO关于淋巴造血组织肿瘤的分类进行组织学诊断和分型.结果:728例中霍奇金淋巴瘤(HL)占9.34%(68/728),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占90.66%(660/728),NHL中B细胞来源占77.42%(511/660).T/NK细胞来源占22.58%(149/660),此外,在收集的淋巴瘤标本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占49.73%(362/728),其余较多见的六大类型依次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61例占8.37%,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MALT) 56例占7.69%,外周T细胞淋巴瘤50例占6.87%,套细胞淋巴瘤36例占4.95%,经典霍奇金淋巴瘤(结节硬化型)32例占4.40%,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混合细胞型)31例占4.26%.男性433例,女性295例,男女性别比为1.47∶1,年龄最小5岁,最大90岁,中位年龄61岁;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男性发病率为86.6%(13/15).最好发的部位依次为淋巴结、胃、肠、鼻咽部、扁桃体、涎腺、甲状腺、眼眶、骨和脾等.结论:中国皖南地区HL以结节硬化型和混合型居多,未见”双峰性”,且以原发于左颈淋巴结多见.NHL中还是DLBCL为最多见,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男性、67岁以上发病率较高,提示恶性淋巴瘤在亚类和分类上具有明显地域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microRNA的特征性改变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高通量miRNA芯片技术对5例原发于淋巴结的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及5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组织进行检测,筛选出特异性表达的miRNA,采用Targetscan、miRnada及mirdb软件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应用生物学信息方法对靶基因GO和信号通路进行分析.结果 miRNA表达谱分析显示,有20种miRNA在这两组样本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组有13种miRNA明显上调,分别为kshv-miR-K12-12-5p,hsa-miR-1290,hsa-miR-5585-3p,hsa-miR-593-3p,hsa-miR-4763-3p,hsa-miR-3196,hsa-miR-4714-5p,hcmv-miR-UL148D,hsa-miR-4485,hsa-miR-4769-3p,hsvl-miR-H17,hsa-miR-1587,hsa-miR-4674,预测靶基因显著性GO有30个,信号通路30条;有7种miRNA明显下调,分别为hsa-miR-3913-5p,hsa-miR-614,hsa-miR-224-3p,hsa-miR-4694-3p,hsa-miR-513c-3p,hsa-miR-4677-3p,hsa-miR-218-2-3p,预测靶基因显著性GO有31个,信号通路4条.结论 有统计学意义的20种miRNA可能作为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与炎性反应性淋巴结增生鉴别指标.hsa-miR-1290、hsa-miR-4485、hsa-miR-3196、hsa-miR-614、hsa-miR-224-3p,可能参与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机制,所涉及的靶基因有BCL2、C-myc、FOXA1、MAPT、NAT1、PSA、FUT4,影响的信号通路有MAPT通路、Wnt信号通路、NF-κB通路、Hippo信号通路、TGF-β信号通路、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感染相关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培门冬酶(PEG-ASP)与化疗联合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应用培门冬酶联合化疗治疗的35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培门冬酶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5例患者总的治疗有效率为74.3%(26/35),完全缓解率为34.3%(12/35),部分缓解率为40.0%(14/35);2年总生存率77.1%.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42.9%(15/35),骨髓抑制25.7%(9/35),凝血异常8.6%(3/35),药物性肝炎8.6%(3/35),无过敏反应、胰腺炎及血栓的发生.结论 PEG-ASP联合化疗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非何杰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是来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肿瘤,其发病部位多样,病理类型繁杂,而且不同的病理类型具有完全不同的生物学行为,每种不同类型的淋巴瘤应看作是独立的疾病。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ngioimmunoblastic T cell lymphoma,AITL)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淋巴瘤类型,大概占淋巴瘤的1%2%,为侵袭性T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为中高度恶性,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治疗难度较大。目前,血管免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原发性鼻腔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以进一步提高诊治率.方法 对24例原发性鼻腔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及误诊原因.结果 患者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鼻镜、CT检查缺乏特异性,误诊9例(37.5%),所有病例最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21例行免疫组化检查显示,T细胞淋巴瘤12例(57.2%),B细胞淋巴瘤5例(23.8%),T/NK细胞淋巴瘤4例(19.0%).22例采用化放疗治疗后,完全缓解(CR)16例(72.7%),部分缓解(PR)6例(27.3%),随访期间死亡6例.结论 鼻腔恶性淋巴瘤主要为T细胞型淋巴瘤.由于其临床表现、鼻腔鼻窦内镜及CT检查具有非特异性,误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