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不同持续高+GZ作用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bcl-2、p53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不同 GZ作用下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凋亡相关基因 bcl- 2、p5 3基因表达的变化 ,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 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 方法  48只 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 7GZ暴露组、 10 GZ暴露组和 14GZ暴露组 ,各组分别于暴露后 30 min、6 h、2 4h和 48h处死大鼠取脑。用原位末端标记法 ( TUNEL )检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凋亡相关基因 bcl- 2和 p5 3 m RNA表达的变化。 结果  10 GZ暴露组和 14GZ暴露组在 6 h和 2 4h时在大脑皮层、海马 CA1区和纹状体可见部分神经元细胞发生凋亡和 bcl- 2、p5 3 m RNA表达变化。 结论 反复高 GZ暴露可引起大鼠脑内部分神经细胞凋亡及 bcl- 2和 p5 3的表达变化 ,细胞凋亡可能是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以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丹参对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bFGF处理组,丹参处理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在+Gz暴露前后分别给予注射bFGF(100μg/kg),丹参(15g/kg)或生理盐水(2ml)各一次。于暴露后6h处死大鼠取脑,用半守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bcl-2和p53 mRNA表达以及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标记法(TUNEL)检测脑内神经元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Gz暴露组可见明显的bcl-2,p53 mRNA表达变化和部分神经细胞凋亡,而bFGF和丹参能阻断bcl-2和p53表达变化和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结论 +Gz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脑神经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的表达变化,细胞凋亡是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制之一,而bFGF和丹参对+Gz暴露所致的脑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反复高正加速度(+Gz)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p53和白细胞介素-1β转化酶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反复高+Gz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p53和ICE表达水平,并用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法检测脑组织中的凋亡细胞。结果bcl-2在+Gz重复暴露后6h和24h表达明显降低,而bax、p53和ICE在6h和24h表达明显升高,6h组和24h组在大脑皮质、海皮CA1区和纹状体可见部分神经元发生凋亡。表明反复高+Gz暴露可引起大鼠脑组织中bcl-2、bax、p53和ICE表达变化,细胞凋亡是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24h和48h5组,每组4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24h,48h处死大鼠取脑,固定包埋,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TL检测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调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表达变化,6h组海马CA1区可见部分细胞凋亡和明显的bcl-2,p53表达变化,但在24h组和48h组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Gz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 bcl-2,p53的表达变化,细胞凋亡是反复高Gz暴露致脑操作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加速度引起的意识丧失 (G- induced loss ofconsciousness,G- LOC) ,目前仍然是航空医学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期以此为重点内容 ,集中刊发了有关的 5篇论著和 1篇综述 ,以期反映我国航空医学界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最新进展。韩磊等的研究表明 , GZ暴露可以诱导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 - 70(heat shock protein70 ,HSP70 )表达 ,使大鼠脑组织中 HSP70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强。蔡庆等采用m RNA差异显示法筛选到 3个可能与反复高 GZ暴露大鼠脑损伤相关的基因 ,刘红巾等观察到反复高 GZ暴露可引起大鼠脑内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 bcl-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丹参对反复高 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选用200g左右的SD大鼠,在 Gz暴露前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bFGF(100μg/kg)或丹参(15μg/kg)各一次,置动物离心机离心后不同时间处死,测定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s)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凋亡细胞数,并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的测定值比较。结果 Gz暴露组的EAAs、NO含量和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FGF和丹参处理组的测定值明显低于 Gz暴露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结论bFGF和丹参能降低 Gz暴露后脑内EAAs和NO的含量及凋亡细胞数,对 Gz暴露所致脑损伤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对早期外伤性癫(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对bcl-2、caspase-10在皮层脑组织中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成年SD大鼠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样原则分成实验组、模型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大鼠仅予左侧感觉-运动皮层注射5μL生理盐水;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在相同位置注射等量的100mmol/L Fe Cl3,30min后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r Hu EPO 5000U/kg,模型组大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观察行为学变化。24h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大鼠伤侧皮层脑组织中bcl-2、caspase-10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1)行为学:对照组未出现,实验组大鼠频率及发作时间均较模型组减少(P0.05)。(2)RT-PCR检测:模型组和实验组bcl-2的m RNA表达均较对照组下降,实验组较模型组增高(P0.05);模型组和实验组caspase-10的m RNA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实验组较模型组下降(P0.05)。(3)Western blotting检测:模型组和实验组bcl-2的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实验组bcl-2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增高(P0.05);模型组和实验组caspase-10的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实验组caspase-10的蛋白表达较模型组下降(P0.05)。结论铁离子致大鼠皮层脑组织中的bcl-2表达下降、caspase-10表达升高;EPO可上调bcl-2的表达水平、下调caspase-10的表达水平,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轻铁离子致伤大鼠性发作,对早期PTE的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丹参对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选用200g左右的SD大鼠,在+Gz暴露前后分别给予腹腔注射bFGF(100μg/kg)或丹参(15g/kg)各一次,置动物离心机离心后不同时间处死,测定脑组织兴奋性氨基酸(EAAs)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和凋亡细胞数,并与对照组和生理盐水组的测定值比较.结果+Gz暴露组的EAAs、NO含量和凋亡细胞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FGF和丹参处理组的测定值明显低于+Gz暴露组和生理盐水处理组.结论bFGF和丹参能降低+Gz暴露后脑内EAAs和NO的含量及凋亡细胞数,对+Gz暴露所致脑损伤具有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bcl-2、p53在模拟飞船应急返回时高+Gx作用致大鼠脑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15 Gx组、7 d模拟失重组、7 d模拟失重后再+15 Gx组,每组10只.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承受+Gx作用后,灌注取脑,固定包埋,做石腊切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海马、顶叶皮层相关基因bcl-2和 p53表达的变化. 结果 +15 Gx暴露后1 d可见bcl-2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加,在暴露后3 d改变明显;7 d模拟失重组大鼠在暴露后1 d可见bcl-2表达减少,p53表达增加;模拟失重后再+15 Gx组在暴露后1 d可见上述bcl-2、 p53表达的变化,在暴露后3 d改变最明显,变化比+15 Gx组或模拟失重组均明显. 结论 +15 Gx/180 s暴露可引起大鼠海马和顶叶皮层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表达的变化;7 d模拟失重可加重+Gx引起的大鼠脑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10.
不同持续高+Gz作用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bcl,p53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Gz作用下大鼠脑细胞凋亡的发生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p53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细胞凋亡在反复高+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病理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7Gz暴露组、+10Gz暴露组和+14Gz暴露组,各组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24h和48h处死大鼠取脑。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大鼠脑细胞凋亡及用半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p53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10Gz暴露组和+14Gz暴露组在6h和24h时在大脑皮层、海马CA1区和纹状体可见部分神经细胞发生凋亡和bcl-2和p53mRNA表达变化。结论 反复高+Gz暴露可引起大鼠脑内部分神经细胞凋亡及bcl-2和p53的表达变化,细胞凋亡可能是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两种生长因子在+GZ暴露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2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和6h,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明显升高,24h降至正常。结论+GZ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脑组织NGF和bFGFmRNA的表达增加,这两种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可能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和损伤修复作用,是脑的自身保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bFGF及丹参对+Gz重复暴露大鼠脑组织中iNOS mRNA表达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正加速度( Gz)重复暴露大鼠脑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丹参对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的防护作用,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大鼠和bFGF、丹参处理再暴露大鼠脑组织中iNOSmRNA表达变化。结果+Gz重复暴露组可见明显的iNOS mRNA表达增高,而bFGF和丹参能阻断这种iNOS表达变化。表达+Gz重复暴露可引起大鼠脑内iNOSmRNA表达变化,它可能在反复高+Gz暴露致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而bFGF和丹参对+Gz暴露所致的脑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细胞间粘附因子-1(ICAM-1)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Gz引起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四组,6h和24h四组,每组6只。实验组大鼠在动脉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0Gz/3min(两次中间间隔30min)作用,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ICAM-1 mNRA表达水平。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大鼠脑组织ICAM-1 mRNA均明显升高,分别是对照组的1,7倍,3.0倍和1.9倍。结论:+Gz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组织ICAM-1 mRNA的表达,介导了白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强,在+Gz所致脑损害的病理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解+ GZ 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cfos、cjun 和神经生长因子(NGF) 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它们在+ GZ 所致脑损伤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检测方法检测+ GZ 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cfos、cjun 和NGF m RNA 表达水平。结果:cfos 和cjun 在+ GZ 重复暴露后30 min m RNA 表达明显升高,6h 和24h 降至正常;NGF 在30 min 和6 h 表达均明显升高,24 h 恢复正常。结论:表明+ GZ 重复暴露可诱导大鼠脑组织cfos、cjun 和NGF m RNA 的表达,提示它们的表达增加可能在+ GZ 所致脑损伤中起病理或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筛选和鉴定反复高Gz暴露大鼠脑损伤相关基因。方法 1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Gz重复暴露后30min、6h和24h4组,每组4只。对照组大鼠G值为+1Gz,实验组大鼠在动物离心机上经历了3次+14Gz/45s(两次间间隔30min)作用。分别于暴露后30min、6h和24h处死大鼠取脑,提取总RNA。取对照组和+Gz暴露后6h组大鼠脑总RNA,用mRNA差异显示(DDPCR)的方法,筛选+Gz暴露大鼠脑差异表达基因。用3组锚定引物和6组随机引物作不同组合进行PCR扩增。用Slot blot方法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在对照组和+Gz暴露后30min、6h和24h组大鼠脑中表达情况。结果 获得的差异表达片段,经斑点杂交进一步筛选,克隆了3个强阳性片段,并进行序列分析,与Genebank等数据库进行同源比较,没  相似文献   

16.
不同+Gz重复暴露下大鼠不同脑区热休克蛋白-70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 Gz重复暴露后,大鼠不同脑区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强度和时程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正加速度致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2Gz、 6Gz和 10Gz暴露组。分别在暴露后6h、1d、2d、4d和6d处死取脑,利用HE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HSP70在鼠脑不同部位的表达。及脑神经元形态学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结果 G2重复暴露可诱导HSP70的表达。其表达强度,持续时间和部位随G值而异。低G值( 2Gz)下,表达强度弱,持续时间短,但范围较广;高G值( 10Gz)下,表达仅局限在下丘脑和梨状皮层等部位。呈中等强度反应;中等强度G值( 6Gz)下,表达范围广(在皮层、海马、丘脑等部位均有HSP70较强反应),持续时间长。结论 6Gz诱导的HSP70表达最强,持续时间最长。为研究热休克蛋白对正加速度致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一氧化氮合成酶(NOS)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Gz引起脑损害的分子机制,本文用建立的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方法检测+Gz重复暴露后大鼠脑组织内NOS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Gz重复暴露后30min和6h大鼠脑组织NOS mRNA明显升高,但24h时恢复正常,表明+Gz重复暴露可刺激大鼠脑组织NOS mRNA的表达,NO可能参与了+Gz所致脑损害的病理过程,但这种损害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