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尝试应用小剂量环胞菌素或长春新碱加丹那唑和泼尼松治疗,对激素治疗依赖或无效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方法激素治疗无效或依赖患者34例,均给予丹那唑100mg2次/d和泼尼松逐减量至5mg3次/d口服维持治疗.Ⅰ组(16例)加环胞菌素100mg2次/d口服,Ⅱ组(18例)加长春新碱1mg静注1次/周.结果Ⅰ组治疗2个月有效率75%;随访7例治疗6个月以上,有效率57%.Ⅱ组治疗2个月后有效率72%;随访10例治疗6月以上,有效率40%.结论运用小剂量环胞菌素/长春新碱加丹那唑加泼尼松治疗激素依赖或无效ITP取得一定近期疗效,但长期疗效仍不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环孢菌素A(CsA)联合长春新碱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23例,其中12例采用CsA 4 mg/(kg*d)~6 mg/(kg*d),分2次口服,连服2个月,联合长春新碱2 mg加入5%葡萄糖500 mL中避光缓慢静滴,每周1次,连用2个月,停药观察;11例因长期服用强的松,呈激素依赖状态,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每天服用强的松10 mg,4周后,每周减2.5 mg.结果显效7例,有效8例,进步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78.3%.结论CsA联合长春新碱治疗ITP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肾上腺皮质激素,丹那唑,长春新碱,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等治疗。治疗组:经上述治疗半年无效的情况下,采用环孢素或加激素治疗,环孢素剂量为每天1~3 mg/kg,分2~3次口服,疗效为3个,显效后逐渐减量,维持1~2年。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8.2%,对照组有效率为47%。结论:对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加用小剂量环孢素疗效明显,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4.
VDP方案治疗32例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VDP方案治疗难治性ITP疗效。方法 :长春新碱 2mg静点 6~ 8h ,每周 1次 ,共 4~ 6次 ;达那唑 4 0 0mg/d ,分 2次口服 ,2个月后减量 ;泼尼松 0 .5mg/kg/d ,血小板升至正常渐减量。结果 :此法治疗 32例难治性ITP ,2个月后统计有效率 90 .6 % ,观察 6个月~ 2年以上 ,有效率 6 8.8%。结论 :此法治疗难治性ITP ,方法简单 ,费用低 ,效果显著 ,虽有部分复发 ,仍解决部分难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长春新碱与环磷酰胺治疗儿童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A组14例患儿经给予泼尼松2mg/(kg.d)口服,疗程1.5年,出现激素依赖时给予环磷酰胺冲击联合泼尼松治疗;B组12例激素依赖型肾病患儿出现激素依赖时口服环孢素2.5mg/(kg·d)并增加泼尼松剂量,待缓解后冉逐渐减量。结果:A组12例(85.7%)完全缓解,2例(14.7%)频繁复发;B组7例(58.3%)完全缓解,1例(8.3%)失访,1例(8.3%)部分缓解,3例(25.0%)频繁复发。结论:环磷酰胺冲击联合泼尼松治疗儿童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还有可能降低复发频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安特尔加环胞素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疗效。方法安特尔120mg-200mg/d,分三次口服。环胞霉素A200—300mg/d.分二次口服,连服3个月以上。结果基本治愈10例,缓解4例,进步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0%。结论安特尔加环胞素A联合应用,可以作免疫介导型CAA的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剂量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难治性ITP患者随机分为环孢素A组和长春新碱组。环孢素A组:环孢素A 4~6 mg/(kg.d)口服,分2次口服,疗程共3个月。长春新碱组:长春新碱1.5 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共6次。结果环孢素A组总有效率为84.4%,明显高于长春新碱的54.8%(P<0.05)。结论小剂量的环孢素A治疗难治ITP效果较显著,无严重不良反应,目前是难治性ITP的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胸腺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IT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0例为治疗组,采用小剂量胸腺肽静滴7~10d,继之口服30d,另外30例为对照组,采用泼尼松1mg/kg/d,口服治疗,观察两者的疗效。结果30例患者应用胸腺肽治疗总有效率达83.3%,与激素治疗组相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胸腺肽治疗ITP效果良好,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长春新碱治疗ITP的有效性和毒性。方法 173例ITP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83例应用雷公藤多甙1mg/(kg.d),2~3月;长春新碱2mg/w,2~4次。对照组90例应用强的松1mg/(kg.d),待血小板正常或接近正常每周减5mg,以5~10mg维持3月;长春新碱2mg/w,2~4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轻微。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长春新碱治疗IT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长春新碱治疗ITP的有效性和毒性.方法 173例ITP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83例应用雷公藤多甙1 mg/(kg·d),2~3月;长春新碱2 mg/w,2~4次.对照组90例应用强的松1 mg/(kg·d),待血小板正常或接近正常每周减5 mg,以5~10 mg维持3月;长春新碱2 mg/w,2~4次.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4%,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副作用轻微.结论 雷公藤多甙联合长春新碱治疗IT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剂量环孢素A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疗效。方法 环孢素A(CsA) 1~ 2mg·kg-1·d-1.泼尼松 30~ 40mg/d ,达 g·kg-1·d-1,每日 2或 3次口服 ,用药 2~ 3个月。肝素 2 0mg/d、分 2次腹部皮下注射 ,2 8日为 1个疗程 ,共 2个疗程。显效后以小剂量环孢素A和强的松维持治疗 1~ 2年。结果 显效 9例、良效 6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 83 .3 % (15 / 18)。结论 本方案可作为难治性ITP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ITP)经糖皮质激素初治无效后进一步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8例经糖皮质激素初治无效的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进一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4组。A组: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0.4g/(kg·d),5d;B组:长春新碱(VCR)2mg静滴每周1次,共4次。C组:环孢素A(CsA)3—4mg/(kg·d),口服6—8周;D组:脾切除或脾动脉部分栓塞。结果48例达完全反应12例(25%),总反应率达52%,长期反应率达43.75%。其中D组疗效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初治无效的ITP患者,如无禁忌症,可首先考虑脾切除或脾动脉栓塞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切脾的患者,可选择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长春新碱、环孢素A等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3.
汪福康  吴玉玲 《实用全科医学》2009,7(9):964-964,977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症(ITP)经糖皮质激素初治无效后进一步治疗及预后。方法对48例经糖皮质激素初治无效的IT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进一步治疗方案不同分为4组。A组: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VIG)0.4g/(kg·d),5d;B组:长春新碱(VCR)2mg静滴每周一次,共4次。C组:环孢素A(CSA)3~4mg/(kg·d),口服6~8周;D组:脾切除或脾动脉部分栓塞。结果48例达完全反应12例(25%),总反应率达52%,长期反应率达43.75%。其中D组疗效显著高于其它3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初治无效的ITP患者,如无禁忌症,可首先考虑脾切除或脾A栓塞治疗。对于不能耐受手术切脾的患者,可选择使用静脉丙种球蛋白、长春新碱、环孢素A等治疗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激素联合小剂量环孢素A和来氟米特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中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48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分为多靶点治疗组和对照组。多靶点治疗组联合应用泼尼松0.5mg·kg-1·d-1+环孢素A 2 mg · kg -1· d-1+来氟米特10 mg/d。对照组联合应用泼尼松1 mg · kg -1· d-1+环磷酰胺100 mg/d。治疗8周后泼尼松逐渐减量,每2周减少5 mg ,至10 mg/d停止减量;环磷酰胺总量达10.0 g停药。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清蛋白、血肌酐、血糖及肝功能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尿蛋白定量均明显降低,血浆清蛋白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多靶点治疗组尿蛋白定量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血浆清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6个月后,多靶点治疗组完全缓解率66.7%,明显高于对照组(31.8%,P<0.05);多靶点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59.1%,P<0.05)。多靶点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剂量激素联合小剂量环孢素A、来氟米特多靶点免疫抑制治疗中老年特发性膜性肾病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方案,且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他克莫司(TAC)联合雷公藤多苷(TW)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SRNS)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肾活检并结合临床诊断为系膜增生性肾炎(MesPGN)和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经泼尼松[1 mg/(kg.d),最大60 mg/d]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小剂量TAC+TW组:TAC首次使用0.05 mg/(kg.d),分2次、间隔12 h于餐后2 h服用,服药3 d后检测TAC浓度,维持血药浓度1.5~4 ng/ml;同时加用TW治疗剂量60 mg/d,分3次餐前口服。TW组:单用TW,治疗剂量60 mg/d,分3次餐前口服。观察各组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TAC的浓度变化。结果(1)符合入组条件的SRNS患者共20例,小剂量TAC+TW组11例,TW组9例。入组基线年龄、性别分布、发病时间、血压、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肌酐、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肾脏病理类型及服用泼尼松时间等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小剂量TAC+TW组治疗1个月后尿蛋白开始下降,随访至12个月时有8例完全缓解(72.7%),2例部分缓解(18.2%),1例无效(9.1%),总有效率(90.9%)。而TW组同样治疗1个月后尿蛋白开始减少,但随访至12个月时仅有2例完全缓解(22.2%),部分缓解4例(44.5%),无效3例(33.3%),总有效率(66.7%)。随访至终点小剂量TAC+TW组完全缓解率高于TW组。(3)小剂量TAC+TW组治疗后患者血浆蛋白明显升高,治疗至6个月时血浆蛋白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而TW组血浆蛋白升高却不明显。两组患者血肌酐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4)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小剂量TAC+TW能有效减少SRNS患者蛋白尿,临床缓解率较高;并且患者耐受性好,是治疗SRNS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剂量泼尼松、舒血宁治疗突发性聋的不同疗效;观察联合使用小剂量泼尼松和舒血宁是否可以提高疗效.方法 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门诊突发性聋患者65例(67耳).除外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3组:第1组为激素治疗组,口服泼尼松30mg,每天早晨顿服,连续5天,以后每日减量5mg.共10天.第2组为舒血宁治疗组,舒血宁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共10天.第3组为激素加舒血宁治疗组联合使用泼尼松和舒血宁.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检测纯音测听.结果 激素治疗组有效率69.6%,舒血宁治疗组有效率63.6%,激素加舒血宁治疗组有效率68.2%,经检验3组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小剂量激素和舒血宁治疗突发性聋没有显著性差异,联合使用小剂量激素和舒血宁并不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陆翔  王小超  吕丽娜 《重庆医学》2012,41(10):1000-1002
目的研究合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血液病患者的治疗方案对肝功能和HBV复制的影响。方法分析并随访19例HBV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血液病患者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结果乙型肝炎小三阳患者16例,大三阳3例。I组为11例使用化疗药物治疗组。治疗采用柔红霉素、阿糖胞苷、甲氨蝶呤、环磷酰胺、三氧化二砷、泼尼松、阿霉素、长春新碱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其中2例患者因HBV-DNA>105copy/mL加用了抗-HBV治疗;随访3~28个月,5例出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无HBV复制加重者。Ⅱ组为8例使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组。激素使用量为泼尼松0.6~1.0mg.kg-1.d-1。4例单用激素,4例合用吗替麦考酚酯(1.0g/d)或环孢霉素A(300mg/d),所有患者均加用抗病毒治疗。随访3~28个月,有2例出现ALT升高,无HBV复制加重者。结论合并HBV感染的血液病患者若HBV-DNA<105copy/mL,使用中小剂量化疗药物较为安全;在需要使用大剂量激素和(或)化疗药物时,建议加用抗病毒治疗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和病毒复制指标,其使用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朱静波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4):98-99,103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针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老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用环磷酰胺针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64例患者,每组32例。两组均口服泼尼松片O.5mg]kg·d,超过60kg者,仍用30mg/d,8周以后逐渐减量,每月减2.5mg,10mg/d维持治疗时间〉6个月。其中治疗组环磷酰胺针0.8g,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半个月1次×3次,1个月1次×3次,3个月1次×4次(总剂量为8.0g)。分别检测治疗前、治疗后半个月、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血浆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24hPro)等生化指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缓解率87.5%。对照组总缓解率65.6%。两组患者从治疗第3个月起血浆白蛋白(Alb)、24h尿蛋白定量(24hPro)出现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环磷酰胺针联合小剂量泼尼松治疗老年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较单用泼尼松治疗更有效,且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六味安消胶囊联合兰索拉唑治疗胃食管返流病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六味安消胶囊3粒/次,3次/天;兰索拉唑15mg/次2次/天。对照组30例给予兰索拉唑15mg/次2次/天。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痊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痊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俩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安消胶囊联合兰索拉唑治疗非糜烂性返流病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我院2006年9月-2010年8月经肾活检并结合临床诊断为IMN患者24例,尿蛋白〉3.5g/24h。雷公藤多苷(TW)60mg/d、来氟米特(LEF)20mg/d口服6个月后剂量减半,持续至12个月,泼尼松(P)30mg,d,8周后逐渐减量(每2周减5mg),10mg/d维持至12个月。结果共24例患者。治疗3个月,2例(8.3%)完全缓解,9例(37.5%)部分缓解,有效率为45.8%。治疗6个月,3例(12.5%)完全缓解,15例(62.5%)部分缓解,有效率为75.0%。治疗12个月,8例(33.3%)完全缓解,11例(45.8%)部分缓解,有效率为79.1%。起病年龄轻和血脂甘油三酯较低者对治疗反应较好,治疗过程中血清肌酐亦有所下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雷公藤多苷、来氟米特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能有效减少膜性肾病患者蛋白尿,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是治疗IMN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