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戈壁地域驻训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对某部戈壁地域驻训的160名官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评定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根据评定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再次评定,对两次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预后驻训官兵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8个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的积极应对评分较干预前显著提高(P<0.01),消极应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干预前义务兵症状自评量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7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士官(P<0.05或0.01);干预后义务兵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和士官躯体化因子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戈壁地域驻训官兵心理健康水平和积极应对能力,对缓解军事训练造成的心身疲劳,培养凝聚力和合作精神,提高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及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96例脑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1个月.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价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研究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家属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5或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家属症状自评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团体心理辅导对女性不孕症患者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女性不孕症患者负性情绪及应对方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适合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女性不孕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除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外,接受为期6个月的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仅接受正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团体心理辅导前,实验组在SDS、SAS和应对方式量表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SDS和SAS量表评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自责、幻想、退避因子分较对照组降低(P<0.05);实验组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后自身对照,干预后SDS和SAS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应对方式量表中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分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1),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因子分较干预前降低(P<0.05).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可有效改善女性不孕症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应对负性生活事件的技巧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期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62例老年脑卒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一般神经科常规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分期心理护理.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MBI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量表进行评测.结果 两组问比较,干预组治疗后SCL-90的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比较,干预组治疗后上述因子的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的MBI评分均有提高,但干预组评分较对照组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分期心理护理对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状态有良性作用,且能提高康复训练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陈明松  薛培青  李爱霞 《护理研究》2009,23(36):3320-3321
[目的]探讨结构性心理干预对肺癌围术期病人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6例肺癌围术期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疾病知识教育、手术前后指导等,由科内护士在日常治疗护理工作中完成.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由心理咨询师采用结构性心理干预措施,于入院后24 h内、手术前1 d、手术后7 d、出院前进行4次心理干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特制应对量表(TCSQ)评定两组病人在入院24 h和出院前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方式.[结果]66例肺癌病人入院24 h SCL-90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SCL-90及TCSQ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出院前干预组躯体化、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敌对、恐怖因子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强迫、偏执、精神病性因子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SQ中P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C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结构性心理干预能改变病人的应对方式,提高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基于身心语言程式学理论的围术期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焦虑状态、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37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69例)、对照组(6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身心语言程式理论的围术期心理干预,干预3个月。统计比较两组围术期状态-特质焦虑问卷评分、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干预前后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体系之肝癌量表评分。结果 (1)焦虑状态:进入介入治疗室时和出院时研究组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的状态焦虑、特质焦虑维度评分较入院时呈逐渐降低趋势,且状态焦虑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时仅特质焦虑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应对方式:干预后两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的面对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两组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的屈服、回避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心理健康状况: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先兆流产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进行调查评价,观察住院日、继续妊娠率.结果:干预组护理后SAS评分均较护理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组住院日数、继续妊娠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先兆流产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全面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集体心理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按病情进行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及工娱治疗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心理干预.观察2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5周,24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大体评定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疾病情况,治疗5周末采用自编访谈提纲对实验组患者及主管医生进行治疗效果访谈,治疗24周末采用自编家属调查量表调查患者最近1周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大体评定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P<0.01);同期实验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大体评定最表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治疗24周末,实验组复发率8.33%,对照组为33.33%,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X2=4.55,P<0.05),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恢复倾向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效果访谈结果显示,患者和主管医生均认为集体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改善患者情绪,增加患者主动参与治疗的积极性.结论 集体心理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促进患者的持续康复,能有效延缓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关爱照护对脑卒中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将收治的1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照护,观察组实施关爱照护;分别于治疗前、干预后1周、出院后1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比较两组抑郁、焦虑、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后1周、出院后1个月,两组SDS评分、S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1周,对照组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精神病性、其他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干预后1周、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SCL-90中除敌对、偏执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关爱照护效果确切,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复发的预防效果。方法将82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0例给予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42例单用药物治疗。分别于入组前及治疗9mo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干预9mo末,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及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升高(P<0.01),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再次复发率为20.0%,对照组为45.2%,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χ2=9.56,P<0.01)。结论心理干预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复发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从心理和认知行为方面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探讨其对患者抑郁、焦虑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84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行心理认知行为干预.护理干预2个月后,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DS)及AViLLo情绪与情感形容词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及情绪情感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SAS、SDS评分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2个月的护理干预,组内比较SAS、SDS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改善,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1,P<0.001).干预前两组患者情绪情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干预组评分显著提高(P<0.05),对照组提高不明显(P>0.05).结论 对尿毒症血透析患者实施心理认知行为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情绪,提升情绪情感质量,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该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康复及家属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368例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家属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168名,对照组200名,两组均接受常规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集体与个别相结合的家庭心理干预治疗,观察1 a.于心理干预前及干预1 a末,对两组家属采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和自编认知状况调查表进行测评分析,对两组治疗者采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率、复吸率.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家属焦虑自评量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家庭负担会谈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家属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后研究组家属对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康复作用、戒断症状、护理技能的不了解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家属各项目评定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年复吸率和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心理干预不仅能解除家属的诸多思想顾虑、提高应对措施,也能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吸率,促进心理和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在常规治疗和心理干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口服氟西汀治疗,治疗组给予马来酸桂哌齐特和氟西汀治疗.2组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押郁量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Banhel指敷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简易认知功能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增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简易认知功能量表、Barthel指教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氟西汀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能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精神药物联合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2 516例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均行肿瘤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精神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2周,随访1 a.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及随访1 a末研究组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随访1 a末抑郁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在肿瘤科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精神药物联合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和应对方式评定量表对100名精神科护士和100名综合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定.结果 精神科护士与综合科护士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强迫、人际关系因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方式问卷分量表评分精神科护士的自责、求助、幻想3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综合科护士(P<0.05或P<0.01),而解决问题、退避因子分却显著低于综合科护士(P<0.05或P<0.01),合理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尤其是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应引起管理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8周.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干预效果. 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分〉2分者共35例,不同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7.38%;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多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但研究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干预后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则均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或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接受糖尿病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心理干预,观察4 w。于治疗前及治疗1 w、2 w、3 w、4 w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同时检测空腹血糖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治疗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及空腹血糖测定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但治疗组各时段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0.05)。结论2型糖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原发病疗效,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放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应对方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放疗癌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均予以常规放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心理干预,观察2个月。干预前后应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应对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测定免疫功能。结果两组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神经质维度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 <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05)。干预后干预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总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 <0.01),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积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消极应对方式评分较干预前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各项免疫指标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癌症患者具有较高的神经质特质,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癌症放疗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促使患者更多的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显著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交通事故致脑外伤患者配偶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96例交通事故致脑外伤患者的配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研究组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不接受任何心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入组时及心理干预6个月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两组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两组入组时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和其他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P<0.05或0.01);研究组心理干预6个月末,症状自评量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因子分显著低于入组时(P<0.05或0.01),对照组仅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低于入组时(P<0.05或0.01),研究组抑郁、焦虑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脑外伤患者配偶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能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效果.方法:将121例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接受系统的常规精神科药物治疗和一般整体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共计12周.并于干预前及干预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干预后的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研究组在干预后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