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张放  沙炎   《放射学实践》2012,27(7):742-745
目的:探讨CT、MRI对累及咽旁间隙的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累及咽旁间隙的颅底软骨肉瘤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3例为黏液样软骨肉瘤。结果:6例均广泛累及咽旁间隙,侵犯颈静脉孔5例、岩尖3例、寰椎旁3例。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不规则骨质破坏,肿块呈分叶状4例,类圆形2例,伴不同程度点状、斑片状及周边弧形钙化;4例CT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MRI T1WI示肿块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多房分叶状明显高信号,内有低信号分隔,其中3例黏液样软骨肉瘤信号较均匀,其余信号不均匀,有片状等或稍高信号灶。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伴周边及间隔强化。结论:颅底软骨肉瘤可广泛累及咽旁间隙,易造成误诊;CT可显示钙化及骨质破坏,MRI上肿块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特点,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MRI对累及咽旁间隙的颅底软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累及咽旁间隙的颅底软骨肉瘤患者的CT、MRI资料,其中3例为黏液样软骨肉瘤.结果:6例均广泛累及咽旁间隙,侵犯颈静脉孔5例、岩尖3例、寰椎旁3例.主要CT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不规则骨质破坏,肿块呈分叶状4例,类圆形2例,伴不同程度点状、斑片状及周边弧形钙化;4例CT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MRI T1 WI示肿块呈低或稍低信号,T2 WI上呈多房分叶状明显高信号,内有低信号分隔,其中3例黏液样软骨肉瘤信号较均匀,其余信号不均匀,有片状等或稍高信号灶.增强扫描呈轻度不均匀强化,伴周边及间隔强化.结论:颅底软骨肉瘤可广泛累及咽旁间隙,易造成误诊;CT可显示钙化及骨质破坏,MRI上肿块信号特点及强化方式有一定特点,两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3.
袁明智  黄永  任瑞美   《放射学实践》2012,27(8):893-897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25例软骨肉瘤中原发23例,其中普通型20例,去分化型、黏液型及透明细胞型各1例;继发2例。X线及CT表现:原发的23例中溶骨性骨破坏5例,混合性骨破坏18例,形成软组织肿块20例,其中表现为低密度19例,等密度1例。20例普通型及1例黏液型见散在钙化。MRI表现:普通型软骨肉瘤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黏液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低的混杂信号,钙化T2WI呈低信号;透明细胞型病例T1WI及T2WI呈近乎等信号;去分化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6例普通型及1例继发型出现环形、间隔样中等-明显强化,黏液型及去分化型呈不均匀中等-明显强化。结论:普通X线及CT是软骨肉瘤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MRI显示软骨信号为重要提示。MRI显示病变范围更为清楚、准确,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软骨肉瘤的X线、CT和MRI资料.结果:25例软骨肉瘤中原发23例,其中普通型20例,去分化型、黏液型及透明细胞型 各1例;继发2例.X线及CT表现:原发的23例中溶骨性骨破坏5例,混合性骨破坏18例,形成软组织肿块20例.其中 表现为低密度19例,等密度1例.20例普通型及1例黏液型见散在钙化.MRI表现:普通型软骨肉瘤T1 WI呈等或稍低 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黏液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稍高、低的混杂信号,钙化T2WI呈低信号;透明细 胞型病例T2WI及T2WI呈近乎等信号;去分化型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6例普通型及1例继 发型出现环形、间隔样中等一明显强化,黏液型及去分化型呈不均匀中等一明显强化.结论:普通X线及CT是软骨肉瘤影 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主要手段,MRI显示软骨信号为重要提示.MRI显示病变范围更为清楚、准确.为临床治疗提供可 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女,68岁,"发现右侧胸壁包块近1年"入院。患者1年前发现右侧前上胸壁包块,约1.5cm×1.5cm大小,伴间断疼痛,疼痛性质不确定,时为阵发性跳痛,时为闷胀性疼痛。2012年6月始,包块增长速度较前加快,行胸部CT检查考虑为右侧第二前肋肿瘤性病变(见图1),病理提示(见图2):(右胸壁包块)极小块软骨样组织,细胞部分区丰富,轻度异型,间质黏液样变,不排除高分化软骨肉瘤。免疫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联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8例中普通型4例,间质型2例,透明细胞型和黏液型各1例;7例髓内型,1例皮质旁型。病灶均单发,累及胸椎3例(T4、T5和T11~12),骶椎3例(S1~3),腰椎和颈椎各1例。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7例病灶内见环状或弧线样软骨基质钙化。3例T2WI上见分叶状更高信号区(富水分区)病灶中,2例为传统型,且含MRI液-液平面,病理证实瘤灶内有动脉瘤样骨囊肿改变;另1例为透明细胞型,病理显示富含透明软骨成分;此两型共5例,其中4例MRI呈线样或分隔样强化。黏液型病灶MRI信号混杂,但较传统型和透明细胞型信号相对均匀;除钙化区域外,瘤体呈弥漫强化。2例间质型病灶均表现为明显软组织肿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可提示不同病理类型。熟悉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类型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及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探讨其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联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病理证实的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8例中普通型4例,间质型2例,透明细胞型和黏液型各1例;7例髓内型,1例皮质旁型.病灶均单发,累及胸椎3例(T4、T5和T11-12),骶椎3例(S1-3),腰椎和颈椎各1例.8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溶骨性骨质破坏和软组织肿块.7例病灶内见环状或弧线样软骨基质钙化.3例T2WI上见分叶状更高信号区(富水分区)病灶中,2例为传统型,且含MRI液-液平面,病理证实瘤灶内有动脉瘤样骨囊肿改变;另1例为透明细胞型,病理显示富含透明软骨成分;此两型共5例,其中4例MRI呈线样或分隔样强化.黏液型病灶MRI信号混杂,但较传统型和透明细胞型信号相对均匀;除钙化区域外,瘤体呈弥漫强化.2例间质型病灶均表现为明显软组织肿块,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 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不同影像学表现可提示不同病理类型.熟悉脊柱原发性软骨肉瘤影像学特征及不同病理类型特征性表现有助于临床及影像诊断.  相似文献   

8.
现将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例跟骨软骨黏液样纤维瘤报告如下。患者女,24岁。右跟骨疼痛1年余。体格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未见异常,肝、脾未触及。右足跟皮肤无红肿,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WBC6.8×109/L,RBC5.0×1012/L,ESR54mm/h。X线检查:右跟骨可见大小不等之囊状透光区,范围较广,后上方骨皮质变薄,其内有骨性间隔(图1)。手术所见:跟骨呈囊状,有黏液状肿瘤组织,跟骨几乎完全破坏,其后上、内、前外侧均无骨皮质存在。病理诊断:软骨黏液样纤维瘤。讨论: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由黏液样组织、软骨和纤维等成分构成,软骨基质的钙化…  相似文献   

9.
腹膜后原发性脂肪肉瘤的CT表现与病理学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脂肪肉瘤的CT表现,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方法病理证实的脂肪肉瘤20例。其中分化成熟型11例(脂肪瘤样脂肪肉瘤9例;硬化型脂肪肉瘤2例),去分化型2例,黏液样型5例,圆形细胞型1例,多形性型1例。5例术后复发,3例转移。结果腹膜后脂肪肉瘤CT表现大体分为4类:(1)全瘤呈脂肪密度,夹杂网格状分隔,镜下诊断为分化好的脂肪瘤样脂肪肉瘤;(2)多发病灶,脂肪密度肿块内或旁边并发等或高于肌肉密度肿块,增强后肌肉样密度区有明显强化,去分化型与多形性脂肪肉瘤见于此种表现;(3)全瘤呈高低混杂密度,仅在瘤中可见脂肪成分,增强后有轻中度强化,病理分型为圆形细胞型及硬化型脂肪肉瘤;(4)均匀液性低密度灶,周围伴有包膜样结构,增强扫描液性密度区内有“云雾状”强化,镜下诊断为黏液样脂肪肉瘤。结论脂肪成分是诊断腹膜后脂肪肉瘤的必要条件。各型脂肪肉瘤CT表现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验证骨关节炎或骨关节炎高危病人MRI所示前交叉韧带(ACL)黏液样变是否与内侧胫骨关节间隙消失(JSL)有关。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00例骨关节炎病人,评估受试者基线人口学特征、临床、影像学和MRI骨关节炎膝关节评分(MOAKS)数据。2名放射科医师(双盲法)评估基线时MR影像ACL黏液样变。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探究ACL黏液样变与JSL进展的相关性。其中,JSL定义为关节间隙宽度减小超过0.7 mm(以48个月期间参考组中90名受试者膝关节1年内最小关节间隙宽度变化的均值和标准差作为临界值)。根据基线软骨表面损伤进行分层分析。结果与膝关节正常前交叉韧带相比,膝关节ACL黏液样变较对照组JSL进展比例更高(64%∶47%;P=0.004)。在所有基线人口统计学、临床、影像学和MOAKS变量校正后,ACL黏液样变与JSL进展无显著相关(调整后的优势比1.66,95%CI:1.00~2.77;P=0.051)。亚组分析中,在基线软骨表面损伤较少的受试者中ACL黏液样变与JSL进展在统计学上显著相关[所有亚区的最大软骨表面损失≤75%(P=0.015)和软骨表面损失涉及亚区≤4(P=0.028)]。结论在膝关节软骨表面损伤程度较低的病人中,患骨关节炎或者骨关节炎高危病人的MR影像中ACL黏液样变与膝关节内侧胫骨股关节间隙JSL的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