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脑转移瘤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的特点,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MRI资料完整的脑转移瘤42例,患者均进行T1WI、T2WI平扫及增强扫描,T2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扫描.结果 42例中发现156个病灶,其中额叶37个,颞叶27个,顶叶39个,枕叶22个,小脑21个,丘脑10个;T1WI 58个病灶呈等信号,80个病灶呈低信号,13个平扫显示不清;T2WI 76个病灶呈高信号、36个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痛灶中6例呈斑片样强化形式,环形强化9例,不规则结节样强化7例,16例显示2种或2种以上强化形式.结论 脑转移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增强扫描可以发现平扫不能发现的微小病灶,T2FLAIR、DWI扫描对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FLAIR与T.WI增强扫描在肺癌脑转移诊断中价值.方法 搜集43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对比分析常规T2WI、T2WI、FLAIR及T1WI增强扫描在检出转移瘤灶和明确其边界的敏感性.结果 T1WI增强扫描对肺癌脑转移的检出以及肺癌脑转移边界的敏感性明显高于T1WI及T1WI,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显著性意义(P<0.01),T1WI增强扫描较FLAIR以及FLAIR较T2WI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1WI平扫与T2W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肺癌脑转移的MRI诊断,T1WI增强扫描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转移瘤的检出率,尤其是对于无水肿的隐匿性病灶诊断意义更大,可作为常规肺癌脑转移检查的补充序列,而FLAIR可取代常规T2WI.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磁共振T1WI及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FLAIR)序列、MR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T1WI常规剂量增强扫描(CE-T1WI)序列.对肺癌脑转移的检出率,优化脑转移瘤MR扫描序列.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肺癌脑转移T1WI、T2WI、T2FLAIR、DWI、CE-T1WI的MR图像,由两组2人MR影像科医生分别应用双盲法统计病灶的个数.结果 T1WI检出病灶241个,检出率58.4%;T2WI检出病灶296个,检出率71.7%;T2FLAIR检出病灶357个,检出率86.4%;DWI检出病灶253个,检出率61.3%;CE-T1WI序列扫描,检出病灶413个,检出率100%.其中56个,在T1WI、T2WI、T2FLAIR和DWI扫描中未能检出,而在CE-T1WI序列中检出.结论 采用5种序列联合扫描,能提高小转移灶的检出率,而增强序列CE-T1WI为最佳的扫描序列.  相似文献   

4.
尚红超 《北方药学》2013,(9):106-106
目的:更深入地研究MRI增强和延迟扫描技术在诊断脑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接受并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120例,对这些脑转移瘤患者的MR图像使用增前后延迟、增强、平扫等扫描技术,对比增强前后和延迟扫描后病灶的显示情况。结果:使用平扫直接发现脑转移瘤的表现特征有74例,占总人数的61.7%;只有2例强化后,脑转移瘤图像的显示不明显,剩下118例出现不同形式与程度的强化,与平扫相比显示病灶的边界、大小、浸润范围、形态更清楚,扫描延迟8~10分钟,能够更清楚显示出病灶。结论:在MRI诊断疑似脑转移瘤时,常规检查中应加入增强扫描,它可以为治疗方案制定与诊断提供有效的数据,而增前后延迟扫描则可以提供全面的数据,在诊断脑转移瘤时有很高的的医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余雷  金晓艳  梁晔鑫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1):1698-1699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方法采用Siemens Avanton1.5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对46例脑转移瘤患者行常规T1WI、T2WI、FLAIR(水抑制)序列及钆喷酸葡胺增强扫描,对其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多发34例,单发12例。增强扫描前发现病灶84个,增强扫描后发现病灶117个。幕上102个,幕下15个。病灶具有好发于大脑半球灰白质交界处,小肿瘤,大水肿,幕上多,幕下少,多发常见,增强后环形、结节状强化等特征。结论MRI平扫及增强扫描能较好地显示脑转移瘤的影像特点,结合病史能够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脑转移瘤MRI影像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脑转移瘤的MRI特点,以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病理证实、MRI资料完整的脑转移瘤35例,患者均进行T1WI、T2WI平扫及增强扫描,T2FLAIR、弥散加权成像DWI轴位扫描。结果:35例中发现51个病灶,其中额叶18个,颞叶9个,顶叶10个,枕叶7个,小脑5个,丘脑2个;T1W1 19个病灶呈等信号,29个病灶呈低信号,3个平扫显示不清;T2W1 38个病例呈高信号、13个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35例病灶中5例呈斑片样强化形式,环形强化10例,不规则结节样强化6例,14例显示2种或2种以上强化形式。结论:脑转移瘤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增强扫描可以发现平扫不能发现的微小病灶,T2FLAIR、DWI扫描对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各种脑转移瘤的不同CT及MRI表现,提高的对本病的认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脑转移瘤患者38例,所有患者均行CT平行加增强扫描,部分患者进一步行肺部CT扫描和MRI检查。结果 CT表现多为皮层及皮层下结节状病灶,其内有坏死区,周围有较明显水肿,表现为片状低密度。MRI表现为长TIWI稍长T2WI信号,瘤周水肿区为长T1WI长T2WI信号,肿瘤坏死区于DWI序列为低信号。结论大部分脑转移瘤都能通过CT及MRI明确诊断,两者结合,更有利于诊断,MRI可显示CT不能发现的小转移灶。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有庞大的烟民队伍,空气污染、雾霾等使肺癌患者居高不下,而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很高,常规CT、磁共振成像(MRI)很难发现脑内较早期的病变,以往只有通过增强扫描才能准确发现转移病变。磁敏感加权成像(SWAN)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影像诊断,对临床诊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通过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31例肺癌及其他部位脑转移瘤,在用钆喷酸葡胺(Gd-DTPA)T1WI增强扫描基础上,均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GD-DTPA增强MRI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搜集97例脑转移瘤患者,对比分析常规T_1WI、T_2WI、FLAIR及T1WI增强扫描在检出病灶数目和明确瘤灶边界的敏感性。结果对脑转移瘤的检出以及明确其边界的敏感性,T1WI增强扫描明显高于FLAIR、T_2WI及T_1WI,经统计学分析有明显显著性意义(P<0.01),FLAIR较T_2WI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_1WI平扫与T_2WI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_1WI增强扫描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脑转移瘤的检出率,尤其是对于无水肿的隐匿性病灶诊断意义更大,可作为常规脑转移瘤检查的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10.
CT、MRI对42例脑转移瘤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颅内转移瘤的CT、MRI表现,探讨CT、MRI对颅内转移瘤的诊断作用.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4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男31例,女11例,全部病例均行CT普通及增强扫描,其中14例同时行MRI扫描.结果 :42例脑转移瘤中35例呈脑内多发转移灶(占83.3%),单发脑内转移6例,单发脑膜转移1例,脑转移合并脑膜转移2例.结论 :颅内转移瘤以肺癌转移最为多见,男性居多,常为多发病灶,其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MRI能发现脑膜转移及更多的微小转移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SIEMENS MAGNETOM Avanto syngo MR1.5T常规序列和脂肪抑制技术对膀胱壁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寻求膀胱常规扫描及排除膀胱壁增生性病变的优秀序列。方法对38例患者使用SIEMENS MAGNETOM Avanto syngo MR1.5T扫描,通过T1WI、T2WI、脂肪抑制和直接增强扫描,以及膀胱充盈及排空像的扫描在MRI上的显示情况进行对比。结果38例行膀胱MRI检查的患者,发现膀胱壁病灶34例,发现率为89.47%,病灶显示更具有对比性和鉴别性。结论用西门子仪的脂肪抑制序列平扫加增强,可以很容易发现膀胱壁增生性病灶,在盆腔脂肪组织很少的情况下,脂肪抑制技术在膀胱增生性病变诊断中,较MRI常规序列、CT、B超等医学影像诊断更具有临床诊断定性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梯度回波T2*加权(GRE-T2*WI)序列在颅内血管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院收治并经临床确诊为颅内血管性病变的102例患者进行MRI扫描,并在常规MR序列(T2WI、T1WI、FLAIR)的基础上,行GRE-T2*WI序列扫描,比较诊断结果。结果经CTA诊断,102例患者有133处病灶,MR的GRE-T2*WI序列扫描均有显示,病灶检出率为100.0%,MR常规序列共诊出71例95个病灶(占71.4%),GRE-T2*WI序列诊断结果显著优于常规序列(P〈0.05)。31例(共38个病灶)MR常规序列未检出病灶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慢性期11例(15个病灶),高血压性脑微出血12例(14个病灶)以及梗死继发性出血8例(9个病灶)。结论 GRE-T2*WI对各种出血性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颅内血管性病变总检出率优于MR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典型脑转移瘤MRI诊断的特点,从而提高不典型脑转移瘤诊断水平及准确性。方法对52例在临床上或病理上已证实的脑转移瘤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出其在平扫和增强扫描的MRI征象。结果52例患者中单纯幕上、幕下双侧大脑半球内发现病灶分别为31例、12例,幕上幕下均发现病灶者有7例。其中平扫发现病灶78个,增强后发现病灶139个。结论不典型脑转移瘤MRI表现多样,采用增强扫描可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T和MRI联合诊断颅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64例颅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行CT扫描和MRI检查。结果 CT扫描诊断为颅脑动静脉畸形58例,CT平扫发现稍高密度或等密度不规则肿块30例,伴肿块显示欠清4例,此外亚急性血肿8例、急性血肿14例,其中斑点样钙化10例,破入蛛网膜下腔18例,破入脑室6例,有占位效应4例,伴有病灶四周水肿12例;局部脑软化4例、脑萎缩6例;未发现病变6例。MRI扫描诊断64例,其中22例病例在T1WI序列及T2WI序列图像主要表现为蜂窝状、细管状、圆状、弯曲状血液流空征象、无信号特征,16例病例MRI影像上可看到导入的引流静脉窦及动脉或变粗的静脉窦;24例病例显示脑内血肿;18例病例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征象,T1WI序列、T2WI序列上均可见右侧额颞叶呈高信号弧形影。6例病例在动静脉畸形病灶周围可看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征象。结论在颅脑动静脉畸形患者中采取CT和MRI联合诊断,能更好的显示颅脑静脉畸形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诊断准确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脑转移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军钊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8):1209-1210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临床确诊并做了MRI检查的50例脑转移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中发现162个病灶,其中额叶57个,颞叶28个,顶叶26个,枕叶21个,小脑20个,丘脑7个,胼胝体3个.TIWI77个病灶呈低信号,38个病灶呈等信号,47个平扫湿示不清;T2WI 84个病灶呈高信号,31个呈混杂信号;增强扫描34例显示2种或2种以上强化形式.结论:MRI检查对脑转移瘤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脑实质转移瘤MRI征象,探讨MRI诊断脑实质转移瘤的价值。方法对112例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脑实质转移性肿瘤患者行MRI增强扫描,分析评价增强扫描病灶的征象特点。结果 112例脑实质转移瘤患者,病灶位于大脑半球69例,小脑内43例;全脑多发48例;单发病灶64例,发生于幕上占67.19%,幕下占32.81%;增强后共发现病灶743个,环状强化274个,结节状强化336个,团块状强化94个,不规则形增强39个;最小直径为2mm,最大直径为60mm,大部分直径<30mm。结论 MRI增强扫描可见病灶在大脑半球或小脑内均可发生,多呈圆形或类圆形,直径一般<30mm,瘤体呈多种强化形式,以结节状多见,多伴瘤体周围水肿,常见坏死囊变、出血。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Mn-DPDP增强MRI与MRI平扫,Gd-DTPA动态增强MRI在诊断小肝癌方面的差异,以进一步提高小肝癌的检出率和诊断准确性。方法:手术病理证实的SHCC患26例,采用GE Signa 1.5T MR扫描仪,行SE序列T1WI,FSE序列T2WI及Gd-DTPA快速动态增强多期扫描,Mn-DPDP增强扫描采用静脉滴注,滴注结束后30min行SE序列T1WI和FMPSPGR序列T1WI扫描,24h后重复上述扫描序列各1次,观察MRI平扫,Gd-DTPA快速动态增强和Mn-DPDP增强扫描对病灶的检出率和包膜的显示情况以及病灶的强化特征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26例SHCC共发现病灶32个,对SHCC病灶的检出率,MRI平扫为68.72%(22/32),Gd-DTPA增强为87.5%(28/32),Mn-DPDP增强为93.75%(30/32),和Gd-DTPA增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和MRI平扫之间有统计学差异,病理检查发现24个病灶有包膜,Mn-DPDP增强对SHCC包膜的显示(87.5%),明显优于MRI平扫(20.83%)和Gd-DTPA动态增强(62.5%),和后两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n-DPDP增强MRI对SHCC病灶的检出力中高于Gd-DTPA增强和MRI平扫,对包膜的显示率明显高于Gd-DTPA增强和平扫MRI,为SHCC的诊断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患者的MRI资料,所有患者于术前均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DWI扫描。结果病灶均位于幕下,4例为单发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共17个病灶,位于小脑蚓部3个,小脑半球9个,桥小脑角区1个,小脑幕旁2个,延髓背侧2个,MRI平扫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序列等或稍低信号,3例可见明显灶周水肿,T2WI及FLAIR呈高信号,DWI b=1000,病灶呈等低信号,增强扫描肿瘤病灶呈均匀明显强化。结论多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MRI扫描有一定特征性表现,单发实质型血管母细胞瘤,表现缺乏特征性,鉴别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对脑结节性硬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17 例脑结节性硬化(TS)的临床表现及MRI影像学特征.结果:MR表现室管膜下多发结节,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增强无强化;皮质下及脑白质错构瘤,T1WI为低等信号、T2WI为高低混杂信号,增强部分轻度强化;室管膜下巨细胞瘤,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明显强化.结论:脑结节性硬化症发病部位具有一定特点,MR信号能反应病变的病理特征,对临床诊断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程度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徐国生 《河北医药》2012,34(5):704-706
目的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对脑隐匿性血管畸形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年中30例隐匿性血管畸形,均行常规MR扫描序列T1WI( T1FLAIR)、T2WI、FLAIR、CT及SWI检查,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 15例海绵状血管瘤中,SWI检出病灶32个,其中14个病灶旁发现小的引流静脉,常规序列最多检出病灶26个,均未发现细小引流静脉;7例动静脉畸形,SWI发现2例病灶旁细小引流静脉,T1WI、T2WI、FLAIR未检出,增强扫描检出;5例脑静脉畸形,SWI均可见清晰显示扩张的髓静脉和增粗的中央静脉,呈典型的“海蛰头”或“轮辐状”改变,其他序列及CT未见此征象;3例毛细血管扩张症SWI共检出病灶18个,其他序列最多检出5个病灶,CT未检出.结论 SWI能敏感地显示出血及细小静脉,与常规MRI结合可显著提高隐匿性血管畸形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