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目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它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发病密切相关。我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9.80%,为了解武汉市餐饮业从业人员HBsAg携带状况和分布特点,并评估全市相应人群感染状况,对2004年武汉市餐饮业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情况和分布特点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曹建秀 《中国校医》2008,22(4):441-441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地区之一,有报道全国13亿人中约有1.2亿人感染乙肝病毒,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约10%。HBsAg和抗-HBs的检测是目前判断患者病情及乙肝免疫效果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洛阳市中小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于2006年9~12月对全市城乡12所中小学校727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乙肝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状况,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乌鲁木齐县3所中小学综合性学校的在校学生进行乙肝血清学检测,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HBsAb)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疫苗接种前中小学学生HBsAb阳性率为67.36%,免疫前小学生HBsAg阳性携带率(1.28%)低于初中学生(1.74%),男女生之间,汉族、回族、哈萨克不同民族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中小学学生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个月后HBsAb阳转率达到89.72%,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无(弱)应答率为10.28%,无应答率中小学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县中小学学生HBsAb阳性率较低,对学生进行乙肝疫苗强化免疫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根据1992~1995年全国乙型肝炎(乙肝)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我国一般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9.7%。为了解我开发区务工人员HBsAg的携带状况,笔者对来我院招工体检的务工人员进行血清HBsAg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杜大军  崔海霞 《中国校医》2006,20(3):301-301
我国是乙肝的高发区,人群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平均为10%,并且乙肝发病率和HBsAg携带率以儿童和青少年最高,为了解临沂市兰山区农村儿童、青少年的乙肝感染状况,于2004年10月1013至2004年12月2513在全区的农村中小学中开展了HBsAg及抗-HBs两项乙肝感染指标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是我国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一个重要原因,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福建省是乙肝病毒(HBV)高感染地区,1992年福建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高达17.25%。2003年1月福建省正式将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为了解和分析福建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  相似文献   

7.
对894名中小学生HBsAg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摸清平舆县中小学生HBsAg携带状况。方法: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RPHA)对我县8个中、小学校的894名中、小学生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调查工作。结果:共有107名感染了乙肝病毒,阳性率为12.2%。其中男624人,阳性率为14.1%,女270人,阳性率为7.8%,男高于女。小学生阳性率为11.2%,中学生阳性率为13%,且呈增高趋势,增高率为1.8%。城市阳性率为10.7%,农村阳性率为13.2%,农村高于城市。肝功能异常者为16人,占1.79%。结论: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无症状携带者,对社会的危害性是很大的。对中、小学生进行HBsAg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赵津 《实用预防医学》2008,15(5):1451-1452
目的为了摸清中越边境地区各年龄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水平,下一步制定乙肝防治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随机调查与越南接壤边境线最长的麻栗坡县边境人群48985人,采血检测HBsAg。结果HBsAg携带率为3.99%,男性(4.48%)高于女性(3.88%),农村(4.53%)高于城镇(2.54%),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28.92,P〈0.01;χ^2=100.9,P〈0.01)。同时还显示:5岁以上各年龄组人群HBsAg携带率均高于5岁以下儿童。结论加强安全注射管理,积极推进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是降低人群HBsAg携带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抚州市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的效果及婴幼儿乙肝病毒携带率和免疫水平。方法从全市11个县(区)中选取7个县(区)进行调查。原则上每个县(区)从东西南北中不同方位各抽1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选取1—4岁儿童各120名作为调查对象,每个年龄组各30人,收集血清样本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结果此次共检测1048名儿童的血清,HBsAg阳性率为1.91%,显著低于1992全国和2002年福建省乙肝血清学调查结果;抗-HBs阳性率为74.24%,显著高于1992全国乙肝血清学调查结果。其中男性的HB—sAg阳性率为2.08%,女性的阳性率为1.60%;抗-HBs阳性率男性为74.63%,女性为73.53%,男女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抚州市自2000年将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大大降低,婴幼儿体内保护性抗体水平也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效果显著。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加强乙肝疫苗的接种,特别是保证乙肝疫苗的首针及时接种是该市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以乙型肝炎为重,乙肝病毒的感染率达58.4%,HBsAg的阳性率达10%。为了解我局中小学生的乙肝感染情况,我们对广州港务局中小学生进行了HBsAg的阳性率调查,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陈淋镇小学乙肝疫苗接种后小学生乙肝病毒携带情况。方法 2000年、2006年对全镇小学生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胶体金诊断试剂条测定。结果 2000年对3 366名小学生检测HBsAg,阳性率为10.07%,2006年对3 205名小学生检测HBsAg,阳性率为1.62%(P<0.01)。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后降低本地区小学生乙肝病毒携带率。  相似文献   

12.
1996~2002年广州四城区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趋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调查广州市城区中学生HBsAg携带情况 ,探讨在中学生中继续进行免疫干预的必要性 ,为制订乙肝免疫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广州市城区中学生初一、高一新生进行乙肝表面标志物检测 ,对表面抗原阴性者进行免疫干预 ,比较 1 996~ 2 0 0 2年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及抗体阳性率。结果 :1 996年初次血检 392 89人 ,HBsAg阳性率 9 55 % ,HBsAg阳性率为 63 1 % ;至 2 0 0 2年HBsAg阳性率由 9 55 %降至 3 0 5 % ,抗体阳性率由 63 1 0 %升至 81 40 %。结论 :广州市城区中学生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抗体阳性率则呈曲折上升趋势 ,肯定了广州这几年在学生中预防乙肝的成绩 ,在中学生乃至大学生中进行乙肝免疫干预极为重要 ,它是计划免疫工作的一个延续。  相似文献   

13.
茂名市2007年直属中小学生HBsAg阳性及免疫接种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2007年茂名市直属中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以及其与免疫接种情况的关系,为提出更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7年茂名市直属中小学生采集指端末梢血,用快速条纸法进行检测;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调查1 936名市直属中小学生乙肝免疫史和乙肝加强接种情况.结果 茂名市直属中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明显下降;学生HBsAg阳性率为3.51%;初、高中学生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与乙肝免疫史以及乙肝疫苗加强接种有直接影响.结论 应以托幼机构儿童和所有在校学生为乙肝重点免疫对象,对适龄儿童进行乙肝疫苗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14.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在我国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民健康。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人群乙肝病毒感染率为57.6%,乙肝病毒携带率为9.8%,据此推算全国有6.9亿人曾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1.2亿人长期携带乙肝病毒。在我国的法定传染病报告中,乙肝的发病数和发病率一直位居前列。为了解我市不同年龄人群HBsAg携带率和HBV感染率,根据第三次全国人群乙肝等有关疾病血清调查的要求,我市对西坞和松岙2个镇2个村不同年龄组的人群进行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西平县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县中小学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情况 ,于2 0 0 1年 12月对我县在校中小学生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进行了调查 ,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随机抽取农村中小学 7所及城镇中小学生3所 ,对所有在校学生 7112人进行了调查 ,每人采集静脉血2ml分离血清后待查。1.2 实验检验方法 采用反向血凝试验 ,试剂统一采用上海实业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改良型冻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诊断血球 ,批号为 2 0 0 10 916 ,效期为 2 0 0 2 0 916。1.3 结果判定 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 ,以 1∶8和 1∶8以上凝集者为…  相似文献   

16.
HBsAg是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检测标志物。为了解铜鼓县中小学生HBsAg携带情况,为今后在中小学生中开展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于2006年4—6月份对铜鼓县城337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HBsAg检测,对101名HBsAg阳性学生检测了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某高校12251例新生HBV携带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乙肝病毒携带与其ALT异常状况,为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某高校2005级~2007级3年的本科新生10912名及研究生新生1339名体检中HgsAg和ALT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科生的HBsAg阳性率2005级、2006级、2007级分别为13.1%、12.5%、9.3%,研究生分别为11.7%、11.6%、7.0%;2007级的HBsAg阳性率低于2005级和2006级;本科生2006级、2007级和研究生2006级HBsAg阳性率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3年来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大学生乙肝防治工作形势不容乐观,学校应加强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章丘市2010年7-14岁中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现状,间接反映章丘市乙肝综合防控措施的效果,为今后制定儿童乙肝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依从性较高的7~14岁中小学生,采集53 906名中小学生手指末梢血,采用胶体金法对乙肝表面抗原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HBs Ag阳性415例,阳性率为0.77%。不同年龄组儿童HBs Ag携带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10,P<0.01);不同性别儿童HBs 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P>0.05)。结论章丘市7~14岁中小学生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处于较低的水平,且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远远低于2006年卫生部调查结果。  相似文献   

19.
某部早期乙肝发病率较高,早期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阳性率9.14%,故该部首次全员接种于1992年12月,早于国家(1992年)和全军(2009年)免疫计划。为探讨该部18年来坚持全员、全程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对该部相距17年的HBsAg携带情况及乙肝血清学鉴定情况进行了比较,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中小学生表面抗原(HBsAg)的携带情况、分布和探索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于1997年9月底,对边坝县中小学生进行了HBsAg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对象和方法 边坝县地处藏东地带,平均海拔4600米,地形复杂,属于高原山区,近年来乙型肝炎流行严重。故本次调查对象主要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