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野战救护队帐篷中给氧装置是必须配备的医疗设备,但在野战救护队帐篷内往往给氧装置不够用,不能做到每张病床用1个氧气筒。因此,我院野战医疗队用静脉营养袋三通连接管分流给氧,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邹泉 《中国临床护理》2013,5(5):390-390
临床工作中采用鼻导管法、鼻塞法吸氧,患儿不能正常配合.我科将一次性30ml注射器和空气压缩雾化装置中的面罩、一次性鼻氧管相连,采取面罩式给氧,经临床实践,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在临床治疗中,根据病情需要吸氧,一般常采用一次性面罩给氧或一次性鼻导管给氧两种方式.但气管切开患者鼻导管头端插入一次性气管套管内时,易使患者不舒适甚至影响自主呼吸;当患者翻身、叩背、咳嗽、躁动等鼻导管易脱出.为此,我们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对气管切开患者吸氧导管及其固定方法进行改进,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9年7月-2009年9月,我院野战医疗队担负了某训练基地野战医疗保障任务.笔者作为医疗队队员参加了野战医疗队的救护及防疫工作,结合以往多次保障经验及此次救护工作体验,对野战医疗队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呼吸性缺氧氧疗时,多采用鼻导管法.但鼻导管易脱落或堵塞.自1996年我们用静脉留置针保护套和一次性头皮针连接在一次性鼻氧管给婴幼儿使用,均取得较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冯艳华  李文静 《护理学报》2009,16(17):49-50
目的 探讨自制双孔鼻导管在婴幼儿肺炎患儿氧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72例需要氧疗的肺炎患儿分为两组各36例,常规鼻导管组将一次性头皮针钢针部分剪去,软管插入鼻孔内1.0~1.5cm给氧;双孔鼻导管组将一次性头皮针钢针部分剪去,软管前端打结,在距离打结约1.5 cm、2.5 cm处剪2个直径为0.2~0.3 cm的小孔,两小孔间距与两鼻孔间距相似,将小孔对准鼻孔给氧,记录两组患儿给氧前及给氧后10 min、30 min SpO2值.结果 两组患儿在给氧前、给氧后10 min、30 min 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孔鼻导管吸氧法具有对鼻黏膜刺激小、管腔不易被分泌物堵塞、不占据气道等优点,可以代替常规鼻导管用于肺炎患儿氧疗,达到同样的氧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前,临床上中心供氧装置的推广和双鼻塞导管给氧方法的普及,使得患者床边氧疗更加简便、快捷.厂家提供的一次性吸氧导管长度基本能满足绝大多数患者的床边治疗需要,但是对于某些频繁更换体位或同时进行其他治疗的患者,可能存在导管长度不够,使得活动受限.我科通过就地取材,利用注射器针帽材料,连接吸氧导管,方法简便,效果可靠,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适应野战条件下抢救批量伤员的给氧需要,以及野战条件对医疗卫生装备小型便携、快速机动的要求,立足现有条件我们就地取材设计了野战条件下简易中心供氧系统,可在通用卫生帐篷、网架式卫生帐篷等野战病房内快速展开,满足伤员给氧要求[1].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给患者吸氧,常用鼻导管及鼻塞给氧法(无鼻腔病变及鼻腔流血的患者).鼻塞法使用方便,对鼻粘膜刺激性小,但不易固定,易压迫鼻前庭,引起不适,且堵塞一侧鼻孔,影响CO2呼出;鼻导管法常用细导尿管作导管给氧,需8h换管1次[1].针对这两种方法的不足,从1994年5月以来,我们使用一次性头皮静脉针自制吸氧鼻导管给患者吸氧,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病人吸氧导管的改进及其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临床治疗中,往往根据病情需要吸氧,一般常采用一次性鼻塞给氧或一次性鼻导管给氧两种方式.但在吸氧过程中发现:有部分清醒病人反映吸氧时鼻腔不适,有的甚至拒绝吸氧;昏迷病人痰易堵塞鼻导管头端,气管切开病人鼻导管头端插入一次性气管套管内时,随着病人翻身、叩背、咳嗽、躁动等情况,鼻导管易脱出.这两种情况均影响氧气的有效吸入,影响病人的氧疗效果,延缓病情康复.特别是在脑外科病区经常会出现上述不良情况.为此,我科护理人员不断摸索实践,对气管切开病人吸氧导管及其固定方法进行改进.通过34例病人的试用,找出了有效的吸氧方式和妥善的固定办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辉  刘欣  王星 《护理研究》2006,20(16):1499-1499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后,病人常常需要给氧,同时还需要向气管导管内滴入湿化液。二者同时进行,使气道阻力增加。为了提高抢救与护理工作质量,研究制作气管导管给氧滴液器,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材料一次性输液器(山东威高集团医用高分子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1具,长30mm、内径3mm的透明塑料管1条。2制作方法气管导管的衔接管口的外径为15mm,而一次性输液器莫菲氏管的内径亦为15mm,二者相等,为气管导管给氧滴液器的制作创造了条件。取输液器三通管至莫菲氏滴管部分,将其莫菲氏管的下端去除2mm~3mm,所形成的口称气管导管给氧滴液…  相似文献   

12.
临床患者常因各种原因需要吸氧,传统方法将给氧管塞入患者鼻腔内或使用面罩给氧,此装置易脱落,且因传统给氧管质地偏硬,鼻腔黏膜或面部皮肤经常与其摩擦,易出现破溃,增加患者不适与痛苦。我们在患者吸氧时,将一次性头皮针接给氧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一次性头皮针1个,给氧管1根。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给氧是外科临床常规工作之一,但婴幼儿年龄小,鼻腔狭窄,即使用较小的鼻导管也不便操作。我科自1996年以来改用一次性尼龙针头给氧法,在365例烧伤和脑外伤患儿中临床应用,效果良好。现将方法介绍如下:1方法将一次性尼龙针头用无菌剪剪去金属针头,尾部连接氧流量管,调节氧流量,并固定妥当。2优点(1)鼻腔刺激小,患儿易于接受;(2)易于控制氧流量;(3)给氧管不易反折,保持氧流通畅;(4)方法简便、易行。使用时应注意,由于一次性尼龙针头管腔小,易被分泌物堵塞,所以要随时检查,及时更换。一次性尼龙针头在婴幼儿患…  相似文献   

14.
周荣  刘皇军 《护理研究》2012,26(24):2262
氧气吸入在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动脉血氧含量,促进组织新陈代谢,维持肌体活动.氧气吸入操作所需物品一次性给氧管、水杯、棉签、延长管、接头,蒸馏水、湿化瓶、氧流量装置等,分散放置,不利于护士取用,给护士操作带来不便.笔者针对此所设计与制作的一次性给氧包[1]在我院取得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2008-05-13晨,我院奉命组建广州军区赴川抗震救灾医疗队,在短短的2 h内,医院在原有的野战医疗所的基础上,迅速配备人力,调配各种物质资源,组建了包括25名护士在内的3支医疗队,于2008-05-13深夜抵达重灾区什邡市洛水镇,配属某空降师进行救援伴随保障。在70 d的救援过程中,我们根据保障任务的特点,在医疗队临时党委的领导下,积极应对,加强医疗队护理动态管理,圆满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心供氧装置在临床上使用频率高,由于输氧装置需经常清洗消毒,容易造成通气导管丢失,而且重新配套困难、费用昂贵、使用不方便。本科设计了一种新型接头装置,解决了这个问题,自2008年至今使用一次性1ml注射器代替通气导管,现总结如下。1材料一次性1ml注射器针筒、一次性鼻导管、中心氧气表、湿化瓶。2制作方法将一次性1ml注射器针筒尾部与湿化瓶接头处连接,1ml注射器针筒的乳头部与一次性鼻导管连接即可使用(1ml注射器针筒接头与通气导管直径相同),见图1。  相似文献   

17.
临床供氧主要由中心供氧和氧气筒供氧,氧气表、一次性供氧管道和鼻导管是必不可少的输氧装置,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经常出现氧气表出氧口与管道不匹配现象.氧气表出氧口一般是由圆柱形钢管制成,其外径明显小于供氧管的接口内径,两管相接不紧密致漏气甚至脱管.经临床实践,发现用一次性头皮针改制后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制一种吸氧导管,解决呼气箱停止给氧以达到节约氧气,提高氧疗的目的.方法:采用自制吸氧导管与普通吸氧导管对比,将48例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断并有氧疗指征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各24例,并动态观察其PaO2和PaCO2变化.结果:同等流量给氧,PaO2节氧吸氧导管给氧明显高于普通吸氧导管给氧,差异有显著性(P<0.05);1/2流量节氧吸氧导管给氧与普通鼻导管给全流量氧Pa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同吸氧导管给氧两组PaCO2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节氧吸氧导管在1/2流量吸氧效果与普通吸氧导管相同,可节约氧气50%左右,氧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后的20例患者经气管插管延长管同时湿化给氧的临床应用,包括对血氧饱和度、痰液黏稠度、肺部感染及刺激性咳嗽的效果评价。方法:将一次性鼻导管剪去鼻塞后接一次性吸痰管,氧流量一般调2~4L/min,或按病情调整。用注射器抽生理盐水60ml接一次性延长管再与另一条一次性吸痰管连接,用微量泵以3ml/h速度泵入。将一次性鼻导管和一次性延长管装置同时插入气管插管延长管的一端并固定,将气管插管延长管的另一端与气管套管连接。每日可遵医嘱予生理盐水20ml α-糜蛋白酶5mg 庆大8万U通过气管插管延长管的侧孔雾化吸入,3次/d。结果:本组19例血氧饱和度情况良好,1例无改善;19例痰液黏稠度情况改善,1例无改善;20例均无发生刺激性咳嗽;除原有1例肺部感染外,其余19例均无发生肺部感染。结论:气管插管延长管可重复使用,每24h更换1次,浸泡消毒后可重新使用,只需24h更换一次性鼻导管及一次性延长管装置,成本低,大多数患者可以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陈碧秀 《护理研究》2007,21(1):37-37
目前临床上基本都使用一次性鼻导管给氧、一次性氧雾器雾化,对于间断使用的同一病人,为了减少费用,达到鼻导管、雾化器保持清洁的目的,自制如手机套式氧气鼻导管、氧气雾化器的保护装置。过去对于间断吸氧病人的鼻导管、氧雾后的氧雾器。采用塑料袋保护,塑料袋大小不一,颜色不一,影响了病房的整洁美观。使用手机套式氧气鼻导管、氧气雾化器保护装置半年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