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10月~1999年12月 ,作者使用德国基诺药厂生产的腺苷蛋氨酸 (商品名 :思美泰 )治疗淤胆型肝炎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5例均为我院1997年10月~1999年12月住院患者 ,诊断参照1995年第五届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淤胆型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组为腺苷蛋氨酸治疗组33例和茵桅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急性淤胆型肝炎20例 ,其中甲型肝炎2例 ,药物性肝炎5例 ,乙型肝炎13例 ;慢性淤胆型肝炎13例 ,均为乙型肝炎。对照组急性肝炎淤胆型18例 ,其中甲型肝…  相似文献   

2.
以光镜观察了5例胃肠瘘行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nutrition,TPN)支持治疗之肝活检标本。肝之基本病变为淤胆,最先见于胞浆,继而毛细胆管和小胆管;其他病变,如肝细胞变性、枯氏细胞增生、汇管区扩大和纤维及小胆管增生,以及小胆管周围炎等,均为长期淤胆之结果。临床有些酶异常先于病理改变;发病与TPN用量、使用时间及营养配方有关。  相似文献   

3.
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淤胆型肝炎64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淤胆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淤胆型肝炎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侧,对照组用内科综合保肝疗法,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显效4例(12.5%),有效13例(40.6%),无效15例(46.9%),总有效率53.1%;治疗组显效15例(46.9%),有效8例(25.0%),无效9例(28.1%),总有效率71.9%,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3.22,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淤胆型肝炎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2001年5月-2002年8月用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肝并肝内淤胆患者24例,观察了该药对患者症状、体征、肝功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选取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并肝内淤胆患者48例,随机分为腺苷蛋氨酸治疗组和茵栀黄对照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酚妥拉明、甘利欣联合治疗慢性重度淤胆型肝炎的降黄疗效。方法 将我院同期慢性重量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6例(用酚妥拉明、甘利欣联合治疗),对照组82例(用复方丹参、门冬氨酸钾镁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清胆红素降低显著,总有效率81.36%,与对且经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酚妥拉明、甘利欣联合治疗慢性重度淤胆型肝炎。  相似文献   

6.
全肠外营养所致的肝脏损害——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光镜观察了5例胃肠瘘行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之肝活检标本,肝之基本病变为淤胆,最先见于胞浆,继而毛细胆管和小胆管;其他病变,如肝细胞变性;枯氏细胞增和,汇管区扩大和纤维及小胆管增生,以及小胆管周围炎等,均为长期淤胆之结果。临床有些酶异常先于病理改变,发病与TPN用量,使用时间及营养配方有关。  相似文献   

7.
单味大黄与强的松治疗急性甲型淤胆型肝炎的疗效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6年,笔者分别用单味大黄、强的松治疗急性甲型淤胆型肝炎各32例,现就其疗效对比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64例均为1991年3月~1997年6月本院传染科住院患者。符合199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上海会议修订的淤胆型肝炎诊断标准。其中男43例,女21例。年龄18~55岁。血清胆红素(STB)浓度均>171pmol/L,黄直持续3周以上,伴皮肤痊痒,大便发白,同时血清抗一HAV—IgM阳性,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记物阴性。B超和/或CT检查可排除肝内外梗阻性黄疽。64例随机分为大黄组(D组)和强的松组(P组)各32例。两组在构成上无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使用山莨菪碱(654—2)治疗重度淤胆性肝炎,防止其加重或发展为肝硬化。方法将获选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加用654—2,余治疗同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差异。结论654—2治疗重度淤胆性肝炎疗效明显,可以迅速稳定病情,黄疸消退快,减少肝硬化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胰胆合剂对急性水肿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作用。方法:将81例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胰胆合剂灌肠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综合治疗。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87.8%和7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组在疼痛缓解时间〔(9.53±3.48)小时〕、疼痛消失时间〔(16.80±10.44)小时〕、发热消退时间〔(2.18±1.13)日〕及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2.33±1.25)日〕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分别为(15.90±6.12)小时、(34.06±13.18)小时、(3.42±1.42)日和(4.26±1.60)日,P均<0.001〕。结论:中药胰胆合剂灌肠治疗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在尽快解除患者痛苦、缩短疗程、促进康复等方面有着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和超微病理学技术,分别检测随机选择的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其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结果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组织某些超微结构损伤(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Kupffe细胞增生、肝细胞淤胆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呈正相关,但不呈直线相关(re;0.21,t=1.12,P〉0.05);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组织某些超微结构损伤(内质网增生扩张、高尔基体扩张、贮脂细胞增生、毛细胆管扩张淤胆、毛细血管增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其肝组织某些超微结构损伤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淤胆型病毒性肝炎(CholestaticViralhepatitis)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梗阻性黄疸,误诊误治的教训屡见不鲜。为提高对淤胆型肝炎的认识,我们将收集的病例作一分析。1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及诊断根据1995年北京会议淤胆型肝炎的诊断标准[1]收集的住院病例109例,占同期病毒性肝炎总数的1.35%,年龄最大79岁,最小6岁,以青壮年多见。初诊为胆道感染8例,黄疸待查6例,癌性梗阻性黄疽4例,重型肝炎6例,黄疸型肝炎62例,淤胆型肝炎23例。109例中外科转入传染科6例,传染科转入外科4例,术后修正诊断为淤胆型肝炎,误诊率达9.2%(10/109)。1.…  相似文献   

12.
金双歧佐治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1月至2006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72例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采用常规治疗及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以观察微生态制剂对淤胆型婴儿肝炎综合征黄疽消退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门诊服药治愈巨大阿米巴肝脓肿13例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科(515041)陈楚昂阿米巴肝脓肿(ALA),目前仍是内科常见病,自1966年Powell用甲硝咪唑治疗ALA以后,ALA的治疗方案不断简化,而且随着B型超声仪普及至基层医院,使ALA病...  相似文献   

14.
2000年西安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将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划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和肝炎肝硬化[1]。淤胆型肝炎又称胆汁淤积型肝炎或胆小管型肝炎,占黄疸型肝炎的2%~8%,是因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流阻滞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有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肝脏肿大及肝内梗阻性黄疸,目前对于淤胆型肝炎尚缺乏特效治疗。现将1例中期妊娠合并淤胆型肝炎病人引产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小剂量激素氢化可的松50 mg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伴瘀胆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急性黄疸型肝炎伴瘀胆患者98例,治疗组49例在常规护肝、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激素氢化可的松50 mg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49例在常规护肝、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UDCA)15 mg/(kg·d)治疗,疗程4周.结果 疗程结束时,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生化学指标改善情况均较对照组明显,尤其是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期间未发现与治疗药物氢化可的松的相关性不良反应.结论 小剂量激素氢化可的松50 mg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伴瘀胆者可改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显著消退黄疸,总体疗效明显优于熊去氧胆酸,且有较好安全性,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内支架分流术(TIPSS)和TIPSS并用食管胃底静脉硬化栓塞术SEEV或称门静脉断流术两种方法,治疗84例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结果。82例获得成功(成功率97.6%)。其中,34例仅采用TIPSS方法;48例采用TIPSS并用SEEV方法。71例为择期治疗,另11例为急诊TIPSS。肝内分流通道直径分别为8~10mm(69例)和12mm(13例);术后门静脉压力平均下降13.0±5.4cmH2O。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9.5个月(1~30个月)。术后7例有再出血发生(8.5%),其中,TIPSS组6例(24%);TIPSS并用SEEV组且例(2.6%);11例出现肝性脑病(13.4%),其余病例均良好。  相似文献   

17.
6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内淤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进行常规保肝治疗并加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优思佛)口服,对照组仅予常规保肝治疗,疗程均为4w,观察治疗前后TbiL、GGT、AK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25%、4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熊去氧胆酸胶囊能明显改善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肝内淤胆患者的血清肝功能指标,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皮下盲袢式胆肠吻合联合胆道镜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合并肝内胆管结石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6月手术联合胆道镜治疗肝门部胆管秩窄合并肝内胆管结石171例的治疗结果。比较皮下盲袢式胆肠吻合联合胆道镜治疗组(A组),与传统手术治疗组(B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再手术率的差别。结果 两组比较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手术率A组明显降低,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下盲袢式胆肠吻合联合胆道镜治疗肝门部胆管狭窄合并肝内胆管结石,不增加远期并发疽的发生率,可明显降低再手术率,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肝炎的淤胆型,在临床诊断方面易与肝外梗阻性黄疸或重症肝炎相混淆,尤其在基层医疗单位,限于条件与设备,有时不易确诊,给治疗与判断预后带来一定困难.我们对22例淤胆型肝炎进行系统分析,旨在提高诊断与治疗水平,现报道如下:诊断标准:按1984年南宁会议修订方案对本病进行诊断,其中17例经临床确诊,5例经肝活检证实.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20.
1病例报告 例1:女,56岁。1999—07因皮肤黄染、间歇性上腹胀痛、全身乏力、消瘦就诊。查血清总胆红索(Tbil)123.2μmol/L,其中直接胆红索(Dbil)80.1μmol/L,谷丙转氨酶(ALT)873U/L。超声检查示胆管普遍狭窄,未见结石。行经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检查示肝内外胆管不规则缩窄,呈弥漫性串珠样带状狭窄改变。诊断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给予支持、免疫抑制剂及消炎利胆治疗14d,Tbil下降,改口服激素治疗。1个月后,患者突然出现剧烈上腹痛,CT提示为胆管癌,胆管镜取活检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