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泪腺上皮性肿瘤是一类比较常见且容易复发的眼眶肿瘤。肿瘤的复发和手术有着直接的关系,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对涎腺上皮性肿瘤研究的深入,一些分子标记物如:黏附分子、癌基因、抑癌基因等成了临床上监测肿瘤复发的有用指标。并且这些指标的发现,为复发的泪腺肿瘤的治疗开辟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难治性泪腺肿瘤及其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泪腺肿瘤是眶内常见的肿瘤,良性肿瘤易复发和恶性变,恶性者复发率及死亡率较高,为了提高泪腺肿瘤的诊治水平,末文选择诊治难度较大的22例,包括多次复发者(7例),瘤体大,包膜不完整者(7例)及恶性者(15例),重点探讨术前的定性诊断及手术治疗问题,本组病例的诊治经过表明,通过临床表明及CT的影像学特征能够在术前做出定性诊断,手术是惟一可能根治的手段,外侧眶切开术及显微操作是本病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胡轶  何为民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342-2344
目的:探讨复发性泪腺区肿瘤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类型。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4-01/2014-02在我科确诊的25例复发性泪腺区肿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复发情况、组织病理学分型及预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所选25例患者中21例为初次复发,1例为3次复发,3例为2次复发。最后一次手术到最近一次复发间隔1mo~28a(中位数1a)。复发后在我院手术时的年龄17.5~70(平均47.9)岁。组织病理检查:多形性腺瘤4例,多形性腺瘤恶变2例,腺样囊性癌10例,上皮-肌上皮癌3例,恶性多形性腺瘤3例,腺癌1例,间叶组织肿瘤1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1例。结论:泪腺区复发性肿瘤种类繁多,以腺样囊性癌最多,其次是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复发率高;多形性腺瘤初次手术完整的切除,对预防术后复发和恶变至关重要。同时早期及长期的随访,对发现肿瘤复发,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泪腺肿瘤3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泪腺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研究38例45眼泪腺肿瘤。结果38例45眼中,男17例17眼,女21例28眼;年龄5~63岁,平均40.6岁;其中泪腺癌5眼,腺样囊性癌5眼。恶性泪腺混合瘤5眼,良性泪腺混合瘤14眼,炎性假瘤13眼,慢性泪腺炎2眼,泪腺潴留性囊肿1眼。42眼行前路或侧壁开眶肿瘤摘除术,恶性肿瘤中4眼行眶内容物剜除。恶性肿瘤患者全部于术后1个月接受放疗。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8年。术后症状完全缓解35眼,好转5眼,复发5眼。结论:泪腺肿瘤为眼眶常见肿瘤,结合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绝大部分可以作出术前定性诊断,良性泪腺混合瘤预后较好,但易复发。恶性泪腺混合瘤及腺样囊性癌复发率、死亡率较高,应联合眶内容物剜除,放疗及化疗。  相似文献   

5.
泪腺肿瘤中P53蛋白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P53基因在泪腺肿瘤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57例泪腺上皮性肿瘤患者和10例正常人泪腺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病理分级、复发相联系。结果10例正常人泪腺组织中P53表达全部为阴性;恶性肿瘤患者的表达率为48.6%,良性肿瘤中P53达率为18%,二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5);复发患者阳性率为76.9%,明显高于未复发患为31.8%(P=0.015)。结论P53基因参与了泪腺肿瘤的发生发展并与肿瘤的分化和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6.
泪腺上皮性肿瘤临床及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泪腺上皮性肿瘤为眼眶部常见肿瘤 ,它包括一组组织成分多样性、肿瘤异质性明显的泪腺区肿物 ,其良恶性肿瘤均易复发。统计资料表明 ,即使良性多形性腺瘤也约有 2 0 %可在多次复发中恶变 ,恶性肿瘤预后更差 ,多形性腺癌的 5 a和10 a死亡率分别为 30 %和 45 % ,约 5 0 %的患者死于颅内扩散 ,30 %的患者死于远处器官 (如肺、肝 )及骨的转移 ;腺样囊性癌的 10 a存活率也仅 2 0 % ,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1 - 2 ]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人们开始从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并将三者结合起来探讨泪腺上皮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7.
泪腺肿瘤是眼眶内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渐增加趋势.本文综述了泪腺肿瘤的临床特征、恶变、复发和预后等方面的变化情况,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论述了其病因、组织起源、病理分型和基因改变及检测方法,并对影像学新技术在泪腺肿瘤的术前定性活检、准确定位、减少组织损伤、保持包膜完整性、提高手术效果、防止复发上的新优势进行了评价.指出把现代分子生物学、影像学与病理学结合起来将为泪腺肿瘤的未来诊断和治疗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1921例眼眶肿瘤的组织病理分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马小葵 《眼科学报》1995,11(2):101-104
对本院收检的1921例眼眶肿瘤进行组织病理分类,对有代表性的肿瘤,容易误诊的肿瘤及眼眶的罕见肿瘤进行讨论。对本文包括的所有病例及病理切片进行复查,疑难及争议病例进行讨论,并采用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等手段加以证实。恶性肿瘤的前5位:泪腺恶性肿瘤138例(32%),泪囊恶性肿瘤112例(26%),横纹肌肉瘤65例(15%),淋巴肉瘤56例(13%),血管外皮肉瘤31例(7%),良性肿瘤前5位为:窦性血管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泪腺部位占位性病变的病理特性及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临床观察26例泪腺肿物的大体及光镜组织学特点,结合临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泪腺多形性瘤13例,假性肿瘤7例,腺样囊性癌2例,恶性混合瘤2例。结论泪腺肿瘤中恶性变者占一定比例,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赵平 《眼科》1996,5(1):52-55
自80年代以来,免疫组化技术已应用于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学研究,使定位检测肿瘤各种相关抗原成为可能。该肿瘤组织所产生的各种抗原,可作为识别不同肿瘤组织,细胞的标记物,为肿瘤的组织发生学研究和良,恶性判断提供客观依据,本文回顾有关文献,对目前已检测出的各种泪腺上皮性肿瘤抗原进行总结,并分析各种抗原在不同类型泪腺上皮性肿瘤中分布规律及对组织发生学研究和肿瘤定性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夏瑞南  罗清礼 《中华眼科杂志》1994,30(5):399-400,T052
泪腺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一例夏瑞南,罗清礼,张贤良,袁季高,曾晓燕泪腺肿瘤占眼眶肿瘤的第5位 ̄[1],大多数文献报道泪腺上皮性肿瘤占50%左右 ̄[2,3],上皮性良性肿瘤以混合瘤(多形性腺瘤)最为多见,恶性肿瘤以腺样囊性癌占首位 ̄[4]。我们报告1例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泪腺腺样囊性癌常见的CT图像特征,从而探讨CT(computed tomography)影像对于泪腺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病历来源为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中心及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经病理确诊的眼眶腺样囊腺癌39例.其中原发肿瘤20例,复发肿瘤19例,均为单眼发病,所有患者均行眼眶CT检查,获取水平及冠状扫描图像.结果 泪腺腺样囊性癌中原发肿瘤形状多为厚扁平状,贴附于眶壁增长,在体层像上呈锥形者10例、不规则形5例;复发肿瘤形状为不规则型8例、厚扁平状,贴附于眶外上壁向后增长者8例.原发与复发泪腺腺样囊腺癌的好发位置位于眶外上方分别为18例与11例.结论 CT可清晰显示肿瘤的位置,形状,范围、眶骨壁改变,对于泪腺腺样囊性癌的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泪腺肿瘤在眼眶病中构成比较大,患者发病年龄跨度大,无明显性别差异。临床表现主要为眼球突出、鼻侧移位,眼球运动受限,泪腺区可扪及肿物等。了解泪腺肿瘤影像学特点有助于病情预后的判断及手术方案设计。本文对属于泪腺上皮性肿瘤的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粘液表皮癌、嗜酸性细胞癌、泪腺腺癌、泪腺上皮囊肿,以及属于非上皮性肿瘤的泪腺炎性假瘤、泪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泪腺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瘤等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旨在为泪腺肿瘤的诊治提供帮助。(国际眼科纵览,2016,40:196-200)  相似文献   

14.
泪腺上皮性肿瘤的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利华 《眼科研究》2002,20(6):540-542
目的 探讨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现代治疗方法。方法 对34例泪腺上皮性肿瘤进行分析。其中20例泪腺良性多形性腺瘤(复发性7例),11例腺样囊性癌(复发性9例),2例恶性多形性腺瘤(复发性2例)和1例黏液表皮癌。结果 前路开眶15例,改良外侧开眶15例,眶内容摘除术2例,内侧开眶1例,术后放射治疗17例(恶性14例,良性3例),随访28例,时间半年至1.5年,良性肿瘤16例均无复发,恶性肿瘤12例中2例复发。结论 泪腺上皮性肿瘤是常见的眶内肿瘤,复发率较高。改良外侧开眶是切除泪腺上皮性肿瘤最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泪腺原发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总结17例泪腺原发性上皮性肿瘤病例。结果良性肿瘤以泪腺良性混合瘤为主,恶性肿瘤以泪腺腺样囊性癌为主。结论在肿瘤性质的诊断中,CT及B超具有重要作用;术中快速冻结切片是术中鉴别肿瘤性质的可靠方法;病理检查决定最终诊断。  相似文献   

16.
泪腺上皮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极易复发,不仅明显影响患的美观,而且还可能导致视力丧失,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目前国内外有关泪腺上皮性肿瘤的基础研究,从免疫组化和分子生物学方面已有不少成果,但其对临床医生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有何意义,能否从基因水平进行诊断和治疗,尚无明确报道。本就此方面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将有关研究成果与临床工作有机结合。为临床医师提供切实可行的客观指标,指导临床治疗,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泪腺上皮性肿瘤术后易复发、预后差的形态学发生机理。方法:应用JEM-100CX型投射电镜及光镜观察12例良恶性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细胞超微结构和异质性及电镜下侵犯包膜的不同方式。结果:(1)良性多形性腺瘤细胞间存在着桥粒、连接复合体等,符合上皮来源。(2)恶性肿瘤细胞胞浆中含有较多的溶酶体、微丝并伸出细长伪足向周围组织及包膜浸润,有较强侵袭力。(3)良性多形性腺瘤伴包膜浸润时伸出钝而圆的伪足且溶酶体比周围组织明显增多。结论:上述肿瘤细胞超微形态结构变化可能与此类肿瘤易复发、预后差的临床生物学行为有关:利用光镜结合电镜观察对良性多形性腺瘤的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当发现包膜浸润时临床应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8.
泪腺上皮性肿瘤发生部位的解剖关系复杂,且具有易复发和早转移的特性,单纯手术治疗效果不佳.近几年,随着各种新的治疗手段的不断开展以及各种研究的深入,泪腺肿瘤在治疗方面又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泪腺上皮性肿瘤261例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点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Zhu JB  Li B  Sun XL  Li LQ  Shi JT  An YZ 《中华眼科杂志》2004,40(4):220-224
目的研究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和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61例经病理诊断为泪腺上皮性肿瘤患者的273份石蜡切片标本,结合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探讨不同类型泪腺上皮性肿瘤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泪腺上皮性肿瘤中各种类型所占比例由高向低排列依次为多形性腺瘤(混合瘤)(62.3%)、泪腺囊腺癌(22.3%)、多形性腺癌(8.8%)及泪腺腺癌(4.0%)等。术后复发12例,总复发率为4.6%;死亡4例,死亡率为1.5%。结论泪腺上皮性肿瘤死亡率较低,但复发率较高。应根据临床资料和病理诊断决定治疗用药和术后处理,而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泪腺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总结,分析复发机理和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泪腺上皮性肿瘤125例病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标本的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在泪腺上皮性肿瘤中,以多形性腺瘤、腺样囊腺癌、多形性腺癌和腺癌较为多见。复发是泪腺上皮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之一,复发的原因主要与肿瘤的组织类型、包膜的浸润、残留或破裂、手术操作、CD44v6蛋白的过表达有关。结论临床病理特点与免疫组织化学紧密结合,有助于阐明对泪腺上皮性肿瘤生物学行为的了解及复发原因,CD44v6在泪腺上皮性肿瘤的进展过程和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