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提供的数据分析平台,研究清代方剂专著论述泄泻的用药规律,供现代中医临床辨证用药参考。方法 查阅中华医典(第5版)中的79部清代方剂专著,选择其中10部专门论述“泄泻”的方剂专著,建立数据库,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集成的药物“频次统计”、“规则分析”等功能,对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筛选出93首泄泻处方,含药物119味,挖掘出高频(频次 ≥ 5)药物20味,高频(频次 ≥ 13)药物组合12组,演化得到19个核心药物组合和6首新处方。结论 清代方剂专著中治疗泄泻的方剂,多用利水消肿药、补益药,切合本病脾虚湿盛的病机。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可实现对于方剂数据的录入、管理、查询和分析,是一个富有价值的辅助中医药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肖挹 《四川中医》2005,23(11):108-109
首先阐明了中药配伍与中医方剂配伍在研究层次与目的上的不同,进而在研究方法上强调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以病类方、以法类方、以方类方以及实验研究来探索方剂(药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以便更好地认识成方或组成新方,从而达到熟练运用方剂和方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中医方剂定量分析方法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现代工程科学计算方法的启发并结合中医药的实际,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中医方剂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对一些典型传统方剂的分析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可以使人们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中医方剂的作用,且可以通过药味加减的计算来达到更好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4.
论方剂文献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方剂文献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史欣德(南京中医药大学文献研究所南京210029)方剂,作为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一种处方形式和主要手段,二千多年来,一直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从方书之祖张仲景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到现代权威性的方剂辞书《中医方剂大辞典》,历...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近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药复方化学成分研究近况李占永(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北京100027)岳雪莲(北京市中医研究所100010)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它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针对具体病证,运用辩证论治及方剂配伍原则组成,体现了中医特色。近年来国内外对中药复方从不...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网状Meta 分析(NMA) 比较不同具有调和肝脾作用的中医经典方剂治疗腹泻型肠易 激综合征(IBS-D) 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 及PubMed 等7 个中英文数据库从建库起至 2022 年12 月有关调和肝脾类中医经典方剂治疗IBS-D 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R 语言软件中的GeMTC 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2 项RCT,所有研究均以常规西药为对照措施,涉及8 种中医经典方剂干预 措施,NMA 结果显示,合方治疗优于单方治疗,各干预措施成为最佳的概率排序如下:痛泻要方合柴胡疏肝 散(84.5%) >柴胡疏肝散(75.8%) >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64.1%) >痛泻要方合四逆散(63.7%) >痛 泻要方合常规西药(56.1%) >四逆散(45.4%) >痛泻要方合四君子汤(45.0%) >痛泻要方(15.5%) >常 规西药(0)。在不良反应方面中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结论:痛泻要方合柴胡疏肝散可能为最佳治疗IBS-D 的调和肝脾方剂。该研究尚存一定局限性,期待更多高质量的RCT 研究予以验证。  相似文献   

7.
刘九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0(11):1221+1226-1221+1226
方剂名英译是中医术语英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2004年全国科技名词术语审定委员会和中医名词术语审定委员会主持召开的“中医名词术语审定会议”确立的简洁、统一、易于回译等中医术语翻译原则,目前方剂名英译实践中多采用音译加意译的翻译方法,如麻黄汤:Ma Huang Tang(Ephedra Decoction),乌梅丸:Wu Mei Wan(Mume Pill)等,为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降糖方剂的实验研究概况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张昱(100029)近年来,随着动物实验的广泛开展,对降糖方剂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的探讨,在日益引起中医药工作者的普遍关注,现就这方面的有关文献做一概述。古方的研究中医古代文献中记载治疗消渴病的方剂很多,孟氏等(...  相似文献   

9.
脾胃·气机·气化尚炽昌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脾胃病/中医病机;伤寒(中医)/中医病机;消渴/中医病机;辨证论治[作者简介]尚炽昌(1940~),男,河北束鹿人。1965年毕业于河南中医学院中医系,先后在郑州矿务局医院、河南中医学院方剂教研...  相似文献   

10.
王平  陈刚  刘松林 《中医杂志》2006,47(9):702-703
近50年来,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更多侧重在对证候、藏象、经络、治则、方剂及中药基础理论进行系统整理、深入挖掘和研究,中医病因学的研究(如六淫、七情等研究)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与前面所述各项比较.则显得较为薄弱。如果不对其进行深化研究,势必会影响到中医基础理论传承与创新的全局。  相似文献   

11.
<正>在传统医籍中六君子汤同名方剂众多,现今流传最为广泛者为虞抟《医学正传》(下文称《正传》)六君子汤,以半夏、白术(以上各一钱半),陈皮、茯苓、甘草、人参(以上各一钱)的配比组成,作为临床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剂。笔者从《中医方剂大辞典》出发,参照古籍文献对六君子汤的源流、同名方剂之间的联系应用等多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望能对医学同侪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方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应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在中医理法方药诊治体系中,方剂还起着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纽带作用。因此,方剂的药理学研究对于发展中医学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常用方剂因其组方严谨、疗效卓著、经受了长期实践的考验而成为中医随证化裁加减的最基本处方,故对这些传统名方的研究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兹将近五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三、关于方证规范化的思考近年来,管理层面对中医病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的规范化工作较为重视,使中医药临床和科研工作得以有一定之规矩可循。相比之下,临床常见疾病的常规治疗与处方的规范化、标准化研究却严重滞后,由此造成了临床和科研上存在某种程度的处方用药的随意和紊乱。这与我们对方剂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方法之一缺乏足够的认识有关。当前要加强对方剂辨证的研究,首先应在方剂的规范化研究上下一番功夫。(一)方剂规范化、标准化的意义下列有关研究报道,对我们当前应重视并提倡方剂的规范化或有种益:1985年,《中华人…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已有数十年历史了。早在 80年代 ,中医的“专家系统”计算机几乎遍及全国。随后 ,一些典型中医名著的篇、段、句的随机检索系统也时有报导。然而作为中医药学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古方剂文献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 ,却较少见诸报导。中医古方剂文献资料在中医文献中占有极重要位置。它信息量大 ,其间蕴含着巨大的可供开发利用的应用价值。中医界中的“向古方剂文献要新药”的论断 ,是基于对更好地继承祖国医学的珍贵遗产的深刻思考后提出来的。中医古方剂文献资料包括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数以万计的方剂资料。面对着如此重…  相似文献   

15.
中医外治方剂发展简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外治方剂发展简史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华浩明中医外治方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人民几千年来跟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它有如万里江河,直至今天仍生机蓬勃地滋润着我们崭新的生活。外治方剂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使用中药伍组方,并经过...  相似文献   

16.
<正> 方剂是中医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应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在中医理法方药诊治体系中,方剂还起着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纽带作用。因此,方剂的药理学研究对于发展中医学术、提高临床用药水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传统常用方剂因其组方严谨、疗效卓著、经受了长期实践的考验而成为中医随证化裁加减的最基本处方,故对这些传统名方的研究就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兹将近五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7.
关于方剂名称标准化的思考张民庆史欣德(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关键词方剂命名标准化方剂,作为中医临床防病治病的处方形式和主要手段,集中体现着医家治疗用药的思想和经验,也是后人学习和总结中医理法方药运用规律的重要文献。随着世界各国对传统中医学的...  相似文献   

18.
在清代王清任所创的诸活血化瘀方剂中,补阳还五汤是其颇具代表性的一首方剂,也是王氏治病求本思想的体现。在补阳还五汤中,黄芪与活血药组(当归尾、赤芍、川芎、地龙、桃仁、红花)合用,其配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从中医理法方药、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医临床运用等方面论证其配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宏贇 《北京中医》2006,25(6):364-364
补阳还五汤是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中治疗中风病半身不遂的方子,疗效确切,应用广泛。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统编教材《方剂学》(第六版)(以下简称教材)将其归类于理血剂,笔者认为这种归类不妥。从方剂组成、功效主治来看,本方补气是目的,活血只是手段,是为了收到更好的补气效果,归类于补气剂才符合原方本意。  相似文献   

20.
方剂中基本方的研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剂配伍规律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方剂配伍的多方向性和多层次性,研究方剂的配伍难以入手,无论从理论角度、实验角度还是从计量化角度,都需要找准一个切入点和正确的研究方法,本文从基本方的角度来探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的出发点,尝试为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的研究探索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