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从年龄的角度系统分析和比较初中、高中学生在性生理、心理方面的差异,为制定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宜宾市8所中学内共281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和高中的学生在对遗精及月经的认识、性卫生习惯及第二性征发育、性幻想发生率、性梦中与异性有亲密行为的发生率以及性自慰等有显著性差异,大部分学生渴望与异性交往,对早恋、婚前性行为的看法高中较宽容,高中生较初中生性知识程度高.结论: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性教育时针对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讲解不同层次的性知识.  相似文献   

2.
胡序怀  陶林  何胜昔  张玲 《中国性科学》2010,19(10):28-30,41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性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为中学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统一问卷收集普通中学、重点中学和职业高中学生现状资料。结果:1.中学生性健康知识掌握较差,平均回答正确率为61.13%;2.高中学生(5.06/8)比初中学生(4.68/8)掌握知识更多,女学生(5.09/8)比男学生(4.70/8)掌握知识更多,职业高中(5.21/8)比普通高中(5.00/8)学生掌握知识更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找小姐或者卖淫学生占3.5%,接触毒品学生占15.6%,其中主要以职业学校学生为主;4.学生对学校性健康教育满意度差,18.8%的学生满意。结论:深圳中学生性健康知识掌握较差,且部分学生有不安全性行为,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中学生的性行为与性态度现状,为中学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提供事实依据。方法:采用匿名方式对广东、福建和山东三个不同地区的1088名初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恋爱、性幻想、手淫、性梦的比例分别为28.5%、25.8%、24.8%和19.2%,甚至有2.2%的中学生有过婚前性行为。以上行为普遍表现为男生高于女生,高中高于初中,内陆高于沿海。中学生认为只要双方愿意就可以进行婚前性行为的有33.5%,呈现比较开放态度;认为网恋是虚假不现实的占54.5%,说明中学生对网恋具有理性的态度。结论:目前中学生婚前性行为比例虽然不高,但性态度较开放,甚至多数学生对婚前性行为表示不同程度赞同。因此,家庭、学校、社会应互相配合进行性健康教育,促使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农村地区家长对幼儿性教育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幼儿性教育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5月四川省16所农村幼儿园3~6岁儿童家长1015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85.9%的家长认为有必要开展幼儿性教育,59.3%的家长认为幼儿性教育应由父母...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典则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家长因素对于学生性教育相关知识、态度的影响,以期为决策者制订有针对性的性教育策略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自编学生问卷、学生家长问卷对北京市、重庆市两地2334名小学高年级、初一、初二学生及其家长进行现场调查,并使用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典则相关分析。结果:第一对典则变量的相关系数是0. 215,主要反映家长对学校开展性教育的态度与学生对学校开展性教育的态度、学生性知识水平的正相关关系。第二对典则变量的相关系数是0. 131,主要反映家长教育水平对学生性知识水平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家长对学校开展性教育的态度是影响学生性教育相关知识、态度的重要家长因素。建议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在制定性教育相关政策前考虑到广大学生家长的意见与需求,各学校也应建立起有效的家校沟通机制,在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前,做好告知与沟通等工作,提高家长对学校性教育问题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男性青少年目前过度自慰行为的基本情况及对其生理和心理影响的认识,为学校和家庭有方向性的开展青少年性教育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鉴于涉及生殖私密,本次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年龄小于20岁的青少年,问卷内容包括自慰一般情况、自慰诱因、身体健康损害等,根据临床医师的意见制定标准将调查对象分为过度自慰组和非过度自慰组。结果:1098个有自慰经历的男性青少年参与问卷填写,其中769人(70.0%)属于过度自慰。(1)在一般情况中,过度自慰组与非过度自慰组在文化水平、人口类型、有无女友和异性性行为、对自慰行为的态度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自慰诱因主要来自浏览黄色网页和录像、个人独处时、性幻想。(3)在自慰对身体的影响中,过度自慰组与非过度自慰组在晨勃功能障碍、自慰导致阴茎痛、记忆力下降、生殖器歪曲、身体素质下降、视力减退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性教育缺失和误导导致了许多青少年走入性的误区,过度自慰行为干扰了大多数青少年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生长发育,以致生理疾患和心理问题,目前对青少年的过度自慰行为和性健康教育缺失应给予重视和解决,特别是加大对青少年青春期的生殖健康教育和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性知识的来源及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当地中学生对性知识的了解、性知识的获得途径以及对性知识的教育需求,寻求性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对当地某重点中学的210名高一学生及一所职业中学的200名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没有接受正规的性教育,并存在着获得途径与期望途径上的矛盾。同时50%以上的学生希望通过正规教育获得性知识。结论:学校应该进行性教育。  相似文献   

8.
正2020年10月1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在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这是我国政府、立法部门、教育部门、学界和普通百姓对学校性教育高度重视的具体体现。《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学校为教育实施主体的角度出发,要求学校为在校学生开展性教育,以促进学生身心康发展以及学会自我保护等知识和技能,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即将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法》(以下简称《家庭教育法》)则是从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教育实施主体的角度出发,要求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未成年人开展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澳门中学生性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方法:本研究为描述式研究,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全澳57所中学中随机抽6所中学,再在被抽中的中学中各级(中一至中六)再随机抽一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共收到1207份有效问卷,女性占44.4%,男性占55.6%。(2)学生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老师,朋友和网络。(3)认为自己所接受的性教育足够的只有36.4%,认为澳门目前性教育足够的只有18.2%,希望性教育在学校科目中所涵盖的占63.4%。(4)学生有兴趣学习的内容分别有生理、心理卫生知识,与异性相处的技巧,恋爱婚姻的道德观念,性病传染途径及预防方法,而避孕方法则在最后。结论:学校、医护人员、家长、社团等应该大力加强中学生的性健康教育,从性生理、性心理等方面对中学生实施教育和疏导,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杨鹤鸣 《中国性科学》2011,20(9):34-37,39
中学生早恋是中国教育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其社会各阶层人士积极关注和积极应对的社会现象。这一社会现象也正在不断地挑战着社会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标准及其学校领导、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和学生本人的神经。中学生早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生物问题、生理问题、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文章将从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文化学的角度来研讨中学生早恋中的原始动机。  相似文献   

11.
陈文凤  田秀红 《中国性科学》2013,22(1):59-63,68
本研究应用自编《初中生性审美及异性交往调查问卷》,以本校308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中学生性审美发展特点及异性交往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我校学生有基本正确的性审美观,但是在对言语关、行为美和性别美的审美能力上需要提高。性审美总分的年级和性别主效应、交互效应均显著,异性交往总分的年级性别主效应显著,交互作用不显著。(2)在言语美和外表美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偶像关和性别美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年级差异。(3)在“恋爱”原因、态度上不存在显著性别差异,但年级差异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性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为中学开展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采用统一问卷收集普通中学、重点中学和职业高中学生现状资料.结果:1.中学生性健康知识掌握较差,平均回答正确率为61.13%;2.高中学生(5.06/8)比初中学生(4.68/8)掌握知识更多,女学生(5.09/8)比男...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并分析哈尔滨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性行为态度及性健康需求的现状,为进行有针对性的青春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哈尔滨市三所中职学校的1020名学生,其中男生576人、女生444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对于青春期性健康知识学生有一定了解但掌握的不够系统,男生了解的较女生广泛,态度相对开放;相比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对知识了解较少且态度保守;有68.1%的男生和70.2%的女生谈过恋爱;有过性交史的学生比例很高,达17.6%,男生有25.5%高于女生的7.4%。中职学生在遇到性方面忧虑时38.1%的男生和44.7%的女生都选择最先和同性朋友交谈,很少有人选择和老师交谈。学生最愿意获得知识和服务的途径是通过医疗机构,男女生分别有20.3%和27.3%;有35.4%的男生和29.8%的女生最愿意网上交谈的方式。结论:中职学生对青春期性健康知识掌握不够系统,态度比较开放,对知识和服务的需求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健康中小学生泌尿生殖道中的定植情况,以及Uu的分群分型状况。方法 培养法对青岛地区957名中小学生的尿沉渣进行Uu和Mh培养,培养阳性者用PCR确证,并对Uu阳性标本进一步分群分型。结果 Uu阳性46例,占4.81%,生物一群占69.57%,生物二群30.43%。小学生Uu阳性12例,占2.97%,生物一群9例(75.00%),生物二群3例(25.00%)。初中生Uu阳性8例,占3.08%:生物一群5例(62.50%),生物二群3例(37.50%)。高中生Uu阳性26例,占8.87%:生物一群18例(69.23%),生物二群8例(30.77%)。Mh阳性9例(0.94%),其中小学生Mh阳性1例,初中生Mh阳性1例,高中生Mh阳性7例。3个组Uu阳性率女生均高于男生(P < 0.05)。 结论 Uu和Mh在中小学生泌尿生殖道中存在无症状的携带状态。尽管各年龄组检出的Uu均以生物一群为主,但生物二群也占有不小的比例,提示Uu可能是健康中小学生人群正常定植菌,且女性携带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的特点及其危险因素,为制定适宜的性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青少年危险行为评定量表(RBQ-A)、家庭环境量表简式(FES-F)、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儿童多维焦虑量表(MASC)、Rosenberg自尊量表(SES)、Barratt冲动量表(BIS)、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青少年社会支持量表(SSSA)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对3所中学抽取的141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率为4.1%;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存在性别差异(P〈0.01),男生高于女生;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维度上存在差异(P〈0.05),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抑郁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家庭意外、冲动性、学习压力、焦虑及自尊是中学生发生无保护性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加强情绪调节能力、积极应对负性生活事件、适当关注高冲动性中学生对降低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摩梭初中生性别角色和心理素质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性别角色量表和中国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对128名摩梭初中生施测,采用SPSS13.0进行信效度分析、描述统计、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摩梭初中生四种性别角色差异显著,未分化比例占多数。女生女性化比例高于男生,男生男性化比例高于女生,差异显著。不同性别的心理素质差异不显著。四种性别角色类型在心理素质总分、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因子、应付挫折能力、进取心、人际沟通、责任感、自信、乐观、注意力、思维要素上差异显著。在心理素质总分、学习能力因子、思维要素上,双性化〉男性化〉女性化〉未分化;在社会能力和个性因子上,在应付挫折能力、进取心、人际沟通、责任感、乐观和注意力要素上,双性化〉女性化〉男性化〉未分化;在自信要素上,女性化〉双性化〉男性化〉未分化。结论:对于摩梭初中生而言,双性化为最优性别角色,未分化为差性别角色,在心理素质的多数因子和要素上,女性化优于男性化。  相似文献   

17.
社会化服务后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和行为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某部食堂社会化服务后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卫生行为形成情况的相关因素,为搞好食堂管理与健康知识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武警某部院校、招待所、医院3所食堂中的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共12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5.45±1.11)分,常见卫生习惯的养成为(5.76±1.01)分。卫生知识得分与行为得分都随着学历的升高、工龄的增长而呈显著上升的趋势,而且两者都与来源地有关而与性别无关。结论社会化服务后的食堂从业人员,对食堂卫生保障要求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普遍偏低。  相似文献   

18.
黄燕  孙云  祁红  何春渝 《中国性科学》2011,20(9):26-29,39
目的:调查护生恋爱情况与对恋爱的态度。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14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分恋爱过组、恋爱中组、未恋爱组,及农村组、城镇组进行卡方检验;各项目子选项进行t检验。结果:恋爱过组与恋爱中组分别在:对恋爱时期的认识(χ2=9.576,P=0.023<0.05)、恋爱动机(χ2=12.72,P=0.013<0.05)、恋爱与工作的关系(χ2=7.683,P=0.021<0.05)等项目上,恋爱过组与未恋爱组在恋爱失败的影响的调查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χ2=8.791,P=0.032<0.05;恋爱中组与未恋爱组分别在: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χ2=7.20,P=0.027<0.05)、对恋爱时期的认识(χ2=13.12,P=0.004<0.05)、恋爱动机(χ2=12.96,P=0.011<0.05)、工作与恋爱的关系(χ2=10.41,P=0.005<0.05)、对大学生同居的态度(χ2=17.56,P=0.000<0.05)等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农村与城镇的大学生由于社会发展进步,在恋爱行为和观念上并无显著差异;恋爱过的护生对恋爱的认识较恋爱中的护生更理智,未恋爱的大学生对恋爱的危害有一定提防,但对恋爱仍充满好奇;影响护生恋爱观的学习、就业、经济等因素是高校性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