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及其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及其临床应用,观察置管成功率、导管留置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等。结果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92%,锁骨下静脉置管成功率94%,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具有使用可靠、成功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ICC置管技术在临床中应用的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行PICC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PICC组),并与同期行颈静脉置管的68例患者(CBP组)在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导管留置时间上相比较.结果:PICC置管技术在置管成功率上与颈静脉置管无差异,而在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留置时间上均优于经静脉置管.结论:PICC技术在临床上有较实用及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一种侵袭性操作,是每个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临床上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现象时有发生。如首次置管不成功,不但增加患者对留置胃管的痛苦和恐惧,而且造成捅管失败的恶性循环。为提高一次性置胃管成功率.保证置人胃管的有效性,现将置胃管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经外周行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与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和股静脉置管术的优点和缺点。方法将30位患者分组为PICC1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10例,股静脉置管10例。结果30例中一例锁骨下静脉置管患者在置管32d后出现穿刺口红肿现象;1例股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在置管9d后因主诉感置管侧下肢肿胀,其余均顺利完成临床治疗。结论PICC适宜置长期化疗或需长期输液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适宜胃肠道手术中输血及术后进行完全肠外营养(TPN)的患者;股静脉穿刺置管适宜需要做血滤或单疗程化疗等短期临床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戴蓉 《中外医疗》2012,31(15):147-147
目的探析外周深静脉置管导致血栓性静脉炎之临床护理。方法对本院108例因实施了外周深静脉置管而引发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置管共有23名患者发生了不同级别的静脉炎,致病主要因素如下:置管穿刺的位置差异;患者的体质差异;置管前端末梢位置的影响。结论对置管导致的静脉炎可采取如下措施:选择好最佳的穿刺部位并确定置管前端末梢的位置;对置管期间的患者进行专业化管理;依据血栓性静脉炎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相似文献   

6.
静脉置管进行输液治疗是基础护理中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虽然大部分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其操作方法,但临床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仍屡见不鲜。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常规的静脉置管已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因此,对静脉置管的护理更加注重个体化与置管的多样化,才能满足患者及诊疗的需求。现将不同的静脉置管的方法及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经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经验,使临床合理选择插管方式.方法:观察分析经颈内静脉置管42例和股静脉置管63例的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透析效果、相关并发症.结果:经颈内静脉置管的血流量优于股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长于股静脉置管,透析效果无明显差异,相关并发症少于股静脉置管.结论:对于操作熟练者而言,经颈内静脉置管优于股静脉置管,但操作者应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插管方式,加强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留置胃管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置管过程中,出现置管困难,置管异常的现象时有出现,如误入气管等.因患者的反应有较大的个体差异,现就2例置管过程中误入气管不同表现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胃镜接力法空肠营养管放置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胃镜接力法置放空肠营养管得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7年5月~2008年5月间共8例患者9例次经胃镜置放空肠营养管成功,观察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深度、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为(10±2)min,平均置管深度为(90±10)cm。置管成功率100%(9/9),置管过程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胃镜接力法空肠营养管放置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安全,患者易于接受,为临床提供了建立肠内营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胸腔置管专业护理小组,实施胸腔置管规范化管理。方法:建立胸腔置管专业护理小组,制定管理制度和职责;定期开展小组活动;进行胸腔置管知识和技能培训;学习相关护理文献;建立和实施管理模式和流程,修订完善胸腔置管护理操作规程,努力解决临床实际疑难问题。结果:规范了胸腔置管护理专业行为,解决了临床上胸腔置管护理上的疑难问题,降低了风险系数,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护理专业小组的建立,使胸腔置管护理质量得到了持续提高,强化了专科护士的角色作用,最终使护理学科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经胃镜置放鼻空肠营养管临床应用20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经胃镜置放鼻空肠营养管在临床中的应用经验,探讨内镜置管的具体方法。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间共20例患者接受经胃镜置放鼻空肠营养管22例次,观察置管操作时间、置管深度、成功率、留置时间和并发症。结果: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为(12.5±4.2)m in,平均置管深度为(100±16)cm,置管成功率95.5%(21/22),留置时间3~12d不等,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20)。结论:经胃镜置放鼻空肠营养管方法简单、快捷且安全,患者耐受性好,易于接受,为临床施行肠内营养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罗秀侠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0):234-234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在ICU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也为进一步完善中心静脉置管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中心静脉置管的60例病人进行分析,记录置管的临床效果。结果:60例中除4例发生局部感染外其他患者未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6%,无导管堵塞及空气栓塞发生等并发症的发生,1次置管成功率为90%。结论:中心静脉置管具有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留置时间长,便于抢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颈静脉置管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常发生置管部位固定不牢、穿刺口外露、缝线松脱、甚至导管感染及脱管等意外事件。为此,我们研制了颈静脉置管固定带,用于颈静脉置管固定。经临床使用2月余,使用患者80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周达碧 《吉林医学》2011,(36):7686-7686
目的:探讨不同途径中心静脉置管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影响分析。方法:将165例血液透析患者按照中心静脉置管途径不同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锁骨下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结果:颈内静脉置管导管留置时间最长;三种置管途径在误入动脉、出血和感染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锁骨下静脉置管易引发血气胸,股静脉置管方式易形成血栓。结论:临床上应以颈内静脉置管方式为中心静脉置管途径首选。  相似文献   

15.
刘巧玲 《大家健康》2016,(11):250-251
目的:分析对肺癌患者在进行 PICC 置管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自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所接受 PICC 置管治疗的82例肺癌患者进行分析,按照随机分配原则把肺癌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基础的 PICC 置管护理;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PICC 置管护理,记录和比较两组肺癌患者置管成功率、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结果:观察发现肺癌患者置管成功率、留置成功率、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肺癌患者在进行 PICC 置管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及其评价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ICC置管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效果.方法:编制PICC置管临床路径;比较置管前、后及拔管前两组患者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对置管前、后和拔管前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ICC置管维护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1).结论:PICC置管临床路径和质量管理体系在临床上应用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杨莉 《中国医学创新》2009,6(23):131-132
目的 为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保护静脉,避免化疗药物和高浓度营养液对血管的化学性或机械性损伤.方法 采用经外周血管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对32例血液患者进行置管给药并观察长期的临床效果.结果 置管成功率96.88%;置管留置时间5~265 d,平均置管留置时间102 d;全部病例无置管所致的感染、气胸、血胸和局部血栓等并发症.结论 PICC置管成功率高,可长期使用,且简便,安全,易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与分析鼻胃肠管置管方法在意识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90例意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两组,治疗组给予改良后的鼻胃肠管置管方法进行置管,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置管,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插管成功率与对照组相比较,(X2=8.6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人均插管所需时间为4.68±1.63min,对照组人均插管所需时间为14.73±2.12min。治疗组人均插管所需时间、痛苦表现及鼻粘膜受损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意识障碍患者给予改良后的鼻胃肠管置管方法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置管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段惠玲  何丽梅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7):895-895,897
目的:分析引起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并发症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通过对872例深静脉穿刺置管患者临床常见并发症的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护理措施并用于临床。结果:有效地减少和预防了深静脉置管患者的并发症。结论:重视深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的护理,不仅可以延长置管时间,减轻患者痛苦,也是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保证患者医疗安全的罩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干预策略。方法:查阅知网文献库中关于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干预的文章,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PICC置管风险来自于患者与医务人员两方面,穿刺点渗血、静脉炎、感染、血栓是PICC置管并发症护理的关键点。结论:加强PICC置管风险及护理干预进展研究,能全面提升临床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