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寇利琼 《中国保健营养》2012,(20):4252-4253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采取健康教育对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方法将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教育,实验组在常规教育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具体内容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干预前后变化情况及干预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健康教育干预后,其空腹、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组间干预后比较,实验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健康教育后其满意度评分和健康教育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能增强其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降低治疗费用,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411-1412
目的探讨短期结构化糖尿病教育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构建短期结构化糖尿病教育管理系统,设立一套结构课程,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接受以患者为中心的短期结构化糖尿病教育管理模式,对照组接受常规教育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两组的空腹血糖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的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SAS评分、SD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短期结构化糖尿病教育管理模式在患者血糖控制、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方面有明显优势,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社区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命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1日—2017年7月30日在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医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纳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社区常规管理,实验组在社区常规管理的同时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3个月后的血糖控制程度、自我管理能力和生命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患者饮食控制、运动管理、药物监测、血糖监测、足部护理和高低血糖处理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实验组患者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干预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在糖尿病(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DM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进行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给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液流变学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系统化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 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照护,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系统化糖尿病教育。于入组时及系统化糖尿病教育实施3月末,评价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系统化糖尿病教育实施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实施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7.43,11.66;P0.05),SDS、SAS评分较实施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4.11,14.17;P0.05)。实施后,实验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88,-4.78,-2.65,-5.10;P0.05)。结论系统化糖尿病教育能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的负性情绪,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社区中心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全程参与社区中心糖尿病护理干预的患者160例,以干预前后糖尿病自我护理知识问卷合格率、体质量指数、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作为干预效果评价指标。结果社区中心护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知识掌握情况均有显著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社区中心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中医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影响研究。方法:研究时间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2型糖尿病的患者。而后采取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两组患者病例数为74例,各组收纳样本数为37例。其中,常规护理用于对照组,中医护理干预用于实验组,就两组护理效果展开比较。结果:血糖、血脂指标比较,护理前,各项血糖、血脂指标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高于对照组,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评分比较,护理前没有显著差异,护理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够强化对患者血糖血脂水平控制效果,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控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在2016年至2018年管理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40例,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n=20)和常规组(n=20),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对比分析不同组别下患者的各项血糖指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均低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组,经对比具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延续护理下可有效改善血糖指标,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心理干预联合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2组老年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7.51±3.08)、(6.53±1.20)mmol/L,HAMD评分为(20.14±2.34)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并抑郁症患者接受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与心理干预联合治疗,可更好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作用。方法将12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综合护理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异性。结果实验组的患者血糖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既能督促其遵从医疗方案,控制血糖,又能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医疗费用,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5+1"社区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天津市某社区的9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干预模式,研究组实施"5+1"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血糖控制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总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5+1"分阶段达标管理模式,可有效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进而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和增强生活质量,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健康风险评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按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基于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健康风险评估干预管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体质指数(BMI)、血糖、血脂水平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BMI、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干预前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两组SF-36各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健康风险评估干预管理可有效地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BMI、血糖、血脂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析健康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及血糖影响。方法对来浙江省荣军医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两组均给予相同药物安立泽治疗基础上,实验组实施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疗程结束后效果。结果实验组疗程结束后空腹血糖为(7.11±0.72)mmol/l、糖化血红蛋白为(7.32±0.69%)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90%药物依从性好,92.5%遵医依从性较好,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ADL评分为(16.2±3.7)分,躯体功能评分为(59.6±7.5)分,心理功能评分为(65.8±9.2)分,社会功能评分为(57.2±6.5)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在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健康宣教对药物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健康教育有利于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6月-2018年12月选取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街社区13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各67例,通过护理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指标和DSES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自我效能评分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指标,提高其自我效能评分,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熊青  ;廖晓春 《现代保健》2014,(34):124-127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生活质量及满意度中的作用。方法:运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社区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管理,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健康教育管理基础上的护理程序管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代谢、生活质量及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组时两组患者的各代谢指标、DSQL量表评分和SF-36量表评分、满意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1年、2年时研究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DSQL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量表评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程序能够有效改善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指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中医医院2017年6月-2019年5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血糖测定结果、护理满意率和心理情绪。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心理情绪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可以稳定血糖、提高护理满意率,改善预后,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程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均给予一般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者则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用全程健康教育方案,并分别对两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治疗依从情况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患者完全依从的比例显著提高,高达71.11%,而不能依从的比例则显著降低,仅为2.22%,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改善和治疗依从性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近几年我院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接受循证护理)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结果:两组护理前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运用于糖尿病护理后,能够改善患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一整年内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实验组,再选择同时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者100例,作为研究对照组。两组均予以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联合检测。对比分析两组人员的糖化血红蛋白、血清C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指标的检测结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的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C肽检测结果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检测中,应用糖化血红蛋白和血清C肽联合检测,可以清晰地了解病情程度和体内血糖控制水平,为糖尿病的诊断、疗效以及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