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目的 应用精密附着体固位型可摘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 ,评价其临床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拴体拴道式、插销式及根面磁性精密附着体 ,为 11例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制作 11件精密附着体义齿 ,观察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 0 5~ 2年 ,患者均感义齿美观舒适 ,固位稳定性强 ,咀嚼功能好 ,检查基牙无病变。结论 精密附着体固位型可摘义齿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 ,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牙游离缺失,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键槽缓压式附着体(ASC-52),为18例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行附着体义齿修复,随访1~4年,通过患者主观感觉、口腔检查、X线检查3方面评估修复效果。结果患者感觉舒适,异物感较小,固位稳定性好,功能行使好,基牙及牙槽嵴无病变。结论键槽缓压式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效果良好,是一种理想的牙列缺损修复的固位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eka冠外精密附着体应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其中单侧游离端牙缺失35例,双侧游离端牙缺失23例。共制作Ceka冠外附着体义齿58件,每件义齿含2副附着体或1副附着体和1个联合卡环。修复后追踪1~6年。结果Ceka冠外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较好,咀嚼效能较高,并发症少。结论Ceka冠外附着体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固位体。  相似文献   

4.
SG球状快套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15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SG球状快套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15例游离端牙列缺损病例,应用SG球状快套附着体固位的义齿进行修复。结果 经6月至5年的临床随访:SG球状快套附着体固位的义齿稳定性能好,固位力强,咀嚼效率高,美观,舒适,耐用,摘戴方便,并发症少。结论 SG球状快套附着体义齿是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Dalbo附着体义齿修复老年牙列远中游离端缺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4例牙列远中游离端缺失的老年患者制作28件Dalbo附着体义齿,进行6个月-2.5年的随访,从患者主观感受,临床检查基牙情况、附着体固位稳定等方面评价修复效果。结果:Dalbo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稳固、咀嚼有力,基牙健康。2例患者附着体连接臂下方粘膜充血,水肿;1例基牙烤瓷冠崩瓷,1例患者缺牙区牙槽骨吸收,经找出原因对症处理后,义齿重新正常使用。结论:Dalbo附着体义齿修复老年人牙列远中游离端缺失,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6.
Ceka附着体在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Ceka摩擦式冠外精密附着体应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制作18件Ceka附着体义齿,每件义齿设计2副Ceka附着体或1副Ceka附着体和1个联合卡环,并对其进行1~24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Ceka附着体义齿美观、舒适、稳固、咀嚼有力.结论 Ceka摩擦式冠外精密附着体是一种较理想的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固位体.  相似文献   

7.
缓冲型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肯氏工类和Ⅱ类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vario-sofisnapOCorSG附着体,为30例肯氏工类牙列缺损和12例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患者制作50件弹性冠外附着体,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6个月-10年,患者均感觉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好,咀嚼效能高,有利于基牙和支持组织的健康。结论 缓冲型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长期修复效果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游离端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游离端牙缺失的患者,设计5种冠外附着体作为固位体进行修复治疗。随访1~3年,观察患者对义齿使用的满意情况,复查检查基牙和修复体的情况。结果:患者对冠外附着体义齿的美观非常满意,对义齿的固位稳定效果和咀嚼功能均满意。临床检查未见基牙松动,1年后,出现2例基牙牙龈炎,1例附着体阳性构件松动;2年后,出现2例义齿松动和1例义齿下沉;3年后,出现1例基牙牙龈炎,3例义齿松动和2例义齿下沉。所有出现异常的患者经对症治疗后义齿均能继续使用。结论:对于游离端牙缺失的患者,采用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弹性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Ⅰ类和Ⅱ类末端游离端牙列缺损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采用Bredent VKS可变球和窝形附着体对KennedyⅠ、Ⅱ类39例牙列缺损患者进行修复,临床随访10-15年,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39例患者进行弹性附着体义齿修复设计后自觉义齿美观效果好,异物感小,固位稳定性好,咀嚼效能高。90%的患者远期临床修复效果好。其中1例患者在使用7年后基牙牙根折断,义齿松动,修复失败;少部分分别出现牙龈炎、牙髓炎等症状,经治疗后义齿恢复正常功能。结论:应用弹性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Ⅰ、Ⅱ类牙列缺损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应按时随诊,及时发现和解决随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确保附着体义齿修复后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应用;EDEC概念应用于牙列缺损修复的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1.
3种游离端附着体义齿基牙位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种附着体类型作为下颌单侧游离端义齿固位体对基牙的影响。方法:选用Snap附着体、Ceka附着体和Mini-SG附着体,制作单侧附着体义齿,在义齿侧上下牙列间放置食物片,咬合时用LB-72型高精度半导体激光位移测量仪,测量并计算出基牙在不同方向的位移量,并用随机方差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种附着体义齿基牙的近远中向、颊舌向、垂直向的位移、倾斜、扭转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Mini-SG附着体导致基牙近远中向的倾斜角度最大,Ceka附着体对基牙近远中向和根尖位移的影响最大,Snap附着体基牙的牙合方移动和逆时针旋转角度最小。结论:Snap附着体的弹性固位装置使应力在基牙和剩余牙槽嵴之间得到了最为均匀的分布,Ceka附着体的应力主要由基牙承担,Mini-SG附着体不能有效减少施于基牙上的有害的扭力。  相似文献   

12.
两种不同精密附着体义齿单侧载荷的应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按扣式和键槽缓压式2种不同的精密附着体修复下颌磨牙游离缺失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用螺旋CT机对下颌双侧后牙游离缺失的成年健康女性志愿者进行下颌骨扫描,建立下颌骨和附着体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分析。结果:在单侧磨牙加轴向力200N时,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比按扣式精密附着体对基牙的影响显著减低。在单侧双尖牙加轴向力200N时,无论在舌侧还是在唇侧,对另外两基牙的影响显著减小。结论:无论是按扣式精密附着体还是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无论在磨牙还是在双尖牙施加轴向力,对基牙颊侧的影响比对舌侧的影响小。当在磨牙施加轴向力时,键槽缓压式精密附着体对基牙的影响显著减低,铰链可以起到非常好的缓冲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不同基牙数目附着体义齿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铰链式冠外附着体修复末端游离缺损时,不同基牙数目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以铰链式附着体为固位体,修复右下第二磨牙游离缺损,分别制作以第一磨牙为基牙的单基牙附着体义齿的三维光弹模型和以第一磨牙及第二前磨牙为基牙的双基牙附着体义齿的三维光弹模型。采用光弹性应力分析法,定性分析不同基牙数目时,该附着体义齿对基牙牙周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附着体义齿在正中咬合情况下,单基牙时,在该附着体义齿的缺牙区牙槽骨内、基牙的远中根尖和近中根尖处,可见应力集中;双基牙时,得到的结果相似。结论用该附着体修复第二磨牙末端游离缺损时,在正中咬合情况下,基牙数目对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无明显影响,提示临床可采用单基牙;在正中咬合情况下,基牙与牙槽嵴黏膜应力分布均匀,提示该附着体适用于基牙条件稍差、而牙槽嵴黏膜条件较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两种冠外精密附着体的游离端第一基牙牙周指数的测定,比较两种附着体的冠外部分对基牙牙周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肯氏Ⅰ类缺失的患者24例,每组12例,分别使用MK1精密附着体和Snap精密附着体修复,并在修复前、戴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共四个时间段测量游离端第一基牙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和龈沟出血指数,评定基牙的牙周状况。结果两组精密附着体的游离端第一基牙的牙周指数在戴用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修复前,MK1精密附着体组的牙周指数略高于同时间段的Snap精密附着体组。结论冠外附着体对游离端基牙的牙周健康有一定影响,临床医生在选择附着体类型时需根据基牙的牙周情况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5.
铰链式冠外附着体义齿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铰链式冠外附着体的临床适用范围方法:采用有限元应力分析法,分析不同基牙数目时.该附着体义齿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基牙和人工牙在正中咬合时,基牙数目对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无明显影响.且基牙和牙槽嵴顶黏膜的应力分布均匀。结论:用该附着体修复第二磨牙末端游离缺损时,可采用单基牙。该附着体适用于基牙条件稍差,而牙槽嵴黏膜条件较好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太极扣附着体义齿应用于牙周病患者游离端缺失修复的临床效果,并与栓道式附着体义齿进行对比研究。方法收集138例游离端缺失的牙周病患者,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9例。分别采用太极扣附着体与栓道式附着体为义齿固位方式,修复磨牙游离缺失。对两组患者修复后的口内情况、咀嚼效率、X线片、主观感受进行评估。修复后3、6、12、24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分析。结果修复后24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口内情况评估为“好”的比例分别为98.6%及89.9%;试验组与对照组咀嚼效率及主观感受评估为“好”的比例均分别为100.0%及92.8%;试验组与对照组X线片检查评估为“好”的分别为98.6%及88.4%。修复后3、6、12、24个月,口内情况、咀嚼效率、X线片检查、主观感受评估为“好”的比例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对照组的各指标评估为“好”的比例随使用时间的延长而有所下降,而试验组的下降不明显。结论太极扣附着体义齿修复牙周病患者游离端缺失临床效果优于栓道式附着体义齿。  相似文献   

17.
不同固位形式可摘局部义齿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附着体义齿与常见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对支持组织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分别以磁性附着体、RPI卡环组、联合卡环组三种固位形式的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下颌单侧游离端缺失,用三维光弹应力冻结切片技术测试义齿加载后对基牙和缺牙区牙槽骨应力分布,并与基牙不戴义齿时载荷下的应力比较.结果:磁性附着体对54|基牙和缺牙区的牙槽骨应力稍大于RPI,只占54|基牙应力的48%,且对基牙近、远中应力基本相等;联合卡环对基牙牙槽骨应力最小,对缺牙区牙槽骨应力最大.结论:磁性附着体义齿修复单侧游离端缺失能够达到RPI义齿功能效果,特别适合于对美观和舒适要求较高者,不主张使用仅靠单侧固位的联合卡环组义齿.  相似文献   

18.
This study applied the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technique of stereophotogrammetry to measure abutment tooth movement under occlusal loading as a function of intracoronal attachment and clasp design. Six distal-extension removable partial denture designs were studied: (1) RPI-mesial occlusal rest, proximal plate, buccal I-bar; (2) cast circumferential clasp; (3) P.D. locking semiprecision attachment; (4) Thompson dowel nonlocking semiprecision attachment; (5) McCollum precision attachment; and (6) Stern G/L precision attachment. The movement in microns was determined by computer analysis. The Thompson dowel semiprecision attachment generated the most abutment movement in a gingival direction. The clasp-retained designs generally had less total movement than the attachment designs. Clasps and attachments for the abutment teeth adjacent to the distal-extension bases generally moved more than the abutment teeth.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刚性及弹性附着体义齿的应力分布,为临床选用附着体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建立下颌第二磨牙游离缺失的附着体义齿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元应力分析方法,分析2种附着体义齿基牙应力分布情况。结果:(1)在垂直载荷下,2种附着体基牙在牙槽嵴顶处均有应力集中。弹性附着体基牙牙根主应力下降26%-58%;剩余牙槽嵴应力峰值减小50%。(2)斜向载荷时,应力集中更明显,弹性附着体应力峰值仍有一定减小。结论:弹性附着体固位的可摘局部义齿,更有利于保护基牙及支持组织,保护剩余牙槽嵴。  相似文献   

20.
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状况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评价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后基牙牙周的健康状况。方法选择20例下颌牙列末端游离缺损的患者,每个患者分别在附着体义齿修复前,修复后1个月、6个月和1年,4个不同时期测定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并在附着体义齿修复前和修复1年后拍摄数码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比较修复前后远中基牙的牙槽骨高度。结果修复前和修复1个月、6个月、1年后不同时期远中基牙菌斑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修复后1个月、6个月远中基牙牙龈指数和修复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修复1年后远中基牙的牙龈指数高于修复前(P<0.05)。同一个体修复前和修复1年后远中基牙远中侧的平均牙槽骨高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缺损时应注意维护基牙的牙周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