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山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对山楂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进行综述。方法:查阅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对从山楂中发现的多种化学成分和作者实验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以及药理和临床等其它多方面进行了综述。结果与结论:山楂中主要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并含有三萜等其它成分,作者在实验巾分离得到了2a,3a,19a-三羟基熊果酸(2a,3a,19a-trihydroxyl ursolic acid),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山楂中的黄酮和三萜类成分是治疗心血管疾病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山楂叶悬钩子根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综合利用硅胶减压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分离方法分离纯化山楂叶悬钩子根中化学成分,运用多种波谱技术(UV,1 H-NMR,13C-NMR,MS)鉴定化合物结构,进一步通过DPPH法评价各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从山楂叶悬钩子根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为蔷薇酸(1),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2),吐曼酸(3),2α,19α,24-三羟基乌苏-12-烯-3-氧-28-酸(4),2α-羟基齐墩果酸(5),乌苏酸(6),胡萝卜苷(7),β-谷甾醇(8),白藜芦醇苷(9).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2和9在50 mg·L-时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别为95.60%,75.23%.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和9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田瑞  王峥涛  谢燕 《中草药》2023,54(3):817-824
目的 研究山楂炭中发挥止血作用的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PLC图谱对山楂及山楂炭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研究;采用剪尾法、毛细管法对山楂炭体内止血及凝血效果进行考察;分离山楂炭不同极性部位,结合药效学考察,确定山楂炭药效部位;再进一步采用柱色谱分离技术结合体外凝血实验,从药效部位中分离得到发挥止血作用的化学成分,并通过体外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聚集率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究。结果 山楂炮制成山楂炭的过程中化学成分发生较大变化,有新成分生成;山楂炭具有止血作用,且其醇提液药效作用比水煎液更强;从山楂炭醇提液中分离得到的醋酸乙酯部位能够显著缩短小鼠的止血及凝血时间,为山楂炭发挥止血作用的药效部位,从中分离获得药效成分松柏醛,该成分能够显著降低凝血酶时间,增加纤维蛋白原含量,提高血小板聚集率。结论 首次从山楂炭中发现并分离得到具有止血作用的化学成分松柏醛,为山楂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其他炭药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根的微量化学成分.方法:用纯净水提取,溶剂萃取,大孔吸附树脂和硅胶柱色谱分离等方法分离并纯化亚麻根的微量成分,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亚麻根中得到5个微量成分,其结构分别被鉴定为E-3-甲基-2,5-琥珀酰亚胺-5-肟(1),次黄嘌呤(2),壬二酸-1,9(3),亮氨酸和异亮氨酸(4和5).其中,4,5是2个化合物的混合物.结论:化合物1为1个新的琥珀酰亚胺衍生物,化合物2~5是首次从亚麻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中药蜂斗菜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为后期的体外活性筛选提供样品.方法:用色谱法和波谱法对蜂斗菜全草甲醇提取液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valerilactones A(1),蜂斗菜内酯-Ⅴa(2),蜂斗菜内酯-Ⅳa(3),蜂斗菜内酯-Ⅲa(4),合膜蜂斗菜螺内酯(5).结论:化合物1,2,3,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蜂斗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栀子中的三萜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栀子Gardenia jasminoides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化学方法对栀子的三萜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共分离得到7个三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熊果酸(1),19α-羟基-3-乙酰乌苏酸(2),isotaraxerol(3),铁冬青酸(4),barbinervic acid(5),clethric acid(6),myrianthic acid(7)。结论: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川芎是伞形科Umbelliferae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根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1]。现代研究表明川芎根茎的化学成分以苯酞衍生物、生物碱、酚酸类化合物为主,还含有苯丙素、蒽醌、萜、甾醇等类化合物[1];其地上部分仅有挥发油成分的报道[2-3]。作者已报道川芎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中的酚酸类化合物[4],进一步研究,又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理化和波谱鉴定,并与文献对照,确定为阿魏酸(1),大豆素(2),aurantiamide acetate(3),麦角甾醇过氧化物(4)。化合物3,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为首次从川芎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首次从川芎地上部位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固公果(Rose odorata Sweet var. gigantea (Coll.et Hemsl.)Rehd.et Wils)根中三萜类成分。方法。通过利用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等色谱学分离,利用理化性质、现代波谱学以及化学沟通手段鉴定结构。结果:从固公果根乙酸乙酯层分离到9个三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白桦酸(1)、2a,3卢,19β-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2)、野鸦春酸(3).2a,3a,19a,23-tetrahydroxyurs-12-en-28-oicacid (4), 2α,3β,19a-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 (5), kaji-ichigoside F1(6)、野蔷薇苷(7)、2n,3a,19a,23-tetrahydroxy-urs- 12-en-28-oicacid-3-O-β-D-glucopyranosyl ester (8),(8)、冬青苷B(9)。结论:化合物9为首次从蔷薇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马山地不容Stephania mashanica的化学成分,为其资源开发提供化学成分资料.方法:应用氧化铝、硅胶和葡聚糖凝胶LH-20等柱色谱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测试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马山地不容新鲜块茎的稀硫酸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生物碱成分:荷包牡丹碱(dicentrine,1)、克班宁[(-)-crebanine,2]、青风藤碱(sinoacutine,3)、四氢非洲防己胺(tetrahydrocolumbamine,4)、四氢巴马汀(tetrahydropalmatine,5)、巴马汀(palmatine,6),药根碱(jatrorrhizine,7).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马山地不容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岗梅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法对岗梅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谱学技术和化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岗梅根中分离并鉴定了4个三萜苷类化合物:(3β)-19-hydroxy-28-oxours-12-en-3-yl β-D-glucopyranosiduronic acid n-butyl ester(1),ilexasoside A(2),Monepaloside F(3)和ilexoside A(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和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