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遵循几何原理改良下三角瓣法及L瓣法联合应用极大提高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手术效果。方法:通过几何原理,分析了唇裂设计中鼻小柱基部与患侧鼻翼基部的定点变化规律,阐明了唇裂畸形的本质,提出了遵循几何原理的改良下三角瓣法,联合患侧唇缘L瓣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唇、鼻畸形。结果:采用改良下三角瓣法联合L瓣法整复,手术效果满意,能较好恢复上唇两侧唇部及鼻部对称性的病例,占90%以上。结论:改良下三角瓣法各个定点都较明确,有严格的理论基础,整复效果稳定可靠,再结合L瓣法,能显著地纠正单侧完全性唇裂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改良式旋转推进法修复单侧完全唇裂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旋转推进原则对105例单侧完全唇裂患儿进行手术整复,术中使用Mohler切口,结合Noordhoff唇红瓣,并同期进行闭合式鼻畸形整复术。结果:105例患儿,术后6个月随访,临床效果均满意。结论:采用改良式旋转推进法整复单侧完全唇裂能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唇裂局麻手术2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唇裂的早期手术修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特别对于今后的独生子女.但婴儿的年龄越小,全麻的危险性相对就越大.我们从1978年以来,对248例婴幼儿唇裂,采用局麻手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总结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全部手术病例248例.新生儿38例48h内出生,1~2个月102例,2~6个月82例,6~12个月22例,1~2岁4例.单侧完全性唇裂162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82例,双侧唇裂4例其中1例双侧完全性唇裂.手术根据裂隙大小采用不同手术设计方法,如下三角瓣法,旋转推进法,旋转推进加小三角瓣法等.手术全部在局麻下完成,无1例发生窒息死…  相似文献   

4.
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改良Millard法,即传统的上三角瓣法加不典型的下三角瓣法修补单侧完全性唇裂20例,取得了满意的近期效果,该法具有定点容易,易于掌握,使用灵活,效果满意等特点,特别是小的下三角瓣,具有弥补上三角瓣法在修复单侧完全唇裂时下降唇峰点不足的缺点,且下三角瓣很小,不破坏人中窝形态,具备鼻底良好封闭,矫正鼻小柱歪斜,直线状瘢痕模拟人中嵴峰点下降充足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单侧唇裂整复术红唇修复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侧唇裂整复效果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红唇的修复效果,唇弓、唇峰、唇珠的良好恢复,是唇裂整复术比较关键的步骤,但红唇的修复较为灵活,从无定式,难以掌握,我科自1988年以来对200例单侧唇裂整复术红唇修复采用两瓣红唇部组织复盖法来恢复红唇形态,...  相似文献   

6.
因双侧唇组织移位严重,现已公认一次手术效果较单侧唇裂为差。为提高双侧唇裂手术效果,最近我们为一例患儿采用二次手术法进行修复,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病例报告患者米某,男,18/(12)岁,因先天性双上唇裂(右Ⅱ°,左Ⅲ°)及左侧完全性腭裂,基础加局麻下行右侧唇裂修复。按下三角瓣法定点,前唇唇红部插入右上唇唇红形成的三角瓣,以增加其厚度,于唇红与皮肤交界处形成N形,以利下次形成自然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旋转推进与其改进法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唇高恢复情况,为临床单侧完全性唇裂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7—2010年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第一组采用旋转推进法进行手术修复,第二组采用在第一组手术方法基础上,在唇红上方设计一小三角瓣的改进法进行手术修复。两组患儿分别在手术后6个月复查,测量每名患儿健、患侧唇高并计算其差值,再进行两组对比。结果两组患儿手术完成即刻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复查,两组健侧、患侧唇高的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健-患侧唇高差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初期手术时,增加皮肤小三角瓣,可减小瘢痕挛缩的程度,保持两侧唇峰高度对称,保证唇裂术后的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个体化唇裂修复法与旋转推进法及下三角瓣法在设计原理上的相关性及差异。方法:对3种术式在健患侧唇上所做的切口设计、定点方法进行平面几何学的比较分析,并对3种术式针对不同畸形特点的唇裂病例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探讨,结果:个体化唇裂修复法较旋转推进法和下三角瓣法的设计具有更宽的适应证和较强的应变功能。结论: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法较旋转推进法及下三角瓣法的设计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9.
随着先天性单侧唇裂整复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手术效果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近年来主要采用三角瓣法和旋转推进法。我科对100例 单侧唇裂采用随机抽样法选择术式,对上述两种术式术后患者进行观察测量,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新疆喀什兵团农三师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唇裂患儿127例以改良Millard法进行修复,省略患侧鼻翼基底的水平切口,在患侧唇红部设计小三角瓣向健侧唇红嵌插。 结果 127患儿术后人中嵴明显,鼻小柱形态好,红唇外形满意。结论 改良Millard法定点明确,操作方便,避免了患侧鼻翼下方横切口,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瘢痕组织少,鼻唇畸形同期整复,可使单侧不完全性唇裂达到满意效果,是一种可靠实用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唇粘连术与Millard Ⅱ式手术联合矫正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优点与手术要点.方法:2003年3月至2009年9月对42例单侧完全性唇裂接受过唇粘连术患者采用MillardⅡ式手术矫正.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随访3~6个月,患侧鼻小柱延长,两侧鼻孔对称,人中嵴对称,唇弓形态好,无瘢痕增生.结论:唇粘连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单侧不全唇裂伴有/和不伴有牙槽突裂患儿的唇、鼻部畸形特征。方法:对68例患者进行唇鼻部相关数据的测量研究,采用改良Mohler术式修复唇裂并同期矫正鼻畸形。结果:术前测量显示伴有牙槽突裂患儿的唇峰~鼻翼,唇峰~鼻小柱基底的距离,鼻孔高,鼻孔宽和鼻小柱高度与不伴有牙槽突裂的患儿相同指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通过测量数据的分析显示:单侧不完全性唇裂伴有牙槽突裂是一种畸形更为严重的不全唇裂。  相似文献   

13.
唇缘红唇瓣在单侧唇裂红唇整复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求一种实用的修复单侧唇裂唇峰及唇珠的手术方法。方法:25例单侧唇裂患者应用旋转健侧唇缘红唇瓣重建唇峰唇珠。在术后第7天,由3名专科医师进行主观和客观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健、患侧唇峰对称,唇红饱满,唇珠明显,干湿线(红线)恢复整齐。对称性的客观评价数值大多数在0.91~1.10之间,接近正常人群。结论:旋转健侧唇缘红唇瓣,能够较好地恢复单侧唇裂的红唇解剖结构。术式设计简单,定点明确具体,手术效果良好,是一种可靠实用的单侧唇裂红唇修复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Noordhoff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分析与常规方法的不同设计,提出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通过对随机选择用Noordhoff法修复52例单侧不完全性唇裂的患儿的手术效果分析,提出Noordhoff法修复单侧不完全性唇裂手术方法的特点,阐明手术设计的思想和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结果:52例中除其中1例因切口摔倒而裂开重新缝合外,余51例切口均I期愈合。所有患儿术后鼻、唇弓及红唇形态近期效果满意。结论:Noordhoff法手术方法的设计最大限度的利用了唇的软组织,避免了鼻翼外侧的切口,鼻唇畸形同期整复使单侧不完全性唇裂能达到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更加合理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方法:将现有单侧唇裂畸形分为4种类型,并针对每一类畸形的特点,应用已知的几何学原理,进行手术设计。结果;共设计出4种常用的单侧唇裂修复术式,其中术式Ⅰ为Millard法的设计,术式Ⅱ与Ⅳ则是在Millard法的设计基础上,根据不同的适应证增加Tennison法的手术设计。而术式Ⅲ则完全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时唇裂修复同期硬腭裂隙封闭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47例年龄为3·0~7·5月龄的单侧唇腭裂患儿在唇裂修复同期行硬腭裂隙封闭,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创口愈合及腭部裂隙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的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与单纯唇裂修复术相比平均延长13 min , 术中出血平均增加5 ml,术后恢复好,无创口感染及裂开。至患儿9~18月龄二期手术时腭部裂隙比行单纯唇裂修复术平均小0·28 cm,使二期手术时软腭后退充分,腭咽闭合良好。结论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唇裂修复同期行硬腭裂隙封闭是安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改进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一步探讨对每一例单侧唇裂患者畸形特点更具针对性的个体化单侧唇裂修复术式的设计,使手术设计简便,以利临床应用。方法:采用几何学解析的方法,以正常人两侧鼻民办基部和鼻小柱基部点到两侧唇峰的距离相等为模板,对个体化单侧唇上鼻小柱下方切口止点的设计是以健患侧唇峰与人中切迹连线所成夹角的角平分线和健侧人中嵴的交点定点;患侧鼻翼基部点的设计则是以过健侧鼻翼基部水平线与患侧鼻翼外侧缘的交点定的设计原则,根据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illard法分期修复双侧先天性唇裂的效果。方法:自2005年—2008年尝试用分期手术治疗双侧先天性唇裂12例。以典型Millard法修补一侧裂隙,将双侧唇裂改变成单侧唇裂,4~6个月后再以同样方法修补另一侧裂隙,完成手术治疗。结果:12例患儿均分两期顺利完成手术,伤口一期愈合。由于完全保留了前唇下方唇红组织,术后能形成自然唇珠形态,同时避免了“方块”形人中,从而使修复后的外形更加美观。对于双侧混合性唇裂,分期手术的效果明显优于一次法。结论:分期修复的方法发挥了Millard法的优势,修复效果良好,尤其适合于治疗双侧混合性唇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近年来甘肃省先天性唇腭裂的发病情况,探讨与其发病有关的影响因素,为该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并统计分析2005-03—2013-03间,在甘肃省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进行唇腭裂手术的9 7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唇裂3 546例、唇裂伴腭裂3 888例、腭裂2 286例;男女比为1.62∶1;单侧与双侧唇腭裂比为4.44∶1;左侧与右侧比为2.07∶1;农村与城市的患儿比为5.04:1;陇南市患者占总人数的40.78%;母亲文化水平为初中以下的占总人数的85.05%。结论:陇南地区唇腭裂患者占多数;唇裂合并腭裂居多;左侧多于右侧;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遗传因素和地理环境因素可能是甘肃省内先天性唇腭裂的危险因素。而母亲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唇腭裂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单侧唇裂一期修复手术发展至今,学者们对各种单项手术技术的研究已十分广泛且深入。这些一期手术技术可以划分为5种类型,即切口设计、肌肉重建、前鼻底重建、唇重建和 鼻重建。5种类型的技术与单侧唇裂一期重建的手术步骤相一致,可以据此形成规范化手术流程。如果我们在每个步骤中选择最为合理的技术加以组合,就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单侧唇裂一期修复治疗方案。依据整合性概念形成的标准化手术流程可能会帮助我们提高一期唇裂修复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