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初步探讨利用fMRI技术研究口腔内冷热刺激的中枢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口腔内不同温度刺激的大脑皮层反应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健康志愿者1名.采用自制水传递装置及采用口腔温度刺激过程(温度刺激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fMRI扫描数据用SPM99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本实验温、冷、热刺激左侧口腔黏膜,获得大脑激活区有显著不同,在23℃水刺激口腔时,双侧额上回BA8和额中回BA6、右侧中央前回BA6、顶叶BA40和颞上回BA38可见激活.4℃水刺激时,右侧脑干、岛叶、额上回BA5、额下回BA47、颞下回BA19,左舌回BA18可见激活.56℃水刺激时,双侧额下回BA45、中央前回和岛叶、右舌回、左颞上回可见激活.结论:冷热水刺激激活了不同大脑皮层不同区域,fMRI技术可用于探讨口腔温度感觉的中枢反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冷水刺激时的大脑皮层区定位。方法:选取13名健康志愿者,4℃冷水刺激,并以室温水组作为空白对照。利用水传递装置自上下唇进入口腔黏膜水刺激,并采用水刺激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采集冷水刺激时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并用SPM99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激活双侧眶额皮层(orbitalfrontal cortex,OFC)(BA11)、BA44、口腔躯体感觉运动皮层、顶叶、前运动皮层PMC(BA6)。右侧舌回、扣带回、颞叶和左侧枕叶的楔叶激活。结论:1.口腔冷水刺激可以激活大脑皮层的相关区;2.冷水刺激激活与口腔内水愉快行为评估有关的OF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变形链球菌(S.mutans)密度感应系统信号蛋白的体外合成及其生物活性。方法采用化学合成法口腔S.mutans密度感应感受态刺激因子(CSP)信号蛋白,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纯化合成蛋白,质谱分析结构,通过扫描电镜对比观察CSP信号蛋白对S.mutans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分析CSP信号蛋白的生物活性。结果化学合成纯化S.mutans CSP蛋白分子,加入CSP信号肽后,S.mutans生物膜呈团状密集分布,细菌之间存在厚实的黏性胞外分泌物,细菌黏连呈链团状。结论成功合成口腔S.mutans CSP信号蛋白,该蛋白肽具备促进S.mutans生物膜形成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程序性细胞死亡-1 (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PD-L1)作为B7-CD28家族的重要负性共刺激信号途径,已证实能够通过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及细胞因子的产生来负调控免疫应答,参与免疫耐受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感染、肿瘤等慢性疾病.本文综述了PD-1/PD-L1信号途径的生物学特点和功能及其在口腔扁平苔藓、慢性牙周炎、口腔恶性肿瘤等口腔慢性疾病中的研究,并探讨了调节该通路为口腔慢性疾病提供治疗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柔性陶瓷材料作为口腔接触类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能,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实验参照GB/T16886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系列标准,制备材料浸提液或纽扣样试件进行皮肤刺激实验、皮内反应实验、迟发型超敏反应实验、口腔黏膜刺激实验及急性全身毒性实验.结果:柔性陶瓷材料无刺激性、不引起皮内反应、无致敏性、无口腔黏膜刺...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活化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在体外影响口腔鳞癌细胞生长及凋亡的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以及流式细胞仪(FCM)检测植物血凝素(phytohemagglutinin,PHA)刺激前、后人PBMC分泌细胞因子变化及其对口腔鳞癌细胞生长与凋亡的影响.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以PHA刺激人PBMC为实验组分泌的细胞因子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能够诱导颗粒酶B及穿孔素mRNA的表达;实验组抑制口腔肿瘤细胞生长及诱导口腔鳞癌细胞凋亡也显著增加(P<0.05).结论:PHA激活的人PBMC在体外能够显著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生长及诱导口腔鳞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高级中枢如何解读口腔内水刺激。方法选取13名健康志愿者,利用自制水传递装置将水注入口腔内,采用水刺激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以SPM99软件分析数据获得口腔内水刺激与静息状态对比的fMRI脑功能图像。结果水刺激口腔时,广泛激活左侧岛叶、罗兰多区(BA1/3/4/43)、右侧眶额皮层(BA11)、额中回(BA10),其次是右侧顶叶(BA7)、中脑红核、扣带回和左侧额下回、岛叶(BA13)。结论口腔内水刺激引起口腔感觉运动代表区的激活,还引起其他相关脑区激活;在研究味觉和温度觉的神经解剖研究过程中需要控制水和其他非味觉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2种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白介素-6( Interlukin-6,IL-6)的表达.方法 以未受P.g刺激的上皮细胞作为对照组,实验组用P.g ATCC 33277(I型菌毛组)和W83、47A-1(Ⅳ型菌毛组)分别与口腔上...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的生物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 16886.12-2005、YY/T 0279-1995及GBT16886.5-2003规定的方法,将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按0.1 g/ml的标准放入浸提介质中,37℃条件下、浸提24 h制备浸提液,采用口腔黏膜刺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以及流式细胞术初步评价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的生物安全性及生物相容性.结果:金黄地鼠口腔黏膜与试样接触部位未见出血、肿胀,组织学观察未出现病理性改变,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无口腔黏膜刺激性;对L929细胞无细胞毒性;对L929细胞的周期及凋亡无显著影响.结论:初步认为七叶一枝花-壳聚糖混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细胞毒性试验、口腔黏膜刺激实验对一种陶瓷正畸托槽材料的生物安全性进行初步的评价.方法根据国家标准,应用体外细胞培养琼脂覆盖法对这种陶瓷材料进行细胞毒性评价,利用大耳白兔检测这种陶瓷材料对口腔黏膜的刺激反应.结果这种陶瓷材料的细胞毒性试验评级为0级,口腔黏膜刺激试验中试验动物未见局部及全身的不良刺激反应(包括组织学观察).结论这种陶瓷材料不具有细胞毒性及对口腔黏膜的不良刺激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疼痛性冷刺激和非痛温热刺激口腔时对大脑皮层反应强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6名健康志愿者,采用组块设计方法,利用水传递装置分别用冷水(4 ℃)和温水(23 ℃)刺激其口腔,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冷水和温水刺激共同激活了左侧中央前后回、岛叶/岛盖、前扣带回(ACC)、眶额皮层,右侧中脑红核和丘脑。此外,冷水刺激还激活了左侧枕叶、运动前皮层布罗德曼分区(BA)6、右侧BA44、舌回,以及顶叶BA7和BA40,初级躯体感觉皮层SⅠ。疼痛性冷水刺激激活的脑区多于无痛温水,而激活脑区的强度小于温水,但是疼痛冷水刺激在ACC的激活强度明显大于无痛温水刺激。结论 大脑皮层对疼痛性冷刺激口腔时反应的脑区的激活强度小于非痛性温热水刺激,但是ACC脑区的激活强度大于非痛性温水刺激。  相似文献   

12.
人脑对牙髓冷刺激痛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牙髓冷刺激痛时的大脑皮层兴奋位点。方法:选取右上颌第一前磨牙冷刺激痛患者(P-R)及正常对照(N-R)各8名,采集右上颌第一前磨牙冷水刺激时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反应(BOLD)对比的fMRI扫描数据,利用SPM2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并产生脑功能图像。结果:P-R组右侧激活最强的岛叶/SII在左侧激活较低,右侧基底节、扣带回、中脑红核的强度都略高于左侧,BA7、丘脑为右侧单侧激活。而左侧激活最强的Broca运动语言区BA44、MII/PMC/BA4,6在右侧没有激活。N-R组激活较强的有SI/MI、MII/PMC、基底节、BA7、BA40。结论:牙痛时前运动皮质、辅助运动皮质和Broca运动语言区的激活较强,在多数皮层为双侧激活,与躯体痛相比某些脑区在同侧大脑半球的激活比对侧更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采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Bl)对"骨感知"的中枢神经基础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研究对象为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种植中心2005-2007年无牙颌种植修复复查患者和无牙颌初诊患者20例,共分为3组进行紧咬状态的fMRI扫描,SPM 99软件包统计分析及结果判定.结果 常规全口义齿修复(A组=8例)患者在前额叶皮层激活显著,而与咀嚼运动相关的初级感觉运动皮层激活人数较少;种植体支持固定义齿(B组=3例)患者在紧咬时皮层激活与天然牙列者更为接近,在Broca'S区、初级感觉运动皮层、前运动皮层、岛叶、颞上回、丘脑、基底神经节、海马等激活较显著;种植体支持覆盖义齿(C组=9例)患者前额叶皮层、前运动皮层、顶上回、基底神经节、丘脑等激活较多见.结论 种植体支持固定义齿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对种植体的感觉及运动反馈更加接近于天然牙列,提示种植体支持固定义齿的修复方式能够以更自然的方式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而常规全口义齿修复患者在咀嚼功能的恢复方面与个体运用义齿的学习、记忆及适应性有更显著的关系,有更强的个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前、后牙早接触状态紧咬时脑皮层定位的差异。方法:选择15名志愿者,在其口内前、后牙上预置人工咬合高点,利用功能磁共振技术分别获取其在前牙和后牙早接触状态紧咬时的脑扫描图,结果用SPM2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前牙、后牙早接触状态紧咬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前者强于后者的皮层激活区包括:前运动区(左侧BA8/右侧BA6,8)、前额叶皮层(左侧BA11/右侧BA9,10,11)、枕叶皮层(左侧BA17/右侧BA19)、扣带回(左侧BA23,24,29,30/右侧BA23,29,30,31)等;后者显著强于前者的皮层激活区包括:中央后回S1区、中央前回M1区、顶叶皮层(左侧BA7/右侧BA5)、前额叶皮层(左侧BA9,46,47/右侧BA46,47)、岛叶、扣带回(左侧BA31,32/右侧BA24)等。结论:前、后牙区早接触紧咬时皮层激活区的定位是不同的,中央后回S1区、中央前回M1区差异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探讨人类高级神经中枢如何解读已知即将到来的牙痛刺激。方法 选取右上颌前磨牙牙髓冷刺激痛患者8名,采用牙痛期待过程(期待信号减静息信号)和牙痛体验过程(牙髓冷刺激痛信号减静息信号)的组块设计方法,采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数据并用SPM2软件包进行结果的数据分析。结果 在牙痛期待过程中左侧额、下回的BA10和BA46,中央后回的第一躯体感觉皮层BA2、BA3,额中回BA8,中央前回的BA44,中脑和右侧小脑可以见到信号的增强。结论 牙痛期待本身而非实际的牙髓刺激痛就可以激活大脑皮层的相关区域;牙痛期待过程的皮层反应集中于前额皮质、第一躯体感觉皮层、辅助运动皮质和小脑,与以往有关疼痛期待的研究结果类似;对疼痛期待所产生的感觉、情绪、认知及运动的皮层兴奋,证明大脑伤害性信息网络是直接受到暗示影响的。  相似文献   

16.
甜味觉的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使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研究甜味觉刺激时的脑功能状态及脑激活模式。方法:对11例正常受试,依照事件相关结构(event-related structure)设计,给予甜味及无味对照的味觉刺激,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BOLD)的fMRI扫描数据,用SPM99软件包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以获取甜味刺激及无味对照刺激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在甜味刺激下最大范围的激活信号出现在左扣带回(24区),其次为左侧脑岛、双侧顶上小叶(5/7区)、左丘脑腹后内侧核及左顶下小叶(40区)、左豆状核、额中回(6/9区)、前额皮质(10区)等脑区。结论:甜味觉引起兴奋的脑区,除传统的神经解剖及神经生理学研究已证明为味觉各级中枢的丘脑、脑岛、前额皮质等,还包括扣带回顶上二小叶、顶下小叶、豆状核、额中回等,反映味觉刺激时脑功能状态及其激活模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烧结过程中升温速率对四方多晶纳米氧化锆陶瓷透明度和全透射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升温速率,对氧化锆陶瓷坯体进行烧结,按烧结速率,分为H1组(100℃/h);H2组(200℃/h);H4组(400℃/h);H6组(600℃/h)。采用分光光度计检测陶瓷片的透光率和全光透过率,分析比较升温速率及晶粒大小与材料透光性能的相关性。结果:采用100℃/h的升温速率,材料的透光率最高,显著高于其它温度烧结的试件(P〈0.05)。结论:采用100℃/h的升温速率的氧化锆陶瓷具有最佳的透光性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使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fMRI)研究味觉刺激时的脑功能状态及脑激活模式。方法:对11例正常受试者,依照事件相关(event-related)设计,给予咸味和无味对照的味觉刺激,采集全脑血氧水平依赖对比(BOLD)的fMRI扫描数据,用SPM99软件包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以获取成味刺激及无味对照刺激对比的脑功能图像。结果:在成味刺激下最大范围的激活信号出现在左右两侧扣带回(24区),其次为双侧顶上小叶(5/7区)、豆状核、左侧脑岛和岛盖(22区)、双侧顶叶中央后回(2区)、右颞中回(21区)等脑区。结论:成味觉引起兴奋的脑区,除传统的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学研究已证明为味觉各级中枢的脑岛、岛盖等,还包括扣带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豆状核及顶叶中央后回等,反映味觉刺激时脑功能状态及其激活模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