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于失眠治疗方法及方药,为临床医生治疗失眠提供更加有效地诊治方案。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对其进行分类、整理、分析、总结。结果: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有传统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食疗以及其他治疗。结论:中医药对于治疗失眠方面具有独特的优点与疗效,副作用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从中医药对失眠的研究概况出发,从失眠相关递质、受体、激素及免疫角度探讨了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相关机制,探讨了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优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脑病科住院的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住院病例处方,并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采用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失眠患者的处方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失眠处方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收录医案200例,涉及处方200首,涉...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中医药治疗方法探索中医药手段对失眠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中药头部熏蒸的方法使中药的药效直接通过头皮的吸收作用而起到安眠效果。结果 :发现使用中药头部熏蒸治疗失眠症与使用镇静安眠药治疗失眠具有相同的疗效 ,而且药物副反应相对较轻 ,病人较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引卫入阴"治疗失眠的机理及具体方法。方法:以《内经》理论为指导,探讨人体寤寐的产生机制、卫气的生理及失眠的病因病机。结果:《内经》认为"卫气不得入于阴"是失眠产生的最根本病机,并针对此病机提出"引卫入阴"可有效治疗失眠,"理气""活血""化痰""祛湿""泻热""消食""补益"为"引卫入阴"常用7法。结论:"引卫入阴法"的提出,弥补了中医药治疗失眠的不足,为失眠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就失眠的中医病因病机及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与总结,旨在指导临床实践,为今后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叶励民 《光明中医》2016,(21):3142-314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以来中医辨证分型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失眠的72例患者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以西药如胰岛素、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等控制基础血糖,联合中医药汤剂辨证治疗,痊愈60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达93%。结论 2型糖尿病与失眠互为因果,使用西药控制血糖,中医药治疗失眠,改善了睡眠质量,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中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大量激素导致的心悸、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治疗方法。将两组患者心悸情况及失眠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重度心悸发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重度心悸发生率为30.0%。经检验具统计学意义(x2=12.50,P0.01)。观察组患者重度失眠发生率为12.0%,对照组患者重度失眠发生率为32.0%。经检验具统计学意义(x2=11.66,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过程中,辅助以中药治疗,能有效缓解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大量激素带来的心悸、失眠等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药疗法治疗失眠性亚健康疗效。方法:将240例失眠性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采用自拟加味交泰饮治疗,对照组口服佐匹克隆治疗,治疗10d,记录并比较两组疗效、干预前后AIS积分。结果: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远期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为优(P0.01),两组干预前后AIS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医药疗法治疗失眠性亚健康近期和远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更佳,自拟加味交泰饮能有效治疗失眠性亚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针灸、中药等中医药手段治疗"肝"性失眠的效果。方法:从典型的临床案例进行分析。结果:案例都取得满意效果。结论:从肝论治能显著改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疗失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论述近年来中医治疗失眠的现状,认为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疗效显著,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指出应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方法深入研究,提高失眠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周小青教授治疗失眠医案以挖掘其内含药对、药症规律,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用药参考.方法:收集周小青教授在2019年1月-2020年1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医堂门诊治疗失眠的中药处方,采用频次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网络技术进行数据挖掘,结合中医药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收录具有确切疗效的失眠医案61篇...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发展,竞争不断加剧,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使得失眠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失眠往往是亚健康状态的开始,容易造成生活质量的下降,并越来越多的引起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治疗因为对失眠的疗效显著且相对西药治疗副作用小,正显现出其强大的优势,成为大多数失眠患者的首要选择。本文总结了近五年来中医药对失眠的治疗方法及方药。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人心理压力的增大,生活习惯的改变,失眠的人们越来越多,然而治疗失眠并不容易。《黄帝内经》将失眠的病机概括为阳不入阴,为了改善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方法,提高中医药治疗失眠的有效率,作者通过寻找历代医家对失眠之阳不入阴的认识,总结失眠的病机,发现历代医家对失眠病机的认识,总的来说分为四类,即阳虚之阳不入阴,阴虚之阳不入阴,阳亢之阳不入阴,阴盛之阳不入阴,为中医临床治疗失眠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于结合中医特色,编制中医失眠量表,建立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疗效评价系统。方法:经过测题编写、初测(427人)及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再测(417人)及验证性因素分析、多组比较、信效度检验等步骤,最终形成中医失眠量表。结果:中医失眠量表共有3个因子:睡眠史、失眠白天的后果、失眠躯体症状。验证性因素分析和多组比较的各项拟合指标较好,结构稳定,在跨样本间一致性较好。量表总分信度系数为0.86,量表总分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的相关系数r=0.58(P<0.001)。结论:所编制的中医失眠量表结构及各项测量学指标良好,且在跨样本间一致性高,可以作为中医药治疗失眠的疗效评价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6.
失眠的中医诊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中医药治疗失眠的进展,分析认为中医药在治疗失眠方面疗效显著,体现了辨证论治思想,指出应加强中医药治疗失眠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利用现代制药手段研制疗效确切,使用简便的新剂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亚健康失眠的中医药临床研究作综述,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本文就亚健康失眠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进行回顾,内容包括病因病机的阐述、中医药干预的方法。结果临床治疗多从肝郁气滞、痰热内扰、心脾两虚、心肾不交、心胆气虚等方面着手,采用了中药、针灸推拿、食物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等多种治疗方法。结论目前中医药在干预亚健康失眠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心房扑动伴失眠的中医药论治的典型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归纳、和典型病例论治的分析、研究等,表明中医药论治心房扑动伴失眠的可能性和有效性。结果:现代治疗射频消融术、富马酸伊布利特等药物治疗是当前心房扑动的主要治疗方法,但也有不理想之处,术后房颤发生率随访时间延长而增高;药物可致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及多形性室速,窦性心动过缓,尤其是老年人。中医药临床论治心律失常伴失眠,主要从心、肝、脾、肾诸脏的气血、阴阳亏虚、瘀血、痰饮的留滞阻脉入手,辨证论治,疗效确切。房扑中医治疗以养心补肾,活血通脉、安神化痰为总原则,持续用药,使心神得安,窦性心搏复原,异位搏律消失,心肾阴阳得以协调。结论:中医药治疗房扑扶正祛邪、标本兼顾、安神补心,疗效肯定,见效周期长。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失眠症的中医药治疗,用甘麦大枣汤合半夏汤加减治疗28例顽固性失眠患者,用养心清肝、和胃安神、调理阴阳的方法治疗。治愈14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9.2%。提示甘麦大枣汤合半夏汤加减治疗顽固性失眠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卒中后失眠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中医药治疗、睡眠卫生与健康教育、行为认知治疗等,然而西药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大、停药反应明显等弊端,中医药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思路和方法,具有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独特优势,成为卒中后失眠患者康复的重要途径。此案记录循经针刺阿是穴联合腹部艾灸之法治疗卒中后失眠1案,以期为该病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