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加强盆底肌肉群训练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102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不进行训练,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的同时采用盆底肌肉群训练的方法。两组均第十五天后拔除尿管。结果 试验组术后排尿困难、残余尿>100ml、尿潴留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广泛全子宫切除患者行有效的盆底肌肉群训练,加快盆底神经以及膀胱功能的恢复,缩短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重置尿管率,从而减少了患者泌尿道感染的机率,并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训练方式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导尿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主动训练膀胱功能,对照组被动训练膀胱功能,比较2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第1次排尿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训练膀胱功能可加快盆丛神经的恢复并改善手术后膀胱功能的支撑,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早期系统护理干预,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从而提前拔除留置的尿管,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 将80例宫颈癌行子宫广泛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心理护理、盆底肌肉训练、排尿中断训练、腹肌训练、Valsalva屏气法及Crede手压法、定时开放结合个体化放尿、热滚动按摩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加上一些简单的膀胱功能训练.比较2组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结果 治疗组留置尿管的时间为(9.65±1.49)d.对照组的时间为(15.88±4.03)d,有显著差异,术后残余尿、尿潴留及泌尿系统感染发生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系统的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宫颈癌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减少膀胱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冬军 《护理管理杂志》2011,11(12):905-906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拔除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7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和观察组各35例,实验组在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对照组在膀胱空虚时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患者第1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及膀胱功能.结果 实验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病人接受路径式护理对其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以120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实施路径式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盆底肌肌力、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其术前、出院前心理状态。[结果]试验组宫颈癌根治术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其膀胱功能恢复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出院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术前降低,其中试验组病人出院前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病人接受路径式护理干预,不仅能够促进病人膀胱功能、术后盆底肌力的改善,控制其并发症的发生,缩短其膀胱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且可改善宫颈癌根治术病人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促进宫颈癌根治术患者膀胱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我科收治的8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研究组则采用康复护理,主动训练膀胱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拔除尿管第1次排尿后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膀胱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前术后早期引入康复护理,主动训练膀胱功能,可加快盆丛神经的恢复并改善手术后膀胱功能,促进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陆文娟 《护理研究》2012,26(3):252-253
宫颈癌根治术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首选方法,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尿潴留[1],其发生率为28%.20%左右的病人需要再次导尿,既增加病人的痛苦又增加尿路感染的机会[1].目前,国内外对宫颈癌术后恢复自主排尿方面有许多研究,如留置尿管方式及时间的改变,术后盆底肌肉的锻炼,预防泌尿道感染,个体化放尿、排尿,物理疗法及心理护理等措施[2].但对于这方面的文献报道各说己见.本研究旨在探索有效预防措施,进行有意识的会阴部、盆底肌肉及腹壁肌肉的收缩锻炼、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得到一定的恢复, 阻止膀胱肌肉的萎缩,加强尿道括约肌的作用, 促进自主排尿功能的恢复.为此,我科于2009年1月起对宫颈癌根治术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加腹肌盆底肌膀胱肌锻炼的主动膀胱功能训练法,对拔除尿管后排尿时间和排尿成功情况进行临床观察,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歇性夹管联合盆底功能训练对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膀胱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留置尿管病人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120例。两组病人在实施宫颈癌根治术后根据医嘱确定拔除尿管时间,提前3d进行间歇性夹管训练;研究组病人在间歇性夹管训练基础上增加盆底功能训练;两组均在拔除尿管当日行B超检查膀胱残余尿,比较两组膀胱残余尿量、尿管重置率、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评分(GCQ)、自我感受负担量表评分(SPB)。[结果]研究组、对照组膀胱残余尿量分别为(58.5±18.9)mL、(94.7±16.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照组尿管重置率分别是30.8%、65.8%;术后第3天、第14天、第20天,两组GCQ评分均较术前第3天有逐渐增高趋势(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天、第14天、第20天,两组SPB评分均较术前第3天有逐渐下降趋势(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性夹管训练联合盆底功能训练有助于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膀胱功能康复,降低尿潴留发生率、尿管重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对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93例宫颈癌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观察组患者给予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比较两组治疗后尿动力参数及膀胱功能.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膀胱顺应性及膀胱逼尿肌收缩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尿管留置时间及残余尿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术后应用低频脉冲电刺激联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最大程度降低膀胱残余尿量,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
膀胱治疗仪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兰  马敏  朱格红  王勤 《护理研究》2008,22(32):2959-2960
[目的]探讨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0例宫颈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均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低频电子脉冲膀胱治疗仪产生的可变生物电波通过两路电极经皮导入,多方位刺激膀胱壁平滑肌,引起收缩,促进排尿。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后开放尿管5d~7d后关闭尿管2h~3h间断放尿,模拟膀胱被动充盈及主动排尿动作以锻炼膀胱反射性排尿功能。观察两组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发生尿潴留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及发生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治疗仪用于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术后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的护理,减少尿潴留发生。方法指导患者提升与收缩骨盆底肌肉,尽可能坚持10s,然后放松4s,重复进行,每次坚持5min,并配合耐力练习和速度练习,加强括约肌功能对膀胱、尿道提供支持。结果115例宫颈癌术后38例出现不同程度尿潴留,通过再次留置导尿管,锻炼膀胱功能均恢复健康,3例出现顽固性尿潴留,其中1例保留尿管达50天并进行中医、物理治疗痊愈出院。结论术后加强膀胱功能锻炼是改善宫颈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不同导尿管管理方法对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33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6例和对照组67例,实验组采用低压潮式引流+间断放尿的导尿管管理方法,对照组仅给予间断放尿的导尿管管理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后首次拔出导尿管后膀胱功能恢复成功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二次置管率及泌尿系统感染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低压潮式引流+间断放尿的导尿管管理方法,能起到训练膀胱括约肌功能的作用,可缩减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留置导尿管的时间,提高首次拔出导尿管后膀胱功能恢复的成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低频电刺激联合凯格尔运动训练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盆底肌锻炼自我效能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术后患者8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3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低频电刺激联合凯格尔运动训练.干预15 d,比较两组盆底肌...  相似文献   

14.
膀胱体操对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麻痹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膀胱体操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麻痹的疗效。方法将宫颈癌根治术后1周自尿试验失败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进行改良膀胱体操(健康宣教,引流管管理,腹部B超测残余尿量同时做尿细菌培养监测,指导饮水及排尿):对照组行传统的膀胱体操。比较2组膀胱功能恢复的时间(留置导尿管的时间)。结果观察组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平均为(10.10±1.84)d;对照组留置导尿管时间平均为(14.64±3.82)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通过改良膀胱体操,可缩短留置导尿时间,提高自尿试验测定的成功率,减少泌尿道感染,促进膀胱功能尽早恢复。  相似文献   

15.
护理干预在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方法,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首次接受宫颈癌根治术的住院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基础上,实验组采用预留部分膀胱冲洗液,拔除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结果实验组有3例患者出现尿潴留,对照组有10例患者发生尿潴留,2组在首次排尿顺畅程序及数量方面有显著性差异,拔除尿管6~7h,2组患者行残余尿测定,尿潴留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留置尿管的患者预留膀胱冲洗液,可有效地预防尿潴留的发生,进而提高残余尿测定的合格率,促使膀胱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6.
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将52例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实验组行腹肌、盆底肌肉锻炼,个体化排尿训练,掌握拔尿管时机,心理疏导;对照组常规置尿管定时开放。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自主排尿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第1d实验组自主排尿残余尿100ml2例,对照组10例;排尿困难实验组1例,对照组7例,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强宫颈癌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能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在预防宫颈癌术后尿潴留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5月24例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宫颈癌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11例)与对照组(13例),分别给予常规膀胱功能训练与膀胱功能训练+低频电刺激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临床指标以及术后肌力分级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有1例发生尿潴留,占9.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77%(4/13)(P <0.05);观察组患者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留置导管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在宫颈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能够对术后尿潴留起到预防作用,减少残余尿量,提升患者盆底肌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患者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预防宫颈癌患者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尿潴留发生的护理措施。方法将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的宫颈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保留尿管、定时放尿、膀胱冲洗,试验组加行缩肛运动和高锰酸钾坐浴。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尿潴留的发生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盆底肌肉训练及高锰酸钾坐浴,能有效减低尿潴留的发生,有利于宫颈癌患者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