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应用于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收治的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43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术,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治疗后腕关节评分优良率、骨密度、桡骨相对高度、骨折愈合时间、手背肿胀消退时间以及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腕关节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骨密度和桡骨相对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间桡骨相对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手背肿胀消退时间和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对于骨质疏松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腕关节功能,提升骨密度,缩短患者恢复时间,且更能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经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并择期行内固定术治疗的患者11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7例,采取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53例,采取掌侧入路普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手术前后影像学参数、并发症情况、手术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尺偏角及掌倾角显著大于对照组,绕腕关节面平整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桡骨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入路斜T型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术能有效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同时有效提升患者术后腕关节活动情况,且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观察组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和治疗后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治疗前后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腕关节主动活动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在一定程度上较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可较好的改善腕关节功能。但仍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950-4951
对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从骨科收治的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中随机抽取96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行常规单钢板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48例,行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和术后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1)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优于对照,差异显著(P<0.05),但组间愈合时间和VA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2)观察组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踝与后足评分和背身活动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经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提高手术的安全性,而且能够促进术后恢复,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及其对桡骨长度丢失情况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拟行保守治疗的Colles骨折患者86例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先夹板后石膏治疗,对照组41例采用先石膏后夹板治疗,比较两种保守治疗方式的疗效及其对桡骨长度丢失情况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05%( P<0.05);两组桡骨长度丢失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关节外Colles骨折桡骨长度丢失平均值显著低于关节内粉碎性Colles骨折( P<0.05);全部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肿胀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与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无并发症出现且固定后再移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先夹板后石膏治疗Colles骨折的疗效较失石膏后夹板方法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采用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符合标准的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患者116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桡骨小头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肘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运动、肌力等临床效果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病情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肘关节功能评分、伸展角度、握力减弱及提携角增加度数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小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小头粉碎性骨折,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关节活动范围,促进了肌力和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0):1885-1886
对比保守与手术治疗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疼痛及腕关节功能评分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6年1月收治的7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观察组36例,对照组予以闭合复位治疗,观察组予以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及视觉模拟(VAS)评分。观察组C1、C2型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B2、B3型腕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1、C2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宜采用保守方案治疗,B2、B3型骨折患者宜采用手术治疗,且手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以宜宾市中医专科医院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47例为治疗组,以同期收治的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41例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有限内固定加石膏外固定;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并加石膏外固定,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老年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疗效优于手法复位并加石膏外固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李营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2):2061-2062
目的评价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接诊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随访观察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优良率、X线影像学评估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轴向缩短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可明显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且临床应用安全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给予闭合复位联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观察组患儿给予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手功能恢复优良率、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手功能恢复优良率及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塑形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小儿桡骨远端骨骺骨折,在手功能恢复、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可有效促进骨折部位较快愈合,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胫腓骨受伤原因和骨折分型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不同状态下的胫骨骨折的合理固定方法。方法:收集我院1997年1月到2003年7月共105名胫骨骨折患者(共108个肢体),回顾性调查了受伤原因、创伤能量分级、骨折类型、骨折形状,以及年龄与骨折愈合的关系,并进行了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能量损伤共49例,发生延迟愈合和骨不连43例(39.1%);开放性骨折39例,发生延迟愈合和骨不连28例(25.9%);年龄>50岁者8例(6.5%),发生延迟愈合和骨不连7例,其比率均较低能量损伤高(P<0.05)。结论:针对高能量损伤致高龄患者的开放性骨折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是胫腓骨骨折治疗提高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胫骨Pilon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2004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30例Pilon骨折,3例急诊手术,11例Ⅱ型及10例Ⅲ型延期平均12 d手术;3例Ⅰ型行石膏外固定,13例Ⅱ型行切开复位克氏针或螺钉或支持钢板固定,9例Ⅲ型行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固定,2例Ⅲ型行外固定架固定结合切开复位有限内固定,3例行跟骨牵引保守治疗.结果:29例(96.7%)得到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3周,无骨不连.1例皮肤坏死.3例浅表皮肤感染.临床疗效评价:16例优,10例良,3例差,优良率89.6%.结论:根据骨折分型及软组织条件选择适宜手术时机及合理治疗方式,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