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淋巴结清扫+根治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进行淋巴清扫+根治术时采用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淋巴清扫数、甲状旁腺误切率、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各区淋巴清扫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旁腺误切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和术后24 h血清PTH和血钙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血清PTH和血钙水平与同组术后24 h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血清PTH和血钙水平与同组术后24 h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癌手术中,可提高临床医生对Ⅵ区淋巴结和甲状旁腺的辨认效果,使淋巴清扫更彻底,减少手术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88例甲状腺癌患者,按抽签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均行甲状腺切除术+中央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研究组术前使用纳米碳示踪剂,对照组直接行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血钙与甲状旁腺素水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阳性淋巴结切除数目、淋巴结切除数目、转移淋巴结数目较多,甲状旁腺误切率、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1 d甲状旁腺素(PTH)、血钙(Ca)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手术中加用纳米碳示踪剂可提高淋巴结清除率,降低甲状旁腺误切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甲状旁腺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2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抽签分为纳米碳组与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按传统方式直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纳米碳组术前注射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充分显影后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结果纳米碳组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率、术后甲状旁腺素、血钙均高于常规组;甲状旁腺误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剂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滞留时间长等优点,可以提高淋巴结清扫效果,对甲状旁腺具有良好辨别效果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髓样癌行甲状腺全切术及淋巴结转移清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甲状腺全切术及淋巴结清扫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甲状腺全切术联合淋巴结清扫,实验组患者在纳米碳示踪显影后再进行甲状腺全切及淋巴结清扫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甲状旁腺误切率、平均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淋巴结转移率,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甲状旁腺素及血钙水平,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 0. 05)。实验组甲状旁腺误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量及淋巴结转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患者术前甲状旁腺素及血钙水平无显著差异(P 0. 05),实验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髓样癌行甲状腺全切术及淋巴结清扫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提高淋巴结清扫效率,降低对甲状旁腺的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甲状旁腺、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常规术前准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两组均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将患侧甲状腺完整切除;同时清扫中央区淋巴结。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清扫数量、甲状旁腺误切率,监测两组患者术后甲状旁腺激素及血清钙水平,记录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淋巴结转移率、术后感染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甲状旁腺误切率、甲状旁腺功能暂时衰退率、一过性Ca降低率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碳混悬液示踪技术安全有效,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甲状旁腺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和常规手术对甲状旁腺血运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7例。观察组进行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保留患者的甲状腺上、下动脉血管后支;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不保留患者的甲状腺血管后支。比较两组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损伤、血钙和血运情况。结果:两组下甲状旁腺血运障碍的概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甲状旁腺血运正常概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运障碍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甲状旁腺功能无损伤和暂时损伤的概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永久性损伤的概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钙水平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和第2天,观察组的血钙水平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可有效减少对甲状旁腺的血运影响及功能损害,保护供血功能,大大降低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纳米碳示踪技术在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对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抽签分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纳米碳示踪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平均清扫淋巴结数量、术后PTH暂时下降率及治疗前、后的PTH和血钙水平。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PTH暂时下降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TH、血钙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碳示踪技术应用在甲状腺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中的效果显著,不仅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还能改善PTH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和常规手术对甲状旁腺血运及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和常规手术术后甲状旁腺血运情况及血钙水平和甲状旁腺功能受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甲状腺损伤程度和甲状腺血运障碍程度显著低于B组;A组患者术后血钙水平显著高于B组。结论甲状腺癌Ⅵ区清扫术中保留甲状腺血管后支与常规手术相比对甲状旁腺血运影响更小,术后血钙水平降低更少,且对于甲状旁腺的损伤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巨野县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25例使用亚甲蓝注射液后行甲状腺切除术,研究组25例使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后行甲状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肉眼识别甲状旁腺数、清扫淋巴结数目,比较两组术前、术后24 h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水平,并统计两组淋巴结染色率、甲状旁腺误切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肉眼识别甲状旁腺数、清扫淋巴结数目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 h时,两组PTH、血钙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淋巴结染色率略高于对照组(96.00% vs 80.00%),甲状旁腺误切率略低于对照组(4.00% vs 16.00%),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中使用纳米炭混悬注射液能够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便于识别甲状旁腺及淋巴结,有利于减少甲状旁腺误切,利于术后恢复,优势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癌根治及颈淋巴结清扫术中使用超声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甲状腺癌患者187例,超声刀组109例,用超声刀行甲状腺癌根治及颈淋巴结清扫术;电刀组78例,应用电刀行同样手术,均由同一手术组医生施行。分别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及手术并发症(出血、喉返神经麻痹及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发生率。结果超声刀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均小于电刀组(P<0.05);而两组的术后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喉返神经麻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麻痹及术后出血病例。结论用超声刀行甲状腺癌根治及颈清扫术不仅有效安全,而且缩短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不同手术方式和范围对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低钙血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因甲状腺癌行甲状腺次全切除和甲状腺全切患者115例,按手术切除范围分为甲状腺次全切除、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全切+颈淋巴结清扫组,对比分析各组术前及术后甲状旁腺素(PTH)及血钙水平的变化。结果甲状腺次全切除、甲状腺全切、甲状腺全切+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者比率分别为13.2%、31.4%和73.8%,出现低钙血症者和症状性低钙血症者的比率分别为15.8%、34.3%、73.8%和5.3%、20%和47.6%。甲状腺全切+颈淋巴结清扫组PTH及血钙水平异常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甲状腺次全切除组和甲状腺全切术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的低钙血症和症状性低钙血症发生率为42.6%和25.5%。结论甲状腺癌不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范围对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血钙有显著影响,应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纳米炭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1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使用纳米炭混悬液组(纳米炭组)和未使用纳米炭混悬液组(对照组)各10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年龄、性别、原发灶最大直径、T分期、包膜侵犯、双侧癌、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灶最大直径、T分期、包膜侵犯、双侧癌、手术方式等基线特征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纳米炭组平均清扫(11. 4±5. 3)枚,多于对照组的(6. 3±4. 1)枚(P 0. 05)。纳米炭组平均阳性淋巴结数为(2. 4±3. 6)枚,同样多于对照组的(1. 0±1. 7)枚(P 0. 05)。纳米炭组甲状旁腺功能保护方面,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值在组间、时间及交互作用的整体分析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纳米炭组在术后4个时间点上,尤其是术后1个月和3个月的PTH值和血钙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且术后纳米炭组一过性低血钙症状7例,对照组1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纳米炭可以增加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淋巴结的切除率,且降低了甲状旁腺暂时性损伤的风险,对术中、术后甲状旁腺功能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球蛋白的变化。方法选取24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进行治疗,分析手术疗效,观察术后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球蛋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内2组三碘甲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_3)、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均显著下降,且对照组较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术后6个月,2组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TgAb与Tg水平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纳米碳示踪剂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120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纳米碳组与常规组,每组60例.常规组按传统方式直接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纳米碳组术前注射纳米碳混悬注射液,充分显影后行同样手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与效果.[结果] 纳米碳组淋巴结清扫数、术后甲状旁腺素、血钙分别为(8.19±1.77)个、(23.43±7.52)ng/L、(2.25±0.33)mmol/L,显著高于常规组的(5.38±1.92)个、(16.56±6.38)ng/L、(1.92±0.24)mmol/L,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纳米碳组甲状旁腺误切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16.7%,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1.7%、36.7%(P<0.05).[结论] 纳米碳示踪剂具有起效快、安全性高、滞留时间长等优点,可以提高淋巴结清扫效果,对甲状旁腺具有良好辨别效果与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米炭示踪联合精细被膜解剖技术在行甲状腺癌(TC)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拟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TC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参考组,各65例。参考组行常规TC根治术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纳米炭示踪联合精细被膜解剖技术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甲状旁腺素(PTH)水平、钙离子(Ca2+)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未出现甲状旁腺误切,参考组术中甲状旁腺误切7例(10.77%),试验组术中甲状旁腺误切率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失血量小于参考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大于参考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手术操作时间长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引流时间及引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PTH、Ca2+检测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PTH、Ca2+检测值较术前均有所降低,其中试验组术后1个月、6个月时PTH、Ca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癌再手术中应用纳米炭混悬液对甲状旁腺保护的作用与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湖南省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25例甲状腺癌再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纳米炭组)12例和对照组13例,实验组在术中先向残余甲状腺或癌灶周围注射纳米炭0.3~0.5mL不等,对照组不使用纳米炭,观察两组辨别甲状旁腺和淋巴结的差异。【结果】实验组使再手术的甲状腺癌患者的甲状旁腺负显影与第Ⅵ区淋巴结黑色显影形成鲜明对比率达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而且术后一过性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并发症在实验组亦有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清扫的中央区淋巴结等于或大于10个的为75%(9/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8%(4/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纳米炭对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甲状旁腺的负显影和淋巴结的黑染,使甲状旁腺易于识别和保护并降低一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并发症,有利于彻底清扫中央区淋巴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纳米碳在3D腔镜cN0期甲状腺癌中央区清扫和甲状旁腺保护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在笔者单位行3D腔镜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65例,均行患侧腺叶全切+中央区Ⅵ淋巴清扫术,比较实验组33例(使用纳米碳混悬液)和对照组32例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数目、转移率、冰冻病理甲状旁腺阳性率、术后24 h低血钙发生率和术后48h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结果两组在清扫淋巴结数量和术中冰冻甲状旁腺阳性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8,P=0.008;χ2=8.97,P=0.003);术后48h PTH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21,P=0.003);转移淋巴结数目差异(χ2=2.76)、术后24 h低钙血症发生率(χ2=1.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腔镜联合术中纳米碳注射的合理运用,有效地保护甲状旁腺避免术中副损伤,提高了中央区淋巴清扫的彻底性,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806-3808
目的探讨使用不同的术式治疗甲状腺癌患者后对其甲状旁腺功能产生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93例,按照手术切除范围分为A组33例、B组28例、C组32例,其中A组行甲状腺腺叶+峡部+对侧腺叶次全切术,B组行全甲状腺切除术,C组在B组手术的基础上行单侧或双侧颈清扫,对比三组患者术后对甲状旁腺功能造成的影响。结果术后,A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2.12%,B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32.14%,C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71.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各组患者PTH和血清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d三组患者两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其中C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A、B组,B组明显优于A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个月内93例患者PTH和血钙水平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不同手术方式和手术切除范围治疗甲状腺癌患者会对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血钙水平造成影响,临床治疗中要根据患者的病变范围选择适当的手术,尽可能的保留甲状旁腺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患侧腺叶+峡部+对侧次全切术与甲状腺全切术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治疗颈淋巴结阴性(cN0)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120例cN0期PT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各60例,A组接受患侧甲状腺腺叶+峡部+对侧次全切术,B组行甲状腺全切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统计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淋巴结清扫数目、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测定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患者血钙(Ca)、甲状旁腺素(PTH)水平,统计两组随访1年复发率及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率。结果两组肿瘤直径、中央区淋巴结受累情况、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A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5d两组Ca、PT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B组术后1d、3d Ca水平低于A组(P0.05);B组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率低于A组(P0.05)。结论 cN0期PTC患者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高,行甲状腺全切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可降低患者术后转移及复发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淋巴引流区"前哨淋巴结清扫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疗效及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取93例直肠癌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直肠癌根治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示踪剂对"淋巴引流区"前哨淋巴结清扫。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数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治疗前后的COX-2、PGE2、β-catenin表达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7.19,t=-2.12,Z分别=-2.17、6.85,P均<0.05);两组患者的吻合口并发症、其他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0.53、1.58,t=1.58,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的COX-2、PGE2和β-catenin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92、2.27、5.73,P均<0.05)。结论腹腔镜下"淋巴引流区"前哨淋巴结清扫直肠癌根治术临床有效,并能够减少COX-2、PGE2、β-catenin的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