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社会因素影响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沧县医院2004-01/2006-12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结果:3 a内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居第一位。结论: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人数增多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减少社会因素剖宫产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及剖宫产率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近5年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占第1位,社会因素由第3位上升为第2位,二次剖宫产率上升。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5年间1434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近5年平均剖宫产率为47.72%,远高于WHO提出的目标。胎儿宫内窘迫、头位难产、社会因素、臀位、脐带绕颈、瘢痕子宫为前6位主要指征。结论 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与医忠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02年1月-2006年12月1686例剖宫产术及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如何降低剖宫产率友合理应用剖宫产术。方法对168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呈逐年升高趋势,2006年剖宫产率46.07%,2003年剖宫产率47.31%,2004年剖宫产率54.52%,2005年剖宫产率61.43%,2006年剖宫率63.22%,五年平均剖宫产率为55.11名。②2002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一位,而2006年剖宫产指征以社会因素占居第一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为无医疗指征而剖宫产术增多所致,要降低剖宫产率必须要力口强孕产期的保健,做好产前教育,消除孕产妇的心理恐惧,正确认识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树立阴道分娩信心。医生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近4年我院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刮宫产术指征。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03年1月-2006年12月近4年3711例剖宫产术的指征。结果:3711例剖宫产指征顺位为社会因素26.52%,难产23.98%,疤痕子宫11.99%,胎儿宫内窘迫18.00%,妊娠并发合并症10.40%,其他9.11%。结论: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占首位,剖宫产率升高既有患者因素,也有医院因素,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近5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兰 《临床医学》2010,30(4):83-85
目的分析近5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4年至2008年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剖宫产指征中,社会因素逐年上升,并成为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因素。结论剖宫产增高的主要原因为无医学指征行剖宫产增多所致,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7.
剖宫产565例手术指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近年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1003例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565例,顺产438例,剖宫产率为56.4%。社会因素、胎膜早破、羊水过少、胎心窘迫、疤痕子宫、骨盆狭窄占前六位主要指征。结论:高剖宫产率的社会因素占首位,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近年来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削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3年间665例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近3年平均剖宫产率为42.63%,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胎儿窘迫、头位难产、社会因素、羊水过少、脐带绕颈、臀位为前6位主要指征。结论:高剖官产率的原因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官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以期能控制剖宫产率的上升。方法 对我院产科2001年1月~2006年12月6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头位难产、胎儿宫内窘迫以及社会因素等是导致剖宫产率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结论 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指征20年变迁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20年间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8年1月—2008年12月3组剖宫产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2)剖宫产指征变化中,以社会因素最明显,已跃居第3位;(3)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再次剖宫产、臀位为指征的剖宫产增加。结论:社会因素、胎儿因素(巨大儿、臀位)所致的剖宫产显著增加是造成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提高助产技术及产科质量评估,加强围产期保健,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重视对产妇和家属的宣教工作是降低剖宫产率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证的变化。方法:对10年来剖宫产及剖宫产指征变化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1、2位,社会因素自1998年逐年升高。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其中社会因素是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了解影响近20年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和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990~2009年剖宫产率进行分析,同时截取1990年、1999年、2009年3年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剖宫产率近20年呈上升趋势。经过初步控制后,剖宫产率已有下降趋势,较最高时下降18.68%。剖宫产指征在社会因素、巨大儿、胎儿窘迫、瘢痕子宫方面存在差异。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提高胎儿窘迫诊断准确率后,剖宫产率有所下降。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与医学指征的掌握及社会因素有关,提高诊疗水平,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可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剖宫产指征的分析探讨剖宫产率上升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4年1月-2005年12月间的966例剖宫产指征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中位于前8位的是胎儿宫内窘迫154例,脐带绕颈116例,臀位110例,社会因素88例,二次剖宫产71例,羊水过少67例,胎膜早破54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62例,占剖宫产总数75.78%。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改变人们的观念,加强产时胎儿监护可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2170例剖宫产手术指征情况.结果 社会心理因素、"过度诊断",放宽剖宫产指征是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社会因素导致的剖宫产,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8-2007年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总剖宫产率逐年增高。剖宫产指征被放宽。1998-2000年、2001-2003年、2004-2007年剖宫产的第一位指征分别为难产、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结论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医患积极配合,合理掌握剖宫产的指征,可使剖宫产率下降。  相似文献   

16.
分娩6288例中剖宫产率及适应征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6年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处于第一位,胎儿窘迫、妊娠合并病(并发症)处在第2、3位.社会因素逐年上升;③国产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生儿病死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剖宫产手术指征,在哪些方面增加,其应用是否合理。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388例手术指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胎儿宫内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臀位、社会因素、羊水过少、脐带因素已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深对剖宫产手术指征的认识。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对减少围产儿死亡,降低剖宫产率及其并发症,减少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指征与剖宫产率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剖宫产各项指征的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12月1 931例剖宫产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剖宫产率逐年升高,2003年为41.9%,2006年为61.04%,明显高于WHO提出的目标,2003年剖宫产指征以难产为第1位,而2005-2006年社会因素占第1位.结论 剖宫产率升高主要与医患双方有关,降低剖宫产率应从双方着手.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剖宫产及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近10年我院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1993-2002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从1993年的19.6%上升至2002年的39.2%;②剖宫产指征的变化:难产仍为第1位;近两年来,社会因素从第6位上升到第2位,疤痕子宫为第3位。结论 手术指征过宽,无医学指征剖宫产术的增多直接导致了剖宫产率的升高。  相似文献   

20.
影响剖宫产率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主要原因,分析剖宫产主要指征适用的合理性,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至2004年10月间5236例剖宫产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指征构成中,前六位是胎儿窘迫、社会因素、瘢痕子宫、相对头盆不称、臀位、羊水过少。②各年度中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发生率最不稳定,相对头盆不称、臀位、骨盆异常、妊高症等的发生率较稳定。③剖宫产率对其有线性依赖性因素有两个:社会因素,是线性正向依赖;瘢痕子宫,是线性反向依赖因素。④不是剖宫产率越高新生儿死亡率越低。结论:现阶段引起剖宫产率过高的原因有社会因素有技术因素,只有在医患双方共同努力下,才能减少不必要的剖宫产术,逐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