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的两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第二次剖宫产产生的影响。方法:90例患者分成传统手术组(A组)、新式手术组(B组),各45例,A组第1次手术术式为传统子宫下段剖宫产术,B组第1次手术术式为新式剖宫产术,对两组二次手术盆腔粘连情况、切皮至胎头娩出时间(T1)、手术总时间(T2)、出血量、伤口愈合效果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A组患者盆腔粘连明显较B组粘连轻(P<0.01)。A组在切皮至胎头娩出时间(T1)、手术总时间(T2)、出血量明显少于B组(P<0.01)。A组伤口愈合效果与B组比较,A组伤口愈合效果差(P<0.05)。结论:首次选择新式剖宫产者,二次手术时盆腔粘连严重,术中出血多,在临床中,应结合患者情况,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选择合适的首次剖宫产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对二次剖宫产术中粘连、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将2002~2011年我院二次剖宫产术158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新式剖宫产)82例(第一次剖宫产时采用腹壁横切口且不缝合壁层腹膜及膀胱腹膜反折而腹直肌行2~3个"8"字缝合),B组(传统剖宫产)76例(第一次剖宫产时采用腹壁纵行切口且连续缝合腹膜及间断缝合腹直肌)。对两种剖宫产的二次剖宫产术中所见粘连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组术中粘连程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胎儿娩出时间均高于传统剖宫产组(P<0.05,或P<0.01)。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对二次剖宫产术有一定的不良影响,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要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首次剖宫产术式选择对下次剖宫产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1月~2013年4月收治的2次剖宫产患者200例,依据首次剖宫产术式分为2组患者,常规切口(腹壁竖切口)组患者100例,新式切口组(腹壁横切口)患者100例,对2组患者2次剖宫产手术情况进行分析和对比。结果:新式切口组患者2次剖宫产手术住院治疗时间对比常规切口组患者,无明显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式切口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腹壁粘连情况、术后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越于常规手术切口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手术操作导致的严重不良后果。结论:首次剖宫产手术采用新式切口可显著缩短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轻术中腹壁粘连情况,增加患者满意度,安全性较高,如能够预计产妇有2次剖宫产可能,在首次剖宫产手术时应尽量选择新式手术切口剖产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臻  陈婵玉 《吉林医学》2007,28(5):647-648
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1999年~2005年490例再次剖宫产和3 013例首次剖宫产病例导致术中出血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再次剖宫产组的平均出血量、术中出血发生率均高于首次剖宫产组(P<0.05);致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较高原因依次为胎盘因素、宫缩乏力、子宫切口的撕裂;两次剖宫产相距时间<2年、再次剖宫产有腹腔粘连者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首次剖宫产子宫切口情况、切口位置的选择和胎盘附着的部位,对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量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手术切口对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2012年间收治的42例行二次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首次切口形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首次切口应用下腹正中纵行切口,对照组患者首次切口应用新式剖宫产术式,两组均应用原瘢痕切口,比较两组患者分娩情况及胎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胎盘良好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首次剖宫产中不应盲目采用新式剖宫产,特别是对于可能行二次开腹手术者,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手术指征,减少手术损伤,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6.
两种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国娟  潘雪华 《广西医学》2006,28(12):1893-1894
目的 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评价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缝合壁层腹膜的新式剖宫产术(下称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20例为研究组,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20例为对照组,第2次手术均为改良新式剖宫产,对比两组腹腔粘连情况、开腹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 腹腔粘连程度对照组重于研究组(P<0.05);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研究组快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取出胎儿时间两组近似(P>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不缝合壁层腹膜可使腹直肌与子宫致密粘连,增加再次手术难度和风险.  相似文献   

7.
吴秋琳  郭佩琦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0):1233-1234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切口剖宫产对再次妇科手术的影响。方法:将有剖宫产史患子宫附件良性疾病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12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6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腹壁纵切口为研究一组,60例新式剖宫产腹壁横切口为研究二组,随机选择同期无妇产科手术史患子宫或附件良性疾病需行手术治疗1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各组开腹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拆线时间、伤口感染情况及手术粘连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研究二组与研究一组比较,开腹时间长,出血量多,手术时间长,排气时间长,术中粘连明显,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对再次妇科手术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并选择最佳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尚晓霞  陈琳 《吉林医学》2013,(35):7380-7381
目的:对首次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择行二次剖宫产手术孕妇402例,依据首次剖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纵切口组200例,首次剖宫产采用子宫下段纵切口手术方法;横切口组202例,首次剖宫产采用腹部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手术方法,对比两组孕妇二次手术情况。结果:横切口组孕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粘连情况显著高于纵切口组孕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均没有严重不良反应或是死亡现象发生。结论:首次剖宫产选用横切口新式剖宫产手术方法,可显著增加二次手术开腹时间,加重腹腔内粘连情况,增加术中出血量,如可预计进行再次腹部手术或是没有特殊要求,在进行首次剖宫产手术应尽量选用子宫下段纵切口剖宫产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腹壁横切口与纵切口二次剖宫术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丽波 《中外医疗》2008,27(15):67-67
目的 撂讨二次剖宫产对一次剖宫产术式及腹壁切口的选择.方法 200例二次剖宫产患者按照初次剖宫产术式分为两组.A组腹壁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B组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比较初次剖宫产造成盆腔粘连情况及二次剖宫产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出血情况.结果 盆腹腔粘连程度:横切口组明显重与纵切口组(P<0.05),盖异有显著性;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时间与手术总时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璧纵切口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影响小于腹壁横切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妇产科手术的影响。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2010年11月-2012年11月于我院行再次妇科手术的128例患者按照剖宫产术式分为对照组A(子宫下段剖宫产)、对照组B(新式剖宫产)和研究组(改良新式剖宫产),比较三组患者腹腔粘连、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腹腔粘连程度好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且差异明显(P<0.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不明显(P>0.05);研究组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明显(P<0.05);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三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可降低再次妇产科手术的手术耗时和腹腔粘连程度,其对再次手术的影响最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吴文 《当代医学》2014,(13):91-92
目的探讨分析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因素、近期并发症及预防措施。方法将北海中医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9月行剖宫产的525例产妇分为观察组(175例)(瘢痕子宫剖宫产)和对照组(350例)(首次剖宫产),对2组术中发生出血率、术中出血量、出血因素、近期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发生率(17.14%)、出血量(180~1000 m L)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中出血的因素及近期并发症相比,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切口撕裂及近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中出血多的主要原因与子宫存在有关。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积极预防感染,提高首次剖宫产技术,预防术口与周围组织粘连,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时加强围产期保健可以有效地降低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出血的发生率及近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研究腹部横切口与纵切口对再次剖宫产手术的影响。方法:将108例再次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首次切口方式分为观察组(使用腹部纵切口)和对照组(使用腹部横切口),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出血量、分娩时间、手术切皮开始至进腹时间、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盆腹腔粘连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部纵切口方式对产妇再次剖宫产手术影响较小,可以有效降低再次手术对母婴的伤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毛辉 《中外医疗》2014,(31):20-22
目的探讨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实施剖宫产联合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对照组实施常规剖宫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需要再次手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失血性休克及下肢静脉栓塞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髂内动脉球囊闭塞术在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应用,能够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骧 《海南医学》2013,24(22):3317-3319
目的 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以期能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预防临床用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将192例有明确剖宫产手术指征拟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按照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6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宫体肌注缩宫素20 U,观察组胎儿娩出后宫体肌注缩宫素20U,在胎盘娩出后再次肌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 μg,如剥离面持续出血可观察15 min后重复使用一次,观察两组术中、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术中及术后输血及子宫复旧情况.结果 术中、术后2h、术后24h观察组出血量分别为(236.93± 104.28) ml、(311.48±78.21)ml、(364.82±63.18) ml,对照组分别为(327.18±134.85) ml、(408.69±102.41)ml、(462.93±84.37) ml,对照组出血量均大于观察组(P<0.05);宫腔纱布填塞率、术中及术后输血率、子宫复旧不良率观察组分别为12.50%、8.33%、13.54%,对照组分别为29.17%、22.92%、32.29%,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7.71%,对照组为12.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使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能明显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促进术后子宫复旧,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钱慧 《河北医学》2013,(6):823-826
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孕妇的分娩结局,了解疤痕子宫孕妇再次分娩的风险及并发症。降低因社会因素导致剖宫产率的提高。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15例疤痕子宫妊娠分娩(实验组)及其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同期120例非疤痕子宫妊娠分娩(对照组)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疤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仍以剖宫产为主,社会因素仍是主要原因,且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而胎儿窘迫、产程进展异常、脐带绕颈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实验组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且子宫破裂率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O.05)。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分娩风险明显较非疤痕子宫高,临床应该严格控制无临床医学指征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产妇45例为观察组,在施行剖宫产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选择同期单纯剖宫产术42例为对照组,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增高(P〈0.05),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恢复通气时间与恶露干净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评估医用防粘连膜预防剖宫产术后切13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7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华人民医院收治的自愿主动要求剖宫产及有剖宫产指征的孕妇300例,按产程不同分为未临产剖宫产组、第一产程剖宫产组、第二产程剖宫产组。剖宫产均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各组孕妇又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共150例),治疗组将医用防粘连膜(壳聚糖膜)覆盖于子宫下段切13周围及与腹壁切13相对应的子宫表面及附近肠管表面;对照组未放置医用防粘连膜,术后常规关腹。比较各组间的术后切口粘连率与子宫下段前壁切13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发现术后切口粘连1例,对照组术后切口粘连37例。其中未临产剖宫产组18例,第一产程剖宫产组7例,第二产程剖宫产组1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子宫下段切口愈合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防粘连膜能有效地防止剖宫产术后腹壁粘连,同时所需费用少,患者无痛苦,又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广泛应用后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U”字缝合止血法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中临床止血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3年本院产科行剖宫产术分娩,且术中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前置胎盘产妇4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各20例。均给予缩宫素和米索前列醇片止血,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U”字缝合止血法,对照组接受“8”字缝合止血。并对两组产妇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术后24 h出血量、子宫切除率以及术后产褥病率等指标,以及止血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和术后24h出血量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未见子宫切除病例,对照组子宫切除2例,差异显著( P<0.05);两组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5%和70%,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产褥病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改良“U”字缝合止血法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效果显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操作简便,尤适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2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仅行剖宫产,观察组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产妇术后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缩宫素使用量多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浓度、肛门排气时间、产褥病发生率、住院时间和恶露干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根据子宫肌瘤类型选择合适的剔除方案,在剖宫产手术中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杨桂香 《河北医学》2013,(11):1639-164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剖宫产,将其视为观察组A(n=78),其余42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阴道分娩.将其视为观察组B(n=42);选择同时期的78例首次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A(n=78),42例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B(n=42);对比分析观察组A、对照组A、观察组B、对照组B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共有59例行阴道试产,其中成功42例(71.2%);再次剖宫产孕妇78例,手术率65.0%;在产后出血量、重度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方面,观察组A和对照组A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A和观察组B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方面,观察组B和对照组B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但是仍然以手术为主;符合试产条件下的阴道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是为了确保母婴平安,需要高度关注子宫破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