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胃痛,中医称之为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胃脘近心窝处发生的疼痛.多由于胃失和降或胃络失养所致.现代医学中所说的消化道疾病,如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以及胃下垂等可引起胃痛.治疗以活血化瘀、收敛止痛为主.笔者采用五灵脂蒲黄散辨证治疗胃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针刺补泻手法与电针治疗胃脘痛200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健 《针灸临床杂志》1996,12(11):16-17
针刺补泻手法与电针治疗胃脘痛200例疗效分析226300江苏省通州市医药卫生学会陈健胃脘痛系指上腹部发生疼痛。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及部分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症等。本病发病无明显规律,一年四季男女老少均可发病。往往在饮食不节、过饥过饱...  相似文献   

3.
舒肝和胃汤治疗胃脘痛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为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胃粘膜脱垂、胃肠神经官能症的部分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等,往往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的说来,可归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范畴。笔者临床应用自拟“舒肝和胃汤”治疗胃院痛2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4.
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症。可见于胃及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急慢性胃炎、胃下垂及胃神经官能症等疾患。虽选用的西药甚多,但治疗后每易复发,且费用较贵。笔者业医十余载,勤求古训,对胃脘痛的辨治稍有心得,验之临床,收效甚佳。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临床治疗观察40例湖南长沙市第三医院(410002)苏菊珊主题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疏肝理气柔肝上腹部疼痛,祖国医学统称之为胃脘痛。本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胃脘痛发病最常见于老年和壮年时期,80%患者年龄...  相似文献   

6.
胃脘痛系指上腹部反复疼痛,同时伴有胀闷、暖气、呕逆不食或泛酸、大便黑等证。多包括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消化性溃疡等病。根据胃脘痛的病因病理,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或失调,损伤脾胃,肝气乘虚横逆,以及情志不畅,郁怒伤肝,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  相似文献   

7.
胃、十二指肠溃疡多发于20-50岁,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主要临床特点。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慢性胃脘痛缠绵难愈,治疗殊难奏效。笔者治疗胃脘痛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略述其常用的辨证七法。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是指胃脘部疼痛为主,常伴有上腹部胀满,嗳气吞酸,饮食不适等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它包括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下垂、胃癌、胃痉挛、胃神经官能症等,中医治疗胃脘痛方法颇多,疗效显著。现将近6年中医治疗胃脘痛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和胃方治疗胃神经官能症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胃方治疗胃神经官能症的疗效。方法将82例胃神经官能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服用和胃方,对照组口服谷维素、吗丁啉;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80.0%,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两者分别为32.4%、59.5%。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和胃方治疗胃神经官能症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胃痛又称胃皖痛。此病以腹部疼痛为主症,常兼有恶心、呕吐、泛酸嗳气、食少腹胀等症状。本病可见于西医急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胃痛多为外受寒邪,病邪犯胃;或肝气郁结,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中焦虚寒所致。治疗以理气止痛为原则,足部按摩疗法对胃痛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刘艳 《天津中医药》2009,26(4):305-305
胃脘痛系指上腹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常伴有其他消化道症状的疾病,包括现代医学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及胃下垂及部分胆胰疾病其症状上表现有胃脘不适或疼痛者可按胃脘痛辨证.笔者采用调气法治疗胃脘痛5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胃、十二指肠溃疡多发于20~50岁,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丰要临床特点.胃脘痛足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慢性胃脘痛缠绵难愈,治疗殊难奏效.笔者治疗胃脘痛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略述其常用的辨证七法.  相似文献   

13.
胃神经官能症又称胃神经症,是以胃肠运动和分泌功能紊乱,而无器质性病变为特征的综合征。临床表现以胃部症状为主,常有上腹部疼痛、不适、反酸、暖气、厌食、恶心、呕吐、食后饱胀,可同时伴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如倦怠、健忘、头痛、心悸、胸闷和忧虑等症状,常因情绪的波动而诱发加重,反复发作。笔者自2002~2005年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4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胃、十二指肠溃疡多发于20~50岁,以慢性周期性、节律性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为丰要临床特点.胃脘痛足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黏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慢性胃脘痛缠绵难愈,治疗殊难奏效.笔者治疗胃脘痛十多年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略述其常用的辨证七法.  相似文献   

15.
<正>胃脘痛系指上腹部发生的疼痛。本病常见于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等。此外,还包括部分胰腺炎、胆囊炎、胆石病等。中医中药治疗胃脘痛有较大优势,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胃脘痛发生的原因,有寒邪犯胃、肝气郁结、脾胃虚寒等几个方面:1.寒邪犯胃:外感寒邪,邪犯于胃,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皆使胃寒而痛,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易感受寒邪而发病。  相似文献   

16.
艾灸治疗胃痛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证的一种常见反复发作性症状,由于痛及心窝部,故又名胃心痛,心下痛.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胃气宜降,以和为顺.如寒邪内客于胃,饮食不节伤胃、肝气横逆犯胃或脾胃虚弱,均可致胃气郁滞,失于和降而引起疼痛.多见于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胃部疾患.  相似文献   

17.
刘仕昌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丽玲  李迎敏 《新中医》1995,27(7):10-10,9
刘仕昌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陈丽玲,李迎敏主题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辨证分型,刘仕昌胃脘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的病证,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病中均可见到此症。该症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不少痛苦。刘老在临床中从...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之胃脘痛可以包括胃、十二指肠部位所发的多种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各种类型急、慢性胃炎、胃下垂、胃粘膜脱垂、十二指肠球炎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的部分症型等。临床常以上腹部的疼痛、呃逆、腹胀、泛酸为主要表现,笔者自1980年以来,以铲肝和胃之法,辨病辨症从肝、脾、胃三脏共治证角度治疗胃脘痛(包括以上诸病)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胃神经官能症是一组胃综合征的总称,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对症治疗,尚无针对性特效治疗方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及临床实践发现,该病与精神情志关系密切,指出该病的发生与精神情志存在着密切关系,病变部位主要除涉及胃、脾外,与心、肝两脏关系密切,因此此文主要从心肝与精神情志的关系方面对胃神经官能症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以疏肝健脾、宁心调神的方法治疗胃神经官能症,希望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孙文善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80-680
胃脘痛是指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消化道疾病。此外,胃脘痛还常伴有恶心、烧心、吐酸等症状。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和复感外寒有关。胃脘痛病位在胃,但常与肝脾等脏腑相关。胃脘痛包括现代医学中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胃炎、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等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