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血小板异常变化不仅是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且对缺血梗死范围的扩展和疾病的预后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观察了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动态变化及血小板膜α-颗粒膜蛋白(GMP-140)分子数,旨在探讨急性脑梗死时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观察组50例患者均经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62~83岁,平均72.5岁;均于发病后48小时内入院。梗死灶直径≤2cm者28例,多见穿通支;>2cm者22例,多见主干支。对照组30例,均为健康查体正常者,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0岁,…  相似文献   

2.
陆焰  金虹  李育 《浙江临床医学》2007,9(3):412-412
CD62P、CD42b能反映血小板活化程度,是血小板活化最敏感的指标[1]。而流式细胞术为评价血小板在体内的活化程度提供了准确的特异性指标[2]。作者自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应用流式细胞仪对93例冠心病(CHD)患者的CD62P、CD42b进行检测,以探讨血小板活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CHD患者93例,所有患者均曾作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同时符合WHO的冠心病诊断标准。其中男60例,女33例;年龄41~78岁,平均59.3岁;心绞痛(AP)患者6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4例。健康对照组107例,其中男71例,女36例;年龄38~73岁,平均57.5岁;…  相似文献   

3.
ITP患者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检测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1-10~2003-04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50例,其中男14例,女36例,年龄6~48岁,平均38岁。诊断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正常对照组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20~46岁,平均33.5岁。正常对照组和所有的ITP患者在检测前1周均未服用影响血小板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对我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及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测定总结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正常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6(平均60)岁,排除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脂血症、血液系统疾病等;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26例,男15例,女11例,年龄38~68(平均58)岁,无心脑血管病表现,眼底检查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征象,尿蛋白阴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49~68(平均61)岁,均符合1985年全国第三届眼科学术会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标准;糖尿病无血管并发症组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血糖均控制在理想水平,所有研究对象采血前均未使用干扰血小板数量及功能检测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微循环观察已屡见报道,但在研究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几项参数的变化进行微循环观察的报道并不多见。本文对64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血小板参数的检测,以探讨其动态变化。1临床资料急性脑梗塞组64例,发病于72h内来我院诊治。男56例,女8例,年龄41~78岁,平均63.5岁,均排除先天性血小板异常及其它血液系统疾病,2周内未服用影响血小板功能的药物,且无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按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经Ch脑扫描证实为脑梗塞。健康对…  相似文献   

6.
192例肝硬化患者PLT、MPV、PCT和PDW结果分析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爱莉 《临床荟萃》2001,16(15):709-709
随着血细胞计数仪的不断进展,血小板的测量参数逐渐增多,我们通过对192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的测定,对其结果进行了分析,为评估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出血倾向的预测提供了可靠的方法和数据,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选择病例与分组 选择正常健康体检者20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23例,女77例,年龄26~70岁,平均42.6岁;肝硬化组为本院住院确诊肝硬化患者192例,其中男156例,女36例,年龄35~68…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血小板形态变化的观察 ,初步探讨了脑梗塞与血小板形态的关系 ,有利于临床上对脑梗塞的防治。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文病例为我院1998年1月~1999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80例 ,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经头颅CT检查 ,排除了心脏病、血液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男48例 ,女32例 ,年龄 (63.2±9.2)岁 ;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病例共80例 ,男50例 ,女30例 ,年龄 (65.4±8.6)岁 ,排除了急性心脑缺血性疾病、肿瘤、血液病、…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脂血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选自我院199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脑梗塞患者72例(均经头颅CT或磁共振确诊)及同期正常健康者64例,对其血液流变学及血脂血糖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脑梗塞组72例,男52例,女20例,年龄40~78岁,平均56岁,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正常对照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40~70岁,平均53岁。来自我院体检中的健康者。 1.2 仪器与方法 红细胞压积应用LD_(4-2)离心机以400转/分离心沉淀30分钟。纤维蛋白原,56℃保温10分钟后离心5分钟,血小板粘附率应用LBY-L5型粘附仪。 1.3 检查项目 比较脑梗塞患者与正常人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粘附率、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及血糖指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  相似文献   

9.
总胆汁酸(totalbileacid,TBA)是胆固醇在肝内分解及肠肝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胆汁酸生成与代谢和肝脏密切相关,肝脏实质性损害时,总胆汁酸显著升高[1]。本文报告用胆汁酸酶法分析检测了124例各型肝炎中总胆汁酸的变化,以探讨其在肝脏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1资料与方法健康人40例,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0~60岁,平均为37.5岁,均为我院健康供血员。肝病组124例,其中男72例,女52例,年龄21~62岁,平均41.2岁,均为我院1997年3月~1998年7月住院患者。其中急性肝炎26例,慢性肝炎47例,其中轻、中度22例,重度25例,重型肝炎…  相似文献   

10.
周平  刘阳  佟青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8):3533-3534
本文对75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计数(PLT)进行测定,探讨血小板参数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选择近期无感染,无心、肺、肝功能不全和脑血管意外的糖尿病患者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28~67(平均47.5)岁。正常对照组65例,男35例,女30例,年龄30~65(平均46.5)岁。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进行检测 ,并对患者病情和预后与健康人血小板参数变化的关系进行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 ,年龄21~65岁 ,平均42.78岁。依据中华医学会1992年制定的重症胰腺炎的诊断标准 [1],152例急性胰腺炎中129例为轻症(轻症组 ) ,年龄8~85岁 ,平均49.26岁 ;23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 (重症组 ) ,年龄23~78岁 ,平均46.43岁。所有病例均除外其他引起血小板变化的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及服用引…  相似文献   

12.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浆血小板激活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激活因子(PAF)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主要细胞因子,又是一种重要的免疫类性递质,具有强烈刺激血小板聚集和分泌的能力,在临床上有多种生理和病理作用。我们测定了46例慢性肾炎(CGN)患者血浆PAF含量,同时测定24h尿蛋白含量,并与14例正常健康组血浆PAF含量进行对比,以探讨CGN患者血浆PAF的变化及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CGN组46例均为1997年住院病人。男30例,女16例;年龄18~50岁,平均34岁。CGN普通型26例,高血压型11例,急性发作型9例。其中伟肾功能不全4例,血肌酐163~336μmol/L,尿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3.
ITP患者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童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实验室检查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特点,本文以35例ITP病人的血小板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进行了测定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观察对象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组,选择经我院血液病病房确诊的ITP病人35例,其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12岁。1.2健康对照组随机门诊健康体检儿童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龄2~11岁。1.3仪器与试剂由美…  相似文献   

14.
我们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65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浆内皮素(ET)水平,探讨ET在脑梗塞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1对象和方法1.1对象:脑梗塞组65例,病程在1周内,男46例,女19例,年龄50~77岁(平均60.8岁),均经头颅CT确诊。正常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4~56岁(平均49.4岁),为健康体检者,排除了心、肺、脑、肾及内分泌疾病。1.2方法:入院后第2天清晨抽取静脉血2ml,置于含20%依地酸二钠(EDTAZNa)30叫和抑肽酶40ul的试管中混匀,于4C下,离心(3000r/min)10分钟,分离血浆,在一20C保存,测定前使样…  相似文献   

15.
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规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辉  熊宇 《中国临床康复》2005,9(13):222-223
背景:血小板参数变化可以反映人体凝血功能,但是关于血小板参数在血栓性疾病患者中变化的研究,没有一致的说法,还存在争论。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的规律,探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观察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是否可行:设计:以患者和健康人对研究对象,病例一对照的验证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的检验科和内科。对象:2002-01/03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初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37例,其中男28例,女9例;年龄45—87岁。对照组为37例健康体检者,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0~60岁。方法: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7例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同时以健康体检者作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两组对象的血小板各参数变化。结果: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大血小板比率.大血小板比率与血小板平均容积之间为正相关关系(r=0.99,0.92,P&;lt;0.001),血小板数量与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之间为负相关(r=-0.58,-0.59,P&;lt;0.05)。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容积、大血小板比率[(14.51&;#177;2.88)%,(10.95&;#177;1.48)fl,(34.24&;#177;11.23)%]均高于健康体检者[(12.86&;#177;2.02)%,(10.19&;#177;1.29)fl,(28.47&;#177;9.4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分别为0.01931,0.02177,0.02635),两组血小板数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参数中,反映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的参数均高于健康体检者,表明血小板凝血功能增强是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可快速准确地观察血小板功能性参数的变化,对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烟酸占替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玉华  李刚 《临床荟萃》1997,12(8):366-367
我们应用烟酸占替诺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住院患者60例,疗效颇佳.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60例急性脑梗塞均经脑CT检查证实.其中男48例,女12例.年龄39~74岁.起病后24小时内开始治疗12例.2~7天治疗48例.平均病程2.79天.60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计数及血脂.同时观察患者客观体征变化.  相似文献   

17.
1.1对象2000年8月至2002年8月,我们对既往无消化性溃疡病史的68例急性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洛塞克组及对照组,所有病例均经头CT或MRI确诊脑出血,发病后均在6小时内入院,静滴洛塞克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39~83岁,平均64.3岁,对照组34例,男23例女11例,年龄40~85岁,平均65.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出血部位、出血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脑梗塞患者RBC、MCV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颖  魏军 《临床检验杂志》2001,19(4):236-236
本文将 98例各种部位脑梗塞患者分为急性期和恢复期 ,初次梗塞与再次梗塞以及不同面积梗塞进行全血细胞分析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我院神经内科 1999年 3月至 6月收住急性脑梗塞患者 98例 ,男 78例 ,女 2 0例 ,年龄 4 7~ 79岁 ,平均 63岁 ,初次梗塞 70例 ,再次梗塞 2 8例 ,病人均经CT或MRI证实。诊断标准符合 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健康对照组 10 0例 ,男 68例 ,女 3 2例 ,年龄 3 8~ 70岁 ,平均 5 4岁。1 2 方法 发病 4 8小时入院的脑梗塞 (Cerebralinfa…  相似文献   

19.
东菱精纯克栓酶对脑梗塞患者凝血和抗凝功能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DF—521)治疗脑梗塞已作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广为应用[1],我们报告25例脑梗塞患者应用DF—521治疗前后血浆血小板颗粒胰蛋白(CMP-140),蛋白C(p-c),纤维蛋白原(Fg)和D二聚体(D-D)检测结果,以探讨DF—521对凝血和抗凝功能指标的影响。资料与方法脑梗塞患者25例,其中急性期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52岁~68岁;恢复期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54岁~70岁。均按中华医学会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经临床和头颅CT确诊。使用**一521方法为每个疗程20BU,第1天用10BU.第3…  相似文献   

20.
对我院2002-07~2003-05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50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均符合ITP的诊断标准叫,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0日龄~13岁。〈1岁13例,1~3岁20例,4~7岁10例,〉7岁7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