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干细胞分化抗原及标记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细胞,现在已经有一些分化抗原或膜分子作为干细胞的标记物,以用于鉴定和分离干细胞,但至今尚未找到特异的干细胞标记物。干细胞的鉴定还需依赖多个指标综合分析,同时需致力研究和寻找干细胞的特异标记。  相似文献   

2.
一组毛囊真皮乳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恬  向明明 《解剖学报》2000,31(3):277-279,I017
目的 研究真皮乳头细胞 (DP)在毛发的生长和细胞分化中的作用。 方法 细胞培养、单克隆抗体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结果 发现一组能识别毛囊某些特异细胞类型和区域的单克隆抗体 ,其中一个为毛囊干细胞——隆突细胞的标记物。 结论 为鉴定和分离毛囊特异性的细胞群体以及对毛囊周期调控途径和毛囊干细胞的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是一种与胚胎干细胞特性高度类似的多能干细胞类型,具备三胚层分化潜能和持续自我更新能力。将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成具备功能的肝脏细胞对临床肝脏替代治疗意义重大。目的:建立一种高效的基于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的肝脏细胞定向分化实验方案。方法:利用明场显微镜、免疫荧光对人诱导多能干细胞特性进行鉴定。通过转录因子重组蛋白手段时序性调控不同信号通路,即在第0,5,10,15天顺序加入激活素A、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骨形态发生蛋白4、肝细胞生长因子、肿瘤抑制因子M,使多能干细胞经历终末内皮层、肝内胚层、肝母细胞(肝脏前体细胞)最终分化成为有功能的肝脏细胞。利用明场显微镜、实时定量PCR(qPCR)、ELISA动态观察不同阶段形态特征和分子标记物。结果与结论:①所使用的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具备经典的诱导多能干细胞形态特征并且高表达诱导多能干细胞特异标记蛋白(SSEA4、SOX2、OCT4);②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发生了终末内胚层、幼稚肝细胞、肝脏细胞不同阶段形态转变;③qPCR结果显示,随着肝细胞分化进展,诱导多能干细胞特异标记物(OCT4)显著下调,终末内胚层(GCS、CXCR4)和肝脏内胚层标记物(HNF4α、HNF1β)则呈现先升高再下调趋势,而肝脏细胞标记物(CYP34A、ALB)则呈现出逐渐递增趋势;④ELISA结果进一步显示,诱导15 d以后的肝脏细胞开始具备肝特异蛋白(白蛋白、尿素)分泌功能,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其分泌功能进一步增加;⑤上述结果提示,成功建立人诱导多能干细胞向肝脏细胞定向分化的实验方案,为未来临床肝脏细胞替代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干细胞以其自我更新和分化为成熟组织细胞的能力成为当前科研与临床应用的热点,但干细胞的鉴定目前尚无公认一致的方法,随着干细胞相关的分子标记物的发现以及功能的明晰,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在各种干细胞的鉴定中以其简便、快速、准确的优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应用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干细胞的主要分子标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背景:肌源干细胞的优越性引导学者们尝试从人眼轮匝肌中分离该细胞,同时进行许旺细胞方向的诱导分化,为周围神经的修复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 目的:诱导人肌源干细胞向具有许旺细胞特性的细胞分化。 方法:①收集重睑成形术中切除的上睑眼轮匝肌,经酶消化和细胞筛过滤,贴壁培养分离人肌源干细胞,予细胞特异标记物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②取大鼠坐骨神经分离培养许旺细胞,收集许旺细胞条件培养液。③将人肌源干细胞与许旺细胞条件培养液共培养,观察转化细胞的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①原代培养4周时可见人肌源干细胞,与传代培养之人肌源干细胞同样呈现明显的小圆形形态,折光性强,少量细胞呈现短梭形。所有人肌源干细胞表现为Desmin阳性,Sca-1染色阳性。②分离培养大鼠坐骨神经来源许旺细胞,S100染色阳性率为(97.4±0.7)%。③经与许旺细胞条件培养液共培养,人肌源干细胞分化后细胞表达许旺细胞特异标记物S100,GFAP和p75。结果提示分离获得人肌源干细胞与许旺细胞条件培养液共培养,可以诱导人肌源干细胞表达许旺细胞特异标记物,初步证实了人肌源干细胞可分化为许旺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6.
背景:科研中常用到单一特定的干细胞,但如何证明所提取的细胞是必需细胞就要用到鉴定技术。 目的:介绍分离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和骨髓造血干细胞鉴定技术。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PubMed数据及维普数据库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骨髓造血干细胞的鉴定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Bone marrow stem cell,bone marrow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Identification”;中文检索词为“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排除重复性研究,31篇进行归纳总结。 结果与结论:目前没有特定的某一种表面标记物能作为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金标准”,可从3方面对其进行检测:细胞形态和培养特性;细胞标记分子;多种分化潜能。一般认为细胞呈类纤维细胞形态、培养可以贴壁分裂增生具有表面CD44、CD29的细胞,而不表达CD34、CD45等阴性标记物,可初步判断为间充质干细胞。目前真正的造血干细胞表型尚难以确定。造血干细胞的检测主要方法有脾克隆形成法、外克隆形成法及流式细胞测量法等。  相似文献   

7.
背景:克氏综合征是一种染色体异常引起的先天性疾病,对于该疾病发生和染色体异常的分子机制还未明确。 目的:建立克氏综合征的胚胎干细胞系,并鉴定其是否具有正常胚胎干细胞特性。 方法:胚胎培养至囊胚,经免疫外科法分离内细胞团培养获得人胚胎干细胞系。Giemsa染色鉴定核型,免疫荧光染色及体外、体内分化实验鉴定其生物学特性。 结果与结论:从5个胚胎中获得1株克氏综合征胚胎干细胞系,该细胞系具有47,XXY核型。经鉴定该细胞具有碱性磷酸酶活性,并表达Nanog、OCT-4、SSEA-4、Sox2、TRA-1-60等胚胎干细胞特异标记物,可形成拟胚体,并在体内外可以分化为三胚层的细胞类型。该细胞株的建立为研究该遗传病的发病机制及性染色体的功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8.
【摘要】毛囊干细胞是毛囊组织维持自我更新的基础,它具有干细胞的一般特征,普遍认为定位于毛囊隆突部。毛囊干细胞的标记物是分离和鉴定细胞的重要依据,在多种信号通路调控下可以分化为毛囊、皮脂腺和表皮。至此,毛囊干细胞在组织工程皮肤中的作用引起人们的关注,就毛囊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一套简便可靠的多系分化持续应激细胞(Muse)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体系。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成人骨髓中分离出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BMSCs),流式细胞仪对其进行鉴定;应用长时间胰酶应激法从hBMSCs中分离出Muse细胞;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法对其进行鉴定,并检测其多能干细胞特性及向三胚层分化的能力。结果:hBMSCs呈CD45~-/CD11b~-/CD90~+;长时间胰酶应激法成功分离出Muse细胞,悬浮呈球状生长;Muse细胞表达SSEA3~+/CD105~+,Nanog、Oct4、Sox2等多能干细胞标记物表达阳性,贴壁分化后表达三胚层标记物α-SMA、AFP和NF-M。结论:从成人骨髓中成功分离Muse细胞,Muse细胞具有多能干细胞特性及向三胚层分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郝飞  张玲  吴岩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36):6527-6532
背景: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后皮肤缺损的修复问题一直以来是急待突破的临床技术瓶颈。随着组织工程时代的到来,表皮干细胞越来越多的被应用于组织工程、细胞替代治疗及基因工程等科技领域,因此其分离、鉴定成为备受关注的研究热点。 目的:综述国内外关于表皮干细胞生物学标记的研究进展。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及PubMed、EMbase数据库有关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志物的文章,检索词为“表皮干细胞,整合素,角蛋白,P63,CD71,连接蛋白43,端粒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烟酸己可碱,Epidermal stem cells,integrin,keratin,P63,CD71,telomerase,ACE,cx43,Hoechst”。排除较陈旧的理论观点以及重复性研究。 结果与结论:最后纳入40篇文献。结果显示,表皮干细胞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为皮肤缺损修复的组织来源带来了曙光,研究发现表皮干细胞分布在毛囊隆突部和表皮的基底层,然而整个基底细胞中只有约4%的细胞是干细胞,因此正确分离、培养、鉴定表皮肤干细胞成为关键问题,由此表皮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的相关研究成为热点。目前在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标记物方面已取得多方面的进展,迄今为止,尚未能找到一种绝对、公认的表皮干细胞标记物。研究主要集中在整合素、角蛋白、P63、CD71、连接蛋白43、端粒酶等方面,另外近年来烟酸己可碱、CD90、CD98、CD200在表皮干细胞的生物学标记物研究领域有所报道。研究发现每一种标记物都有其缺陷及不足之处,目前在表皮干细胞研究领域里仍有很多问题急待解决。  相似文献   

11.
建立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克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获得神经干细胞克隆,作者从胚胎大鼠脑前区取出神经组织,经酶消化,机械吹打,有限稀释法培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群,再利用单细胞克隆技术连续传代培养获取亚克隆,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并鉴定神经干细胞和分化后成熟神经细胞特异抗原的表达.发现从胎脑分离的细胞群具有形成连续克隆能力,并表达特异的神经干细胞蛋白(Nestin);诱导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和星形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异抗原(Tubulin和GFAP).因而认为分离细胞克隆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表达神经干细胞蛋白,有较强的体外增殖和分化成成熟神经细胞的能力,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干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包皮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s)的方法.方法 利用反转录病毒携带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指示,转导到人包皮成纤维细胞中,确定最佳的病毒感染剂量,应用经典的Yamanaka方法,联合小分子物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丙戊酸盐( VPA)诱导人包皮成纤维细胞为多能性干细胞.通过碱性磷酸酶(AKP)染色及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检测人胚胎干细胞多能性标记物在所建立的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Cs)中的表达,RT-PCR检测拟胚体(EB)三胚层特异基因的表达.结果 以GFP作为指示,建立了高效的反转录病毒感染体系,将人包皮成纤维细胞重编程为iPSCs;所建立的iPSCsAKP染色阳性,表达人胚胎干细胞多能性标记物OCT4、TRA-1-60和TRA-1-81,体外诱导分化后具有三胚层特异基因的表达;小分子物质VPA的添加并未显著提高重编程效率.结论 在GFP所指示的最佳病毒感染剂量下,联合小分子物质VPA成功建立了人包皮成纤维细胞来源的iPSCs.  相似文献   

13.
背景:兔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具有较强的体外增殖和多系统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在组织工程及生物治疗领域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目的:体外培养扩增、鉴定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征。 方法:无菌条件下抽取兔骨髓,分别运用全骨髓贴壁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体外分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利用差速贴壁原理对细胞进行纯化扩增。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特征及生长规律,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记物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贴壁时间短,增殖快,经过细胞传代后能够获得进一步纯化的细胞,杂质细胞减少。原代细胞形态即呈现三角形、长梭形、纺锤形的贴壁细胞特征。第 5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呈典型的极性漩涡状生长,形态单一均匀,不具有表达造血前体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34和白细胞表面标志抗原CD45的表面标记物功能,但是具有能够表达出整合素家族的成员 CD29 及黏附分子CD44的特点。说明经全骨髓贴壁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体体外分离培养的细胞在形态学、细胞表面标志物表达和多向分化能力方面具有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经流式细胞分析鉴定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背景:肺干细胞在特定条件可分化为功能性肺组织。近年来,对于肺干细胞来源及其标记物的研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目的:文章从内源性肺干细胞、外源性肺干细胞的角度回顾肺干细胞的来源,并以Sca-1、ABCG2/Bcrp1、滞留细胞标记分子、细胞表面分子、细胞角蛋白、CCSP为代表总结可能的肺干细胞标记物。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肺干细胞,标记物"和"lungstemcell,markers",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共检索到79篇文章,阅读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选择具有原则性,论点论据可靠且分析全面的与肺干细胞及其标记物密切相关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及质量较差的文献,最后纳入31篇进行总结综述。结果与结论:肺组织的复杂性决定了定位肺干细胞来源以及发现肺干细胞标记物的难度,目前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有待进一步探索。相信随着实验技术的日益完善,会有更多的新发现,肺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背景:多组实验证实脂肪干细胞体外能够大量扩增,经一定诱导条件作用后能够向3个胚层分化,并且能够加以一定的基因修饰。 目的:观察小鼠脂肪干细胞的免疫原性和经静脉移植后的安全性。 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脂肪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的免疫标记物;体外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检测脂肪干细胞对淋巴细胞的活化能力;经小鼠尾静脉移植脂肪干细胞,观察细胞在体内对小鼠T、B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仔细解剖移植后小鼠,观察细胞移植后的成瘤性。 结果与结论:脂肪干细胞在体外容易扩增培养,表达间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体外与淋巴细胞共培养时,不能有效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经静脉移植后,不能激活机体细胞免疫反应,但是能够活化B淋巴细胞,激活机体体液免疫反应;细胞移植后未观察到肿瘤形成和组织畸变。提示脂肪干细胞总体免疫原性较低,移植后不会激活宿主细胞免疫系统;脂肪干细胞移植后无肿瘤样生长,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Twist1对胶质瘤样干细胞增殖和侵袭影响。方法通过无血清干细胞培养基方法从原代培养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获得悬浮生长的肿瘤细胞球,利用免疫荧光方法及血清诱导分化方法对培养的肿瘤球进行鉴定;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比较胶质瘤样干细胞和原代培养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Twist1表达;SiRNA抑制Twist1表达后,应用CCK-8方法及Transwell方法检测Twist1对胶质瘤样干细胞增殖和侵袭影响。结果无血清干细胞培养基方法可以从原代培养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诱导出悬浮生长的肿瘤细胞球;肿瘤细胞球表达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133和Sox2,在含血清培养基中可以分化为表达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标记物的细胞;胶质瘤样干细胞高度表达Twist1;利用siRNA抑制Twist1后,可以抑制胶质瘤样干细胞增殖和侵袭。结论Twist1可能是维持胶质瘤样干细胞干性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17.
文题释义: 羊水干细胞:羊水是由多种细胞组成的异质细胞群,其中包括胎儿脱落的表皮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消化道和泌尿道等体腔管道的脱落细胞、羊膜脱落细胞等。羊水中包含有向内、中、外3个胚层分化潜能的干细胞,约占1%,近年来研究发现羊水干细胞在体外通过特殊的诱导微环境能够分化成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使羊水来源干细胞成为干细胞研究的一个新热点。 悬滴培养:与传统的二维培养模式不同,悬滴培养提供的三维环境有利于促进各种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可以使细胞聚集,相互紧密接触,从而促进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提高或增强干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羊水干细胞悬滴培养可形成拟胚体结构,具有较强的分化潜能,有助于提高定向诱导分化效率。 背景:利用干细胞分化代替受损神经元的设想,已经逐渐受到科研工作者的关注。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虽然具有良好的神经元分化潜能,但由于接种活体动物具有致瘤性,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目的:建立稳定的羊水干细胞分选、培养、成神经诱导分化体系,探讨其作为神经元再生种子细胞的可行性。 方法:经B超引导下,穿刺获取孕19-22周期间的羊水样本10 mL,磁珠分选其中c-Kit阳性的羊水干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羊水干细胞标记物Oct-4、Sox2;RT-PCR检测羊水干细胞多次传代后干性标记物c-Kit、Oct-4、Sox2、Nestin的表达;羊水干细胞悬滴培养4 d观察拟胚体的形成情况;采用“两阶段”分步诱导羊水干细胞向神经元方向分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euro D、Tuj1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①羊水中可分选出大约1%的c-Kit阳性羊水干细胞;②(75.0±4.6)%的羊水干细胞表达Oct-4,(86.0±2.8)%的羊水干细胞表达Sox2;③RT-PCR方法检测干性标记物c-Kit、Oct-4、Sox2、Nestin的表达量并不随细胞传代数的增加而改变;④经悬滴培养可形成拟胚体并表达Oct-4;⑤免疫荧光证实未经诱导的羊水干细胞表达神经元标记物Tuj1,但缺乏典型的神经元形态特征;RT-PCR证实不同羊水干细胞标本都能检测到Tuj1的表达,同一样本多次传代也能稳定检测到Tuj1的表达;⑥羊水干细胞经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的两阶段分步诱导后表达神经干细胞标记物Neuro D和神经元标记物Tuj1,具有神经元样细胞的形态特征。 ORCID: 0000-0001-6488-2055(宗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8.
黑色素瘤是起源于皮肤黑素瘤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对传统放化疗高度抵抗,目前还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与其他种类肿瘤相比,黑色素瘤干细胞在瘤组织中所占比例更高,但由于没有发现特异性的黑色素瘤干细胞标记物,而且在肿瘤不同发展阶段黑色素瘤干细胞表面的标记物不断变化,使得以黑色素瘤干细胞为治疗靶点的研究陷入窘境。本篇文献将综述黑色素瘤干细胞的定义,起源,分子表面标记物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帮助与支持。  相似文献   

19.
OCT4在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由其发生的肿瘤形态变化多样,种类较多,如精原细胞瘤、无性细胞瘤、生殖细胞瘤和胚胎性癌,然而这些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容易与一些非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相混淆。尽管目前已经发现了CD117(c—kit)、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CD30和D2-40等一些生殖细胞肿瘤的标记物,但这些标记物并不是生殖细胞肿瘤特异性标记物。OCT4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在维持胚胎干细胞和原始生殖细胞的多潜能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转录因子,一些学者发现该蛋白特异性表达于生殖细胞肿瘤中,成为一种新的生殖细胞肿瘤较为特异的标记物。本文就OCT4蛋白在生殖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已有研究报道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对各类干细胞成骨矿化的作用,但转化生长因子β3与肝素联合作用后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的增殖和矿化能力的作用仍有待研究。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β3对人乳牙牙髓干细胞增殖和矿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将人乳牙牙髓分离培养,测定细胞集落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面标记物CD146,细胞爬片行Vimentin和STRO1免疫化学染色进行人乳牙牙髓干细胞鉴定;对体外培养的第3代人乳牙牙髓干细胞给予肝素和质量浓度1,5,25 μg/L的转化生长因子β3进行干预。MTS法测细胞生长曲线;茜素红染色;碱性磷酸酶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改变。 结果与结论:实验所得细胞集落克隆形成率高,细胞表面标记物CD146呈阳性,Vimentin和STRO1免疫化学呈强阳性,鉴定获得人乳牙牙髓干细胞。MTS结果显示,给予转化生长因子β3刺激人乳牙牙髓干细胞后并无明显的促增殖的作用。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结果显示,转化生长因子β3-肝素联合作用可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人乳牙牙髓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其中质量浓度分别为5,2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3和肝素联合作用组与转化生长因子β3单独作用组、肝素单独作用组以及对照组相比显著性升高(P < 0.01)。转化生长因子β3-肝素联合作用组的茜素红染色均呈阳性,其中以5 μg/L转化生长因子β3-肝素联合作用组染色最强。结果证实,转化生长因子β3与肝素联合作用可促进人乳牙牙髓干细胞矿化能力。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