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了解新疆临床护士死亡态度与临终照护态度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死亡态度量表(DAP-R)、临终照护态度量表(FATCOD)对新疆3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65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终照护态度总分为97.47分±8.46分,不同年龄、学历、宗教信仰、工作年限、职称、对护理工作的态度、科室护士对临终照护态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终照护态度与死亡逃避、死亡恐惧、逃离接受及趋近接受的死亡态度维度呈负相关,与自然接受维度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学历、科室、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自然接受、死亡恐惧、趋近接受会影响临终照护态度(P0.01)。[结论]临床护士临终照护态度不高,死亡态度是影响临床护士临终照护态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周雅璇  陈叶丽  杨奕婷  朱雪娇 《全科护理》2021,19(29):4171-4174
目的:调查医学生的死亡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对230名浙江省杭州市医学生的死亡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30名医学生的死亡态度总分为(2.95±0.58)分,4个维度中自然接受维度得分最高,为(3.97±0.58)分,其中条目"死亡是自然的、不可否认且不可避免"在量表所有条目中得分最高,为(4.34±0.79)分.死亡逃避、死亡恐惧、趋近接受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医学生的专业、年级、自杀意念、思考临终问题、阅读死亡教育相关资料等是影响其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医学生对死亡趋向于自然接受态度,也存在死亡恐惧、死亡逃避等负性态度.众多因素影响医学生的死亡态度,医学生的在校教育、临床带教中的生命教育都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与死亡态度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运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照护临终患者态度量表和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153名急诊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总分为(79.78±10.03)分;死亡态度5个分量表均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逃离接受(3.15±0.79)分、趋近接受(3.04±0.66)分、死亡恐惧(2.92±0.65)分、死亡逃避(2.88±0.72)分、自然接受(2.16±0.58)分.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自然接受、死亡逃避、逃离接受能够独立解释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总变异的27.8%.结论 急诊科护士临终照护态度水平不高,死亡态度对其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肿瘤内科护士对死亡的态度及对临终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一般调查问卷、死亡态度量表及临终关怀态度量表对肿瘤内科75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其死亡态度情况及影响因素,拟定临终关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咨询问卷评价临终护理质量。结果 75名护士对死亡态度调查总分为(105.28±12.59)分,其中自然接受得分最高(4.45±0.61)分;临终护理质量得分(126.32±24.15)分;不同性别、工作年限、个人信仰及死亡教育情况的护士死亡态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聘用方式、婚姻状况、参与过患者临终处置情况及参与过亲朋临终处置情况的护士死亡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工作年限、个人信仰和死亡教育为护士对死亡态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临终护理质量评分与自然接受得分呈正相关(r=0.612,P0.05);而与其他维度得分呈负相关(死亡恐惧:r=-0.562,死亡逃避:r=-0.517,逃离接受:r=-0.465,趋近接受:r=-0.285,P0.05)。结论肿瘤内科护士大多数对死亡呈正向接受的态度,性别、工作年限、个人信仰和死亡教育为护士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且死亡态度直接影响临终护理质量,应加强护士的死亡教育,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柯盈盈  陈东雪 《全科护理》2021,19(17):2393-2397
目的:调查职业院校医学生的死亡态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职业院校开展医学生死亡教育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便利抽样法,抽取佛山市2所职业院校956名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死亡态度描绘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956名职业院校医学生的死亡态度各维度得分:自然接受(3.83±0.66)分,死亡逃避(2.91±0.73)分,死亡恐惧(2.72±0.69)分,趋近接受(2.58±0.67)分,逃离接受(2.42±0.82)分.性别、学历、年级、专业、毕业后是否从事所读专业、是否愿意照顾临终者、家庭形态、家庭讨论死亡方式、是否照顾过临终者、失去至亲经历、自觉身心状况是职业院校医学生死亡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职业院校医学生的死亡态度以自然接受为主,且受到个人背景资料、专业态度、家庭情况、环境经历和身心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职业院校应结合影响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积极探索开展针对性的死亡教育,帮助医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实习护生照顾濒死病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为ICU临床带教老师对护生开展针对性死亡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临终关怀态度问卷和照顾临终病人态度量表中文版调查在上海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实习的49名护生对临终关怀的态度和照护濒死病人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护生临终关怀态度得分(3.19±0.32)分,照顾濒死病人的态度总分为(3.45±0.21)分;其中,照顾临终病人态度维度得分为(3.23±0.22)分,以病人及其家庭为中心的照顾意识维度得分为(3.69±0.20)分;护生的不同背景、与家人谈论死亡的情形及是否参加过临终关怀志愿活动对护生照顾濒死病人的态度有影响。[结论]ICU护生照顾濒死病人的态度有待提高,临床带教老师应结合ICU带教的特点,在提升自我死亡教育能力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帮助护生形成积极的照顾濒死病人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肿瘤放疗科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放疗科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B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138名肿瘤放疗科护士临终关怀态度总得分为(107.08±11.38)分,其中临终整体照护意识得分较高(68.02±5.81)分;照顾临终患者的态度得分较低(39.62±5.83)分。年龄、职称、宗教信仰、接受过临终关怀和死亡教育/培训、过去1年有失去亲人经历是肿瘤放疗科护士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肿瘤放疗科护士临终关怀态度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情感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的生命意义水平,并探讨其与照护临终病人态度之间的关系,为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及照护临终病人态度量表对江苏省8所教学医院的357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护生生命态度剖面图量表条目均分为(3.41±0.38)分,照护临终病人态度量表条目均分为(3.39±0.27)分。实习护生生命意义感与对临终病人的照护态度呈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意义意志、生命目的、死亡接纳3个维度可以正向预测实习护生对临终病人的照护态度。[结论]实习护生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水平,与其照护态度密切相关,增强护生的生命意义感,可以提高对于临终病人的照护态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对临终照护的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修订的中文版临终照护的态度调查量表(FATCOD)对全国137所肿瘤专科医院及综合医院肿瘤科265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肿瘤科护士的FATCOD总分为108.97分±10.23分,肿瘤科护士对癌症病人临终照护的态度与护士的年龄、照顾临终病人的经历及是否接受过培训与教育有关。[结论]肿瘤科护士对癌症病人临终照护态度得分不高,提示肿瘤护理教育仍有待加强;同时,需根据影响因素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有效提高护士为临终病人提供照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了解湖北省三级甲等医院妇科肿瘤科护理人员死亡态度现状和影响因素,为妇科肿瘤科护理人员开展死亡继续教育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妇科肿瘤科护理人员一般人口资料、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eath Attitude Profile-Revised,DAP-R)对118名妇科肿瘤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妇科肿瘤科护士DAP-R总分为(3.18±0.16)分,5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接受维度得分(3.91±0.37)分、趋近接受维度(3.48±0.19)分、逃避接受维度得分(2.92±0.27)分、死亡逃避维度得分(2.76±0.28)分、死亡恐惧维度得分(2.37±0.27)分;经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妇科肿瘤科护理人员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包括宗教信仰、死亡继续教育或培训、死亡教育培训方式。[结论]妇科肿瘤科护理人员的死亡态度持正性接受态度,主要受宗教信仰、死亡继续教育或培训、死亡教育培训方式因素影响。医学院校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人员的死亡教育,根据护理人员、病人及家属需求来构建最合适的培训方案,从而帮助护理人员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生命意义感量表、姑息护理知识量表、死亡态度量表、共情能力量表、照顾临终病人量表对528名肿瘤科护士进行调查,并进行肿瘤科护士姑息护理知识、死亡态度、共情能力与生命意义感相关性分析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总分为(46.91±8.42)分,姑息护理知识量表总分为(10.66±1.78)分,死亡态度量表中死亡恐惧维度得分为(21.45±4.87)分、死亡逃避维度得分为(15.63±3.86)分、自然接受维度为(19.22±3.08)分、逃离接受维度为(14.28±3.84)、趋近接受维度得分为(30.04±6.61)分,共情能力量表总分为(79.56±4.59)分,照顾临终病人态度量表总分为(104.07±10.66)分;姑息护理知识总分、死亡恐惧得分、死亡逃避得分、自然接受得分、趋近接受得分、照顾临终病人态度总分与生命意义感总分呈正相关(P0.01);整体照顾意识、自然接受、死亡逃避、心理社会精神支持、姑息护理哲理和原则、积极态度、基础学历、讨论死亡话题的情景、逃离接受、趋近接受是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结论]肿瘤科护士生命意义感处于中等水平,应针对生命意义感影响因素,提升个体幸福感,并引导肿瘤病人思考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2.
倪娟  李莹霞  杨蕊铭  那金花  杨菊  柳梅  王海彦 《全科护理》2021,19(23):3285-3289
目的:了解在校本科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的态度,分析主要影响因素,为医学院校优化临终关怀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佛罗梅尔特临终关怀态度量表(FATCOD-B)对某医学院校830名在校本科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校本科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为(95.00±8.55)分;不同年级针对临终关怀病人利益的态度、与临终病人交流的态度、针对病人家属的关怀态度和针对临终关怀病人的关怀态度4个维度条目均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死亡的态度和有患重大疾病的血缘亲属是在校本科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态度的影响因素.结论:在校本科护生对老年临终关怀态度得分不高,医学院校需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制订临终关怀相关课程,提升护生临终关怀照护态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死亡教育课程在护士队伍中的规范开展提供指导和参考。方法依据泰勒目标模式、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设计满足护士继续教育需求的死亡教育课程方案,应用于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并对课程加以论证。结果培训前有效问卷120份,培训后82份,结果显示,研究对象培训后照护临终患者的态度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P<0.001),持正向态度的研究对象比例显著升高(P=0.009);死亡逃避维度得分较培训前明显下降,死亡恐惧、自然接受、趋近接受和逃离接受维度及死亡态度描绘量表(修订版)总得分在培训前后无明显变化;对死亡教育课程反馈调查,肯定了课程的必要性、有效性及接受度。结论死亡教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对象对照护临终患者及家属态度及自身对死亡态度的正向改变,课程具有必要性和有效性,接受度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护士对照顾临终患者所持的态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的临终关怀能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对205名三级综合医院的护士进行照顾临终患者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205名护士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总分为(98.35±8.91)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和家人公开谈论、必要时谈论死亡情形是影响护士照顾临终患者态度的主要因素。结论护士照顾临终患者态度得分较低,主要受既往是否谈论死亡情形的影响。建议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临终关怀教育培训,帮助护士建立积极的临终照护态度,进而提高临终关怀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居家老年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照护需求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14名居家老年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采用Katzs ADL量表和自设居家老年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照护需求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居家老年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照护需求总分为(94.86±10.03)分,各维度中以医疗照护需求得分最高,约为(27.04±3.32)分,精神慰藉需求得分最低,约为(21.95±3.01)分;性别、家庭照护负担程度及自感健康状况是影响居家老年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照护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1).结论 居家老年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照护需求呈中上水平,且受多个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进行综合评估,制定个性化服务方案以满足居家老年临终患者主要照顾者的照护需求,共同提高老年临终患者及主要照顾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医学生对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的认知、态度、行为意向现状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于2019年4—5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广东省3所医学院校及其附属医院实习的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自行设计的医学生ACP知信行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进行影响因素分析。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76份,回收有效问卷274份,有效回收率为99.3%。结果医学生ACP认知调查问卷的平均正确率为48.75%;ACP态度调查问卷的条目均分为(4.00±0.53)分;医学生ACP行为意向调查问卷的条目均分为(3.94±0.59)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所学专业的态度、有无社会兼职经历、是否听说过ACP以及是否接受过ACP的培训或课程是医学生ACP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进入临床实习和是否有过患者死亡的救治经历是医学生ACP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对所学专业态度、是否有过患者死亡的救治经历是医学生ACP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学生对ACP有一定的接受度,但对ACP的知晓率普遍较低。应考虑完善相关教育方法和内容,为医学生在未来临床工作中做好角色适应,提升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以及ACP在临床中的推广做准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医学生的患者安全知识和态度现状及患者安全教育开展和需求情况。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天津市3所医学院校727名医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医学本科生对患者安全的知识、态度及教育需求调查表"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医学生患者安全知识得分为(9.43±1.65)分,家中是否有医务工作者、年级和性别是其影响因素(P0.05);患者安全态度得分为(63.53±21.26)分,学校和专业是其影响因素(P0.05);49.4%的医学生表示学校开设了患者安全教育相关内容,96.0%认为自己的患者安全知识仍须加强,74.7%最希望开展案例讨论式培训。结论:医学院校患者安全教育情况尚不容乐观,学校与医院应注意协同合作,通过案例讨论及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开展针对性培训教育。  相似文献   

18.
杜华  吴萌  潘玉芹  丁从兰 《全科护理》2020,18(11):1285-1291
[目的]调查安徽省肿瘤科护士死亡态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17所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护士528人,应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中文版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eath Attitude Profile-Revised,DAP-R)进行调查。[结果]死亡态度各维度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自然接受(3.97±0.54)分,死亡逃避(3.27±0.78)分,死亡恐惧(3.11±0.72)分,趋近接受(2.95±0.72)分,逃离接受(2.79±0.8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工作年限、婚姻状况、学历、劳动关系、宗教信仰、照顾临终病人的经历、丧亲经历是影响肿瘤科护士死亡态度的因素;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劳动关系、宗教信仰及丧亲经历是影响肿瘤科护士死亡态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安徽省肿瘤科护士死亡态度较消极,年龄、性别、学历、劳动关系、宗教信仰、丧亲经历及婚姻状况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应重视护士的死亡态度,并根据影响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促进护士对死亡态度的正向转变,进而提升对肿瘤病人的照护品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肿瘤医院护士死亡焦虑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死亡焦虑量表对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387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肿瘤医院护士总体死亡焦虑得分为(7.11±2.75)分,其中,情感维度为(2.22±1.37)分、压力与痛苦维度为(2.41±0.81)分、时间意识维度为(0.69±0.95)分、认知维度为(1.14±1.00)分。总体均分明显高于医学院校学生和结直肠癌患者(P0.05),宗教信仰、学历、是否接受过死亡教育、是否参与亲友临终处置是肿瘤医院护士死亡焦虑水平的影响因素。结论 :肿瘤医院护士死亡焦虑水平较高并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重视护士的心理健康并适时开展死亡教育和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临终照护为主的护理培训对提高肿瘤科护士照护晚期癌症患者知识和照顾临终癌症患者态度的效果。方法由临床护理专家、医生及小组成员根据住院癌症患者临终照护模式的护士培训课程对250名临床护士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培训分为8个模块内容,共40个学时,每个模块内容分为理论授课、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培训前后,采用临终癌症患者照护知识问卷及照顾临终患者态度问卷进行评价。结果培训后,肿瘤科护士的临终照护知识总分、心理护理、丧亲家属照护、死亡准备和精神支持与希望维护维度得分均提高,与培训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照顾临终患者态度总分、照顾态度和照顾意识维度均提高,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终照护相关培训可有效提高肿瘤科护士的临终照护知识水平,改善照顾临终癌症患者的态度。临终照护培训可使护士更好地照护临终癌症患者应对死亡,有利于肿瘤科护士专业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