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红杰  向秋 《医药导报》2013,32(9):1183-1186
摘要生育三烯酚是天然维生素E中的重要成分,有α、β、γ和δ等4种亚型。大多数食用油,包括棕榈油、米糠、椰子油、红木油以及大麦、小麦等均含有生育三烯酚,其中棕榈油和米糠中含量较高。近年来,生育三烯酚在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生育三烯酚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和抑制血管生成。生育三烯酚具有预防和治疗肿瘤的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据悉,天然生育三烯酚生产商达沃斯生命科学公司(Davos Life Science,DavosLife)近日宣布,其天然维生素E3(δ-生育三烯酚)现已在日本和韩国上市。该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生育三烯酚生产和研发中心,致力于生育三烯酚的生产和研究,并为客户提供科学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3.
生育三烯酚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生素E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结构相似的酚类化合物的总称.维生素E在化学结构上均为苯并--氢吡喃的衍生物,包括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两类,是一类脂溶性维生素.  相似文献   

4.
岗梅叶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岗梅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其理化性质,结合光谱数据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rotundioic acid(1)、2α,3β,19α-三羟基乌索-12-烯-23,28-二羧酸(2)、2α,3β,19α-三羟基齐墩果-12-烯-23,28-二羧酸(3)、山柰酚(4)、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5)、2(E)-2,6-二甲基-2,7-辛二烯-6-羟基-1-醇苷(6)、2,3-二羟基苯甲酸(7)、β-谷甾醇(8)、胡萝卜苷(9)。结论化合物1-7为从该种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孙定人  张石革 《中国药房》2003,14(11):703-704
1维生素E的由来维生素E的发现始于20世纪初 ,其经过与大鼠的生育有关。1936年 ,维生素E被伊文斯等从麦芽油中分离 ,并以对抗大鼠的不孕症而闻名 ;1938年 ,费豪兹对其结构作了化学鉴定 ,同年由卡诺等又以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其天然品存在于植物油、麦芽、杏仁、花生或葵瓜子中。维生素E对动物的生殖、发育都有明显的影响 ,缺乏时会使动物的生殖功能受损 ,而补充则可恢复其生育机能 ,因此又称为生育酚。此后 ,人们逐渐认识到自然界中的维生素E有8种 ,可分为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两大类。它们各具有4种异构体 ,并分别被命名为α、β、γ和δ生…  相似文献   

6.
最近有研究表明,抗氧化性维生素β-胡萝卜素(维生素A前体)和α-生育酚(维生素E)在预防冠心病发作上非但无益,反而会增加冠心病死亡的危险,尤其是β-胡萝卜素.Lancet杂志报道了对1864例有心肌梗死病史的男性吸烟患者进行ATBC研究的结果:在给予抗氧化性维生素或安慰剂平均5.3a后,两组在冠心病发作次数上无显著性差异,然而,按受β-胡萝卜素组致死性冠心病的发作明显增加75%,同时接受β-胡萝卜和维生素E组冠心病的死亡率也明显增加58%,单独接受维生素E组,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不明显为33%.  相似文献   

7.
本品由棕榈油和红棕榈油酸甘油酯均匀混合而成,可向哺乳动物皮肤提供胡萝卜素,治疗皮肤干燥、皱纹、过度色素沉着、皮肤光损伤、晒斑、吹风性皮肤损伤、刺激、瘙痒、皮肤粗糙或变硬、炎性皮肤病(寻常痤疮、酒渣鼻、牛皮癣、湿疹性皮炎)或尿疹等皮肤病,增加皮肤水分、软化皮肤,治疗唇裂、虫咬,改善面部皮肤或治疗与衰老相关的皮肤病。本品富含胡萝卜素类、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类,易于皮肤吸收。用含胡萝卜素类的棕榈油等的化妆品治疗皮炎、寻常痤疮等皮肤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红树植物海莲内生真茵茵丝体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手段,利用理化教据和各种波谱分析方法,结合文献对照,对海莲内生真菌penicilium sp.091402菌丝体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 从海莲内生真菌penicilium sp.091402菌丝体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22E)-麦角甾-5,7,22-三烯-3-醇(1),(313,5α,8α,22E)-5,8-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醇(2),(3β,5α,6α,7α,22E)-5,6-环氧麦角甾-8(14),22-=-烯-3,7-二醇(3),(3β,5α,6β,22E)-麦角甾-7,22-二烯-3,5,6-三醇(4),soyasapogenol B(5)和citrinin H2(6).  相似文献   

9.
叶文明  宋青青 《安徽医药》2018,22(10):2001-2004
目的 探讨血清中维生素A、E以及β-类胡萝卜素的含量与腰椎骨赘形成是否存在相关性。 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东医科大学附属湛江中心人民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社会人群进行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获取20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72例,女性128例,平均年龄68岁,记录其饮酒史以及吸烟史等。通过X光扫描获得其腰椎侧位平片,并测量其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同时检测试验对象血清中的维生素A、E、β-类胡萝卜素含量、三酰甘油水平、体质量指数(BMI)、骨质疏松症程度。 结果 通过X光扫描发现有34例体检对象有腰椎骨赘形成,约占总人数17%。嗜酒的老年男性尤为显著,并且与骶骨倾斜角大小有显著相关性。同时,腰椎骨赘形成者的血清中,维生素E以及β-类胡萝卜素的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体检人群。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优势比(OR)=1.1,95%置信区间(CI)=1.02~1.16;P=0.026]以及血清中低维生素E(OR=2.3,95%CI=1.08~10.9;P=0.013)与β-类胡萝卜素水平(OR=6.7,95%CI=1.39~32.6;P=0.021)均是普通人群中骨赘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论 血清中低维生素E及β-类胡萝卜素水平下降是腰椎骨赘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在这个快速老龄化的社会中,我们应该通过合理的营养摄入来防止腰椎骨赘形成及退变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大约有100种化学结构与β胡萝卜素相似的类胡萝卜素(carotenojds).主要存在于黄色或红色的植物中。β-胡萝卜素在肠道被肠粘膜β-胡萝卜素加氧酶氧化生成2个分子的视黄醇,即维生素A(简称VA)。后被吸收入体内被氧化成视黄醛.再进一步被氧化成视黄酸(又称维甲酸retinoic acid简称R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软珊瑚来源的毛壳属真菌(Cheatomium sp.)中的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分离手段对毛壳属真菌的乙酸乙酯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并结合文献报道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CCK-8方法对化合物的肝癌干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进行了体外测试。结果 分离得到13个已知的麦角甾醇类化合物,其结构分别鉴定为:麦角甾醇(1),(22E,24R)-麦角甾-6,22-二烯-5α,8α-过氧-3β-醇(2),(22E,24R)-麦角甾-5,8(14),22-三烯-3β,15α-二羟基-7-酮(3),(22E,24R)-麦角甾-5,8(14),22-三烯-3β,15β-二羟基-7-酮(4),(22E,24R)-麦角甾-5,8,22-三烯-3β-羟基-7-酮(5),(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9α-四醇(6),(22E,24R)-麦角甾-7,22-二烯-5α,6α-环氧-3β-醇(7),麦角甾-7,22-三烯-6β-甲氧基-3β,5α-二醇(8),(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二醇-6-酮(9),麦角甾-7,9(11),22-三烯-3β,5α,6α-三醇(10),(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11),(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a,9a-三醇-6-酮(12),(22E,24R)-麦角甾-8,22-二烯-5α,6α-环氧-3β,7α-二醇(13)。在体外活性测试中,化合物3、4、6、8、13对人肝癌Huh7干细胞增殖显示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5~13为首次从该属真菌中分离得到。本文是对麦角甾醇类化合物抑制肿瘤干细胞增殖活性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Hook.f.)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开放ODS柱色谱、HPLC等各种色谱技术对雷公藤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分析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雷公藤根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α,3α,23-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2α,3α,23-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1)、2α,3α,23-三羟基乌苏烷-12,20(30)-二烯-28-酸(2α,3α,23-trihydroxyurs-12,20(30)-dien-28-oic acid,2)、2α,3α,24-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2α,3α,24-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3)、2α,3α,19α-三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euscaphic acid,4)、熊果酸(urasolic acid,5)、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6)、2S,2′S-aurantiamide acetate(7)。结论化合物1、2、3、7为首次从雷公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1研究背景类胡萝卜素是一类抗氧化营养素,包括α、β胡萝卜素、番茄红素、脂色素及玉米黄质等,在体内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其中α、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原,起着抗氧化剂的作用;脂色素及玉米黄质对维持视觉功能十分重要;番茄红素可能具有更多的细胞保护效应。类胡萝卜素的体内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没药树脂氯仿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进一步阐明没药药效物质基础。方法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开放ODS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MTT法评价化合物对前列腺癌细胞(PC-3)的抗肿瘤活性。结果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proximadiol(1)、orientalol E(2)、alismol(3)、guaianediol(4)、(1(10)E,2R*,4R*,5S*)-2-甲氧基-5-乙酰基-呋喃吉玛-1(10)-烯-6-酮(5)、(1(10)E,2R*,4R*)-2-甲氧基-8,12-环氧吉玛-1(10),7,11-三烯-6-酮(6)、没药酮(7)、二氢焦莪术酮(8)、cycloartane-1α,2α,3β,25-tetrol(9)、阿尔廷-24-烯-1α,2α,3β-三醇(10)、阿尔廷-24-烯-1α,3β-二醇(11)、29-norlanost-8,24-dien-1α,2α,3β-triol(12)。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没药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0和12对PC-3的细胞毒活性的IC50值分别为37.4μmol·L~(-1)和26.2μmol·L~(-1)。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花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flor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色谱、HPLC等手段对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结合参考文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花刺柳珊瑚的甲醇氯仿混合溶剂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15个单体化合物:(22E)-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5α,8α-过氧化麦角甾-6-烯-3β-醇(2),(24E)-5α,8α-过氧化麦角甾-24-乙基-6,24-二烯-3β-醇(3),(22E)-5α,8α-过氧化麦角甾-24-乙基-6,22-二烯-3β-醇(4),(22E)-5α,8α-过氧化麦角甾-23-甲基-6,22-二烯-3β-醇(5),5α,8α-过氧化麦角甾-24-甲基-6,9(11),22-三烯-3β-醇(6),6-甲氧基-胆甾-7-烯-3β,5α-二醇(7),(22E)-24-乙基-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24-亚甲基-胆甾-3β,5α,6β-三醇(9),(22E)-胆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10),胆甾-5-烯-3β,7α-二醇(11),胆甾醇(12),24-亚甲基胆甾醇(13),丁烯酸内酯(14),N-2-(1,3-二羟基-4,8-十八二烯基-)-十六酰胺(15)。结论化合物(1-15)均为首次从该种柳珊瑚中得到。  相似文献   

16.
杨毅  王真  顾艳玲  徐其平  孔云 《中国药房》2014,(19):1780-1782
目的:研究短刺海马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乙醇提取和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分离纯化,再通过波谱分析并结合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短刺海马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经鉴定为胆甾醇(1)、胆甾-4-烯-3-酮(2)、3β,5α,9α-三羟基-(22E,24R)-麦角甾-7,22-二烯-6-酮(3)、24-甲基-5α-胆甾-7,22-二烯-3β,5,6β-三醇(4)、3β-羟基-7-甲氧基-胆甾-5-烯(5)、3β-羟基-胆甾-5-烯-7-酮(6)、肌酸酐(7)、鸟嘧啶(8)、腺嘌呤(9)。结论:9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短刺海马中分离得到。该结果可为短刺海马的合理利用和进一步产品开发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测定由核黄素-5′-磷酸钠、水溶性维生素类、维生素A醇、维生素D_2、醋酸维生素E、维生素K、N-(对氨苯甲酰基)-L-谷氨酸、N-苯甲酰基-L-谷氨酸、(±)5-甲基-5,6,7,8-四氢喋酰-L-谷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喋呤、(±)-5,6,7,8-四氢喋酰-L-谷氨酸等组成的药物制剂中的叶酸。测定浓度范围为0.1~15.0μg/ml,平均回收率可达99.2%,CV 1.7%。稳定性测定结果为97.3~103.1%,CV2.5%。本法简便、价廉。色谱条件:用装有μ-Bondapak C_(18)柱(3.9 mm×30cm)和37~50μmCorasil C_(18)颗粒填充的前柱(2mm×7cm)的Waters6000 A型色谱仪,室温,710B型自动进样  相似文献   

18.
夏枯草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柱色谱分离技术,从夏枯草全草70%乙醇浸膏的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经MS和NMR分析鉴定为:白桦脂酸(1)、乌苏酸(2)、2α,3α-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3)、2α,3β-二羟基-12-烯-28-乌苏酸(4)、2α,3β,24-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5)、2α,3α,19-三羟基-12-烯-28-乌苏酸(6)、齐墩果酸(7)、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8)、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9)、山奈酚-3-O-β-D-葡萄糖苷(10)、芦丁(11)、丹参素甲酯(12)、丹参素乙酯(13)、迷迭香酸乙酯(14).其中化合物5、6、10、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1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维生素E吸收与代谢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大量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分析、归纳,阐述维生素E生理活性与结构关系、吸收与分解代谢机制方面的研究。结果维生素E类似物的生理活性与吸收,与结构及α-生育酚转运蛋白作用密切相关,α-生育酚苯并二氢吡喃母环的降解是通过与自由基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生育酚醌或生育酚氢醌,然后以生育酸或生育酸内酯的形式排出体外完成。α-生育酚侧链降解则是通过细胞色素介导的ω-氧化途径和β-氧化途径进行。结论α-生育酚转运蛋白选择性地吸收α-生育酚,维生素E苯并二氢吡喃母环的降解是通过抗氧化途径进行,侧链降解则是通过细胞色素介导的ω-氧化和β-氧化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抗孕-53”差向异构体的反相HPLC测定方法。“抗孕-53”差向异构体中,α体的C_2炔基处于e键,β体的C_2炔基处于α键,利用两者极性的微小差异,本文用甲醇:水(85:15)为流动相在Zorbax-C_(18)色谱柱中分离,以uv200nm检测。所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