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 初步总结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经验,探讨其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围手术期处理。方法 20例表现为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既往有后循环梗塞病史,13例为反复头晕发作或血管性头痛。椎动脉起始段13例:椎动脉颅外段3例,颅内段5例;基底动脉12例。病变狭窄程度均在70%以上,狭窄长度2-12mm。所有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将球囊膨胀型支架(BX,AVES670,EXPRESS,BIODIVESO)在微导丝导引下通过狭窄部位,缓慢充盈球囊,造影观察支架释放情况后缓慢回撤球囊。结果 29例恢复正常管径,4例狭窄程度减小80%以上,无内膜撕裂和血栓形成。临床随访3-10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满意,无短暂性缺血再发生或卒中;影像学随访10例患者,均无血管再狭窄。结论 椎基底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但远期疗效仍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11例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患者行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 11例患者成功地植入 12枚球囊扩张支架 ,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果 术后见狭窄程度明显改善 ,<2 0 %。在 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 ,11例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及再狭窄发生。TCD示血流通畅 ,未见内膜过度增生。结论 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其长期的效果还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植入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目的 了解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与之有关的因素。方法 总结57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的疗效,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61处(23处为后循环狭窄,38处为前循环狭窄),支架均一次成功植入,血管狭窄程度减为0%~32%,1例发生颅内出血。临床随访3~30个月,无短暂性缺血的再发作或中风;DSA随访43例患者,3例出现支架内内膜增生,但均无血管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有助于降低中风的发生率,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治疗适应证、技术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7年3月至2001年10月收治的经血管内方法治疗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14例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以及临床疗效,14例患者中9你是2001年以前的病例,单纯采用血管内球囊扩张术,而2001年5例患者全部采取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结果:采用球囊扩张的9例患者成功扩张5例,从术前平均狭窄67%扩张到术后的18%,2例由于球囊到位困难而放弃,2例患者出现与技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该5例手术成功的患者,经过平均21个月随访,症状消失2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病情平稳,无卒中发生。5例近期使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患者,4例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从术前的平均85%下降到术后的平均10%,大脑中动脉血流明显增加。1例在支架到位后出现血管破裂。短期随访无卒中再发作(3-5个月)。结论: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以及支架置入术对于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治疗有效,技术可行。支架血管内成形术虽然刚刚起步,更有发展潜力,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临床随访。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7例外科高危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接受了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支架定位准确,4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3例患者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无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3~23个月,均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发生。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外科高危的复杂型颅外颈动脉狭窄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临床体会,探讨该技术的适应证、并发症防治及初步疗效。材料和方法:55例颈动脉狭窄患者(2000年10月至2001年12月,40例有反复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1例小脑出血,14例无明显症状)在球囊扩张后安装自膨胀血管内支架,其中33例还应用不可脱卸球囊进行支架内再扩张。结果:53例支架定位准确,2例释放支架时支架向近端移位。31例患者狭窄完全消失,20例狭窄程度减少90%以上,4例减少70%,术中1例发生短暂脑缺血性发作,1例发生脑梗死。临床随访1-15个月(平均6.1个月),仅1例术后2个月发作TIA 1次。颈动脉超声随访42例,DSA随访15例患者颈动脉均无再狭窄发生(6-12月)。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安全而有效方法,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及疗效。材料和方法:对2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8例、大脑中动脉狭窄11例、基底动脉狭窄1例和椎动脉颅内段狭窄7处。结果:27例中,支架成形术成功26例(96.3%),狭窄程度从术前76.3±10.1%降至术后8.2±6.9%。其中1例因颈内动脉虹吸段过度迂曲导致支架植入失败,2例术后24h内发生颅内出血,1例术后发生支架内血栓再形成,无手术死亡。22例随访0.5~1a(平均7.5个月),无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方法,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一定的安全性,但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经脑血管造影证实的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并进行随访观察分析。结果除1例失败外,22例均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5.7%,狭窄率从术前平均(84.3±4.2)%下降到术后(6.2±5.3)%,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6~24个月均未再次发生脑卒中或TIA。结论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狭窄技术成功率高、围手术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术对放射治疗后动脉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和内支架置入术在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后所致动脉疾病的治疗,及靶血管和内支架的长期支撑开放作用。方法14例患者,因为放疗所致18处动脉性病变,而给予血管球囊成形术治疗。并将13个内支架置入于8例患者,分别治疗血管闭塞3例,动脉瘤1例,残存狭窄2例,多发狭窄1例,球囊成形术后再发狭窄1例。所有病例均用CT扫描和(或)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内支架及其靶血管内的血流情况。结果血管成形术成功治疗14例,其中8例患者在动脉病变处置入内支架。随访8个月至5年,11例动脉病变基本消失,血管造影示狭窄<20%,临床症状完全解除,3例狭窄<30%,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单一的血管成形术以及多技术综合运用,可有效治疗放疗所致的动脉性病变,应考虑其为动脉损伤性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于鼻咽癌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的疗效。资料与方法对2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狭窄的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并进行随访。结果2例患者中1例为男性,1例为女性,其中1例有双侧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分期对2侧病变血管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1例左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右椎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同时对2处严重狭窄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经过随访并未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对于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因椎动脉狭窄致后循环脑缺血的患者行支架成形手术的经验体会。 方法47例因椎动脉狭窄致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于我科行椎动脉支架成形术,共留置支架52枚,其中椎动脉V1段为46枚,V4段6枚。所有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或CT血管造影随访,平均随访6.3月。分析动脉狭窄改善及其他并发症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支架成形术。术后患者症状缓解率为85.1%(40/47);术前狭窄率(75.2±6.7)%,术后狭窄率为(7.6±6.1)%。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RS)9处(17%),8处为椎动脉起始部,1处为V4段。 结论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缺血性椎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但应尽量避免IRS等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随访结果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总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中期结果。方法 2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应用球囊膨胀型支架行腔内成形术治疗,分析影像学及中期随访结果。结果 共治疗颅内狭窄病变28处(13处为后循环狭窄,15处为前循环狭窄),支架均1次成功植入。临床随访18~39个月(平均24.3个月),无短暂性脑缺血再发作或卒中;DSA随访20例患者,4例血管再狭窄(狭窄面积在50%以上),侧支血管通畅。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颅内动脉狭窄是安全、可行的,有效预防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多支架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多支架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临床体会。方法 采用2枚或2枚以上支架对8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患者12支狭窄血管行血管成形术,共植入17枚支架,其中颈动脉颅外段狭窄使用自膨胀支架,颅内段和椎动脉使用球囊膨胀型支架。结果 所有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狭窄均明显改善,随访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脑缺血发作,除1例动脉闭塞外,其余无再狭窄发生。结论 多个支架治疗颅内外动脉狭窄安全有效,但仍需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4.
Percutaneous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extracranial vertebral artery(VA) stenosis seems a safe,effective and useful technique for resolving symptoms and improving blood flow to the posterior circulation,with a low complication rate and good long-term results.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ortuosity of the vessel,stent placement is a real challenge.The new coronary balloon-expandable stents may be preferred.A large variability of restenosis rates has been reported.Drug-eluting stents may be the solution.After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percutaneous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 of extracranial VA stenosis is technically feasible,but there is insufficient evidence from randomized trials to demonstrate that endovascular management is superior to best medical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支架成形术处理颈动脉系血管狭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技术治疗颈动脉系血管狭窄14例,狭窄位于颈动脉分叉部6例,颈内动脉颅内段3例,大脑中动脉水平段3例,颈总动脉起始部2例。均经股动脉入路,依据动脉狭窄的程度和长度,13例分别选用不同型号的Smart自膨式支架和Biodivysio管状支架进行血管内成形,1例行球囊扩张成形。14例均获成功,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术后卒中量表(NIHSS)测定无卒中发生;随访3-14个月,无TIA等缺血性神经损害发生。本组初步结果表明,应用支架成形技术经血管内治疗颈动脉系血管狭窄操作较安全简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治疗原位肝移植后肝动脉狭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与分析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在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到2006年9月11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治疗资料。结果11例患者共使用13枚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治疗,其中1例由于病变长度,需要2枚支架;1例出现再狭窄需要第2次支架植入。所有病例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中未出现与支架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在肝移植后肝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应用安全有效,有极好的技术成功率和中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因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致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12例。结果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患者手术成功率高,12例患者左锁骨下动脉血流完全通畅、椎动脉血流方向恢复,局部并发症少,其中1例采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双入路交换导丝贯通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结论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是一种创伤小、疗效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