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疣状胃炎27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疣状胃炎(verrucose gastritis,VG)又称豆疹状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是胃炎的一种特殊类型,在悉尼系统中隶属隆起糜烂性胃炎类别.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对本病的报道日益增多.我院2008~2009年在行胃镜检查患者中检出疣状胃炎2716例,检出率16.5%,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 在内镜下疣状胃炎形态有别于一般慢性浅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命名比较多。国内多称痘疹状胃炎,易与早期胃癌相混淆。1986年至1980年笔者使用日本OlympusXQ_(10)GF-BⅢ等胃镜共检查1174例,检出疣状胃炎93例,占总检人数的9.7%。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男性71例,女性22例,男女之比为3.2:1。年龄18~72  相似文献   

3.
这些人最易患胃癌:40-60岁人群,特别是有吸烟嗜好、不洁饮食以及慢性胃病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疣状胃炎、巨大胃皱裂病等)。  相似文献   

4.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胃炎,又称隆起型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案也不统一。本研究就2008年1月—2012年1月收集的我院门诊及住院疣状胃炎431例的临床、内镜、病理特点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疣状胃炎4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疣状胃炎又称痘疹样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内镜下属于隆起糜烂性胃炎。临床上缺乏特异性,但在内镜、组织形态学上有特征性改变的胃黏膜病变。2002—2005年我院检出疣状胃炎患者412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12例疣状胃炎患者男性322例,女性90例,年  相似文献   

6.
疣状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具有特征性形态及病理变化的特殊类型的胃炎,又称隆起糜烂性胃炎、痘疹样胃炎、脐样糜烂等,其特点为胃黏膜上可见单个或多个隆起性病变,病变中央凹陷、糜烂。2004年4月~2006年3月我院门诊和住院患者中诊断为疣状胃炎且年龄在60岁以上者68例,现对其临床、内镜及病理学特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疣状胃炎又称痘疹样胃炎,1990年悉尼会议又将其定义为隆起糜烂性胃炎,临床上依据其内镜下表现和病变,经过药物治疗是否易于消失分为未成熟型(消失型)和成熟型(持续型)。我院自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间采用三联疗法联合胃复春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不成熟型疣状胃炎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关系探讨及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疣状胃炎是一种特殊典型的胃炎。根据悉尼胃炎新分类,属于隆起糜烂性胃炎。目前,对其发病机制仍甚不清楚,临床上治疗各家不一。为此,我们对120例疣状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作治疗后进行初步对比观察,以了解两者是否存在相互联系,提高临床上对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关系的认识,有利于指导临床上治疗。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结果.方法:选取近3年胃镜下表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其中男46例,女60例,年龄48 ~79岁,平均(62.7±21.4)岁.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作对比.将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与内镜诊断作对比.记录内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及误诊率.根据灵敏度及特异度计算内镜诊断及病理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内镜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及误诊率分别为66.7%、84.3%、33.6%、46.8%.内镜及病理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纯依靠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高的漏诊率及误诊率,病理诊断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胃炎合剂联合莫沙比利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统计学原理的指导下将我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8例作为本次研究活动的对象。并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单纯使用胃炎合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莫沙比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3%高于对照组74.4%,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上腹部疼痛、暖气以及腹胀等临床症状改善效果显著于对照组,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时候,相对于单纯的莫沙比利治疗措施,联合胃炎合剂展开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且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内镜下微波联合药物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疣状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疣状胃炎11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胃镜下对所有疣状病变进行高频电凝疗法,术后予HP药物根除治疗;对照组只予HP药物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和疣状病变治疗效果,12周时疣状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疗程结束后4周HP根治率无明显差异,4周和12周疣状病变治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内镜下微波结合抗HP治疗疣状胃炎安全、可靠、疗效显著,是治疗疣状胃炎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疣状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观察78例疣状胃炎Hp感染情况、内镜表现及病理改变,同时与随机选择同期检查的慢性胃炎82例进行比较。结果疣状胃炎组Hp感染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疣状胃炎组Hp感染率随炎症活动程度加重而增高;疣状胃炎组中重度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均明显高于慢性胃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p感染与疣状胃炎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疣状胃炎伴有明显的病理异常,有恶变倾向,应重视诊治和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成熟型疣状胃炎的临床特点,分析内镜下治疗的效果.方法 比较成熟型疣状胃炎(134例)、未成熟型疣状胃炎(435例)及非疣状糜烂性胃炎(673例)的临床表现、病理表现、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等,分析成熟性疣状胃炎的临床特点.将134例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氩离子凝固术(APC)组(70例)、药物组(64例),APC组采用内镜进行APC+奥美拉唑口服,药物组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硫糖铝口服,比较2组症状总有效率、内镜下疣状病灶消除率及抗Hp有效率.结果 成熟型疣状胃炎上腹痛、腹胀、黑便或潜血阳性等发生率,病理表现中肠上皮化生发生率、上皮内瘤变(不典型增生)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成熟型疣状胃炎和非疣状糜烂性胃炎(P<0.05),H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C组患者中70例经APC治疗4周后,58例(82.9%)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治疗7周后复查胃镜,42例(60.0%)原病灶已消失,无瘢痕形成,症状总有效率92.9%,内镜下疣状病灶总消除率100%;药物组64例治疗4周后20例(31.3%)症状消失,7周后复查胃镜仅12例(18.7%)疣状改变消失,症状总有效率79.7%,内镜下疣状病灶总消除率71.8%.APC组抗Hp治疗有效42例,占75.0%;药物组抗Hp治疗有效32例,占71.1%.成熟型疣状胃炎APC组症状总有效率、内镜下疣状病灶消除率优于药物组(P<0.05),2组抗Hp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熟型疣状胃炎具有较为独特的临床特征,APC结合药物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胃部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据有关统计资料其癌变率是:5-10年癌变率约3%-5%,〉10年癌变率10%,轻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2.5%-11%,中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4%-35%,重度异型增生10年癌变率10%-83%。慢性萎缩性胃炎严重影响着广大群众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我院将收治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简单随机化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总有效率数据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优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方案护理后,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且安全性高,在以后的临床护理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张禹 《家庭医药》2006,(9):42-42
我的名字叫“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家族中的一员。和我同名异姓的兄弟很多,如急性胃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出血性胃炎、肥厚性胃炎、腐蚀性胃炎和化脓性胃炎等。我们胃炎兄弟的身世、性格和脾气(指发病机理和症状特点等)虽不相同,但家全住  相似文献   

17.
程桐花  朱贞祥 《安徽医药》2011,15(10):1302-1303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疣状胃炎(VG)的疗效。方法经胃镜诊断疣状胃炎86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52例)、B(34例)两组。A组在胃镜下对所有疣状病变进行高频电凝疗法,术后予HP药物根除治疗。B组只予HP药物根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4周时HP根除率和疣状病变治疗效果,24周时疣状病变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疗程结束后4周HP根治率无明显差异,4周和24周疣状病变治效果有显著差异。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药物抗HP疗法较单药物抗HP疗法治疗疣状胃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抗感染药学》2016,(3):686-688
目的:评价莫沙比利与胃炎合剂联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症状改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4月间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按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患者均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与胃炎合剂联用治疗,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单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3.67%和97.96%,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5.56%和84.44%(P<0.05);观察组患者上腹部疼痛、嗳气和腹胀的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莫沙比利与胃炎合剂联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莫沙比利的临床疗效,提高了痊愈率,缓解了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以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9月期间的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人数30例。结果根据临床表现,观察组相对于对照组而言,其临床效果较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在临床医学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顽固性难治的消化道疾病,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1999年3月~2004年6月,我们观察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75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