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贲门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显示方法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双重对比钡餐造影法诊断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46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X线影像资料。结果:贲门形态改变40例,贲门区软组织肿块影35例,食管下段受侵29例,胃体上部受侵17例。结论:气钡双重造影多轴位反复观察在贲门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贲门癌的钡餐和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贲门癌的影像学资料,51例钡餐造影,其中39例加作了CT检查。结果贲门癌钡餐造影征象包括贲门部肿块41例,贲门形态的变异和钡流走向改变45例,病变不同程度侵犯食管下端42例,伴胃底黏膜破坏和胃壁僵硬29例,病变侵及胃体部15例。CT征象包括贲门区肿块39例、胃壁增厚6例、食管壁增厚32例、贲门周围淋巴结肿大8例、后腹膜淋巴结肿大5例、肝脏转移灶3例。结论钡餐造影是检出贲门癌的首选方法之一。CT对贲门癌的诊断、术前分期、预后及治疗方案的确定有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上消化道双原发恶性肿瘤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消化道双原发肿瘤不多见 ,我院发现2例 ,经病理证实 ,报道如下。病例例1 ,男 ,51岁 ,因进食梗阻3个月余 ,近期加重 ,以食道癌收入院。上消化道钡餐检查 :气钡双重造影见食管中段长约6 0cm管腔充盈不规则区 ,局部食管粘膜纹中断、破坏。管腔狭窄 ,钡过延迟 ,管壁僵硬 ,其胃底贲门区偏小弯侧一大小约3 0cm×3 0cm软组织肿块影 ,边缘呈分叶状 ,充盈相呈相应大小充缺影 ,形态固定。诊断 :食管、胃底贲门癌。内窥镜活检、病理 :食管中段距门齿30cm处见2cm×3cm大小肿物突向管腔 ,表面糜烂、充血、水肿 ,贲门小弯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的X线表现,分析X线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例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进行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观察。结果8例患者中,食管-食管型3例,食管-胃型3例,胃-胃型2例,X线主要表现为食管和胃的不规则龛影,黏膜中断、破坏、管腔狭窄、钡剂通过受阻。结论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是诊断上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石双任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3):8210-8211
目的探讨早期贲门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的原因。方法对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的18例早期贲门癌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8例中被误诊贲门炎5例,贲门痉挛2例,胃底静脉曲张3例,良性溃疡4例,漏诊4例。结论对正常贲门口X线表现及生理特殊性缺乏认识,对早期贲门癌的X线特殊征象认识不足,检查前准备不当及检查方法不规范、全面是早期贲门癌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贲门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据统计在食管癌和贲门癌的发病率中贲门癌占1/3,胃癌发生在贲门的次于胃窦区和胃小弯区,在残胃胃癌的病例中也有位在贲门的。贲门癌的诊断有时比较困难,X线检查帮助甚大。为了早期发现贲门癌并提高贲门癌的X线诊断准确性,现就有关这方面的问题综述如下: 一、贲门的正常X线解剖: 食管腹段下端与胃体上端开口相接处称为贲门。贲门左上方为胃底,贲门和胃底交界处有一切迹为贲门切迹,贲门下方系胃体,上方与食管相连。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32岁。15岁开始下咽不畅,与情绪有关,有黑便史。1983年2月食道吞钡及镜检见食管扩大,下端及贲门圆椎样狭窄。拟诊贲门痉挛,贲门癌?剖腹见贲门处炎性缩窄环小弯侧有硬结。采用Heller氏手术,分离困难,出血多,加左胸切口行食管  相似文献   

8.
自1983年1月至1987年2月,我们对5例残胃贲门癌患者施行了手术,其中3例残胃部分切除,食管—余胃吻合术;2例残胃全部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术后恢复良好,效果满意。本文仅就残胃贲门癌的手术方式和手术要点体会提出讨论如下: 病例摘要: 例1,患者,男,52岁,1970年因十二指畅球部溃疡穿孔行BillrothⅡ式胃大部分切除。1982年1月出现左上腹隐痛,经食管造影发现贲门处有一龛影。纤维胃镜检查:贲门小弯侧有一3×4cm溃疡面。病理报告:低分化腺癌。1982年1月24日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简称全麻)下行左胸腹联合切口。开腹后发现残胃小弯侧贲门处有一3×4×3cm的肿块。肿瘤下极距原吻合口约6cm。膈下及贲门小弯侧有肿大淋巴结。将切口延至左第7肋间开  相似文献   

9.
总结15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贲门癌,分析其中19例漏诊病例的主要原困。提出提高贲门癌X线诊断的基本问题是:(1)改进X线检查方法,以低张气钡双熏对比造影及适当的投照位置为佳。(2)熟悉贲门区正常X线表现才能敏锐的发现异常。贲门区粘膜增粗、扭曲、中断、消失、扇形粘膜皱襞两边向外膨隆及钡斑等均提示早期癌的可能。(3)明确癌肿向食管及胃侵犯范围。以便于手术參考?躁诿虐┯腙诿啪仿蔚募鸺澳昵崛岁诿虐┑腦线诊断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胃类癌11例X线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类癌又称胃嗜银细胞瘤,是一种少见病,占胃肠道肿瘤的1·5%[1]。是由胚胎时期原始分泌细胞发生的低度恶性肿瘤。现将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并经病理证实的11例胃类癌病例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8例,女3例;年龄35~72岁。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疼痛7例,咽下困难4例,便血5例,消瘦8例,贫血6例,其中有2例出现面色潮红、呼吸困难、哮喘等症状。1·2 X线表现贲门胃底部类癌5例,均表现为贲门区充盈缺损,贲门呈增厚喇叭口状,管壁僵硬,黏膜破坏,或呈贲门下盘状隆起块影;胃体小弯侧类癌2例,小弯侧有较…  相似文献   

11.
胃息肉的X线诊断《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息肉的X线诊断。材料与方法:传统钡餐造影与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的应用对比。结果:本组病例12例单发,4例多发。病理:乳头状腺瘤10例,炎性纤维样息肉6例,并发小弯侧良性溃疡2例,胃小弯溃疡型腺癌Ⅱ级1例。结论:胃低张气钡双对比造影是检出和确诊胃息肉的有效方法;单发或多发,圆形、卵圆形或葡萄状的胃内软组织肿块是胃息肉的主要X线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探讨早期食管癌的X线检查诊断与电子纤维胃镜诊断的经验。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早期食管癌的X线双对比造影表现及胃镜下表现。结果:78例食管双对比钡剂造影X线表现主要为:(1)食管黏膜粗糙,紊乱呈颗粒状;(2)食管壁小结节状息肉样隆起,局限性小充盈缺损;(3)小龛影;(4)局部管壁柔软度和舒张度减低。结论:食管双对比钡剂造影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食管病变并可显示病变部位,形态,大小,和范围;而电子纤维胃镜可以定性,定期,二者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食管X线造影及16排螺旋CT在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4例食管癌患者,均经手术病例证实,采用X线气钡双重造影及16排螺旋CT检查,比较分析两中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及影像学表现。结果:X线气钡双重造影和CT检查的准确性分别为90.91%和95.45%,灵敏度均为100.00%,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X线气钡双重造影主要表现为食管壁僵硬,食管充盈度缺损,食管中断等;CT检查主要表现为食管壁增厚,出现周围器官受累或淋巴结转移等。结论:X线气钡双重造影和CT检查均对食管癌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对于单一方法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联合两种方法进行综合评估,并可为患者的顺利治疗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胃小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 ,6 7岁 ,农民。进食梗噎感伴食欲下降月余。门诊检查一般状况尚好 ,两侧颈部及锁骨上未及肿大淋巴结。腹平坦 ,未扪及肿块 ,肛诊阴性。胃肠造影见胃体小弯侧黏膜粗糙 ,贲门扩张不自然 ,钡流不畅。纤维内窥镜检查发现距门齿 44cm胃体小弯及后壁黏膜呈结节溃疡状 ,表面披覆厚苔 ,病理活检诊断少量低分化癌组织。入院后胸片示两肺清晰 ,纵隔无特殊异常。B超示腹主动脉周围未见肿块。遂行胃癌根治手术 ,术后恢复良好。病理检查 巨检 :附大网膜近端胃大部切除标本一个 ,大弯长 15cm ,小弯 6cm ,最宽处 10cm。胃体近贲门小弯侧…  相似文献   

15.
徐秀杰  陈宏平  马强 《临床医学》2004,24(10):25-26
目的:通过对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对比,进一步明确这两种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8例疣状胃炎经气钡双重造影及胃镜检查的诊断结果,并经病理证实。结果:疣状胃炎呈多种形态改变,气钡双重造影多显示出黏膜表面多发圆形或椭圆形隆起,中心呈点状龛影,表面呈痘疮样糜烂,胃襞柔软,随充气量不同形态可改变。结论:气钡双重造影与胃镜检查各有利弊,综合两种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结合胃标本涂钡片,探讨早期前壁胃癌X 线双对比造影的显示能力及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8 例早期前壁胃癌的X 线胃气钡双对比造影资料,其中6 例有术后胃标本涂钡片.结果 X 线诊断早期前壁胃癌或可疑早期前壁胃癌6 例,其主要表现为:颗粒状影4 例,龛影2 例,胃壁轮廓改变4 例,黏膜改变2 例,充盈缺损1 例,漏诊1 例,误诊1 例.结论 早期前壁胃癌X 线诊断的关键是提高胃前壁病变的显示能力和识别技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食管贲门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同期健康对照组及食管贲门癌组,分别行超声、X线钡检及内镜检查。结果 经体表探查的B型超声可以显示食管穿隔后至贲门与胃相连处以及胃。正常人长轴切面为弧形管状,短轴切面呈一系列扁圆靶样结构,癌灶组显示为管径增大、管壁不规则增厚以及胃部延展病灶,远隔脏器的转移和淋巴结肿大等声像图改变。对于X线钡检,内镜检发现的中晚期腹段食管及贲门癌超声的发现率可达97%,而且对病灶的管壁外侵范围,远处转移病灶的检出优于X线钡检、内镜检,因声窗的限制不能显示食管病灶的全程,胃气体干扰也影响了胃底病灶的检出,使其临床应用受限。结论 对于腹段食管及贲门癌的诊断,X线、内镜、超声各有所长,结合使用可以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钡餐双对比造影连续摄影对提高老年人巴雷特(Barrett)食管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老年人Barrett食管,经食管钡餐双对比造影用连续摄影诊断后,经内镜检查和活检病理证实,对其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10例中发病部位均位于食管下段,食管钡餐双对比造影连续摄影表现为:食管黏膜皱襞紊乱10例;溃疡龛影形成10例,单发5例、多发5例,龛影尖角形或椭圆形6例,点状钡斑浅龛影4例;龛影周边衬托有长而窄透亮线或晕环透亮影8例,腔内出现充盈缺损表现2例;龛影大小约0.2~1.2cm,其中4例有1cm以上龛影;食管狭窄4例;伴有食管裂孔疝5例。结论食管钡餐双对比造影连续摄影检查能提高对老年人Barrett食管的发现,认识其影像学特点有助于鉴别诊断,指导治疗,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9.
张瑜  王钢 《上海医学影像》2010,19(3):206-207
目的探讨常规上胃肠道气钡造影检查中补充贲门区四体位成像的意义。方法对153例求诊者进行常规上胃肠道气钡造影后,对贲门区的观察补加四体位摄像(简称四体位法)进行比较,选用χ2检验分析。结果 (1)四体位法检出贲门区异常43例、胃食管返流40例、返流性食管炎12例、各型食管裂孔疝9例、食管下段静脉曲张2例,检出率较常规法提高(依次为53.57%、60%、33.33%、28.57%、100%)。检出贲门区癌2例,平滑肌瘤1例,显示更多典型征象。(2)两种方法检出结果χ2检验有显著差异(χ2=4.1、P0.05)。结论四体位法不仅提高贲门异常的检出率,且对贲门区器质性病变的定性及范围提供更多X线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消化道造影与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胃底贲门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59例胃底贲门癌患者,均行消化道造影与多层螺旋CT检查,对比不同检查方法检测结果及影像学表现检出情况。结果:联合诊断及消化道造影诊断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CT诊断,误诊率及漏诊率均低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道造影检查软组织肿块、恶性龛影及黏膜病变检查率均高于CT诊断检出率;胃壁增厚检出率低于CT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诊断胃壁增厚、食管下端狭窄、恶性龛影及黏膜病变检出率高于消化道造影及CT单一诊断检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道造影在胃底贲门癌中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与多层螺旋CT联合应用,可提高不同影像学表现检出率,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