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 I)患者血浆脑利钠肽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连续性选择230例行PC I治疗的ACS患者。测定入院即刻的血浆BNP水平。随访患者住院期间及发病30 d时病死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及再入院的复合终点)的发生率。结果随着血浆BNP水平的升高,病死率及MACE发生率呈明显升高趋势。经多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NP独立于年龄、性别、家族史、吸烟、血脂异常、糖尿病、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可预测发病30 d时的病死率(r=0.8621,P<0.01)及MACE的发生率(r=0.7241,P<0.01)。结论BNP可以对ACS患者行PC I治疗后进行危险分层,预测近期病死率和MACE发生率,可以作为评价ACS患者近期临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B型尿钠肽和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及预后中价值分析。方法回归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2月在蓬莱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心急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80例及同期门诊查体的27名健康人临床资料。住院80例患者检测入院时、出院时血清cTnT及血浆BNP水平,自身进行治疗前后比较,并与27例健康患者进行比较。患者出院后随访,观察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心功能分级不同的心力衰竭患者在血清cTnI及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升高(P<0.01)。血清cTnI及血浆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密切相关,心功能受损越重,血清cTnI及血浆BNP水平越高(P<0.01)。心功能分级不同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TnI及血浆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发生心脏事件患者血清cTnI及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脏事件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B型尿钠肽和心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及预后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再狭窄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0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患者随机分为通心络组(48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心络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通心络.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狭窄率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的再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6个月的MACE发生率通心络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心络治疗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患者效果良好,可明显改善临床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陈贵源 《现代医院》2008,8(10):35-3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8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法:吸氧、抗感染、镇咳、祛痰、强心、利尿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3颗口服,每日三次。2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检测血液流变学、血浆D-二聚体、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治疗中观察记录疗效和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对照组为68.8%,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2组血液流变学均有所改善,而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治疗组血浆D-二聚体、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比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并发症和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明显降低血浆D-二聚体、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心律失常、肺性脑病、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术前负荷剂量瑞舒伐他汀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89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PCI术前予常规改善心肌缺血、抗凝、抗栓治疗,治疗组在PCI术前12 h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两组术后均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一次口服。观察两组PCI术前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结果 PCI术后两组血清hs-CRP、cTnI和CK-MB水平明显升高,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为2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PCI术前应用负荷量瑞舒伐他汀减轻围手术期炎症反应和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对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9月于某院进行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9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生理盐水组)每组各48例,后将两组患者术前、切皮后1h、术毕即刻及术后24 h的血清心肌损伤相关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切皮后1h、术毕即刻及术后24h的血清BNP、cTnI及CK-M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SOD及TAC均高于对照组,MDA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依达拉奉可有效控制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围术期的心肌损伤情况,并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氧化应激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患者外周血中B型钠尿肽(BN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围手术期的变化情况及其在心脏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并探讨曲美他嗪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103例择期行OPCAB的冠心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美他嗪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h、72 h、7 d时检测外周血BNP和cTnI水平.结果 曲美他嗪组术后24 h、72 h、7dBNP水平[分别为(224.5±12.0)、(331.2±22.6)、(82.4±3.3)n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94.7±11.8)、(383.9±28.3)、(112.4±12.5)ng/L](P<0.05);曲美他嗪组术后24 h、72 h、7 d cTnI水平[分别为(0.21±0.04)、(1.32±0.49)、(0.26±0.04)μg/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0±0.13)、(2.35±0.54)、(0.75±0.21)μgL](P<0.05);BNP水平术后24 h即有上升,72 h达峰值,并维持至术后7d.BNP与cTnI呈显著正相关(r=0.635,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显著负相关(r=-0.674,P<0.01).结论 通过OPCAB术后外周血BNP和cTnI水平升高可以了解患者心功能状况,曲美他嗪可降低OPCAB患者术后BNP和cTnI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联合检测血浆肌钙蛋白(cTnI)、血清脑钠肽(BNP)及心肌酶谱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因胸痛、胸闷、呼吸困难而就诊的80例患者,将其中40例证实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设为实验组,另外40例冠脉造影检查无异常的其他疾病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即时检验法对患者的cTnI、BNP及心肌酶谱进行检测,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前cTnI、BNP、AST、CK、CK-MB、LD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治疗10 d后的cTnI、BNP水平分别为(2.36±0.81)ng/ml、(280.1±25.7)ng/L,依然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此时两组AST、CK、CK-MB、LD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联合检测cTnI、BNP及心肌酶谱能为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们2间医院收住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通心络治疗者为治疗组,给予消心痛治疗者为对照组,每组各35例患者。治疗组给予通心络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给予消心痛每次10mg,每日3次。治疗4w后对两组患者心绞痛主要症状、心电图改变、疗效及毒副作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例数及异常心电图改善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羚羊钩藤汤对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心肌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9月于定州市某医院诊断为手足口病重症伴心肌损伤患儿1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依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给予对症处理,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羚羊钩藤汤口服。治疗前后对2组患儿进行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血浆BNP与血清HMGB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89,0.675,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浆BNP与血清HMGB1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4,2.878,2.875,1.984,P0.05);且研究组患儿血浆BNP和血清HMGB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5,1.984,P0.05)。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CK-MB,cTn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83,0.686,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CK-MB,cTn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3,2.871,3.031,2.217,P0.05);且研究组患儿血清CK-MB,cTn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3,2.586,P0.05)。结论羚羊钩藤汤可以降低手足口病重症患儿血清CK-MB与cTnI水平,减轻心肌损伤,同时还可降低血浆BNP及血清HMGB1水平,改善心脏功能,对手足口病重症患儿心肌功能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60例经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按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规治疗,不予任何降脂药;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服通心络6粒/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由治疗前的(11.64±9.26)mg/L降至(8.11±6.20)mg/L、白细胞介素6由治疗前的(11.36±9.20)pg/ml降至(8.59±6.01)pg/ml,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心络具有抗炎和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首发急性STEMI患者80例,其中行原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25例(原发PCI组),行延迟PCI 27例(延迟PCI组),采用保守药物治疗28例(药物治疗组).测定各组患者发病不同时段hs-CRP、BN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峰值水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进行比较.结果 hs-ClIP水平随时间呈动态变化,在原发PCI组达峰值时间前移.原发PCI组hs-CRP峰值、CK-MB峰值、BNP、室壁运动分数指数(WMSI)、左室重构(LVR)发生率与延迟PCI组和药物治疗组比较均下降,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延迟PCI组与药物治疗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VEF与hs-CRP、BNP及WMSI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895、-0.940和-0.939,P<0.01;hs-CRP与BNT、CK-MB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35和0.886,P<0.01.结论 监测hs-CRP水平可提示早期再灌注治疗的成功与否及非再灌注治疗患者梗死相关病变的稳定性,与BNP联合检测可更好地预测STEMI患者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3.
朱凌凌 《职业与健康》2012,28(6):650-65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急性心肌梗死B型尿钠肽(BNP)水平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前后BNP的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年于邢台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住院并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行PCI治疗患者100例,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A组)55例与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B组)45例。记录每位患者入院时及PCI术后48 hBNP水平,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类型与BNP的关系、BNP与冠脉病变程度相关性以及B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个月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关系。结果 A组BNP水平高于B组(108.8±44.3 vs 83.1±28.9 pg/ml,P<0.01)。A、B 2组术后BNP水平明显低于术前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8.8±44.3 vs 78.7±27.7,P=0.000;83.1±28.9 vs 65.1±20.9,P<0.01)。Gensini积分与术前BNP水平正相关(r=0.484,P<0.05)。术后随着BNP水平增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增高趋势,BNP>85.1 pg/ml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并与BNP≤55.0 pg/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4,P<0.05)。结论在排除心衰因素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BNP水平呈正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缺血改善后BNP水平明显降低。术后BNP水平越高,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越高。测定外周血BNP水平对评价冠状脉动脉病变程度及判断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Gal-3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及瑞舒伐他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接受急诊PCI治疗,同时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依诺肝素等药物。A组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qn,B组口服瑞舒伐他汀20 mg,qn。患者入院PCI术前,治疗后1周、4周测定Gal-3、NT-pro BNP浓度。入院治疗后24 h、1周、4周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治疗后1周两组患者Gal-3水平较PCI术前明显升高(P〈0.05),NT-pro BNP水平较PCI术前明显降低(P〈0.05),LVEF较入院24 h升高(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治疗后4周两组患者Gal-3、NT-pro BNP水平均较治疗后1周明显降低(P〈0.05),LVEF较治疗后1周明显升高(P〈0.05),B组变化更明显(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Gal-3与NT-pro BNP呈正相关(r=0.72,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761,P〈0.05)。结论:AMI患者Gal-3水平与心功能变化呈负相关,可以反映AMI患者的心功能情况;长期大剂量口服瑞舒伐他汀可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介入治疗(PCI)术后炎症因子变化及益心康泰胶囊干预的影响。方法 将拟行PCI术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至术后28天;治疗组除冠心病常规治疗外,术前1周开始服用益心康泰胶囊,2粒/次,3次/日。两组均在入院时、PCI术后4周分别采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浓度。结果 入院时两组血清IL-10和hs-CRP浓度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PCI术后4周两组自身前后比较,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周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心康泰胶囊能够降低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炎性因子浓度,减轻术后血管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通心络治疗PCI术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02例PCI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心络,治疗时间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6min步行试验。另外记录患者服用通心络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心绞痛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LVEF、6min步行试验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服用通心络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通心络治疗PCI术后心绞痛能显著缓解心绞痛的发生,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PCI治疗前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浓度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经PCI治疗的AMI患者35例,治疗前及治疗后6 h检测血清cTnI、BNP、IMA浓度,进行比较、评价。结果:(1)病例组血清cTnI[(50.53±29.95)ng/ml]、BNP[(5.01±1.23)mg/ml]、IMA[(1449.47±213.49)nmol/L]浓度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t=10.94,P<0.001;t=28.46,P<0.001;t=42.33,P<0.001)。(2)AMI患者经PCI治疗后6 h血清cTnI浓度[(47.02±28.11)ng/ml]与治疗前[(49.59±33.17)ng/m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625,P>0.05),但BNP浓度[(6.64±4.37)mg/ml]、IMA浓度[(1908.85±780.30)nmol/L]较治疗前[(5.06±1.16)mg/ml]、IMA[(1463.32±239.13)nmol/L]明显升高(t=-2.387,P<0.05;t=-3.311,P<0.01)。结论:PCI治疗前后血清cTnI浓度无明显变化,而BNP、IMA浓度较治疗前升高,提示PCI对AMI患者造成一过性心肌损伤,这些指标对AMI患者PCI治疗后心肌损伤监测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术(PCI)设置心肌梗死后处理方式,将101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为2组:缺血后处理组(46例)和常规PCI组(55例),比较2组术后2 h、6 h、12 h、24 h、2 d、4 d及7 d血浆BNP值及术后2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和局部室壁运动指数(RWMI),比较2组术后30 d内心脏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常规PCI组比较,缺血后处理组血浆BNP水平在术后2 d[(270.3±82.4)ng/L vs(315.4±90.6)ng/L,P0.05]、4 d[(370.7±89.5)ng/L vs(419.5±94.1)ng/L,P0.01]及7 d[(120.2±43.5)ng/L vs(178.6±54.8)ng/L,P0.01]低,术后2周LVEF高[(50.6±4.2)%vs(47.5±5.3)%,P0.01],LVESVI[(31.3±5.1)ml/m2 vs(35.7±7.2)ml/m2,P0.01]、LVEDVI[(57.5±5.3)ml/m2vs(61.8±5.9)ml/m2,P0.01]及RWMI[(1.51±0.46)vs(1.73±0.52),P0.05]低。术后30 d内缺血后处理组心脏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PCI组(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降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2 d、4 d、7 d血浆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心室重构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刘聪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7):1381-1382,1385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BNP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及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疗程均为1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NP水平的变化和心功能疗效及心脏彩超指标。[结果]治疗组1年后血清B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氟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疗效优于单加缬沙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对CHF患者MMP-9/TIMP-1水平和BNP的影响。方法将181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4例予洋地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的基础治疗;治疗组87例,加用卡托普利片25mg日三次口服,视患者情况调整药物用量。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测定血清MMP-9、TIMP-1、BNP含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的MMP-9、MMP-9/TIMP-1、BNP含量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治疗组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卡托普利可以降低心衰患者MMP-9、MMP-9/TIMP-1含量,从而降低血清BNP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