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于宪贵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1):5798-5799,5802
目的 比较显微内镜手术和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二者的差异并评估显微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4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研究.22例患者接受显微内镜手术,平均年龄58.7岁.20例患者进行开放手术,平均年龄58.3岁.显微内镜手术分别采用经椎板间隙、经关节突和经模突间插入,在显微内镜下完成神经根探测、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开放手术采用经椎板间隙和经横突间插入,进行神经根减压和椎间盘髓核摘除.结果 显微内镜手术组随访8.7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2 min,术中平均失血65ml,平均住院日13.1 d.开放手术组随访10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1 min,术中平均失血104ml,平均住院日21.7 d.显微内镜手术组术后伤口疼痛减轻,镇痛药物治疗少于普通手术组.采用麦氏标准评价结果,显微内镜手术组14例患者达优,5例良,3例可.普通手术组13例患者达优,4例良,3例可.结论 显微内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普通手术比较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切口较小、组织损伤较轻和恢复较快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进行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临床疗效优38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结论 小切口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对腰椎生理结构破坏较小,发生术后腰椎不稳及腰椎术后失败综合征的可能性较低,是目前较好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我院42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与探讨,总结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7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42例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进行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以及伤口、导管的护理,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指导.结果 42例乳腺根治术中有2例患者发生皮瓣坏死,1例患者发生皮下积液,经局部换药,穿插抽液后痊愈,并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乳腺癌根治术后要积极预防皮瓣坏死、皮下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为手术顺利进行,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极为关键,同时,手术成功中加强术后护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的疗效.方法:收集从2016年3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行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5例.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1],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估腰椎功能改善情况.结果:35例患者行椎间孔镜手术后腰腿疼痛得到明显缓解,腰腿VAS评分分别从术前的(7.33±1.49)将至(2.23±1.55)及(7.84±1.50)将至(2.44±1.48),而JOA术前评分为(11.05±3.22),随访终末评分为(26.2±2.10),手术优良率为92.3%.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突出髓核摘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暂,麻醉相对简单,术中出血较少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陆明  V.  Ya.  Fischenko  V.  A.  Vleschenko  Y.  V.  Fischenko 《临床医学工程》2010,17(3):1-4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患者间盘结构病理变化特点与病因学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在13~15岁的KingII,III型脊柱侧凸患者22例,男3例,女19例。主弯和代偿弯的间盘214个标本,制作成1750份主弯和代偿弯顶点的超薄组织切片,采用光镜和电镜组织形态学观察法进行组织观察。结果光镜下,患儿的正常间盘组织少。主弯顶点凸侧间盘中没有发现绝对清晰的二次病理改变。所有患者的标本显示结缔组织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结构破坏特点,其中部分变化存在着共性特点。电镜下,脊柱侧凸患儿代偿弯间盘结构改变与正常儿童间盘组织结构差别甚少。纤维环中的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呈多样性,主要在间质带中分布。细胞变薄,呈被拉长状态,细胞的染色质部分呈致密样改变的肉芽肿,核内的物质呈浓缩状态,靠近核内膜。胞浆发育较弱。结论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期间,由于脊柱原基受到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胚胎软骨细胞形成自己结构特点时受损,出现临床间盘发育滞后期。也证实了,KingII型和III型脊柱侧凸患者顶点间盘(闭合软骨盘,髓核和纤维环)组织结构存在着具有继发破坏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脊柱侧凸患者间盘结构病理变化特点与病因学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年龄在13~15岁的KingⅡ,Ⅲ型脊柱侧凸患者22例.男3例。女19例。主弯和代偿弯的间盘214个标本,制作成1750份主弯和代偿弯顶点的超薄组织切片,采用光镜和电镜组织形态学观察法进行组织观察。结果光镜下,患儿的正常间盘组织少。主弯项点凸侧间盘中没有发现绝对清晰的二次病理改变。所有患者的标本显示结缔组织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结构破坏特点,其中部分变化存在着共性特点。电镜下,脊柱侧凸患儿代偿弯间盘结构改变与正常儿童间盘组织结构差别甚少。纤维环中的纤维细胞、软骨细胞呈多样性,主要在间质带中分布。细胞变薄,呈被拉长状态,细胞的染色质部分呈致密样改变的肉芽肿,核内的物质呈浓缩状态,靠近核内膜。胞浆发育较弱。结论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期间,由于脊柱原基受到外在和内在因素的影响,胚胎软骨细胞形成自己结构特点时受损,出现临床间盘发育滞后期。也证实了,KingⅡ型和Ⅲ型脊柱侧凸患者顶点间盘(闭合软骨盘,髓核和纤维环)组织结构存在着具有继发破坏性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志华 《职业与健康》2003,19(7):159-16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准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刺激与压迫硬脊膜及相应部位的神经根,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体征。严重者丧失劳动力,通常外科手术切除致压因素,解除神经组织受压。我院2000年8月开始应用METRx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传统手术疗法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效果好,住院时间短,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王陶  王军  王伯通  唐诗添  康斌  杨衡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9):3839-3840
[目的]探讨单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适应证及疗效. [方法]对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66例确诊中央型腰椎闻盘突出症患者行单侧椎板问开窗髓核摘除术. [结果]全部病例得到3~36个月随访(平均17个月).疗效按照NaKai评定标准,其中优48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92.4%.疗效差1例分析原因可能因为术中过度牵拉神经根所致,予以卧床休患2周,并加用激素、神经营养药物等,2周后缓解.本组病例无意外损伤及感染等病例发生. [结论]单侧椎板间开窗髓核摘除术是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方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腰椎板减压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破碎的腰间盘及髓核组织压迫了脊髓及神经根,从而造成下肢的疼痛、麻木等一系列症状。现腰椎盘突出患者越来越多,有一大部分患者只有通过手术才能解除痛苦,恢复劳动力并获得远期效果,对术中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术中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更是预防术后并发症重要措施。因重视术中护理,我院该手术患者无一例并发症发生,术后均甲级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建钉非扩髓置入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方法 2004年9月至2007年5月,采用重建钉治疗4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20例采用非扩髓置入(非扩髓组),22例采用扩髓置入(扩髓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观察疗效.结果 两组均无术中股骨近段骨折发生;手术时间:非扩髓组为(000092±16)min,扩髓组为(125±2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非扩髓组为(249±50)ml,扩髓组为(287±62)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扩髓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高于非扩髓组.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两组均无远端锁钉处骨折,扩髓组中有2例(9.1%)患者发生髋内翻畸形,非扩髓组有2例(10.0%)、扩髓组有1例患者发生近端拉力螺钉切割出股骨头,非扩髓组有1例患者发生骨折延迟愈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各有1例死亡,其余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功能满意.结论 重建钉非扩髓置入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与扩髓置入治疗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激光汽化减压术的护理。方法护理使用半导体激光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6例。术前解析手术相关知识,围手术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医生在透视引导下将激光光纤顺穿刺针插入椎间盘髓核中进行汽化,术后认真观察和护理。结果优良率达89.4%,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与医生默契配合和精心的护理是保证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ecectomy,MED)中应用等离子髓核消融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分析我院40例采用MED下应用等离子髓核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结果: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分级评定疗效优良率达97.5%。结论:积极的围术期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我科2011年1-2月共行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病人17例,经采取整体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7例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7-70岁,平均年龄39岁。疗程最长3年,最短2个月。单侧椎间盘突出7例,中央型椎间盘突出5例,双侧椎间盘突出5例。手术方式均行髓核摘除术。  相似文献   

14.
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关键在于消除突出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我院在美国GE公司的高分辨率十六层螺旋CT引导下,应用瑞典LeKsell射频治疗仪的椎间盘治疗电极,在突出部分的病变髓核部位直接射频热凝,使突出部分的髓核变性、凝固、收缩,从而使突出的髓核马上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取得了令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叙述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7例患者,男11例,女6例,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6.6岁。术前经CT证实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L5/S1突出7例,L4/5突出10例。1.2手术方法腰椎CT定位,找出体表进针点并确定进…  相似文献   

15.
手术中彻底去除髓核组织是增加疗效、防止复发的关键.我院自2004年6月~ 2008年4月对112例椎间盘手术术中用盐水脉冲式冲洗,见冲洗时有大量髓核组织,收到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人工椎间盘与人工髓核置换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差异.方法对2000年8月~2005年7月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12例与行人工髓核置换的28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行人工腰椎间盘置换的12例患者平均随访17.5个月(6~30个月),临床评价:优9例,良2例,尚可1例;行人工髓核置换的28例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4~18个月),临床评价:优19例,良5例,尚可2例,另有2例术后1个月出现假体移位并症状复发,再次手术取出.结论腰椎人工椎间盘与人工髓核置换均可恢复椎间隙高度,且近期疗效满意,但后者手术易操作,创伤小,费用低,更易为术者和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4月至2021年2月医院收治的78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和试验组(35例,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两组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生命质量、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试验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低于对照组,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简表(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DH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缓解术后疼痛,提高腰椎功能,改善生命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脊柱微创可扩张通道结合腰椎后路内镜下髓核摘除加纤维环缝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探讨纤维环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50例在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行腰椎后路内镜下髓核摘除术治疗患者,并根据处理纤维环的方式把样本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样本数量是28例,在对该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不特殊处理纤维环破口;一组是缝合组,样本数量是22例,在对该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特殊处理纤维环破口。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缝合组的手术时间略长、术中出血量略多,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微创通道加脊柱内镜下髓核有限摘除并行纤维环缝合处理,并未显著增加操作复杂性,有效重建了纤维环的完整性,有助于早期症状更好的缓解和延缓椎间盘的退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确保手术成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院自2008年6月-2012年6月共收治50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50例中,男性68例,女性32例;年龄24岁-68岁。2治疗方法髓核摘除术。3结果我院50例患者1-4年随访,所有患者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对颈椎间盘内压力的影响,以提供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33例,椎动脉型颈椎病9例),于射频消融前后分别测量颈椎间盘内压力,并于术后1周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其疗效,探讨颈椎间盘内压力的变化与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后,33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间盘内压力较术前降低(1.84±0.96)kPa(P=0.000),术后1周JOA评分较术前升高(3.27±1.35)分(P=0.000);9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颈椎间盘内压力较术前降低(1.72±0.92)kPa(P=0.000),术后1周JOA评分较术前升高(2.78±0.67)分(P=0.000).相关分析表明椎间盘内压力的降低程度与JOA评分的升高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可以降低颈椎间盘内压力,从而达到缓解临床症状的目的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