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腺样囊性癌多发于头颈部涎腺,发生于外耳道者少见。现将我科诊查的外耳道腺样囊性癌1例患者,报告如下:男,57岁,因左耳反复发作性疼痛5年余,伴口角右歪斜半月,在当地医院行抗炎治疗无效后于2006年10月10日转入我科。患者主诉既往曾多次患外耳道炎及外耳道疖肿,行抗炎治疗,从未行局部组织病检。  相似文献   

2.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误诊误治2年1例许桂凤患者女,33岁,因左外耳道肿,轻度疼痛曾多次在我院耳科门诊就诊,均诊断为外耳道疖,给以滴耳药及口服抗菌素治疗无效。于1994年12月2日再次来就诊,病史已2年余,外耳道肿逐渐加重。听力下降2个月。检查:见外耳道口...  相似文献   

3.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5例报告朱瑾1魏有为1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临床少见,本科自1977~1995年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例1女,55岁,右耳道肿块3年,轻度疼痛,反复抗炎治疗无效。检查:右耳道口前方有蚕豆大小肿块,质偏软,皮肤颜色正常,明显压痛,耳周及颈...  相似文献   

4.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以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随访结果,其中5例行颞骨次全切除术(含外耳道全切除),1例行外耳道后下壁广泛切除及鼓室成形术。结果:全部患者术后随访8~21个月无复发。结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可长期带瘤生存,但远期预后不佳,首次治疗应该采用扩大根治性手术以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腺样囊性癌又称“圆柱癌”,常发生于口腔大小涎腺及呼吸道黏膜腺体,原发于外耳道的腺样囊性癌临床较为少见,我院2001年收治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头颈部多原发癌11例分析(摘要)徐凤英,朱树椿11例病人均为男性,年龄34~96岁,平均65.7岁。首发癌为头颈部者8例(喉癌2例,鼻窦癌3例,腮腺腺样囊性癌1例,鼻咽癌1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1例)。双原发癌9例,三原发癌2例(尸检发现)。同朗原发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提高诊治水平的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平均为 5 .7年 ,全部行手术治疗。随访时间 2年 8个月~ 9年 11个月 ,5例复发 ,其中 2例死亡。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不易及时确诊 ,肿瘤生长缓慢 ,易复发 ;可侵犯至腮腺甚至颅内 ,易发生肺转移。应行扩大手术治疗 ,术后辅以放疗。长期随访提示该病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8.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少见,作者曾遇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腺样囊性癌常发生于涎腺和呼吸道粘膜腺体,发生于外耳道者罕见。笔者总结了1985年至1996年间收治的22例外耳道腺源性肿瘤,其中腺样囊性癌13例,现就其临床和病理特性做一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13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男6例,女7例,年龄31~60岁,平均45.6岁,病史1~20年,平均5.8年,其中7例为手术后复发来诊,1例曾先后4次手术。所有患者均有较长时间耳痛史,检查除1例肿瘤位于耳廓上部,耳甲艇及三角窝外,其余12例肿瘤均位于外耳道软骨部,肿物质硬,触痛明显。治疗行扩大乳突根治术或颞骨次全切除术。随诊1例术后2年全身性骨转移,…  相似文献   

10.
外耳道耵聍腺囊性腺样癌是头颈部肿瘤中较为罕见的恶性肿瘤。本文就1976~1993年间收治的13例外耳道盯聍腺囊性腺样癌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13例中男4例,女9例,年龄24~79岁,平均46.7岁。除1例拒绝治疗外,12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5例随访10年以上,6例随访2~4年,1例随访1年,1例失访。随访10年的5例病人中3例死于癌转移,1例死于肺感染,1例存活;6例随访2~4年者均存活,无癌复发。结合文献复习就外耳道盯聍腺囊性腺样癌的发病率、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误诊一例许桂凤温黎闫浩刘淑萍王桂芝患者女,33岁。因左外耳道肿痛两年余,逐渐加重,两年来多次在我院耳鼻咽喉科就诊,均以外耳道疖肿给予滴耳药及口服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现听力稍差,于1994年12月2日再次来我院就诊。检查:左外耳道口...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6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治疗及随访结果。2例行乳突扩大切除术,3例行颞骨次全切+腮腺浅叶切除+颞肌修复术,1例行颞骨次全切+腮腺浅叶切除、深叶部分去除术+颞肌修复术。结果 6例患者术后随访2~8年,随访5年以上者5例,术后复发1例。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不易及时确诊,肿瘤生长缓慢,容易复发和发生肺部转移。手术治疗结合术后辅以放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是治疗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总结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5-2001年收治的8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中行局部肿瘤切除2例;行外耳道袖状切除加腮腺浅叶切除2例;行肿瘤切除加扩大乳突根治3例(1例手术5次,最后1次行颞骨次全切除术);行耳廓全切除加颞骨次全切除术1例。后4例术后辅以放疗。随访5~15年,2例健在,2例6年后肺转移带瘤生存,2例8年后死于肺转移,2例失访。结论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早期确诊和彻底手术是延长患者生命的关键。肿瘤易发生肺转移,远期预后不佳,提倡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腺样囊性癌又称圆柱瘤、圆柱瘤型腺癌、筛状癌,多发于口腔大、小涎腺及呼吸道黏膜腺体,原发于外耳道者罕见。营口市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收治1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现报道如下。患者,女,49岁。6年前右耳偶阵发性钝  相似文献   

15.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较罕见,我们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47岁。因左耳道肿物4年,于1984年3月22回收入院。患者4年前感左耳部疼痛,无意中发现耳道内一粟粒大肿物,未予治疗。近来疼痛加重且向耳周放射,影响咀嚼,即来诊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好。左耳道软骨部前上壁见一约6mm×6mm肿块,边界清,质地韧,色淡,表面粗糙不平,触之不易出血,触痛明显。颈部及全身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乳突X线片无骨质破坏,余辅助检查未发现异常。切取部分组织病检,报告为“腺样囊性癌”。初步诊断:外耳道腺样囊性癌。遂于1984年4月1日在局麻加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6—2007年经治的24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全组24例患者中,行局限性外耳道肿物切除术3例,行部分骨性外耳道和软骨切除加乳突根治术11例,行颞骨次全切除术9例,颞骨全切除术1例。4例晚期患者腮腺因受侵而切除。23例患者术后加用辅助放疗。全组总的5年累计生存率为71-4%.10年累计生存率为38.1%;临床误诊的患者与未被误诊患者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21.9%和59-3%(P=0.012)。结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但长期效果差,对肿瘤的扩大切除可能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手术加放疗是有效的综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外耳道盯聍腺囊性腺样癌是头颈部肿瘤中较为突起见的恶性肿瘤,本文就1976-1993年间收治的13例外耳道盯聍腺囊性腺样癌临床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回顾,13例中男4例,女9例,年龄24-79岁,平均46.7岁,除1例拒绝治疗外,12例均接受了手术治疗,5例随访10年以上,6例随访2-4年,1例胡访1年,1例失访,随访10年的5例病人中3例死于癌转移,1例死于肺感染,1例存活;6例随访2-4年者均存活,无癌复发。结合文献息就外耳道盯聍腺囊性腺样癌的发病率、临床表现、病理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远处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江苏省人民医院2007年6月至2019年3月行原发灶根治手术且病理确诊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和随访信息,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远处转移率为40.9%,其中肺转移发生率最高,达66....  相似文献   

19.
外耳道癌为头颈部少见肿瘤,约占耳部恶性肿瘤的2%左右[1],病例较少见,所以单个临床中心难以积累大量病例资料而得出有益的临床经验或规范。文献可供参考的病例分析也屈指可数,没有100例以上的统计分析,大部分是数例至数十例的病例报告。同时,外耳道癌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包括鳞状细胞癌、腺样囊性癌、耵聍腺癌、基底细胞癌、腺  相似文献   

20.
外耳道腺样囊性癌为耵聍腺恶性肿瘤,临床罕见。因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诊断较为困难。我科1987~1991年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 例1 男,46岁。右耳流“水”伴阻塞感4年,轻度耳痛。近来听力下降,反复用抗生素及滴耳剂治疗无效。检查:右外耳道环状增生狭窄,表面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