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郑春燕  郑云  胡英 《护理学报》2013,(15):29-30
目的通过与鼻空肠管比较,评价液囊空肠管在呼吸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临床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鼻空肠管置入,干预组采用液囊空肠管置入进行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及营养治疗费用。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首次置管成功率分别为88%和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并发症显著减少(P<0.001),营养治疗费用降低(P<0.001)。结论留置液囊空肠管在呼吸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应用方便,成功率高,可减少并发症,减少营养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液囊空肠管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的预防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8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给予留置液囊空肠导管、普通复尔凯鼻胃管,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2周的SAP发生率及置管后1、2周的白蛋白水平。结果置管后2周,观察组患者SAP的发生率为12.5%(5/40),对照组患者SAP的发生率为32.5%(13/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32);两组患者置管后1、2周白蛋白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留置液囊空肠管能够减少需要肠内营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液囊鼻肠管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防作用。方法以2014年5月-2015年4月符合条件的8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留置胃管)和观察组(留置液囊空肠管)。记录一般临床资料,观察至置管后2周,比较两组的白蛋白水平和SAP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之间的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SAP 5例(20.0%),对照组发生SAP 13例(32.5%),两组S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32)。结论液囊空肠管能够减少需要肠内营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SAP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应的护理要点。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法选取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于入院后2~3 d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开始加用空肠内营养,对照组在常规治疗至少两周后,待腹痛症状消失、肠功能完全恢复后经口进食。于出院前3d比较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花费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花费等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启动空肠内营养可有效降低SAP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减低了患者的治疗费用。采用液囊空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EX+10cm的鼻胃管置入深度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1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NEX的鼻胃管置入深度,观察组行NEX+10 cm的鼻胃管置入深度。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入院30 d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置管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鼻胃管置入胃体部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以传统NEX长度为基础,增加10 cm插入鼻胃管深度,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吞咽障碍,可精准给予患者肠内营养,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用液囊空肠置管行营养支持对控制感染及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8例重症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应用普通胃管,研究组患者应用液囊空肠置管,比较两组患者接受不同营养支持方式的感染发生情况及预后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14 d和28 d时,研究组患者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重症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应用液囊空肠置管行营养支持,可有效控制患者感染发生率,提升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行常规时间营养干预,即在患者意识清醒后,给予营养支持;观察组采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相关营养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Hb、PA、Alb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PA、Alb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热量供应及营养支持,且安全性较高,对改善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预后、促进其及早恢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在超声引导液囊空肠管置入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20例需要肠内营养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超声引导液囊空肠管置入,另一组为超声引导鼻空肠管置入.首先根据抽取的消化液pH>7初判定液囊管已通过十二指肠,最后以X线照片显示头端位于空肠内为标准,再进行两组对比分析.结果 液囊空肠管组置入成功56例,成功率93.4%.鼻空肠管组置入成功43例,成功率71.6%.两组比较P<0.01.结论 超声引导液囊管置入操作简便,置入成功率高,在重症患者实现肠内营养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患者置入液囊空肠管时鼻饲大黄的效果。方法将40例留置液囊空肠导管的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对照组按插胃管方法置管,观察组按对照组方法置入液囊空肠管后给予鼻饲大黄。观察比较两组置入液囊空肠管所需时间及1次置管成功率。结果观察组置管所需时间(24.60±9.29)h,对照组(67.80±6.39)h,观察组置管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1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液囊空肠导管置入后鼻饲大黄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置管时间,提高1次置管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早期经鼻饲管肠内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留置鼻胃管进食,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经口进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周后的营养指标、神经功能恢复、误吸及肺炎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各项营养指标、神经功能恢复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误吸及肺炎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应早期经鼻饲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晓蕊  边志艳 《妇幼护理》2023,3(10):2445-2447
目的 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治疗期间以液囊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 2019 年 12 月 至 2022 年 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80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40 例。对 照组接受常规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开展液囊空肠管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营养不良情况发 生率、胰腺炎症状消失和治疗总时间、营养状态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营养不 良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 的营养状态相关指标均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 在治疗期间,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开展液囊空肠管行早期肠内 营养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防止营养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胰腺炎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空肠置管与鼻胃置管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1日~2018年5月31日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99例,根据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分为空肠组50例和胃管组49例,空肠组给予空肠置管肠内营养支持,胃管组给予经口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两组基础治疗方法一致,肠内营养支持时间为14 d,记录两组预后情况。结果:第7、14天,空肠组营养不足发生率低于胃管组(P0.05);空肠组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胃管组(P0.01);营养支持后,胃管组上臂围(AMC)与三头肌部皮褶厚度(TSF)低于营养支持前和空肠组(P0.05);营养支持后,空肠组吞咽障碍分级优于胃管组(P0.05),两组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高于营养支持前(P0.01),且空肠组高于胃管组(P0.05),空肠组血清肌酐(SCr)水平高于营养支持前(P0.05)。结论:与鼻胃置管比较,经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降低患者营养不足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及吞咽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序贯肠内营养对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7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鼻饲3d,第4天起改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鼻饲,共进行14d;对照组给予14d普通流质食物鼻饲,两组营养液注入方法和热量需求标准相同。14d内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和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腹泻、便秘及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序贯肠内营养能有效减少急性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液囊空肠导管在重症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液囊空肠导管在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分为液囊空肠导管组(研究组)和单纯鼻胃管加鼻肠管组(对照组)各32例。研究组将液囊空肠导管一腔置于空肠20~30cm以下进行肠内营养,一腔置于胃内行胃肠减压;对照组先置鼻胃管行胃肠减压,病情稳定后由另一鼻腔置鼻肠管。比较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开始时间、营养全量达到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导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血浆白蛋白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导管脱出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EN开始时间和到达全量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或0.01),血浆白蛋白值升高早于对照组(P〈0.05),住院天数及费用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液囊空肠导管的应用使胃肠减压及肠内营养同时进行,提前了肠内营养的开始时间,避免了管道占据患者两侧鼻孔所造成的不适,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刘朝霞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127-4127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消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常伴有严重的代谢紊乱和胃肠功能损害,导致营养素摄入和吸收不足.因此有效的营养支持是急性重症胰腺炎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早期置入空肠管给予肠内营养,可改善肠黏膜屏障,减少肠细菌移位,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上常须应用胃肠减压,而普通的空肠营养管仅能提供肠内营养,不能同时进行胃肠减压,且费用较高.我科于2009年开始,对急性重症胰腺患者留置液囊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祁爱英 《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120-121
目的:探讨早期序惯性肠内营养对高龄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龄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实行早期序惯性肠内营养,前3d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第4天起改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鼻饲;对照组给予本院自制的匀浆膳.比较两组营养效果.结果:两组营养指标、感染发生率及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序惯性肠内营养能够改善高龄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困难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压脉冲式冲管在减少肠内营养时液囊空肠导管堵塞、减轻患者不适以及延长冲洗间隔时间的效果。方法将80例留置液囊空肠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正压冲管,即用甘油注射器取30~50 m l温开水(或者生理盐水),连接液囊空肠导管后向管内推注。观察组采用负压加脉冲式冲管,即用甘油注射器取30ml温开水(或者生理盐水),连接液囊空肠导管后轻轻回抽1~2次,使注射器及液囊空肠导管内产生负压后,用脉冲式向管内推注。比较两组肠内营养时液囊空肠导管的堵塞、冲洗间隔时间及冲管过程中患者的主观感受。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在减少液囊空肠导管堵塞、减轻患者不适有明显改善(P<0.01,P<0.05)。同时,观察组可适当延长冲洗间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负压加脉冲式冲管可减少液囊空肠导管的堵塞、移位及患者误吸。  相似文献   

18.
总结25例非手术治疗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用一次性液囊空肠导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向患者介绍液囊空肠导管相对于普通胃管的优点:其特殊结构既有胃肠减压的效果,又建立了空肠通道,借助导管予以肠内营养,避免因手术刨伤给患者带来痛苦.解释置管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实施过程,取得患者配合.做好液囊空肠管的护理,由于置管后营养管末端暂不固定,因此嘱患者勿外拉导臂以免拔出,每天观察营养管下降位置,当营养管进入空肠100 cm时用胶布将营养管末端固定在脸颊部以防营养管全部进入鼻腔.肠内营养期间,注意营养管外露刻度,以便及早发现导管有无移位,调节控制营养液温度、输注速度,避免刺激胰腺的内分泌.本组25例患者均在置管后48~72 h营养管头端经X线透视确认到达空肠.平均于人院后4~7 d开始肠内营养.持续时间15~45 d,25例患者均无胰腺炎复发.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营养指标及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营养支持护理。观察组行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护理。比较两组营养指标、感染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血清白蛋白(ALB)、血清总蛋白(TP)、总淋细胞数(TLC)、血红蛋白(H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感染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序贯性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应用于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指标,降低感染发生率,提高治疗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伴吞咽困难的高龄患者(年龄≥75岁)7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预组于入院后72 h内给予留置鼻饲管,实行规范的肠内营养,对照组于入院后一周给予留置鼻饲管,自备饮食进行肠内营养。观察两组21 d的实验室营养指标,包括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临床疗效。结果入院第21天,干预组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干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改善高龄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营养,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