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娟芳 《包头医学》2007,31(4):210-211
屈光不正是引起青少年视力下降的常见眼病,它的发生发展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使青少年视觉质量明显下降。不同年龄组青少年的屈光状态有其一定特点,为进一步探讨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屈光状态,笔者对2004年6~8月在我科就诊的6~18岁的青少年共224例(448眼)屈光不正者进行验光,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调查对象:2004年6~8月在我科就诊的6~18岁青少年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屈光不正随时代发展而日益增多,已明显影响到各民族眼部的素质健康,正越来越受到眼科界的关注。本文总结了331名青少年屈光不正门诊患者,进行分析并探讨小城镇青少年的眼屈光不正问题。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青少年屈光不正331例,其中男性122例,女性209例,汉族230例,朝鲜族88例,满族13例.年龄分段,学前(7岁)、小学(8~13岁)、初中(14~16岁)、高中(17~19岁)及20岁段。年龄最小4岁,最大28岁。1.2选择对象:为2002年7月至2003年3月,在门诊以眼部不适或常有眯眼、眨眼、视力下降而外眼、眼底检查未见异常改变的青少年病例。1.3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许爱光  赵世洪  路程 《吉林医学》2002,23(4):245-245
<正>儿童及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发现屈光不正后若验光配镜不当,将引起头痛、头晕、眼胀、失眠、记忆力下降等,影响学习。更有甚者,当成脑神经疾患治疗,影响学业。为此,笔者对我院多年来的126例儿童及育少年屈光不正错误矫正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1.1 126例儿童及青少年屈光不正错误矫正患者,均为在基层医院或眼镜商店验光配镜后感到眼部或头部不适而来诊者。  相似文献   

4.
保护青少年视力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现将我学院两年来招生体检554例正常视力的屈光检查进行分析,为预防青少年近视提供科学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青少年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科接受LASIK治疗的63例(63眼)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青少年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术前和术后3年随访的同时视、融合视、立体视等双眼视功能情况。结果至末次随访时,双眼周边同时视和融合范围比例均显著下降,而中心同时视和融合范围比例均显著增加,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双眼〉200立体视和≤200立体视的比例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加(P〈0.01)。结论青少年远视屈光参差性弱视LASIK屈光矫正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衢州市青少年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当前衢州市区青少年人群中的屈光状态,建立青少年眼保健档案,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近视,我院眼视光配镜中心对衢州市区3所重点中学在校学生屈光状态分布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青少年学生屈光不正眼各类型分布情况。方法对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视力下降的青少年采用扩瞳检影验光。再对其最后试镜结果进行分类总结;结果13~18岁的2012人;3990只屈光不正眼中,散光眼2212只,占55.44%,弱视眼233只,占5.84%,近视眼3840只,占96.24%,远视眼127只,占3.18%,混合散光眼23只,占0.58%,结论13~18岁学生屈光不正眼中,散光眼占大部分,近视占绝大部分,有散光的人易发生弱视。提示扩瞳检影验光,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并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青少年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及病因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当前青少年人群中的屈光状态。方法 :对北京市东城区 2 0 0 0年应届高中毕业生 4 715例、94 30只眼的屈光状态进行患病率调查 ,其中男女比例为 1.0 2∶1。结果 :裸眼视力≥ 1.0者为 2 8.74 %。近视的患病率为 71.2 2 % ,其中男 15 95例 ,女 176 3例 ,男女比为 1∶1.11,男性患病率为 6 6 .84 % ,女性为 75 .6 9% ,男女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4 5 .0 2 9,P <0 .0 0 1)。在患病人群中轻中度近视 (≤ - 6D)者 2 6 6 5例 ,占患病人群的 79.36 % ,其中有家族史者 6 12例 ,占轻中度近视的 2 2 .96 % ;高度近视 (>- 6D)者 6 93例 ,占患病人群的2 0 .6 4 % ,其中有家族史者 189例 ,占高度近视的 2 7.2 7%。经统计学处理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者近视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 (χ2 =5 .6 2 0 ,P =0 .0 18)。按普通高校升学报考专业受限标准统计≥ - 4D者占患病例数的31.77%。结论 :在青少年人群中近视的患病率较高且女性多于男性 ,表明近视的发生与发展和长期近距离工作有密切关系 ;青少年高度近视与遗传基因密切相关 ;青少年患病影响所报专业的选择 ;对青少年近视的预防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贡山县少数民族青少年屈光不正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云南省贡山县青少年人群屈光不正患病率,获得中国偏远山区少数民族青少年屈光不正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进行以青少年人群为基础的眼屈光不正流行病学调查。年龄小于18岁的所有参加者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及屈光状态检查。对纳入的365人(729眼)的屈光不正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小于18岁人群365人(729眼),其中近视患病率随年龄逐渐增高,远视患病率随年龄逐渐降低(P〈0.05);男女间近视及远视患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近视人群中,轻度近视为主。结论:云南省贡山县少数民族青少年近视水平较中国东部发达地区患病率低;近视随年龄呈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近视青少年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屈光演变的影响。方法:对11-12岁中度近视青少年1%托品卡胺快速散瞳验光,配镜处方根据第二天复验结果,第1、2、3组依次将单眼视力矫正到1.0、1.2、1.5,每组各20例,一年后同样方法测量其屈光度的变化,共计三年。结果:各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均逐年增加,但第一组的平均每年增加度数明显低于第二组和第三组(P〈0.01);第二组和第三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近视青少年屈光度演变过程有影响。过度矫正会加快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视眼是眼科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在青少年中间发病率较高。近几年,我们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西医结合法治疗青少年屈光不正116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16例均为中小学生,将视力不足50者扩瞳做屈光度检查及眼底检查,排除其他眼疾,确定为屈光不正者,共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分析青少年晶状体形态与眼轴长度的关系,探讨晶状体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2020年5~6月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6~18岁青少年285例(570眼).通过睫状肌麻痹验光、光学生物测量仪(IOL Master)、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分析仪(CASIA2)分别获得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晶状体参数.按年龄分为3组,分别为6~10岁组、>10~14岁组和>14~18岁组;按等效球镜度分为3组,分别为远视组、正视组和近视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对不同年龄、屈光组晶状体参数进行比较,并分析与眼轴长度的关系.结果 不同年龄组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晶状体屈光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屈光组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晶状体屈光度、晶状体厚度和晶状体直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和屈光组晶状体前后表面曲率半径、晶状体屈光度、晶状体厚度、晶状体直径与眼轴长度均显著相关(P<0.001).眼轴每增长1 mm,远视组、正视组和近视组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分别增加1.19、1.04、0.58 mm;后表面曲率半径分别增加0.41、0.38、0.30 mm;屈光度分别减少1.68 D、1.44 D、0.98D;厚度分别减少0.076、0.091、0.059 mm;直径分别增加0.30、0.23、0.24 mm.结论 青少年不同年龄、屈光状态晶状体参数差异主要是由眼轴长度不同引起的,晶状体形态变化与眼轴增长相适应,但随着眼轴增长晶状体形态变化减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原因和发展趋势。方法:对300例,600只眼,初诊为近视的,年龄6~15岁的青少年患者分为两组,A组要家长配合监督其用眼卫生,合理饮食并且加强体育锻炼;B组未进行特殊要求。佩戴矫正眼镜1年后重新验光,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90%以上的患者近视度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两组对比增长幅度有所区别。结论:青少年屈光不正以近视为主,发病年龄呈低龄化,近视发生率逐年增加,屈光度逐年递增,形势不容乐观。近视眼的预防是减少近视发生,减缓近视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许英姿  杜振华 《浙江医学》2004,26(11):843-844
调节和集合是人眼看近时使两眼发生互相协调的生理功能,如果两者不协调可产生视疲劳,甚至导致眼位偏斜.屈光不正可造成调节和集合的不协调,青少年阶段眼的屈光变化较大,因而会影响两者的平衡,为了解不同屈光状态对青少年看近隐斜的影响,我们测定了正视、近视和远视共78名青少年看近时的隐斜度,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辅助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进行圆锥角膜筛选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对3213例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进行圆锥角膜筛选检查。结果筛选出62例圆锥角膜患者,104只眼(亚临床期42眼、临床期42眼及角膜后圆锥20眼)。结论应用计算机辅助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检查系统可对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常规进行圆锥角膜的筛选,早期诊断圆锥角膜并鉴别筛选出后圆锥角膜,同时提供病变在角膜上的地形分布,避免对患者进行斜弱视治疗或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相似文献   

16.
张捷 《青海医药杂志》1999,29(12):27-27
屈光不正是眼科常见病,近几年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上升,门诊验光量明显增加,现将我院眼科1999年1月—1999年6月2000例门诊屈光不正散瞳检影做一分析。临 床 资 料取自我科门诊屈光不正病例2000例,男性1060人,女性941人;年龄3岁~40岁,其中小学生、中学生占验光人数68%,其它占验光人数的32%(职员、教师、工人、农民等)。方法及诊断标准1 检查方法 常规眼部检查,视力低于正常屈光不正者要做散瞳检影。12岁以下儿童滴1%阿托品眼药每日3次共3天;12岁以上青少年或成人滴用托品酰胺眼…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屈光状态的特征。方法对330例(660眼)屈光不正者进行验光。结果330例5~18岁各年龄组间远视、近视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42例62眼为弱视,均发生于中高度的远视眼中,14~18岁各年龄组间近视与远视发病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18例24眼为弱视,均发生在>10.00度的近视眼中。散光分布在0.25~2.00D,顺规散光占95.95%,逆规散光占4.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远视人数逐渐减少,近视人数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视力不良十分普遍,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为进一步探讨近视眼防治的有效措施,我科视光学组对2002~2003年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两所重点中学和郊区两所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2004人,进行近视眼调查、分析。现调查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9.
3598例青少年屈光不正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3598 例青少年屈光不正统计分析,近视眼发病率最多,多于远视眼,占86 .35 % ,10 岁以内近视很少,都集中在11 ~20 岁年龄组。这阶段正是学生初、高中阶段学习紧张,用眼最多,近视也最多。提示必须加强对近视的防治,预防近视必须抓早、抓小,注意用眼卫生,改进照明等都可降低环境因素易患度减少近视发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眼病的现况及治疗情况。方法:对义诊期间诊治的病人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沙眼仍为此地区的主要外眼病,屈光性眼病为危害青少年视功能的主要眼病。结论:我国防盲治盲工作任重而道远,需多方努力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