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心律失常患者影响。方法:80例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障碍者分为2组,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抗心律失常治疗及黛力新抗焦虑、抑郁治疗;观察组另给予较细致的心理疏导、认知疗法、用药指导等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有效率、焦虑抑郁症状改善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积极、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合并焦虑、抑郁障碍心律失常患者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钱学贞 《安徽医药》2013,17(3):526-527
目的探讨术前强化宣教在改善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4月于该院进行手术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术前宣教,观察组则进行强化宣教,后将两组患者宣教前及宣教后不同时间的Zung焦虑、抑郁量表和睡眠自测AIS量表进行比较。结果宣教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Zung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睡眠自测AIS量表0~3分比例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前强化宣教在改善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中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3.
李潇 《安徽医药》2014,18(3):579-58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反复发作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80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睡眠,情绪进行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焦虑、抑郁评分及心力衰竭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PSQI,SAS,SD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治疗完全遵从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衰复发人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睡眠质量,降低焦虑、抑郁评分,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慢性心力衰竭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对200例酒依赖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焦虑抑郁状态筛查,共筛查出合并焦虑抑郁状态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安定替代治疗缓解症状,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观察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状态,对评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心理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心理干预前有显著下降,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酒依赖患者有严重的焦虑抑郁障碍,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患者对酒的渴求及心理依赖,避免复饮。  相似文献   

5.
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在快速心律失常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0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静脉滴注胺碘酮+美托洛尔,对照组仅静脉滴注胺碘酮。比较两组的起效时间、疗效、血压、心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窦性心律转复率、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下降幅度不如观察组大;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矽肺并发肺结核老年患者的居家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居家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情况、干预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以及两组近1年总住院时间,次数及生存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HAMD及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生存例数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围手术期中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纳入5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及的对照组,手术前进行情绪及睡眠质量的评定。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抑郁情绪患者的比例为55.17%,焦虑情绪比率为65.52%,均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SQI总分、睡眠质量、睡眠时间及睡眠效率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入睡时间及睡眠障碍则较之于对照组改善显著(P<0.01)。结论在围手术期实行中西医结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大有裨益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老年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理前后的睡眠时间、入睡时间、觉醒次数、睡眠质量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在实施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睡眠状况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PSQI指标总分降低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20,P=0.000)。实验组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并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死的早期情绪干预方法,并分析其对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2例脑梗死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情绪干预方法,并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心理护理、辅助功能锻炼指导等的对照组比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功能的变化,并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评价两组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存在睡眠障碍的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情绪干预,注重患者心理健康,改善患者肢体功能以及睡眠质量,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动态心电图的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随机选取60例糖尿病患者,另取5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两组无年龄、性别统计学差异),对比观察动态心电图指标(心率、心律、HRV、SDNN、RMSSD、PNN50、LF、HF、LF/HF、ST-T)改变.结果 糖尿病组心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快(P<0.05);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指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各种心律失常及ST-T发生率糖尿病组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HRV显著降低,心脏迷走神经损伤明显;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于预测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及心脏受损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旭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33-134
目的:探讨影响帕金森病(PD)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采用统一的标准问卷调查本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6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60例健康的体检者生存质量、睡眠质量、抑郁、焦虑状况和PD病情评分,比较分析生存质量、PD病情与睡眠质量、抑郁程度、焦虑状况的相关性。结果:两组被调查人员生存质量与睡眠质量无显著性相关(P〉0.05),但与抑郁和焦虑程度均有显著性相关(P〈0.05,P〈0.01);PD患者早期和中期与睡眠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D全程与抑郁和焦虑情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PD患者不良情绪既是影响其生存质量的原因,也是病情加重或反复的结果,临床上应在控制患者病情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指导患者自我康复,适度降低其心理预期,以增强PD患者生存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蓝雪花  李静  罗秀芬 《中国医药科学》2014,(22):117-118,12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经急诊科收治入院并密切随访的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下床时间、满意度、住院时间、睡眠质量、焦虑评分(SAS)和抑郁评分(SDS)。结果两组患者下床时间、满意度、住院时间、睡眠质量、SAS和SDS评分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提高患者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具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皮肤病患者心理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110例皮肤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比较心理干预(观察组)与常规护理(对照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4.5%明显高于对照组70.9%,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PSQI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有助于促进皮肤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焦虑与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6例宫颈癌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联合心理护理。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并了解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评分为(34.3±9.5)分,对照组的焦虑评分为(49.3±9.7)分,两组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护理后患者抑郁评分为(48.4±11.2)分,心理护理后患者抑郁评分为(35.3±10.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7.92%,对照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为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7,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改善宫颈癌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梁彩霞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158-160
目的探讨情绪管理对脑梗死患者焦虑抑郁及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3-9月收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气道管理、康复指导等,研究组45例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情绪管理,护理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HAMD)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但研究组HAMA、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PSQI评分均降低(P〈0.05)。研究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情绪管理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障碍情况,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老年患者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方法将12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55例)实施与疾病有关的基础护理,研究组(65例)在实施基础护理的同时对心理、社会等所致的护理问题给予处理,对比两组处理效果,总结对策。结果研究组患者焦虑或抑郁发生率、各类护理问题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提供连续的优质护理,不仅需要重视疾病的护理,还需重视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护理问题,才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刘武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9):68-70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乌灵胶囊治疗神经症的效果。方法将符合神经症诊断标准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联合组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乌灵胶囊治疗,治疗1、2、4周,观察两组的神经衰弱症状、抑郁焦虑、睡眠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2、4周的神经衰弱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4周的抑郁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1、2、4周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乌灵胶囊可以很好地改善神经症患者神经衰弱及抑郁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长期效果优于单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  相似文献   

18.
王洪军  王丽娜 《中国医药》2013,(12):1774-1776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状况与睡眠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的601例有睡眠障碍主诉的45—55岁围绝经期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自拟问卷、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1例更年期妇女进行一般情况、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601例有睡眠障碍主诉的围绝经期妇女PSQI平均得分(6±4)分,其中27.8%(167/601)存在睡眠质量问题(PSQI总分〉7)。相关分析表明PSQI总分与SCL-90总分存在相关性(r=0.535,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躯体化、抑郁、焦虑和偏执可能是影响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t值分别为7.25,3.02,2.64,-3.39,均P〈0.01)。结论就诊围绝经期妇女睡眠质量可能受心理健康状况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