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158例慢性肾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西医疗法加用中药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2 70例CR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15 8例 )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肾衰方 ,对照组 (10 2例 )单纯用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血清尿素氮 (BUN)和血清肌酐 (Sc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 <0 .0 1,P <0 .0 5 ) ,血肌酐倒数 (1/Scr)与时间(前 3个月 )回归分析 ,斜率b为正值 2 .6× 10 -4,表明能延缓CRF的进展 ,部分病人肾功能还有所改善。临床综合评价 ,总有效率为 83.5 4 % ,显著优于对照组 6 5 .6 9% (P <0 .0 1) ,3年以上的转归 ,终末期肾衰 (ESRD)发生率 18.5 2 % ,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37.84 % (P <0 .0 5 )。结论 :中药肾衰方结合西医疗法治疗CRF非透析病人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11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对改善肾功能和延缓CRF病情进展的疗效。方法 :将112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CRF患者与 86例单纯用西医治疗的CRF患者的疗效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治疗组CRF患者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显著延缓 ,降低血尿素氮 ,抑制血肌酐的上升 ,其治疗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RF能够显著提高疗效 ,对保护残存肾单位 ,延缓CRF的病情进展起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尿毒清颗粒剂治疗118例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6,自引:8,他引:18  
目的:探讨中药尿毒清颗粒剂与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CRF)患者对改善肾功能和延缓CRF进展的疗效.方法:将236例CR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18例仅予西医治疗,治疗组118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尿毒清颗粒剂25~40g/d,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副作用及对CRF进展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2.88%(P<0.01);各种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改善率70%以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肌酐(Scr)和BUN均显著降低(P<0.05),RBC明显升高(P<0.01).而且治疗组中,Scr≤442μmol/L者疗效明显优于Scr≥451μmol/L者(P<0.01),在18例Scr≥707μmol/L患者中,仅2例有效,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内治疗组中有5/18的患者进入终末期(ESRD),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20(P<0.05).治疗过程未见明显毒副作用.结论:中药尿毒清颗粒剂与西医结合治疗CRF,能改善肾功能和延缓CRF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健肾消肿饮(益肾宣肺饮)在延缓脾肾阳虚型慢性肾衰竭(CRF)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以血清肌酐(Scr)在133~707μmol/L且中医辨证为脾肾阳虚的CRF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肾消肿饮(益肾宣肺饮)加西医基础治疗为中医治疗组(30例),以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为对照组(30例),通过2年的随访观察,主要以血红蛋白(Hb),血浆白蛋白(Alb)、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为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延缓CRF进展的疗效。结果:(1)肾功能进展情况:治疗24个月时中医治疗组Scr水平下降,Ccr水平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12、24个月时Hb及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4个月后中医治疗组出现终点事件3例(10.00%),对照组为5例(1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肾消肿饮(益肾宣肺饮)配合西医常规治疗能延缓脾肾阳虚型CRF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肾衰康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肾衰康延缓慢性肾衰竭(CRF)进展的疗效及机理。方法:采用5/6肾切除大鼠CRF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洛汀新组及肾衰康组治疗,观察各组Scr、BUN及尿中细胞外基质成分(ECM)排泄量。结果:洛汀新组及肾衰康组Scr及BUN均显低于模型组(P<0.01及P<0.05),而肾衰康组Scr又低于洛汀新组(P<0.05),肾衰康组尿中Ⅳ型胶原(Col-Ⅳ)、纤维连接蛋白(FN)及层粘连蛋白(LN)含量均明显比模型组高(P<0.01)。结论:肾衰康有延缓CRF进展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促进ECM成分从尿中排泄,从而减轻肾小球内ECM的聚集有关。但肾衰康对ECM是抑制合成还是促进降解尚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益肾泻浊方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研究益肾泻浊方对 5 /6肾切除慢性肾衰竭 (CRF)大鼠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改良肾大部分切除术建立大鼠 (Wistar)大鼠CRF模型 ,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依那普利组、中药益肾泻浊方组和假手术正常组。运用ClinicalSystem 70 0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尿素氮 (BUN)、肌酐 (Cr)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生物化的dNTP切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CRF大鼠血清BUN、Cr升高 (P <0 .0 1) ,中药组和西药组血清BUN、Cr均可降低 (P <0 .0 1,P <0 .0 5 ) ;结果提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球和肾小管 -间质区细胞凋亡增加 (P <0 .0 1) ,西药和中药可减少肾小球和肾小管 -间质细胞凋亡 (P <0 .0 1) ,中药组肾小球细胞凋亡少于西药组 (P <0 .0 5 )。结论 :益肾泻浊方延缓CRF进展的作用机理部分与抑制肾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温肾补脾汤对延缓慢性肾衰竭(CRF)进展的治疗作用,以及对CRF患者甲状腺素的影响。方法:应用温阳益气、祛瘀渗湿、化毒降浊中药温肾补脾汤治疗CRF患22例,同时以肾衰宁治疗做为对照组。结果:表明与CRF进展呈线性相关的1/Scr,两组治疗方法均有延缓CRF进展的作用,但回归方程分析显示两组中以温肾补脾汤治疗组斜率b值明显大于对照组斜率b值,P〈0.05,治疗后治疗组Hb、Alb、Ca^2+、CO2 C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提高,BUN、P^3+均有下降,两对照组作用不明显。结论:温肾补脾汤在延缓CRF病情进展明显优越性,并且显示降低血清肌酐的同时有升高血清中T3、T4的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 2 4 8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14 7例 (其中早中期慢肾衰 113例 ,晚期慢肾衰 34例 )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肾衰方 ,对照组 10 1例 (其中早中期慢肾衰 70例 ,晚期慢肾衰 31例 )西医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综合评价 ,总有效率为92 .0 4 % ,显著优于对照组 77.14 % (P <0 .0 1) ,但对晚期慢肾衰患者 ,两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肾衰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9.
益肾降浊冲剂治疗慢性肾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益肾降浊冲剂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的疗效和机理。方法 :采用 5 /6肾切除大鼠CRF模型 ,随机分为模型组、大黄治疗组、益肾降浊冲剂大、小剂量治疗组 ,观察各组Scr、BUN、Ch、TG、MDA、SOD和肾脏常规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大黄组和益肾降浊冲剂大、小剂量组肾脏病理均显著轻于模型组 ,而其中益肾降浊冲剂大、小剂量组病变最轻 (P <0 .0 1及P <0 .0 5 ) ,血浆Scr、BUN、Ch、MDA、SOD的结果同前。肾脏超微结构的改变与光镜下观测的肾脏病理结果相同 ,益肾降浊冲剂组的病变最轻 ,线粒体形态无明显改变。结论 :益肾降浊冲剂可以延缓CRF的进展 ,作用强于单味大黄 ;其机理可能是减少自由基 ,保护和改善线粒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低蛋白饮食 (LPD)用于透析前慢性肾衰 (CRF)患者的治疗已有 5 0余年 ,许多文献报道低蛋白饮食治疗可以减轻尿毒症、延缓肾衰进展 ,同时亦有学者质疑其安全性以及对以后替代治疗预后的影响。本文着重综述 2 0 0 0年以后发表的文献 ,从LPD治疗可以延缓CRF进展、不同LPD治疗方案对透析前CRF患者的作用及其安全性、LPD治疗不影响替代治疗预后等方面 ,论证其有效性和营养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衰竭 (CRF)的疗效。方法 :将 6 8例CRF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A组 )和西医对照组 (B组 ) ,各为 34例。两组均给优质低蛋白饮食 (LPD)、控制血压、潘生丁、静滴河山胸腺肽 2 0~ 30mg/d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尿毒症给强骨生血口服液、α -骨化醇及丙酸睾丸酮。A组静滴参麦注射液 2 0~ 30ml/d ,并服肾衰I号汤剂。B组静滴能量合剂。均以 30d为 1个疗程。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BUN、Cr及观察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A组BUN、Cr均显著下降 (P <0 .0 5 ) ,B组BUN均无下降 (P >0 .0 5 ) ,且有上升趋势。以BUN为参照 ,A组与B组总有效率各为 70 %和 2 0 .6 % ;以Cr为参照 ,A组与B组总有效率各为 73.4%和2 0 .6 %。BUN、Cr同步下降 30 %以上 ,A组与B组各为 10例 (2 9.4% )和 1例 (2 .9% )。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CRF的疗效显著优于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2.
肾衰康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与药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衰康颗粒对慢性肾衰竭(CRF)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机制.方法:随机将80例CRF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爱西特和开同;治疗组在常规处理基础上予肾衰康颗粒治疗8周.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变化,肌酐倒数与时间关系斜率的变化,以及肾功能等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明显优于对照组70%(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肌酐倒数与时间关系斜率变化有显著意义;治疗组治疗后Scr、BUN明显降低,且优于对照组的降幅;Hb、Hct、Alb显著升高,Hb、Hct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血清纤维化标志蛋白C-Ⅳ、PC-Ⅲ、LN显著降低,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治疗组LPO含量下降,SOD活性提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治疗后,血Cho、TG、LDL-C明显下降,而HDL-C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肾衰康颗粒具有明显改善肾功能,纠正贫血,改善CRF营养状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肾安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肾安颗粒剂对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CRF诊断标准的病例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肾安颗粒 (简称肾安 )治疗组及爱西特对照组各 30例 ,疗程 2个月。采用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尿素氮 (BUN)、2 4h尿蛋白定量 (2 4hTP)、血清白蛋白 (Alb)及临床症状积分等为观察指标 ,观察肾安对CRF的治疗作用。结果 :表明肾安对CRF的总有效率达 83.33% ,明显优于对照药物 ,肯定了肾安对CRF的临床疗效。肾安组的BUN、2 4hupq明显降低 ,Alb升高 ,临床症状改善 ,经统计学处理 ,与爱西特对照组有差异 (P <0 .0 1) ;同时观察到肾安组的TNF -α受到抑制 ,与对照组差异明显。结论 :肾安颗粒剂可明显改善CRF的临床症状及实验指标 ,其作用可能与该药抑制致肾衰恶化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4.
肾衰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衰方(叶任高教授的经验方)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126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用单纯西医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同样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衰方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分析治疗后血尿素氮(BUN)及血清肌酐(Scr)的变化,并对血清肌酐浓度的倒数(1/Scr)和时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BUN、Scr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1/Scr与时间的回归关系其统计斜率b值为正值;而对照组则相反。结论:以肾衰方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能阻止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5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比较西医常规疗法和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 ,并探讨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 72例患者按 3∶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用常规西医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辨证服用中药 ,疗程 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尿分析、肾功能等变化 ,并分析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90 .7% ,而对照组仅为 6 6 .7%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两组在减少 2 4h尿蛋白定量方面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两组均能减少尿RBC计数 ,且治疗组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0 1) ,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两组治疗后Scr、BUN有所下降 ,但与治疗前比较 ,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治疗组在减少 2 4h尿蛋白定量和尿RBC计数方面优于对照组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1和P <0 .0 0 1)。中医辨证分型中疗效以风邪袭肾最好 ,脾肾阳虚最差 ,但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IgA肾病 ,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疗法。中医辨证分型与疗效关系不大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药肾衰养真胶囊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蛋白质营养不良的治疗作用及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5 / 6肾切除造模后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 (N)、模型组 (C)、肾衰养真胶囊高剂量组 (H)、中剂量组 (M )、低剂量组(L)、西药对照开同组 (K)。观察大鼠的摄食量、体重的变化 ,给药 4周后检测大鼠血清白蛋白 (Alb)、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Ⅰ (IGF -Ⅰ )、2 4h尿蛋白定量 (2 4hUprV) ,RT -PCR法检测大鼠肝脏IGF -ⅠmRNA表达水平。结果 :(1)肾衰养真胶囊中剂量组的摄食量增加高于模型组和开同组 (P <0 .0 5、P <0 .0 1)、体重增长高于开同组 (P <0 .0 5 ) ;(2 )治疗后肾衰养真胶囊各剂量组和开同组血清Alb、TF、IGF -Ⅰ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 ,IGF -Ⅰ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3)治疗后 ,2 4h蛋白尿治疗前后差值高剂量组 (10 .8± 2 9.8)和中剂量组 (18.7± 4 9.4 )明显低于模型组 (5 0 .3±74 .0 )和开同组 (6 3.8± 30 .7) (χ2 =11.36 5 ,v =5 ,P <0 .0 5 ) ;(4 )治疗后肾衰养真胶囊各剂量组IGF -ⅠmRNA表达量较模型组、开同组显著增加 (P <0 .0 1)。结论 :肾衰养真胶囊能纠正CRF蛋白质代谢紊乱 ,改善CRF蛋白质营养状态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食欲及上调CRF大鼠肝脏IGF -ⅠmRNA表达提高血清Alb、IGF -Ⅰ水平 ,促进  相似文献   

17.
肾衰2号方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肾衰2号方对5/6肾切除大鼠肾组织形态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经典Platt法切除大鼠5/6肾组织制作慢性肾衰竭(CRF)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肾衰2号方组、科素亚组、党参组、桃仁组,每组10只,另设正常组10只。测定各组大鼠灌胃前、灌胃后60d体重、Scr、BUN、Hb、HCF值,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肾衰2号方能显著降低CRF大鼠Scr、BUN(与模型组相比P〈0,01,BUN与正常组相比P〉0.05),升高其Hb、HCT(与模型组、科素亚组相比P〈0.01,与正常组相比P〉0.05)。拆方显示:桃仁组大鼠BUN近似于正常组(0.05〉P〉0.01);党参组提高CRF大鼠Hb、HCT疗效明显(与模型组相比P〈0.01,与科素亚组相比P〈0.05,与正常组相比0.05〉P〉0.01)。病理显示:肾衰2号方能有效防治肾小球硬化,减轻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延缓肾纤维化。结论:肾衰2号方能有效降低CRF大鼠机体代谢产物潴留,改善贫血,防治肾小球硬化,减轻肾小管损伤及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延缓肾纤维化,提示这可能是肾衰2号方延缓CRF进展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虫草制剂对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为观察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疗效。方法:采用5/6肾切除大鼠CRF模型,对肾衰大鼠用中药治疗后的肾功能等血液生化指标及残余肾组织病理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中药可降低CRF大鼠的死亡率,降低血Scr和BUN水平,具有明显的延缓CRF进展的作用。在肾组织病理学改变上,中药能延缓肾小球硬化的进展。结论:中药能有效控制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消瘀泄浊饮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 2~4期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7(IL-17)、白介素10(IL-10)及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CKD2~4期"气虚夹瘀"型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字表开放性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优质低蛋白饮食及开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中药汤剂消瘀泄浊饮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6、IL-17、IL-1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和常规指标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组总有效率70%、中医疗效症候积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 05);(2)治疗组hs-CRP、IL-6、IL-1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 05),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3)治疗组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P 0. 05),且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 0. 05);(4)治疗组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24 h Upr)较治疗前下降,白蛋白(Alb)较前上升(P 0. 05),且治疗组Scr、BUN、24 h Upr水平低于对照组,Al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5)两组治疗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 0. 05)。结论:消瘀泄浊饮通过降低CKD2~4期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提高IL-10血清含量,同时降低Scr、BUN、24 h Upr,延缓肾功能进展,改善"气虚夹瘀"型患者的中医症状。  相似文献   

20.
清氮灌肠液对慢性肾衰竭病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清氮灌肠液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长期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共观察50例患者,在常规治疗一段时间后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中药口服辨证治疗,B组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清氮灌肠液治疗.以血肌酐倒数(1/Scr)为纵坐标,以病程时间(月)为横坐标,观察各组斜率和回归系数(b)并比较其差异.结果:常规治疗时的b值为-0.007 26±0.002 92、A组-0.003 85±0.001 43、B组-0.002 12±0.001 81,三者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伴有大量蛋白尿和高血压病人的进展速度快于尿蛋白少者(P<0.01)和血压正常者(P<0.05),用中药治疗后差别不显著.结论:中药治疗能明显延缓CRF的病程,中药口服和灌肠合用更具疗效.大量蛋白尿和高血压对CRF病程有明显影响,中药治疗有助于减少蛋白尿、降低血压,并延缓病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