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及早发现耳聋,及早并适当地使用助听设备,及早参加适宜的早期干预项目,推行团队模式,了解聋儿听力损失状况以及听觉、言语和语言发展的相关信息,建立一个有助于聆听和发展语言的环境,是帮助听障儿童通过聆听来发展口语的基本要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是在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后,随着儿童实际年龄和听觉经验的增长,通过康复训练而逐渐习得的.通过对听障儿童进行听觉能力评估,可以了解儿童的听觉功能状况,从而为优化助听设备、确定听觉康复起点、监控听觉康复进程、提高听觉康复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且每年新出生聋儿约2.3万[1].如果听障儿童不能在听觉中枢发育的关键期内接受适宜的听觉刺激,可导致一生的语言残疾和交流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人工耳蜗植入(CI)通过刺激听神经,替代受损的毛细胞,将声音转为电信号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可使患者重获听觉,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聋的有效康复方法.至2008年底,全世界范围内已有1 2万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4.
处于言语发育期的儿童,听力损伤将直接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感音神经性听力损伤是不可治愈的,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可以进行有效的听力补偿或听力重建,为听障儿童带来了福音.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与人耳的功能仍有差距,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后还需要接受专业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过程中,不可以忽略FM无线调频系统,它可以帮助听障儿童听得更清楚,听障儿童只有在"听清楚"的基础上,才能"说明白".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于2008年开始为在训聋儿提供FM无线调频系统服务,笔者通过临床使用及文献学习,对该系统有了进一步了解,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1把听障儿童当作有听觉能力的儿童培养,还是当作没有听觉能力的全聋儿童培养?这是两种相互对立的选择,但如果具备了以下方法,两者也可以有效结合。(见图1)图1日本听障儿童的语言习得指导方法健听人的母语是有声语言(听觉语言),即日语。听障儿童也把有声语言作为第一语言进行学习。全聋儿童的自然语言是手语,也称作“视觉语言”,即日语手语。但是,日本手语并非日语。聋人具有相对独立的生活群体,全聋儿童在其中会将日本手语作为母语(即作为第一语言)学习。可是,既然生活在日本就应该了解日语。因此,聋人将日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在听障儿童的…  相似文献   

6.
听障儿童认知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力障碍儿童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听力严重受损或丧失,以致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不能通过自然声音符号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儿童。一般认为听力语言的缺失会影响聋儿的社会交往及认知功能发育。与听力正常儿童相比,听障儿童是否有不同的认知途径和特有的认知特征?影响听障儿童认知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这些是医学、教育、心理等各学科共同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人工耳蜗植入对侧耳不同听力损失的患儿联合使用助听器与人工耳蜗语前聋患儿的听觉、语言及学习能力进行评估和比较,探索对患儿更为有效的助听方法,帮助患儿获得最大限度的言语交流。方法:将30例3~6岁语前聋患儿按照植入人工耳蜗对侧耳听力损失程度及是否佩戴助听器,分为一侧人工耳蜗+对侧重度听力损失助听器组(CI+SHA组)、一侧人工耳蜗+对侧极重度听力损失助听器组(CI+PHA组)、单耳人工耳蜗组(CI组)。评估各组在康复3、6、9、12、15、18个月时听觉、语言及学习能力,并记录结果。结果:随着术后康复时间的延长,聋儿听觉、语言及学习能力逐渐提高(P<0.05),CI+SHA组听觉能力优于CI+PHA组及CI组(均P<0.05),语言能力及学习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语前聋患儿单耳人工耳蜗植入后,若对侧耳尚有残余听力,佩戴助听器后听觉能力效果显著,长期佩戴有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科技进步塑造、改变着听障儿童康复事业.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数字化助听器、人工耳蜗等现代助听产品和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的广泛应用,显著改善了听障儿童的听力补偿(重建)状况,使多数听障儿童能够借助良好的听力,按照正常模式学习言语、语言,发展认知等能力.近年来,对儿童言语、语言发展规律的深入研究也改变着传统观念,使人们认识到儿童言语、语言能力的获得不是简单地进行语音、语言成分的学习、累加,而是在实际交流中整体进行的.  相似文献   

9.
如何利用音乐节奏带动小班聋儿发音学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节奏是指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现象。节奏训练不仅能使聋儿身体灵敏、灵活,而且还可以培养聋儿良好的聆听习惯及良好的听觉感知、记忆、分辨能力,并能促进聋儿语音节律的学习和掌握,最终促进聋儿听力言语水平的提高。本文结合教学经验,从激发聋儿兴趣,培养其听觉能力,发音技能及语言能力等方面入手,阐述了如何利用音乐节奏带动小班聋儿发音学语的一些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听能管理是实施听障儿童康复的首要步骤,是听障儿童康复的基本前提和基础,其不只是为听障儿童选择、验配助听设备,还强调听力师、家长、教师密切合作,确保听障儿童在非睡眠时间始终使用助听设备,确保助听设备工作状态良好,使听障儿童处于良好的聆听环境。近几年,听能管理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得到家长和专业人员认可,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重点就发现的问题进行概述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