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自杀者的原因,找出规律,为减少和预防自杀提出相应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00例自杀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自杀者中,男性35例,女性65例,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年龄以20~<40岁年龄组最多;季节以春夏两季最多;自杀原因以心理社会因素最多;服毒是自杀的常见方式.结论 心理社会因素是自杀的常见原因,女性多见,青壮年多见,春夏季节多见,及早对其进行干预,可将自杀率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2.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导致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为预防自杀提供依据.方法对25例住院期间发生自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自杀以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多见;假出院发生自杀死亡率较高.强制入院、恢复期抑郁、缺乏亲情关怀、残留症状等与自杀有相关性.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与多因素有关,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代静波  徐立敏 《护理研究》2006,20(3):629-630
据统计,因精神疾病导致自杀者占全部自杀者的30%-40%,其中精神分裂症自杀者又占全部精神疾病自杀者的30%,是普通人群的20倍-45倍,且约1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最终死于自杀,因此,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的临床特征,对于预防和减少自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制订防范措施。方法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7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73例自杀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以20-30岁最多;多在病后1年之内发生;多发生于疾病的初期与缓解期;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多见;自缢是自杀的常见方式;自杀时间多在午夜以后。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加强安全措施,强化重点班次护理,及早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将精神病患者自杀率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5.
自杀不仅是一个社会现象,而且是一个医学问题。据统计,精神疾病导致自杀者占全部自杀者的30%~40%,较一般人群高6~12倍。预防病人自杀是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解自杀行为的发生规律,有针对性地采取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就诊于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自杀死亡和自杀未遂者的性别、年龄、自杀方式等进行分析,为自杀预防和救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8-2015年间就诊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的自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共收集225例自杀病例,其中男89例,女136例;死亡10例。结果:自杀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分布以20~39岁为最多,自杀的常见方式最多为服用农药和割腕。结论:青年人和中年人是自杀的高发人群,女性自杀者多于男性,经过积极抢救大部分自杀者未死亡,加强农药管控能减少自杀病例。  相似文献   

7.
对昆明市郊区三年内87例自杀案例的回顾性调查。自杀者年龄多在21—40岁之间、文化偏低、以农民占的比率较高。自杀方式以服毒、自溢、溺水多及,原因为夫妻不和,患精神疾病,及各种心理压力。建议宣传心理卫生知识预防自杀。  相似文献   

8.
住院精神病人自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代静波  徐立敏 《护理研究》2006,20(7):629-630
据统计,因精神疾病导致自杀者占全部自杀者的30%~40%,其中精神分裂症自杀者又占全部精神疾病自杀者的30%,是普通人群的20倍~45倍,且约10%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最终死于自杀。因此,了解精神分裂症病人自杀的临床特征,对于预防和减少自杀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临床资料分析1.1对象选择及分析方法对我院2001年5月—2004年12月住院的23例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人,采用回顾性查阅病历的方法,对性别、年龄、职业、病程、自杀原因及时间、住院时间等等进行统计。1.2一般资料23例病人中,男17例,女6例,年龄18岁~62岁,<20岁的3例,21岁~50岁18例,50岁以上2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不同学历层次医学生心理状况及对自杀态度可能不同,比较中专、大专、本科学历医学生的心理状况、对自杀的态度及自杀倾向的差异。方法:①于2005-01/2006-12对河北省3所医学院校在校生920名进行问卷调查,包括本科、大专、中专3个层次。以教学班为单位,在每个层次内选取3个班级为调查样本。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症状自评量表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此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及其他10个因子90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为1 ̄5级评分,评分越高表明症状的频度和程度越重。因子分≥2者归为筛查阳性组;因子分≥3者有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③自杀态度调查问卷包括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对安乐死的态度4个维度29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问卷评分≤2.5分认为对自杀持肯定、认可、宽容、理解的态度,2.5 ̄3.5分为矛盾或中立态度,≥3.5认为对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歧视态度。以症状自评量表的第15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为判断自杀意念有无的依据,以其评分的等级(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评定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④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放问卷920份,收回合格问卷863份,有效率93.8%。①心理状况:在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心理问题筛查阳性率分别为47.9%,40.9%,36.4%,有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分别占18.2%,15.9%,13.6%。在心理问题筛查阳性和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方面,不同学历医学生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11 ̄15.78,P<0.05 ̄0.01)。②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医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多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和安乐死的态度多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上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大专学生多于其他两组(χ2=7.35,P<0.05),持否定或歧视态度者本科生多于其他两组(χ2=11.21,P<0.01);在对自杀者的态度上持肯定或理解态度者以本科学生居多(χ2=6.51,P<0.05),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以大专学生为多,中专生次之,本科生最少(χ2=10.89,P<0.01);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上持肯定或理解、矛盾或中立态度者本科学生多于其他两组(χ2=7.71,8.76,P<0.05);在对安乐死的态度上持肯定或理解态度者大专学生多于其他两组(χ2=12.01,P<0.01),持矛盾或中立态度者以大专学生为多,本科生次之,中专生最少(χ2=16.47,P<0.01),持否定或歧视态度者,中专学生多于其他两组(χ2=6.24,P<0.05)。③自杀意念:自杀意念出现率随学历的增高有下降的趋势,中专生、大专生、本科生自杀意念出现率分别为35.5%,15.3%,13.3%,3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9.546,P<0.01),而3组间偏重和严重自杀意念者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在3个学历层次中,中专生出现心理问题和自杀意念者最多;医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存在学历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自杀的特征及有效干预措施,对出现自杀行为的56例精神病患者与随机抽取的同期住院、同一诊断、同性别、同年龄,最后一次住院无自杀行为的56例精神病患者进行1:1对照研究。结果,消极抑郁导致自杀者占57.14%;幻觉妄想导致自杀者占35.71%;因药物副反应自杀者占5.33%;信奉佛教自杀者占1.76%。提示,自杀除由精神症状原因驱使外,药物副反应引起自杀也不容忽视,因此对有药物副反应的患者,应加强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对自杀的态度及自杀倾向,以便进行早期的有效干预。方法:于2005-09/12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北省3所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283人为调查对象,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症状自评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及其他10个因子90个条目,采用1~5级评分,评分越高表明症状的频度和程度越重。并与全国常模和中学生常模进行比较。因子分≥2者有轻度心理问题;因子分≥3者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自杀态度调查问卷包括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家属的态度和对安乐死的态度4个维度29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问卷评分≤2.5分认为对自杀持肯定、认可、宽容、理解的态度,2.5~3.5分为矛盾或中立态度,≥3.5分认为对自杀持反对、否定、排斥、歧视态度。以症状自评量表的第15项“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为判断自杀意念有无的依据,以其评分的等级(从无、轻度、中度、偏重、严重)评定自杀意念的严重程度。并采用U检验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放问卷283份,收回合格问卷259份,有效率91.5%。①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的躯体化、强迫、抑郁、敌对、恐怖、精神病性6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精神病性6个因子分显著高于中学生常模。②有124名中等专业学校学生(47.9%)存在心理问题,47名有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占18.2%。男女学生心理问题的总体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有心理问题的女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方面问题检出率显著高于男学生。③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和自杀者的态度多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对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的态度多持肯定或理解态度;男学生对自杀行为的性质、对自杀者的态度多持肯定或理解态度,女学生多持矛盾或中立态度,差异有显著性[(98/68.5,63/54.3,χ2=5.507,P<0.05);(105/73.4,67/57.8,χ2=7.048,P<0.05)];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上则完全相反;而在对安乐死的态度上性别差异无显著性。④有自杀意念的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92名,占35.5%。中度以上占17.0%,其中男学生占8.6%,女学生占23.8%。女学生具有中度和偏重的自杀意念者高于男学生[(24/16.8,8/6.9,χ2=5.78,P<0.05;(8/5.6,1/0.9,χ2=4.28,P<0.05)]。结论:中等专业学校学在校生存在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抑郁和敌对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对自杀者家属、安乐死多持肯定或理解的态度,对自杀行为性质、自杀者主要选择矛盾或中立态度,尤其是女学生。女学生具有中度和偏重的自杀意念者高于男学生。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自杀态度和意念不容忽视,应加强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具有自杀危险的抑郁症住院患者的护理干预6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目前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每年死于自杀的人数在50万以上,自杀未遂者约为1000万。在世界各国,自杀均被列为前十位死亡原因之一[1]。所有自杀者中,约39.8%患有抑郁[2],而约15%的抑郁症患者最终死于自杀[3]。为了探讨抑郁症患  相似文献   

13.
精神病患者在病态支配下,或由于某些抗精神失常药物所致的焦虑抑郁而导致自杀者,屡见不鲜。吞服大剂量抗精神失常药物为患者常用的自杀手段,其中以吞服氯丙嗪造成急性中毒者最为多见,是精神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中毒抢救的效果,常与药物剂量大小,空腹服或饭后服,个体耐受量与年龄,有无过敏史,是否伴发躯体疾病,吞服药物至抢救时间间  相似文献   

14.
吴燕波 《护理与康复》2015,14(7):626-629
<正>精神病患者是自杀的高危群体,相关数据显示[1],有高于90%的自杀者为精神病患者,为此,防范精神病患者实施自杀行为已成为世界性公共问题。探析引起自杀事件的原因并有效进行防控对保障所有患者的人身安全,维护良好的医疗秩序具有极为重大的现实意义。长期以来,国内外对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住院患者,而对门诊诊前患者关注度较低,但鉴于其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住院患者自杀原因、方式、时间、场所等,为防止住院患者自杀、提高病房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取病例分析和结构性访谈方法,对某医院2007年7月至2011年7月16例自杀患者发生的原因、方式、时间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住院自杀患者中,晚期癌症占68.75%,坠楼自杀者占56.25%;女性占68.75%,中老年占62.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7.5%。结论晚期恶性肿瘤、女性、中年以上和文化程度低的患者是住院患者自杀的高危人群,坠楼是常见的自杀方式。应加强对自杀高危人群的关注,加强对病房设施及危险物品器械的管理,以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16.
袁虹 《当代护士》2016,(7):145-146
目的探讨轻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轻生原因,提出预防自杀的方法和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05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自杀病例共168例,分析其心理状态及轻生原因。结果自杀者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村自杀率远远高于城市,约是城市的5倍;轻生者的自杀手段及原因有多种。结论为最大限度地杜绝自杀事件的发生,应及早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淑德 《护理学报》2009,16(13):69-70
目的 探讨开放性心理病房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对策.方法 将195例抑郁症患者自杀风险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自杀方式以割脉(33.3%)为多见,自杀多在春季(3-5月)(41.7%)、凌晨(50.0%)发生.有自杀史占16.4%,有抑郁家族史占10.8%.结论 抑郁症患者多在春季、凌晨以割脉方式自杀,有自杀史和抑郁家族史者占多数.认为应对开放式心理病房抑郁症患者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对病房加强管理,控制可获得的致命工具;掌握病情,针对性做好安全护理以便有效预防抑郁症的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18.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人处于困境中时,如果没有其它的减压方法,往往会想到用自杀来解决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一个自杀者平均会使6个家人和朋友的生活深受影响。如果对有自杀想法的人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社会支持,其死亡率可大大减少。我市于2003年7月成立危机干预中心,至今已对100多位自杀者进行了干预,现将其中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自杀是当今世界人口死亡的十大原因之一,其中服毒自杀者占65%,客观上看主要因家庭纠纷、学习、就业、婚恋、经济问题等造成。其中女青少年多见。这可能因其心理负担较重。又缺乏正常的排遣渠道有关。自杀者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缺乏正确的认识与处理问题的方法和应变能力,所以  相似文献   

20.
自杀者100例的原因分析及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自杀者的自杀原因,帮助他们渡过心理危机期,重塑健康人格一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急诊观察区自杀者100例,调查分析其自杀原因及相关因素一结果恋爱与婚姻问题占50%;学习或工作中的问题占15%;精神疾病占12%;家庭问题占8%;人际关系占7%;意外事件占4%;媒体对自杀所造成的潜在影响占2%;躯体疾病占2%:结论应针对不同的自杀原因制定心理护理的目标,并用相应的方法实施心理护理,有助于消除自杀者的负性情绪,重塑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