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中收治的24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经优质护理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人员业务不成熟、认识不到位以及环境管理不到位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护理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患儿的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服务水平,有效降低了患者家属投诉及护患纠纷的发生,值得在儿科护理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1-6月在该院儿科住院的患儿100例为对照组,实施普通儿科护理常规。2018年7-12月在该院儿科住院的患儿100例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患者出院时对比两组患儿护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结果出院时护士关怀能力、患儿家属满意度、护理质量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PDCA管理模式用于提高儿科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效果明显,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9,(6):833-83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对照组实施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儿科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服务质量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护理记录、消毒隔离、物品准备、宣传教育、病房管理等护理服务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P <0.05)。结论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及家长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殷婵娟 《药物与人》2014,(9):316-316
目的:寻找提高鼻内窥镜术后患者舒适度的有效护理方法,旨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选择我医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在本科住院慢性鼻窦炎经鼻内镜末后的患者200例为观察对象,年龄22~57岁,其中男性140例,女性60例。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的100例自控镇痛患者设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10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由当班护理人员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术前一天由护理人员向患者及家属进行鼻内窥镜手术的方法介绍,发放书面的相关资料并进行相关手术的幻灯片现场演示,术后护理人员再针对不同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和指导。统计两组患者的舒适度及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显著增高,对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明显提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提高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术后的舒适度,患者时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高,提高了骨科临床护理服务质量和医院信誉。  相似文献   

5.
姜荣 《中国卫生产业》2020,(2):94-95,98
目的探讨儿科优质护理工作中护士分层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12月在该院儿科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科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分层管理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5次,占比0.2%,对照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为18次,占比为0.9%,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3,P<0.05);观察组十分满意21例,满意28例,护理满意度为98.0%,对照组十分满意17例,满意27例,护理满意度为88.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0,P<0.05)。结论护士分层管理模式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安全管理对儿科护理管理综合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邵武市立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200例儿科患儿和37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按照挂号末尾数的奇偶性分为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101例,护理人员依据日常护理考核状况分为能力相当的两组,对两组患儿开展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护理安全管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安全管理,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综合评分和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人员护理管理综合评分和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精细化护理安全管理对护理人员的护理综合评分和对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有明显影响,临床的实用价值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2糖尿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5月在本院确诊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入院后按常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遵循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模式。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患者的满意度,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路径能够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提高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意义。方法:随机抽取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输液室患者480例,将优质护理服务开展前的22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开展之后的251例患者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全面开展,本次研究的480例患者中,观察组满意度达99.60%,而对照组满意度为76.86%,观察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的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实施,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促进护患关系明显改善,大幅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因此,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疾病康复过程中实施护理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间处于疾病康复期的200例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未实施护理管理,观察组100例患者实施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康复中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以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为40.0%,对照组为98.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84.0%,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处于疾病康复期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措施能够提升护理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意识以及责任心,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出现几率,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儿科门诊输液室对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儿科门诊输液室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有患儿30例,所接受的护理措施分别为优质护理服务及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在保证护理质量的同时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住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住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常规精神科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对精神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对住院接受治疗的精神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泌尿外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间诊治的248例泌尿外科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124例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124例患者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消化内科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消化内科住院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患者康复效果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97.9%,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率81.6%,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6.1±0.9)d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3.6±2.5)d,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5.7%,对比差异显著。结论:优质护理在消化内科住院护理管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儿科静脉穿刺中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诊治的160例儿科静脉穿刺的患儿,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的80例患儿在上述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以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患儿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输液依从性以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静脉穿刺的患儿依据其具体性格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洗礼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几率,提升输液依从性,改善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态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方案对小儿腹股沟疝患者预后的影响效果,以达到提高患儿康复及家属满意度的目的。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274例小儿腹股沟疝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有所下降,住院天数较对照组有所缩短,住院费用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较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预见性护理方案对小儿腹股沟疝患者预后的效果较好,能有效提高患者康复及家属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姜扬慧 《现代养生》2014,(2):189-189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新生儿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新生儿行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达100%,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行全程优质护理可以切实提升新生儿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还能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医护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任细丽 《现代养生》2014,(2):219-219
目的:分析探讨新生儿实施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护理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新生儿行常规护理,研究组新生儿行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达100%,对照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0.0%,研究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新生儿行全程优质护理可以切实提升新生儿生存质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还能增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医护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8.
赵曼 《现代养生》2014,(2):179-179
目的:探讨关于优质服务在肾内科护患纠纷中的影响与作用。方法:对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肾内科病人29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40例。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取普通常规护理服务。对两组护患纠纷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观察组中,呼市于患者之间的矛盾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患之间的纠纷,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成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肾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服务科有效减少护患矛盾与纠纷,降低护理人员被投诉率,降低护理差错,提高护理满意程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护理中实施家庭参与护理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6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医院传统护理方法全部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观察组除了由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外,同时实施了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护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疗效、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家庭参与护理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护理中提高了疗效,增进了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人护理模式在母婴分离产妇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50例母婴分离产妇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50例。观察组产妇采用全人护理模式护理,即以家庭为中心,采用情感支持与信息传递等方式围绕母婴分离产妇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的需求进行护理;对照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产妇身心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及家属对产、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其育婴护理技能水平和产妇泌乳始动情况均较对照组好,而产后抑郁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引入全人护理模式提高了责任护士了解新生儿病情的主动性,并以情感信息支持的形式将病情告知母婴分离的产妇及家属,有效降低了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有助于产妇乳汁的分泌,提高产妇对产儿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促进母婴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