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胃山楂石影像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胃山楂石的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X线钡餐检查方法和超声检查方法对40例胃山楂石病人进行检查,并对其结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胃山楂石单发者32例,多发者8例。小者直径2cm,大者直径可达20cm,大者易形成小弯溃疡。结论:X线钡餐和超声检查对本病具有极高的诊断符合率,易与相似病变做出鉴别,且X线钡餐检查亦能发现伴发病变。  相似文献   

2.
胃内山楂、苹果结石(附9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内山楂、苹果结石(附9例报告)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放射科董锡山,丰收山东省沂南县计划生育服务站放射科王文兴胃内结石又称胃植物球、胃石症、胃内结块或粪石等。临床上并不少见,以柿石、黑枣石最常见,而山楂、苹果石报导较少,叶永保氏等报告70例胃及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3.
胃十二指肠石的X线诊断(附7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胃十二指肠石,也称胃,肠内结块或粪石,在消化道疾病中并非少见,国内大宗病例报告甚少,多为个案及短篇报导(1,2,3)。为总结经验,现就19所医院共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70例胃十二指肠石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柿石引起的胃肠道急腹症的X线征象及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行胃肠造影或腹部立位片检查,我们对柿子成熟后半年内进行统计,本组病例约占急腹症的31%,均经手术证实是柿石症。15例中8—15岁小孩子占8例,35—50岁4例,50岁以上3例。胃柿石6例,肠柿石9例。肠柿石只有一例是经洗肠、肥皂水灌肠后,柿石自行排出。余者均经保守治疗,症状未改善而行手术治疗。结果:柿石发生干胃腔,均可通过X线造影,可见胃内的亢盈缺损,该充盈缺损影在加压情况下可见其移动,大量柿石可引起胃扩张,而发生干肠腔内而引起肠梗阻者,可见集中干中腹部的较小的液气平面,宽度一般较小,通常在1.0—4.0cm之间。结论:柿石引起的急腹症,通过X线检查,再结合临床病史,这对于及时处理,减轻病人痛苦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摄入不易消化的物质在胃中聚结成块质称胃石。根据结块所含主要成分不同,可分为动物性和植物性两大类:前者常由于咽下较多头发或大量肉食在胃内形成结块;后者可由蔬菜、水果的皮、茎、根等纤维形成,其中柿结块占1/2以上。近年来本地较少见。  相似文献   

6.
患者于××,女,56岁。嗜食柿子3—4年,上腹部不适伴腹痛年余。多于空腹时发作,进食后缓解。查体:上腹部可扪及5×6厘米之包块,质硬不规则。B超检查:胃内见多个弧形强光团,最大者约8.5厘米,后方伴有明显声影。(图1)。X线检查:胃呈钩形扩张,其内见5个园形,卵园形大小不等之充盈缺损,表面欠光整,多有散在斑点影。最大为10×6厘米,最小5×4厘米。(见图2)。手术取石所见:柿石占据全部胃腔,为多个团块聚块,有粘连,分离后为5个表面凹凸不平之团块。最大者似鹅蛋大,最小者似核桃大。有2个在手术中分离时破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胃癌及胃淋巴瘤的CT表现及病理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胃癌及胃淋巴瘤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CT表现和病理表现。结果 15例(83.3%)胃癌出现"白线征",所有胃淋巴瘤患者均未见"白线征";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所有胃淋巴瘤患者动静脉期和门静脉期增强扫描呈现均匀强化;7例胃癌患者出现胃周淋巴结肿大,2例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6例(37.8%)胃淋巴瘤患者6例出现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癌和胃淋巴瘤CT表现和病理检查各有特点,有无胃黏膜"白线征"、有无肾门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等,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着重要的CT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8.
手术史与胰腺癌发病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中国人胰腺癌的发生与阑尾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及扁桃体摘除术间的关系。病例对照研究以493例病理确诊胰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1031例非肿瘤患者年龄、性别、居住地、经济收入频数匹配的同来源病例为对照组,计算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CD),以估计阑尾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及扁桃体摘除术对胰腺癌的相对危险性,并做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阑尾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胆囊切除术者中胰腺癌的危险性上升,趋势检验P均<0.01,OR和95%CI分别为2.12(1.47-3.06)、3.11(1.49-6.50)、4.71(2.40-9.50),而扁桃体摘除者为2.80(0.67-11.98),但logistic回归分析仅阑尾切除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在视动刺激诱发运动病过程中,探讨胃电的变化与运动病恶心症状动态发生过程的联系,为运动病的预测和防护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 20名18-25岁的健康男性,分别接受15min的单纯视动刺激实验,记录了运动病症状并采集了胃电信号。结果 (1)11名恶心发生者运动病分值明显高于9名恶心未发生者(P<0.001);同时,恶心发生者胃节律过速百分比的增加和主导慢波百分比的减少都明显大于9名恶心未发生者胃电两参数的变化(都为P<0.001);(2)11名恶心发生者自身旋转错觉出现的时间明显早于胃电的变化(P<0.001);(3)刺激过程中,11名恶心发生者胃电主导慢波(Primary Wave,Pw)和胃节律过速(Tachygastria,Tach)百分比减低或增加都明显早于恶心症状的发生(都为P<0.01)。结论 (1)恶心时胃电的变化程度明显高于未恶心时;(2)自身旋转错觉与胃电的变化和恶心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3)胃电的变化先于恶心症状的出现。  相似文献   

10.
胃大部切除后空肠输出段植物性结石的X线诊断(附24例分析)张延昌,于宗润,谭士岑消化道结石,以胃山渣石、柿石等植物性结石多见。胃大部切除术后常在空肠输出段近段形成结石。以高位小肠梗阻或不全梗阻为主要临床症状及x线表现。文献中专题报道较少。我院近4年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胃淋巴瘤和进展期胃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1例胃淋巴瘤和4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的CT表现。结果胃淋巴瘤和进展期胃癌累及多部位者分别占61.90%和23.91%,黏膜面出现白线征者分别占0%和76.09%,侵犯范围>50%胃周径分别占76.19%和15.22%,显示溃疡形成者分别占9.52%和73.91%,出现胃腔形态固定、狭窄,近侧胃腔扩大者分别占4.76%和36.96%,显示病灶处胃壁浆膜面光滑,胃周脂肪间隙清晰者分别占80.95%和0%,两组病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对鉴别诊断胃淋巴瘤和进展期胃癌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植物性胃石是某些果品(如山植、柿子或软枣等)在胃内形成的凝集团决并且滞留在胃内不能自行排出。此病多见于上述果品的收获与上市季节。近年来胃山植石有明显增多的趋势。在X线上各种植物性胃石有着基本相同的表现和特征、本文将着重介绍几种新征象,探讨影像诊断等问题。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睾丸微石症与睾丸肿瘤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12956例患者的阴囊超声检查资料。参考国外的标准对睾丸微石症(TM)进行分级,将其分为局限型TM(LTM)和典型的TM(CTM),其中又将CTM分为Ⅰ级、Ⅱ级和Ⅲ级。结果①所有患者中共检出睾丸微石症277例,检出率2.14%(277/12956);单侧病变34例(占12.3%),双侧病变243例(87.7%)。LTM有62例(22.4%),CTM型中Ⅰ级92例(33.2%),Ⅱ级68例(24.5%),Ⅲ级55例(19.9%);②检出睾丸肿瘤52例,检出率0.40%(52/12956)。277例睾丸微石症患者中合并睾丸肿瘤19例,发生率6.9%(19/277),而在12679例无睾丸微石症者中仅33例合并睾丸肿瘤,发生率0.3%(33/12679),睾丸微石症患者的睾丸肿瘤发生率明星高于无微石症者(P<0.01)。但不同级别睾丸微石症的睾丸肿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睾丸微石症与睾丸肿瘤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同级别睾丸微石症的睾丸肿瘤发生率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腔外型胃间质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5例腔外型胃间质瘤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和双期(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增强扫描。结果:15例腔外型胃间质瘤均分布在胃的周围,其中与胃之间有密切关系者9例,与胃之间关系不明确者6例。表现为囊性病灶5例、囊实性病灶7例和实性病灶3例,双期增强扫描示肿瘤实质部分均呈明显强化。结论:腔外型胃间质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其表现将能提高对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胃柿石在我国北方较多见 ,而近几年很少见。本文报道一例胃柿石伴胃小弯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手术病理证实。患者 ,男 ,43岁。发病前 1月曾进食大量柿子及饮冷水后感上腹疼痛 ,在当地诊所给予“胃舒平”症状缓解。以后上腹痛时有发作 ,有时能忍受 ,无放射痛。伴有恶心、呕吐。后在当地医院行腹部B超检查 ,提示 :胆囊结石、胃柿石 ,后转至本院诊治。查体 :一般情况可 ,自述腹胀 ,上腹剑突偏左有轻压痛。血、尿、粪常规检查均示正常。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 :胃呈钩型 ,位置适中 ,胃粘膜皱襞粗大。于俯卧位胃体部腔内可见一巨大梭形块影 (如附…  相似文献   

16.
口服蓖麻油治疗胃结石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89年8月~1992年11月共收治盲结石15例,经口服蓖麻油治疗,均获得治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发病年龄18~68岁(平均45岁);发病时间最长2年,最短10d;山结石性质:胃柿石12例,胃山植石2例、胃黑枣石1例;以B超测量为据、胃结石最大者10cm×9cm,最小者5cm×3.5cm;多发13例,单发2例。二、主要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上腹部疼痛15例,纳差13例,恶心8例,胀满12例,返酸2例,大使潜血阳性1例,上腹部们及包块15倒。上消道钡餐透视;15例鲁腔内均见巨大充盈缺损区,2例见负影,1例并…  相似文献   

17.
胃、脾多发包虫病一例石金星,王嵩,黄祥龙,沈天真包虫病即棘球蚴病,为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人体内发生包虫病最常见的部位为肝脏,其次为肺部。其它少见的部位有肌肉、脾脏、肾脏、脑、骨骼等。胃包虫病较罕见,笔者在工作中遇见胃、脾多发包虫病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柿石钡餐透视下手法治疗(附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柿石钡餐透视下手法治疗(附6例报告)侯明友胃柿石目前诊断较易,但在治疗上多数都采取外科手术或纤维胃镜下捣碎治疗。笔者从1990~1995年间治疗6例,在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下,用手法加压按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治疗方法作一介绍。1一般资料6例胃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门静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portal venography,CTPV)显示胃左静脉对预测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EV)出血风险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在本院经临床证实的40例肝硬化EV破裂出血的CTPV图像资料,并与40例同期肝硬化EV非出血组及80例正常对照的CTPV图像资料对照,分析胃左静脉直径与肝硬化EV破裂出血的关系.结果 EV出血组均见胃左静脉曲张增粗,伴有胃后、胃短静脉曲张增粗者19例;非出血组32例见胃左静脉曲张增粗,伴有胃后、胃短静脉曲张增粗者11例.肝硬化EV出血组:胃左 静脉直径范围为6.9~ 14.6 mm,平均为(8.67±1.96) mm;肝硬化EV非出血组:胃左静脉直径范围为5.3~12.0 mm,平均为(6.82±2.69) mm;正常对照组:胃左静脉直径范围为2.2~5.8 mm,平均为(4.10±1.86) mm.肝硬化出血组、非出血组、与正常组之间,胃左静脉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2.194,P<0.000 1),两两比较结果显示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肝硬化EV出血组胃左静脉直径最大,正常组最小.结论 胃左静脉的MDCT能较准确地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风险情况,胃左静脉管径越宽,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性就越大.  相似文献   

20.
近年,胃石症渐增多,可并发糜烂型胃炎、胃溃病,临床表现与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UD)、消化性溃疡等类似,易误诊。1 胃石症的概念据文献,胃内逐渐形成的异物统称为胃石[1]。按胃石组成的成份可分为植物石、植物毛石、毛石、虫胶石及其它种类的胃石。2 胃石症的成因与胃石的形态特征2.1 植物石 由各种植物的皮、籽、叶、根、纤维等聚集凝结形成。我国以植物石多见。2.1.1 柿胃石 多见于秋季盛产柿子的地区,主要是我国北方地区,空腹进食未成熟的柿子或成熟的柿子,发生柿胃石。进食柿子量多易形成胃柿石。生柿中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