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话回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电话回访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未采用任何随访方式,随访6个月后,比较2组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服药依从率为87.5%高于对照组的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7.5%(3/40)低于对照组的25.0%(1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话回访可提高精神分裂症出院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患者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对出院抑郁症患者采用全病程管理模式的近期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的114例抑郁症患者,将其分为管理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管理组在常规门诊药物治疗基础上结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及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全病程管理;对照组常规门诊药物治疗。对所有患者跟踪随访1年,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出院时和出院后12个月的病情变化;以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电话随访跟踪患者服药依从性和复发率。结果管理组患者出院后12个月HAMD评分总分及减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生活质量评分、遵医嘱服药的患者比例优于对照组,但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全病程管理能提高服药依从性,预防抑郁症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自然非干预状态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年服药依从性和复发情况,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与复发的关联性。方法选择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于2011年9月至2012年2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病历调查和电话采访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1年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主要观察指标为依从率和出院后1年复发率。结果共有144例完成调查,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率为77.0%,复发率为24.3%。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病程、是否为首次住院与依从率关联;性别、前次住院天数及依从性与复发率关联。结论接受调查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1年后的服药依从性较高,病程、非首次住院是服药依从性的保护因素,女性、前次住院时间长、服药依从性好是复发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杜秀蓉  李薇  邓仁奎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1):1721-1722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以提高遵医行为,降低复发率.方法:将220例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实验组除按常规进行出院指导外并分别于出院后1星期、1个月、3个月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半年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组社会适应能力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停药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实验组再次入院人数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出院回访式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社会适应能力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最大限度的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出院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方法24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实验组患者接受常规出院指导,并于出院后1-2周、1个月、5-6月进行电话回访,实施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出院指导。6个月后对2组患者遵医行为和再入院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再入院人数及次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遵医行为,加强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杜绝病程迁延不愈,促进康复,预防并发症,减少再入院次数,提高生活质量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服务对留置双J管患者拔管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7月~2013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200例留置双J管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均由专职护士进行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医生在出院小结上注明患者的拔管时间及按时复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电话回访服务,包括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制订合理的饮食指导方案,专职护士记录患者拔管时间和患者依从性等信息。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话回访服务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有效预防因延迟拔除双J管而导致的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4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护理的同时,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药物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结果研究组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用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药学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90例首发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并对患者入院前、出院后服药依从性以及精神疾病的复发情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不同方法的患者入院前服药依从性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前比较,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入院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患者出院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服务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具有明显的提高作用,且还能明显的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可防治性和不的危害性。方法选择60岁以上的糖尿病住院患者80例,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后3个月电话回访问卷调查,住院期间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组出院前后治疗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出院前后治疗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能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使患者的血糖保持在稳定的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临床药学服务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疾病复发率的影响,探讨临床药师开展用药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1-6月入院的19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药学服务干预组(简称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5例,分别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年进行服药依从性评定,同时进行疾病复发率调查。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出院1年后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疾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学服务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降低精神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程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精神分裂症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同时进行全程综合心理行为干预,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生活质量量表(GQOLI)、患者的情况调查表(一般情况、服药依从性、复发、再就业)评价患者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出院后第1年PANSS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和GQOL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间在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就业率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全程心理行为干预能促进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出院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于出院1周开始定期进行电话回访,回访时间为4个月。6个月后对患者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李玲 《北方药学》2014,(11):162-163
目的:分析研究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相关因素,从而进行护理,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86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服药依从组及不规律服药组,对比分析服药依从性对患者精神分裂症的影响。结果:服药依从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为9.3%,不规律服药组患者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为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170,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能有效缓解症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韩菊红  顾红娟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4):3772-3773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出院后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遵医行为的效果。方法:将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实验组患者进行多次电话回访;对照组不实施干预。6个月后分别对患者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遵医行为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能增强患者遵医行为,对预防再狭窄,降低再入院率,引导患者的积极乐观心态,提高护士交流沟通技巧都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碧茹 《成都医药》2004,30(1):40-42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病人在遵医行为、生活方式及自我保健方面的影响。方法:将14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出院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1人,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对照组66人,出院后不采取任何措施,6个月后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将两组病人在家庭用药、自我保健、再入院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接受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家庭用药、自我保健、再入院三方面均显好于对照组。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存质量,又因其经济、快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延续护理干预对提高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出院前予以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44例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分别于出院后第7天、第28天、第90天、第6个月以电话形式进行随访。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二级预防依从性及出院后1年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中二级预防依从性好39例,占88.64%(39/44);对照组中二级预防依从性好32例,占63.64%(28/44);两组比较,P <0.05。观察组出院后1年内复发率为9.09%(4/44),对照组出院后1年内复发率为25.00%(11/44),两组比较,P <0.05。结论在脑梗死患者中施以电话回访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二级预防依从性,并能有效减少患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话回访式健康指导对髋部骨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将106例髋部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给予一般健康教育,出院指导,出院时患者资料登记入册,并评估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情况,对照组患者出院后只定期进行门诊复查,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出院后第1周、第3周,以后每隔1个月通过电话回访进行健康指导,满6个月后评估患者SAS、SDS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得分及统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出院时两组患者SAS、S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满6个月后实验组患者SAS、SDS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话回访式健康指导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医疗服务措施,有利于帮助患者持续获得解决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遵医行为及身心独立能力,促进患者康复,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病人在遵医行为、生活方式及自我保健方面的影响.方法:将147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出院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1人,出院后定期电话回访,对照组66人,出院后不采取任何措施,6个月后通过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将两组病人在家庭用药、自我保健、再入院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接受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家庭用药、自我保健、再入院三方面均显著好于对照组.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生存质量,又因其经济、快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和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样本为我院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和一般性访谈,观察组50例患者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纠正错误观念等干预措施。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服药依从性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护理干预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得到巩固,复发率下降,这对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病情复发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续服务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1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配对分组。观察组执行延续服务方案,对照组出院后1个月实施电话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的服药依从性(Morisky量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 C)、健康行为(HPLPⅡ量表)和脑卒中复发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出院后3,6,12个月的服药依从性、SBP、DBP、HbA1c、TC、LDL C、健康行为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出院后3,6,12个月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出院后3个月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院后6,12个月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延续服务中可提高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健康行为,更好的控制血压、血糖和血脂水平,降低复发率,值得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