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肝癌间质和癌旁病变对肝癌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延安大学咸阳医院病理科收治的肝癌组织患者80例,癌结节共180个。癌旁组织以及肝癌间质各取4块结节组织作为标本,常规包埋切片,显微镜观察结节情况。结果被完整内皮细胞围绕结节76个,其中<3 cm 52个,≥3 cm 24个。剩余104个结节均未被完整内皮细胞围绕,<3 cm 96个,≥3 cm仅8个。80例肝癌患者中,52例合并有肝硬化,68例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HBV)且乙肝表面抗原(HBs Ag)阳性。结论病理进行连续切片并在显微镜下对肝癌间质及癌旁病变情况进行观察是目前临床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病理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膀胱癌及癌旁组织的癌基因 p5 3、bcl- 2的表达 ,提高对膀胱癌发生、发展的认识。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 ,对 45例膀胱肿瘤的标本进行分析 ,取膀胱部分切除的癌组织、癌旁 2 cm内组织、癌旁 3cm组织 ;取膀胱全切的癌组织、癌旁 2 cm内组织、癌旁 3cm组织、癌旁 4cm以及远处组织分别进行 p5 3、bcl- 2的检测。结果 :2 2例膀胱部分切除标本 p5 3表达分别为 36 .4%、2 7.3%和 0 ;bcl- 2表达分别为 40 .9%、 6 8.2 %和 81.8%。 2 3例膀胱全切除术标本中 p5 3表达分别为 78.3%、 6 5 .2 %、 43.5 %、 13.0 %和 0 ;bcl- 2表达分别为 2 1.7%、 39.1%、 70 .0 %、 82 .6 %和 78.3%。结论 :膀胱肿瘤的 p5 3与 bcl- 2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 ,癌旁组织 p5 3、bcl- 2的表达无相关性。癌旁组织在膀胱部分切与全切中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膀胱癌癌旁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及突变蛋白p5 3、bcl 2的表达情况 ,以提高对膀胱癌恶性程度的认识及提高对膀胱癌的疗效。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 5 8例膀胱癌标本 ,取癌组织、癌旁 2cm、癌旁 3cm以及癌旁 3cm以上组织 ;分别进行 p5 3、bcl 2检测。 结果  5 8例膀胱癌癌旁黏膜组织中 ,正常膀胱黏膜 2 5例 ,癌旁癌变 13例 ,癌前病变 2 0例。不同病理分期及分级的膀胱癌组织 p5 3阳性表达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浅表性膀胱癌与浸润性膀胱癌bcl 2阳性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不同病理分级膀胱癌组织中bcl 2阳性表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5 3阳性表达、bcl 2阴性表达的膀胱癌多具浸润性强、分化较差的特点。bcl 2阳性表达、p5 3阴性表达的膀胱癌浸润性弱、分化较好。癌旁组织恶变发生率浸润性膀胱癌为 5 6.4%、浅表性膀胱癌为 2 1.1% ,提示手术时应尽可能保证足够的切除范围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LncRNA-CCAL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运用RT-PCR技术检测37例肝癌新鲜组织中CCAL的表达水平;运用原位杂交技术(ISH)检测120例肝癌患者组织切片中CCAL的表达水平,并运用卡方检验、COX回归模型、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CCAL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7例肝癌新鲜组织标本中29例高表达,且癌组织中平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20例肝癌患者组织切片中85例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肝癌TMN分期和是否转移相关,而且CCAL较高表达的患者预后也相对较差,总生存率明显低于CCAL低表达的患者.结论:CCAL在肝细胞癌中高表达,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5.
不同因素诱发的树齮肝癌组织的基因表达差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i Y  Su JJ  Cao J  Ou C  Qiu XK  Yang C  Ban KC  Yue HF  Wei W  Ou SJ  Zhang LS  Wan DF  Gu JR 《癌症》2003,22(10):1018-1022
背景与目的:以往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肝癌相关基因的研究一般以癌旁组织作为对照与肝癌组织比较,但肝癌的癌旁组织常含有肝炎、肝硬化、增生结节等病变。为了探讨肝癌发生的分子机制及有关的基因改变,本研究用树鼩动物模型对病因不完全相同的两组动物的肝癌和其自身的癌发生前活检肝组织进行基因表达水平的比较。方法:实验树鼩分两组,黄曲霉紊B1(aflatoxin B1,AFBl)组单纯喂AFBl,HBV AFBl组先感染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然后喂AFB1。实验期间定期抽血检查HBV感染标志,并剖腹取肝组织活检。动物出现肝癌后,两组各取2例肝癌组织及其冷冻保存的癌发生前活检肝组织,用cDNA微阵列技术检测、比较各例肝癌组织和其相应癌发生前活检肝组织的基因表达水平,分析不同病因的两组肝癌组织的差异表达基因的异同。结果:肝癌发生率在AFB1组和HBV AFB1组分别为73.3%和77.8%。两组肝癌组织都有较大量的基因发生表达水平的改变,但在AFB1组以上调改变为主,在HBV AFB1组以下调改变为主。在受测的588个(16个功能组)已知与人类肿瘤有关的基因中,两组有相同改变的基因共11个,它们主要分布在3个功能基因组,即凋亡相关蛋白组,DNA合成、修复和重组蛋白组以及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组。结论:HBV对单纯AFB1引起的基因表达改变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β-catenin、β-TRCP在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β-catenin和β-TrCP的表达是用免疫组化方法在石蜡包埋的肝癌和癌旁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77%的肝癌中β-catenin呈明显阳性表达,其中51%呈过度表达。癌旁组织中表达较癌组织低,但表达水平与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成正相关。β-TRCP在肝细胞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基本一致,有20%表达减弱或缺失,其中18%为β-eatenin过度表达者。结论:β-catenin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有关。有18%的肝癌β-catenin过度表达可能是由于β-TRCP减弱或缺失造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 Glypican-3基因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了 Glypican-3在肝癌,特别是甲胎蛋白阴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1例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的总 RNA 进行 Northern 杂交分析。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Glypican-3在其中25例肝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41例 AFP 阴性肝癌中有30例为 Glypican-3 mRNA 阳性,表达率为73.17%。但癌旁组织中只有4例弱表达。Glypican-3mRNA 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明显相关,在大肝癌(>5cm)中的表达率为79.31%,在小肝癌(≤5cm)中的表达率为41.67%,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Glypican-3 mRNA 的表达还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在低分化肝癌(Ⅲ-Ⅳ级)中的表达率为76.47%,在高分化肝癌(Ⅰ-Ⅱ级)中的表达率为42.86%,两者相差显著(P<0.05)。Glypican-3 mRNA 的表达与年龄、性别、乙肝感染状况、包膜、门脉癌栓及肝内转移情况均无关。Glypican-3蛋白定位于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表现为棕黄色颗粒均匀分布在细胞膜上和胞浆中。正常肝细胞、胆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Ito 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均呈阴性。结论 Glypican-3基因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中特异性高表达,且和肿瘤大小、分级明显相关。Glypican-3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Glypican-3基因可成为原发性肝癌特别是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一个新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NQO1蛋白在家族聚集性肝癌中的表达以及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1例非家族聚集性肝癌组织(非家族癌组)及其癌旁组织、34例家族聚集性肝癌组织(家族癌组)及其癌旁组织、32例良性病肝组织NQO1蛋白表达的情况.并分析NQO1蛋白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NQO1蛋白在肝癌组织以及正常肝组织中均有表达,家族癌组以及非家族癌组中肝癌组织NQO1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组(P<0.05).家族癌组该蛋白表达比非家族癌组更低(P<0.05).家族癌组中肝癌组织NQO1蛋白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非家族癌组中肝癌组织NQO1蛋白表达也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家族癌组、非家族癌组癌旁组织的NQO1蛋白表达均低于正常肝组织(P<0.05).家族癌组比非家族癌组中癌旁组织的NQO1蛋白表达更低(P<0.05).家族聚集性肝癌中NQO1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HBsAg和病理分级无关,而与AFP定量、肿瘤大小以及家族中患癌个体数有关.结论 NQO1蛋白表达的差异可能在家族聚集性肝癌的发生或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这对家族聚集性肝癌的预防、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Glypican-3基因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了Glypiean-3在肝癌,特别是甲胎蛋白阴性肝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41例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的总RNA进行Nonthern杂交分析。制备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Glypican-3在其中25例肝癌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41例AFP阴性肝癌中有30例为Glypican-3mRNA阳性,表达率为73.17%。但癌旁组织中只有4例弱表达。Glypican-3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明显相关,在大肝癌(>5cm)中的表达率为79.31%,在小肝癌(≤5cm)中的表达率为41.67%,两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Glypiean-3mRNA的表达还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在低分化肝癌(Ⅲ-Ⅳ级)中的表达率为76.47%,在高分化肝癌(Ⅰ—Ⅱ级)中的表达率为42.86%,两者相差显著(P<0.05)。Glypican-3mRN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乙肝感染状况、包膜、门脉癌栓及肝内转移情况均无关。Glypican-3蛋白定位于肿瘤细胞中。阳性细胞表现为棕黄色颗粒均匀分布在细胞膜上和胞浆中。正常肝细胞、胆管细胞、血管内皮细胞、Ito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均呈阴性。结论Glypican-3基因在甲胎蛋白阴性肝癌中特异性高表达,且和肿瘤大小、分级明显相关。Glyrpican-3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Glypican-3基因可成为原发性肝癌特别是甲胎蛋白阴性肝癌的一个新的基因标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CK2α'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83例肝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并制成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法对芯片染色后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CK2α'在肿瘤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χ2检验分析CK2α'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方法分析CK2α'与肝癌预后的关系。结果 CK2α'在83例肝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平均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8%及65.4%,CK2α'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3(74.7%)例肝癌患者癌组织中CK2α'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且CK2α'低表达的患者复发率更高、总体生存期更短(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CK2α'的表达水平与CK19相关(P<0.05)。结论 CK2α'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调且与患者的预后有关,提示CK2α'可能作为肝癌患者预后判断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1.
人肝细胞肝癌中PLGF、bFGF和MVD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LGF、bFGF和MV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4例肝细胞肝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及12例正常肝组织石蜡切片中PLGF、bFGF的表达情况,并通过CD31抗体标记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el density,MVD).结果 PLGF在肝细胞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50.0%和8.3%,bFGF在3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3%、46.7%和8.3%;PLGF和bFGF阳性组MVD计数分别为36.29±3.95、36.67±4.17;PLGF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术后复发有关,bFGF的表达与卫星结节、细胞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LGF和bFGF之间,以及它们与MVD之间均分别存存正相关(P<0.01).结论 PLGF和bFGF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存在正相关,其高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PLGF有可能成为判断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基质金属蛋白酶-9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中MMP -9基因的表达 ,研究其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 (RT -PCR ) ,对 41例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癌旁组织标本的MMP -9基因进行检测 ,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癌组织和癌旁 1cm、5cm组织中分别有 70 .7%、48.9%、41.5 %MMP -9表达阳性 ,癌组织MMP -9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 5cm组织 (P <0 .0 1) ,癌组织与癌旁 1cm组织比较 ,MMP -9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癌组织MMP -9表达水平与肿瘤复发、有无包膜、门静脉癌栓显著相关 (P <0 .0 5 )。结论 MMP -9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肝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并可作为判断其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 D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PDGF-A、B、C、D及其受体PDGFRα和PDGFRβ基因在40例肝癌组织及对应的30例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mRNA的表达。结果HCC组织中PDGF-A、B、C、D及其受体PDGFRα和PDGFRβ阳性表达分别为37.5%(15/40)、70%(28/40)、52.5%(21/40)、92.5%(37/40)、22.5%(9/40)、42.5%(17/40);与其相对应的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3.3%(7/30)、16.7%(5/30)、16.7%(5/30)、26.7%(8/30)、13.3%(4/30)、16.7%(5/30);而正常肝组织中未见表达。在HCC组织中PDGF家族的表达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PDGF-D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PDGFs其他亚型(P<0.05)。在HCC、癌旁、正常肝脏组织中PDGF-D平均光密度值为0.5900±0.0364、0.3954±0.0654、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组织中PDGF-D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及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血清AFP的值及门静脉癌栓无关(P>0.05)。结论PDGF家族中以PDGF-D表达率最高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转移相关,提示PDGF家族,尤其是PDGF-D在HC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可作为肝癌辅助诊断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乙型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 type B)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病毒性肝炎(virus hepatitis type C)核心抗原(HCVAg)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8例HCC及癌旁肝组织HBsAg和HCVAg的表达。同时比较患者的HBsAg和HCVAg血清学检测结果。结果HCC及癌旁肝组织中HBsAg和HCVAg阳性及HBsAg和HCVAg双重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6.4%、2.6%和80.8%、44.9%、29.5%。HCC与癌旁肝组织HBsAg和HCVAg阳性及HBsAg和HCVAg双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合并肝硬化组和无肝硬HCC组中HCC与癌旁肝组织HBsAg和HCVAg阳性、HBsAg及HCVAg双阳性表达率相互比较也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HCC的HBsAg和HCVAg血清学检测的结果与手术标本HBsAg和HCVAg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结果相吻合。结论HCC的发生与HBV和HCV的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食管黏膜鳞状上皮和食管鳞癌组织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并探讨其与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10例正常食管黏膜、35例癌旁食管黏膜上皮,120例食管癌组织微阵列中端粒酶hTRT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食管黏膜鳞状上皮细胞末见端粒酶hTRT阳性表达,癌旁黏膜上皮和癌组织端粒酶hTRT阳性表达串分别为94.3%和81.7%。癌组织hTRT的表达与癌组织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 端粒酶hTRT的激活表达与食管黏膜上皮的恶性转化密切相关,端粒酶hTRT的重新激活可能在食管癌的组织发生中起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RASSF1A和CyclinD1与Bcl-2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SP法)检测4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45例癌旁黏膜及18例正常黏膜组织中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RASSF1A、CyclinD1和B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6.7%(21/45)、88.9%(40/45)和57.8%(26/45);癌旁组织分别为84.4%(38/45)、42.2%(19/45)和24.4%(11/45);正常组织分别为94.4%(17/18)、38.9%(7/18)和16.7%(3/18)。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RASSF1A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及正常膀胱黏膜,P<0.05;而CyclinD1和Bcl-2蛋白的表达则显著升高,P<0.05。RASSF1A和CyclinD1及Bcl-2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RASSF1A蛋白的表达降低和CyclinD1、Bcl-2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参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RASSF1A可能通过某种机制促使CyclinD1和Bcl-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过表达,从而促进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FasL、P27、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癌旁交界组织、距肿瘤边缘5cm组织及10例正常胃粘膜的FasL表达,并对正常胃粘膜和肿瘤组织中P27、PC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FasL表达无关(P>0.05),与P27、PCNA表达有关(P<0.01)。结论:FasL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免疫逃避中起重要作用;P27蛋白可能是一个预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PCNA是反映胃癌细胞增殖活性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保乳手术安全范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女性保乳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方法:对48例切缘阴性象限切除标本大切片观察乳腺内原发癌及癌旁病变累犯范围;并对62例全乳腺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PCNA、p53、C-erbB-2等表达情况,分析癌瘤向周边浸润及周围组织癌变趋向的规律.结果:随距原发癌越远,癌旁发生高危病变、PCNA、C-erbB-2及p53阳性的比例逐渐降低(P<0.05);近乳头端和肿瘤两侧癌旁危险因素阳性病变较远侧端范围广泛(P<0.05);癌旁不同范围危险因素比例与乳腺原发癌伴有广泛的导管内癌成分(EIC)、C-erbB-2及p53阳性有关(P<0.05);原发癌组织学Ⅰ级者癌旁未见危险因素存在.结论:保乳术后复发危险因素绝大多数(95.2%)在瘤缘外2cm以内存在,因此推荐以癌旁2cm作为保乳手术的安全切除范围,远离乳头端可缩小手术范围至癌旁1cm处;同时对原发癌EIC( )、C-erbB-2和/或p53阳性表达者应扩大切除范围,达到切缘阴性,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肝癌和胃癌DNA甲基化与病理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甲基化酶温育,H掺入法检测33例肝癌手术标本各部位粘膜组织细胞总基因组DNA甲基化情况,与21例胃癌的相应改变比较,发现两种消化系肿瘤都有甲基化水平降低,分别与各自的病理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KB(NF-KB)在鼻腔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的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36例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NF-KB的表达情况。结果:鼻腔鳞状细胞癌NF-KB的阳性表达率为91.6%,明显高于癌旁组织16.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鼻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NF-KB表达水平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密切相关。结论:NF-KB的表达增高与鼻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