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究终末期肝病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细菌耐药趋势。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2014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65例终末期肝病合并SB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腹水细菌培养同时分析其药敏性。结果 65例标本中,培养结果大部分为阳性,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各有35株、25株。本研究时间区间(2014年1月~2018年6月)中,革兰阳性菌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抗菌药物,革兰阴性菌耐药性较低;对万古霉素、呋西地酸等抗菌药物,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高;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庆大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革兰阳性菌敏感性均较低。结论终末期肝病合并SBP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革兰阳性菌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病原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给临床疾病的用药治疗增加了难度,通过对病原菌分布特点及细菌耐药性的分析,可以为临床选择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吴通 《抗感染药学》2021,18(2):221-223
目的:分析肝硬化伴有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4月间医院收治的肝硬化伴发SBP患者122例临床资料,统计其腹水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腹水中细菌的分布及其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122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菌株1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6.00%、革兰阳性菌占24.00%;药敏结果发现,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头孢曲松、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较高,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阿米卡星的敏感率较高,但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普遍均较高;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复方磺胺甲噁唑、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而对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较高。结论:肝硬化伴发SBP患者腹水中细菌的分布以大肠埃希菌为主,临床应在经验用药的基础上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以确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孙会潇 《抗感染药学》2021,18(7):993-995
目的:分析乙肝肝硬化腹水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腹腔穿刺液标本的病原菌学特点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3月-2020年6月收治的乙肝肝硬化伴SBP患者382例病历资料,统计其腹水标本的细菌培养与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和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结果:382例乙肝肝硬化伴SBP患者标本中,培养出阳性标本98例(阳性率为25.65%);98例阳性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9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株(占50.52%)、革兰阴性菌44株(占45.36%)和真菌4株(占4.12%);药敏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中科氏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苯唑西林、青霉素G、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则无耐药;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唑林、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对苯唑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的耐药率较低,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则无耐药.结论:乙肝肝硬化伴SBP患者感染病原菌的耐药率各不相同,临床治疗时应根据腹水标本的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有效控制其感染,确保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后期治疗.  相似文献   

4.
《抗感染药学》2018,(8):1337-1339
目的:分析尿路结石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尿路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60例资料,分析资料中采集的膀胱尿标本经细菌培养、鉴定、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60例尿路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6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7株占61.67%,革兰阳性杆菌15株占25.00%,真菌8株占13.33%;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低;革兰阳性杆菌对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结论:通过分析尿路结石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可供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腹水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合理有效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来54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54例肝肝硬化患者临床表现多样,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低,革兰阴性菌占82,其中大肠埃希菌最高(46.2)。结论肝硬化患者并发SB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早期诊断、及时足量地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是改善晚期肝病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彭中和 《抗感染药学》2021,18(8):1196-1199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end-stage liver disease,ESLD)伴自发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患者腹水标本中病原菌的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2月—2020年5月间接诊治疗的乙肝相关性ESLD伴SBP患者103例病历资料,统计其腹水标本中细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乙肝相关性ESLD伴SBP患者腹水标本中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以及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结果:103例HBV相关性ESLD并SBP患者腹水标本中,检出病原菌1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3株(70.19%)、革兰阳性菌23株(22.12%)和真菌8株(7.69%);革兰阴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属为主;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达100.00%,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的耐药率小于20.00%,其对头孢曲松、氨曲南、头孢他啶的耐药率相对较高;而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达100.00%,对青霉素G、苯唑西林、头孢唑林、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相对较高.结论:革兰阴性菌是乙肝相关性ESLD伴SBP患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为最多见,其病原菌呈现多药耐药情况严重;临床用药前应实施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以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200例血培养标本的细菌分布和耐药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本院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对本院200例血培养标本所进行的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出阳性血培养标本25例,菌株2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7株、阴性菌11株,占总数的60.7%和39.3%,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较敏感,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氨曲南较敏感。结论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抗生素耐药率高,临床应加强疑为败血症患者的血培养标本检测,尽早准确合理应用抗生素,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石月利 《抗感染药学》2021,18(7):1021-1023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伴支气管扩张痰标本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12月收治的COPD伴支气管扩张患者108例病历资料,统计其痰标本中细菌培养、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其病原菌的分布及主要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结果:108例患者痰标本中,经培养后分离出病原菌7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占24.36%和革兰阴性菌占75.64%;主要革兰阴性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的耐药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环丙沙星、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3种病原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均较高;主要革兰阳性菌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较高,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敏感率相关较高.结论:COPD伴气管扩张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中的铜绿假单胞菌为主,且大多病原菌均存在多重耐药,临床治疗时应结合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致病菌类型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医学科(ICU)及呼吸内科肺部感染患者的痰病原菌细菌谱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结果 ICU共分离出病原菌128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6.7%,革兰阳性菌占16.1%,革兰阳性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52株,占革兰阳性菌73.8%.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黏质沙雷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呼吸内科共分离出病原菌85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2.8%;革兰阳性菌占21.4%.结论 ICU及呼吸内科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ICU较呼吸内科所占比例更高.两者均呈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了解细菌种类分布和耐药趋势,对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对本院2006年2月至2008年10月住院患者送检的合格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其中141例阳性标本中的169株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居首位(60.4%),依次为真菌(34.3%),革兰阳性菌(15.3%)。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性最高,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常用抗生素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性最高,对万古霉素最敏感。结论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细菌感染以及耐药情况严重,建议及时对肺结核患者进行痰细菌培养,并根据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细菌性腹膜炎(SBP)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50例肝硬化患者分为SBP组和非SBP组,分别含145例和205例。入院治疗后收集数据并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既往SBP史与糖尿病史、上消化道出血、腹水总蛋白、腹水时间、血小板、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红素、重要生化及凝血指标等因素。结果经统计学检验,两组患者在腹水总蛋白、既往SBP史(38vs.12)、血清总胆红素[(45.2±16.1)μmol/LVS.(33.6±11.5)μmol/L]、消化道出血(56vs.31)、糖尿病史、腹水时间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腹水总蛋白等因素与肝硬化并发腹膜炎有很高的相关性,临床上应重视,做好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肺结核合并呼吸系统细菌感染的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分析。方法对住院肺结核合并呼吸系统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病人取合格痰标本进行普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结果痰标本中共分离出607株细菌。革兰阴性杆菌423株(69.7%),前3位分别是:氧化酶阳性的非发酵菌151株、克雷伯菌属112株、肠杆菌属48株;革兰阳性球菌184株,其中凝固酶阳性53例,凝固酶阴性131例。耐药分析: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达80%以上,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耐药率超过60%,对万古霉素均敏感,替考拉林敏感率超过90%。革兰阴性杆菌对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较低(18.4%~30%),第3、4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药物对发酵菌的耐药率均达50%或以上;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对非发酵类敏感率较高(62.5%、81,6%),亚胺培南、美诺培南及酶抑制剂对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率较低,敏感性超过80%,其中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结论肺结核合并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较严重,建议及时进行痰细菌培养,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避免不合理的用药,增加耐药的的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98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资料,并统计肝硬化病因。结果近5年肝硬化住院患者增加,其中丙肝较乙肝多,而并发SBP患者中乙肝较丙肝多,但乙肝与丙肝肝硬化患者中SBP的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占57.1%,但男性与女性无统计学差异;男性患者平均年龄较女性患者小(P<0.001);朝鲜族占67.7%,但朝鲜族与汉族无统计学差异;SBP多见于肝功能失代偿期患者(C级占55.6%,B级占37.9%,A级占6.6%);发热77例(38.9%),腹膜刺激征101例(51.0%),压痛20例(10.1%),血白细胞高102例(51.5%),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165例(83.3%);腹水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3例(60.0%),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3.68%。结论近年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增加,但乙肝合并SBP较丙肝多,女性发病年龄较男性大;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较多见,诊断需靠腹水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延边地区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延边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198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发热77例(38.9%),腹膜刺激征101例(51.0%),压痛20例(10.1%),血白细胞高102例(51.5%),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高165例(83.3%);腹水培养结果为大肠埃希菌3例(3/5),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3.68%;并发肝性脑病39例,电解质紊乱36例,上消化道出血29例,肝肾综合征25例;治愈者126例(63.6%),好转26例(13.1%),死亡32例(16.2%),死于肝肾综合征11例(34.4%),上消化道出血10例(31.2%),肝性脑病8例(25%),感染性休克3例(9.4%),14例自动出院。结论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较多见,诊断需靠腹水检查;治疗药物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疗程为7~14d,同时给予保肝,输白蛋白或输血浆,利尿,必要时行腹腔冲洗术及腹腔内注入消炎药物。  相似文献   

15.
邓媛  廖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82-2183
目的探讨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病情判断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186例,根据患者是否并发SBP分为SBP组(观察组)和非SBP组(对照组)。对并发SBP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在Child—Pugh分级、AST、T—Bil、腹水白蛋白方面较对照组增高;对照组在男性比例较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24.2%、12.6%、15.7%)较对照组高(9.9%、7.7%、8.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ild—Pugh分级、T—Bil、腹水白蛋白3个因素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Child—Pugh分级、总胆红素、腹水白蛋白是S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检测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伴SBP患者30例,肝硬化不伴SBP者30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分别测定血清中PA、CRP和PCT的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肝硬化不伴SBP者及肝硬化伴SBP组患者血清P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CRP、PCT水平肝硬化伴SBP患者均明显升高(P<0.01),而肝硬化不伴SBP组无明显差别。20例SBP治疗有效患者,其治疗前后血清CRP、PCT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清PA、CRP和PCT水平对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6年2月北京航天总医院就诊的214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标本进行真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情况。 结果 214例患者共检出菌株134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有89株(66.42%),以大肠埃希菌(29.21%)、肺炎克雷伯菌(24.72%)、铜绿假单胞菌(16.85%)和鲍曼不动杆菌(10.11%)为主;共检出革兰阳性球菌19株(14.18%),以溶血葡萄球菌(42.11%)、金黄色葡萄球菌(26.32%)和肺炎链球菌(21.05%)为主;检出真菌26株(19.40%),以白色念珠菌(53.85%)、假丝酵母菌(23.08%)为主。药物试验检测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唑、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高达80%以上;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氨基糖甙类、喹诺酮类、头孢类等药物敏感性低。 结论 肺癌患者的呼吸道抗感染病原菌种类复杂,临床用药必须重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以提高抗感染的治疗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腹水病原菌分布,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有效选用抗生素提供可靠依据。方法以2000年5月至2008年5月诊断为肝硬化并自发性腹膜炎腹水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治疗,转归。结果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腹泻及腹膜刺激征。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大多增高,部分患者腹水白细胞及多核细胞数升高。腹水培养发现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氏阳性菌占有相当的比例,极少数患者存在真菌感染。结论诊断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应综合分患者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尽早进行腹水细菌培养,治疗方面应根据药敏试验及时医用有效抗生素,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慢性肝衰竭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致病菌感染谱和耐药性的变化,为临床经验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从慢性肝衰竭并发SBP患者的腹水中分离细菌,采用美国BD公司的Sceptor细菌鉴定仪和法国梅里埃API生化鉴定条进行鉴定,并按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2000年判断标准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结果:共分离出病原菌168株,革兰阴性杆菌中以大肠埃希菌72株(42.86%)、肺炎克雷伯菌24株(14.29%)为主。耐药性分析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临床常用抗生素呈多重耐药,耐药率最低为亚胺培南(12.7%),最高为氨苄西林(82.7%)。结论:依据细菌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资料,选择抗生素控制SBP感染,不断进行耐药性监测,掌握细菌变迁动态,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减少新的耐药菌株的出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菌分布、耐药特征及影响常见细菌感染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至2018年我院肝病中心就诊的肝脓肿患者的病原学及临床资料,用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细菌性肝脓肿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多见,占84.10%,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59.32%,大肠埃希菌占14.67%,铜绿假单胞菌占4.28%,革兰氏阳性菌占15.90%。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喹诺酮类、第3代头孢、头孢替坦均有较好的敏感性。31.25%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头孢替坦敏感性均较好,头孢曲松耐药率高达54.17%。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达42.86%。除鹑鸡肠球菌和铅黄肠球菌外,各类肠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及替加环素均敏感。糖尿病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多见,胆石症、胃肠道手术史是其他病原学肝脓肿高危因素(均P<0.05)。结论细菌性肝脓肿病原培养菌种多样化,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最常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应结合患者基础病、病原学和药敏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